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突然開始爆語句的小朋友
七零年代土著姐妹智商在線 作者:鹿鳴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百合固金湯,百合固金二地黃,玄參貝母桔甘藏,麥冬芍藥當歸配,喘咳痰血肺家傷……”
湯頭歌裏的這些藥方,石大嫂都念了一年多了,今日一下子收獲滿滿,就連她這個幫傭,都覺得滿滿成就感。
“哎喲,蘭蘭,你看這~”
石大嫂歡喜的不知如何是好,作為帶過學生帶過徒弟的餘大夫,非常能體會石大嫂此時的心情。
“好好,寧寧開竅了,還要感謝石大嫂,辛苦你一天天反反複複帶著她讀書!”
石大嫂搓手。
“嗐,這都是我應該做的。”
餘紅蘭想了想。
“明天星期天,我帶寧寧到醫館去,剛好進了一批草藥,我去看看,讓寧寧也去認一認。”
要是有天分,三歲可以開始入行了。
剛好馬上就是寧寧三歲生日,可以送她一套自己編撰的啟蒙醫書,開始灌耳式記憶了。
對比自己當年從四書五經開始學習,這一代已經輕鬆好多了。
學醫理的同時,還要學習認識草藥,這個很便利。
這麽多年,餘大夫身上的藥味就沒斷過。
無論何時何地,她都保留著師父教導的習慣,沒事裝兩味藥在身上,閑暇就拿出來把玩,隻有常年跟真藥為伍,假藥才能逃不過她的眼睛。
這些年,餘大夫不僅在發展中草藥,也在警惕假藥。
未來因為利潤的驅使,還有法律的薄弱,市麵上假藥橫行,導致人們對中醫形成了中藥很貴,吃不死也治不好的印象。
寧寧在家就沒少伴著藥味入眠,被媽媽帶到醫館,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師父!”
劉娟見餘紅蘭來,挺開心的。
現在餘紅蘭工作很忙,隻有休息天才會過來坐診,有時候單位還要加班。
“今天我來抓藥,不坐診,你們忙你們的。”
張錫純見到寧寧,擠眉弄眼逗孩子。
寧寧純淨的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看著他會動的眉毛,盯著看的認真,一點都沒覺得這樣多好笑。
張錫純很快就覺得沒意思,從抽屜油紙包裏摸出一塊山楂丸遞過去給寧寧吃。
餘紅蘭見到山楂丸就想笑。
身邊所有大夫逗寧寧都是給山楂丸,過年的時候在馬英麟那吃了一把,迴家幹了一大碗飯,還破天荒的一天大了兩次。
寧寧捏著山楂丸咬一口,沒有師公給的甜,不過聊勝於無,吃著玩。
很快,餘紅蘭進入工作狀態,保和康在首都人民心中已經是值得信賴的老字號了,除了日常接診病人時候開的藥方,還有人會自己來抓藥吃。
甚至還有一些早年沒落在民間的大廚,如今又幹迴老本行,調料買不到,直接到醫館來買。
總的來說,還是挺忙的。
餘大夫抓藥,手就是秤,基本精準,速度也快,寧寧盯著媽媽的操作,看的眼花繚亂。
很快,餘大夫開始不經意的使喚寧寧,幫著拿藥,指著抽屜說藥名。
三次之後,餘紅蘭又喊寧寧。
“幫媽媽抓一把黨參!”
今天使喚寧寧幫忙拿的藥品種類控製在五種藥,都在低處藥櫃裏。
寧寧一聽要黨參,直奔黨參抽屜。
小小的身體對比之下,常規尺寸的抽屜跟大匣子似的。
寧寧直接用藥鏟懟了一下遞過來。
餘紅蘭笑著道謝,稱出對應的數量放入紙包包好。
一小時訓練下來,寧寧累的站不穩,挨著藥品口袋靠上去。
餘紅蘭見差不多了,帶著寧寧去製藥間搓藥丸子。
隻用一個隔離圍裙,就把寧寧全身都包裹住了,帶上防塵帽子和口罩,寧寧盯著媽媽做保赤丸。
這個丸藥是馬家獨有,六十多道工序,對小兒積食,發熱,嘔吐,感冒,便秘腹痛,咳嗽等都有奇效。
從餘紅蘭行醫開始,就是賣的最好的一味藥。
藥廠一直都有在做成品,不過為了保持手感,也為了手工製藥的傳承,餘大夫還是單獨辟出製藥間,所有大夫必須會做。
蒸煮炒搓,小小的機器上,餘大夫用搓板不停地按壓揉搓,最後小米大小的丸藥就從機器底部漏下去,滾上一層密封,就是成品丸藥。
餘紅蘭讓寧寧在一旁休息的時候,孩子又盯著媽媽的動作,不多時,就離餘紅蘭越來越近。
餘紅蘭不動聲色,看她湊過來,就把最簡單的過篩程序交給她,也不需要負重,隻要搖動手把,讓機器篩就行。
中間需要時不時停頓一下,手動把肉眼可見卻篩不掉的大家夥挑出來。
易小寧小朋友做的輕鬆無壓力。
讓餘紅蘭驚訝的是寧寧的節奏。
餘紅蘭自己為了計算時間,喜歡數數,這是前世學心肺複蘇的時候養成的習慣,一零零一,一零零二,一個數為一秒,一般三十秒停頓一下。
但是寧寧小朋友不過是觀察了一會兒,就學會了,估摸著三十秒上下不超過五秒,就停下機器,撿出大塊雜物。
餘紅蘭覺得,對數字這麽敏銳的小朋友,或許將來有其他興趣愛好也未可知。
被師父高強度高要求訓練過來的餘大夫,對自己的孩子也不手軟。
做完一套工序,餘紅蘭帶著寧寧離開製藥間,迴辦公室休息。
幫了這麽多忙,小朋友累得不行,坐在媽媽身邊的椅子上,一點調皮的力氣都沒有了,摸出荷包裏,張錫純給的山楂丸。
一開始可有可無的零嘴,這會兒成了補充體力的好東西。
餘紅蘭拿出啟蒙醫書,這些都是西南小朋友的教科書。
“寧寧到媽媽這裏來!”
小朋友歡喜的蹭到媽媽腿邊。
餘紅蘭彎腰把她抱起來放在腿上,翻開醫書,讀第一課給寧寧聽。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
寧寧經過昨天的湯頭歌,整個人像是突然開竅了一樣,跟在媽媽身後牙牙學語。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
帶著孩子讀完第一頁,基本可以確定,孩子能坐得住,餘紅蘭就有了決斷,合上書。
“寧寧要不要跟著媽媽學醫?”
寧寧露出還沒長全的牙齒,笑的眉眼彎彎。
湯頭歌裏的這些藥方,石大嫂都念了一年多了,今日一下子收獲滿滿,就連她這個幫傭,都覺得滿滿成就感。
“哎喲,蘭蘭,你看這~”
石大嫂歡喜的不知如何是好,作為帶過學生帶過徒弟的餘大夫,非常能體會石大嫂此時的心情。
“好好,寧寧開竅了,還要感謝石大嫂,辛苦你一天天反反複複帶著她讀書!”
石大嫂搓手。
“嗐,這都是我應該做的。”
餘紅蘭想了想。
“明天星期天,我帶寧寧到醫館去,剛好進了一批草藥,我去看看,讓寧寧也去認一認。”
要是有天分,三歲可以開始入行了。
剛好馬上就是寧寧三歲生日,可以送她一套自己編撰的啟蒙醫書,開始灌耳式記憶了。
對比自己當年從四書五經開始學習,這一代已經輕鬆好多了。
學醫理的同時,還要學習認識草藥,這個很便利。
這麽多年,餘大夫身上的藥味就沒斷過。
無論何時何地,她都保留著師父教導的習慣,沒事裝兩味藥在身上,閑暇就拿出來把玩,隻有常年跟真藥為伍,假藥才能逃不過她的眼睛。
這些年,餘大夫不僅在發展中草藥,也在警惕假藥。
未來因為利潤的驅使,還有法律的薄弱,市麵上假藥橫行,導致人們對中醫形成了中藥很貴,吃不死也治不好的印象。
寧寧在家就沒少伴著藥味入眠,被媽媽帶到醫館,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師父!”
劉娟見餘紅蘭來,挺開心的。
現在餘紅蘭工作很忙,隻有休息天才會過來坐診,有時候單位還要加班。
“今天我來抓藥,不坐診,你們忙你們的。”
張錫純見到寧寧,擠眉弄眼逗孩子。
寧寧純淨的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看著他會動的眉毛,盯著看的認真,一點都沒覺得這樣多好笑。
張錫純很快就覺得沒意思,從抽屜油紙包裏摸出一塊山楂丸遞過去給寧寧吃。
餘紅蘭見到山楂丸就想笑。
身邊所有大夫逗寧寧都是給山楂丸,過年的時候在馬英麟那吃了一把,迴家幹了一大碗飯,還破天荒的一天大了兩次。
寧寧捏著山楂丸咬一口,沒有師公給的甜,不過聊勝於無,吃著玩。
很快,餘紅蘭進入工作狀態,保和康在首都人民心中已經是值得信賴的老字號了,除了日常接診病人時候開的藥方,還有人會自己來抓藥吃。
甚至還有一些早年沒落在民間的大廚,如今又幹迴老本行,調料買不到,直接到醫館來買。
總的來說,還是挺忙的。
餘大夫抓藥,手就是秤,基本精準,速度也快,寧寧盯著媽媽的操作,看的眼花繚亂。
很快,餘大夫開始不經意的使喚寧寧,幫著拿藥,指著抽屜說藥名。
三次之後,餘紅蘭又喊寧寧。
“幫媽媽抓一把黨參!”
今天使喚寧寧幫忙拿的藥品種類控製在五種藥,都在低處藥櫃裏。
寧寧一聽要黨參,直奔黨參抽屜。
小小的身體對比之下,常規尺寸的抽屜跟大匣子似的。
寧寧直接用藥鏟懟了一下遞過來。
餘紅蘭笑著道謝,稱出對應的數量放入紙包包好。
一小時訓練下來,寧寧累的站不穩,挨著藥品口袋靠上去。
餘紅蘭見差不多了,帶著寧寧去製藥間搓藥丸子。
隻用一個隔離圍裙,就把寧寧全身都包裹住了,帶上防塵帽子和口罩,寧寧盯著媽媽做保赤丸。
這個丸藥是馬家獨有,六十多道工序,對小兒積食,發熱,嘔吐,感冒,便秘腹痛,咳嗽等都有奇效。
從餘紅蘭行醫開始,就是賣的最好的一味藥。
藥廠一直都有在做成品,不過為了保持手感,也為了手工製藥的傳承,餘大夫還是單獨辟出製藥間,所有大夫必須會做。
蒸煮炒搓,小小的機器上,餘大夫用搓板不停地按壓揉搓,最後小米大小的丸藥就從機器底部漏下去,滾上一層密封,就是成品丸藥。
餘紅蘭讓寧寧在一旁休息的時候,孩子又盯著媽媽的動作,不多時,就離餘紅蘭越來越近。
餘紅蘭不動聲色,看她湊過來,就把最簡單的過篩程序交給她,也不需要負重,隻要搖動手把,讓機器篩就行。
中間需要時不時停頓一下,手動把肉眼可見卻篩不掉的大家夥挑出來。
易小寧小朋友做的輕鬆無壓力。
讓餘紅蘭驚訝的是寧寧的節奏。
餘紅蘭自己為了計算時間,喜歡數數,這是前世學心肺複蘇的時候養成的習慣,一零零一,一零零二,一個數為一秒,一般三十秒停頓一下。
但是寧寧小朋友不過是觀察了一會兒,就學會了,估摸著三十秒上下不超過五秒,就停下機器,撿出大塊雜物。
餘紅蘭覺得,對數字這麽敏銳的小朋友,或許將來有其他興趣愛好也未可知。
被師父高強度高要求訓練過來的餘大夫,對自己的孩子也不手軟。
做完一套工序,餘紅蘭帶著寧寧離開製藥間,迴辦公室休息。
幫了這麽多忙,小朋友累得不行,坐在媽媽身邊的椅子上,一點調皮的力氣都沒有了,摸出荷包裏,張錫純給的山楂丸。
一開始可有可無的零嘴,這會兒成了補充體力的好東西。
餘紅蘭拿出啟蒙醫書,這些都是西南小朋友的教科書。
“寧寧到媽媽這裏來!”
小朋友歡喜的蹭到媽媽腿邊。
餘紅蘭彎腰把她抱起來放在腿上,翻開醫書,讀第一課給寧寧聽。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
寧寧經過昨天的湯頭歌,整個人像是突然開竅了一樣,跟在媽媽身後牙牙學語。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
帶著孩子讀完第一頁,基本可以確定,孩子能坐得住,餘紅蘭就有了決斷,合上書。
“寧寧要不要跟著媽媽學醫?”
寧寧露出還沒長全的牙齒,笑的眉眼彎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