得知這一消息,陳豐便意識到,他們的機會來了。近乎小跑去書房尋李世民,待守在門口的侍衛通稟,得到允許之後,陳豐方才進入書房。
“殿下大喜呀!”
李世民早已發現,陳豐這人能言善辯,壞的也能說成好的,不過此人也沉著冷靜,若非真的大喜,他定然不會如此喜形於色。思及此,李世民才開口問道:“不知喜從何來,還請先生明言。”
“突厥進犯我朝邊境。”陳豐也不賣關子,直接開口說道,近日來,因著距離動身前往洛陽的期限越來越近,李世民的心情著實不好,對外界的消息也並不關注,不然絕對不會他已經知道的消息,李世民還未曾得知。
“敵軍進犯,生靈塗炭,如何算得上喜事?”疑惑加質疑的眼神並列於李世民的臉上。
見李世民如此神色,陳豐心中知曉,今日若不能說服李世民,那他近些日子艱難的在李世民心中營造的形象將會瞬間崩塌,李世民斷然不會給他下一次重新權謀的機會,不過陳豐也不急不慌。
“殿下且聽我一言。”陳豐柔和的眼神安撫了李世民,“太子在金鑾殿上當當眾提出遷都,而陛下並未當場同意,這便是說明陛下對此並不讚同。”
不得不說,提出這般建議,著實是李建成失算了,李唐雖然講究禮儀之邦,但是卻也實實在在是馬背上得來的江山,當年李淵起兵反了隋朝,才有了如今的大唐盛世。若不是有血性的男兒,哪裏會有這般不成功便成仁的氣魄。
李建成錯就錯在,他以一個文官求穩的心思來揣測他的父皇這個文治武功之輩。且李建成畢竟沒有身在其位,但李淵已經做了近十年皇帝,深諳為君之道。
自古以來,曆朝曆代,若非無計可施,從未有過無故遷都的先例,此時他大唐若是因為區區突厥的進犯就遷都,豈不說明了大唐怕了突厥的鐵騎,突厥人若是有了這樣的想法,難保不會趁勝追擊,屆時隻怕更會貽笑大方。
陳豐研究了近三十年曆史,更曾經出版過曆朝曆代皇上的心思一類的論文,對唐朝的曆史更為了解,對於李淵的心思甚至李世民的心思,也研究的更加透徹。
李淵心思老道,心狠手辣,但涉及到先皇後的事情便會略顯優柔寡斷。
李建成心思保守,固守成規,雖心狠手辣,但不思求變,若非李淵護著長子,隻怕這太子就算是沒死在李世民的手裏也會死在李元吉的手裏。
李世民重情重義,直言善諫,偶爾心狠手辣。身為秦王之時做事偶爾會優柔寡斷,時常拿不定主意,這個問題在他繼承帝位之後略有改善,但也不是盡數改掉。
李元吉心性狠辣,貪婪暴戾看似追隨太子,但心中亦有一番思量。
將這幾個關鍵人物的心思研究透徹,陳豐才好進行自己的計劃,在聽說突厥進犯之時,陳豐就已經敏銳的發現了自己絕對有機可乘,所以才匆匆來尋李世民。
而李世民聽過陳豐的意見之後,略作沉吟便道,“先生是想要我主戰?”
“殿下英明。”
“先生已經說到這裏,若是還猜不中,先生可還會繼續追隨與本王?遂先生莫要恭維了。”難得李世民心情好,還說了句俏皮話。
陳豐笑了笑,權當沒有聽見李世民的話,繼續說道,“若某所料不錯,明日早朝,此事定然會被再次提上日程,因此需得辛苦殿下明日早朝。”
“本是分內之事,何來辛苦一說,到是先生為某殫精竭慮,方是真正的辛苦。”
次日一早,秦王就去了早朝,據尉遲恭所說,當時太子見到李世民臉色瞬間就變了,大概當時就已經意識到李世民是去攪局的吧,當然他所料不錯,秦王殿下之所以拖著病體上朝就是為了攪了他的局。
果然如陳豐所料,今日早朝就隻商討了一件事,便是如何退敵。
李建成依舊持著遷都的觀點,執意遷都便能讓突厥退兵。
在太子李建成開口之際李世民也在著重的關注當今聖上李淵的神情,雖說陳豐已然將李淵的心思分析透徹,但陳豐到底未曾見過李淵,和當今聖上並無交集,一切推論也全憑臆測。
仔細觀察之下才發現,他們這位父皇不僅對於遷都一事並不讚成,似乎對於提出這個意見的李建成也多少產生了一點不滿,見狀,李世民才下定決心力主要戰。
“啟稟父皇,兒臣與太子有不同看法。”太子的話剛說完,李世民就開口反駁。
李淵毫不意外的看了一眼自同太子宴飲之後第一次見到的二兒子,早在早朝之前,見李世民來到朝堂之上,他就已經猜到了李世民的意思,亦不隻是李世民的意思,而是朝中武將的意思。
果然,在太子剛上奏結束,秦王立馬出列,見此,李淵輕飄飄的道了兩個字,“準奏”。
“戎狄之患,自古有之,父皇向來英明神武,我大唐百萬精兵,所向披靡,若因突厥進犯便遷都避難,豈非貽笑大方?”
“且,戎狄之人,貪婪無度,此事占了上風定然不會安然退去,若是突厥趁勝追擊,又該如何?”這句話是問向太子李建成的,“莫不是要繼續遷都,被突厥追著打?都城向來繁華,棄了一處自有下一處?難道太子欲要我等效仿遊牧民族四處飄蕩?”
話音落下,李世民也退迴了武官前列,安然不動,若非他們親眼所見,隻怕亦不會相信,剛才言詞之間寸步不讓之人,竟是這位秦王。
李淵也看向了李建成,“不知太子以為如何?”這般便是再問李建成,適才秦王所提出的問題,他可有解決辦法。
李建成唯有沉默以對,他自然知道李世民提出的問題都不會發生,但此事是不能說與外人的秘密,不然要他如何迴答?難道要說出實情嗎?說突厥之所以進犯是因為和他早就已經達成共識?那當真是在找死了。
“殿下大喜呀!”
李世民早已發現,陳豐這人能言善辯,壞的也能說成好的,不過此人也沉著冷靜,若非真的大喜,他定然不會如此喜形於色。思及此,李世民才開口問道:“不知喜從何來,還請先生明言。”
“突厥進犯我朝邊境。”陳豐也不賣關子,直接開口說道,近日來,因著距離動身前往洛陽的期限越來越近,李世民的心情著實不好,對外界的消息也並不關注,不然絕對不會他已經知道的消息,李世民還未曾得知。
“敵軍進犯,生靈塗炭,如何算得上喜事?”疑惑加質疑的眼神並列於李世民的臉上。
見李世民如此神色,陳豐心中知曉,今日若不能說服李世民,那他近些日子艱難的在李世民心中營造的形象將會瞬間崩塌,李世民斷然不會給他下一次重新權謀的機會,不過陳豐也不急不慌。
“殿下且聽我一言。”陳豐柔和的眼神安撫了李世民,“太子在金鑾殿上當當眾提出遷都,而陛下並未當場同意,這便是說明陛下對此並不讚同。”
不得不說,提出這般建議,著實是李建成失算了,李唐雖然講究禮儀之邦,但是卻也實實在在是馬背上得來的江山,當年李淵起兵反了隋朝,才有了如今的大唐盛世。若不是有血性的男兒,哪裏會有這般不成功便成仁的氣魄。
李建成錯就錯在,他以一個文官求穩的心思來揣測他的父皇這個文治武功之輩。且李建成畢竟沒有身在其位,但李淵已經做了近十年皇帝,深諳為君之道。
自古以來,曆朝曆代,若非無計可施,從未有過無故遷都的先例,此時他大唐若是因為區區突厥的進犯就遷都,豈不說明了大唐怕了突厥的鐵騎,突厥人若是有了這樣的想法,難保不會趁勝追擊,屆時隻怕更會貽笑大方。
陳豐研究了近三十年曆史,更曾經出版過曆朝曆代皇上的心思一類的論文,對唐朝的曆史更為了解,對於李淵的心思甚至李世民的心思,也研究的更加透徹。
李淵心思老道,心狠手辣,但涉及到先皇後的事情便會略顯優柔寡斷。
李建成心思保守,固守成規,雖心狠手辣,但不思求變,若非李淵護著長子,隻怕這太子就算是沒死在李世民的手裏也會死在李元吉的手裏。
李世民重情重義,直言善諫,偶爾心狠手辣。身為秦王之時做事偶爾會優柔寡斷,時常拿不定主意,這個問題在他繼承帝位之後略有改善,但也不是盡數改掉。
李元吉心性狠辣,貪婪暴戾看似追隨太子,但心中亦有一番思量。
將這幾個關鍵人物的心思研究透徹,陳豐才好進行自己的計劃,在聽說突厥進犯之時,陳豐就已經敏銳的發現了自己絕對有機可乘,所以才匆匆來尋李世民。
而李世民聽過陳豐的意見之後,略作沉吟便道,“先生是想要我主戰?”
“殿下英明。”
“先生已經說到這裏,若是還猜不中,先生可還會繼續追隨與本王?遂先生莫要恭維了。”難得李世民心情好,還說了句俏皮話。
陳豐笑了笑,權當沒有聽見李世民的話,繼續說道,“若某所料不錯,明日早朝,此事定然會被再次提上日程,因此需得辛苦殿下明日早朝。”
“本是分內之事,何來辛苦一說,到是先生為某殫精竭慮,方是真正的辛苦。”
次日一早,秦王就去了早朝,據尉遲恭所說,當時太子見到李世民臉色瞬間就變了,大概當時就已經意識到李世民是去攪局的吧,當然他所料不錯,秦王殿下之所以拖著病體上朝就是為了攪了他的局。
果然如陳豐所料,今日早朝就隻商討了一件事,便是如何退敵。
李建成依舊持著遷都的觀點,執意遷都便能讓突厥退兵。
在太子李建成開口之際李世民也在著重的關注當今聖上李淵的神情,雖說陳豐已然將李淵的心思分析透徹,但陳豐到底未曾見過李淵,和當今聖上並無交集,一切推論也全憑臆測。
仔細觀察之下才發現,他們這位父皇不僅對於遷都一事並不讚成,似乎對於提出這個意見的李建成也多少產生了一點不滿,見狀,李世民才下定決心力主要戰。
“啟稟父皇,兒臣與太子有不同看法。”太子的話剛說完,李世民就開口反駁。
李淵毫不意外的看了一眼自同太子宴飲之後第一次見到的二兒子,早在早朝之前,見李世民來到朝堂之上,他就已經猜到了李世民的意思,亦不隻是李世民的意思,而是朝中武將的意思。
果然,在太子剛上奏結束,秦王立馬出列,見此,李淵輕飄飄的道了兩個字,“準奏”。
“戎狄之患,自古有之,父皇向來英明神武,我大唐百萬精兵,所向披靡,若因突厥進犯便遷都避難,豈非貽笑大方?”
“且,戎狄之人,貪婪無度,此事占了上風定然不會安然退去,若是突厥趁勝追擊,又該如何?”這句話是問向太子李建成的,“莫不是要繼續遷都,被突厥追著打?都城向來繁華,棄了一處自有下一處?難道太子欲要我等效仿遊牧民族四處飄蕩?”
話音落下,李世民也退迴了武官前列,安然不動,若非他們親眼所見,隻怕亦不會相信,剛才言詞之間寸步不讓之人,竟是這位秦王。
李淵也看向了李建成,“不知太子以為如何?”這般便是再問李建成,適才秦王所提出的問題,他可有解決辦法。
李建成唯有沉默以對,他自然知道李世民提出的問題都不會發生,但此事是不能說與外人的秘密,不然要他如何迴答?難道要說出實情嗎?說突厥之所以進犯是因為和他早就已經達成共識?那當真是在找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