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工業2.0時代來臨
我,大明長生者,曆經十六帝 作者:青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坤寧宮。
朱厚熜跟母後說了自己的打算。
蔣氏自然開心,隻是開心之餘也有些擔憂。
“如此……真的可以嗎?”
“沒什麽不可以的,如今朕已掌權,這次北巡之行,對京營的掌控更進一步……”朱厚熜笑道,“過程可能會曲折一些,不影響結果。”
蔣氏緩緩點頭,突然想起了什麽,“太祖定天子九廟,如今太廟……已經滿了啊。”
“嗯,是滿了。”
“這……總不能祧太宗吧?”
“當然不能祧太宗。”朱厚熜輕輕搖頭。
“可按照禮製……”
“禮製不是問題。”朱厚熜笑道,“朕查過了,太宗神位已被皇伯考列為百世不祧,祧不到太宗頭上。”
“那祧仁宗,還是……中宗?”
“這個……”朱厚熜輕輕籲了口氣,“ 視情況而定吧,嗯…,也可能會采用其他方式。”
蔣氏愣了下,隨即麵色一變,忙道:“絕不能祧你皇伯考和皇兄,不然,你讓世人如何作想?”
朱厚熜苦笑道:“朕怎會行此下策?絕對不會動他們的。”
“那……?”
“過程母後就不用擔心了,您放心就是,父皇他肯定能入太廟。”朱厚熜說道,“提前告訴您,就是讓您開心一下,相信朕便是,無需憂慮。”
頓了頓,“李青的藥方如何?”
“他都走了,還叫人李卿呢?”蔣氏玩味笑問。
“呃……”朱厚熜訕訕無言。
蔣氏輕輕一歎:“藥方效果不錯。這位李卿家性格確不討喜,可人家也幫了你不少,還為母後診了病,人還是不錯的。”
朱厚熜微微點頭:“朕念著他的情呢,不過,時勢不允許他留下來了。”
蔣氏慈祥笑笑,柔聲道,“母後相信你能做一個英主,可有些事啊,也不是一定要爭,你都是皇帝了,沒必要事事較真,不得人心的事……當要慎重才是。”
她輕輕道:“你的路還長著呢,不要較一時長短,此事如若能成,自然最好,如若不成……也不要勉強。你父親性情恬淡,一向不喜爭搶,他在天有靈,看到你為了他與群臣鬧別扭,也不會開心的。”
朱厚熜默了下,微微點頭。
“你心中有輕重就好。”蔣氏輕笑道,“你父親是憲宗次子,長子一脈絕嗣,自當次子一脈頂上,怎麽算,你都是正統,不要過於介懷這些。”
“有些事……還是要堅持的。”朱厚熜說。
“可也要量力而行。”
朱厚熜苦悶道:“本以為母後您會很開心,不想……”
“大局早就定了,錦上添花與否,無甚影響。”蔣氏正色道,“萬不能因小失大!”
“唉,朕明白。”朱厚熜苦澀歎息。
來時興高采烈,走時卻苦悶氣餒,母親的不在意,將他的熱情熄滅大半。
~
次日,
嚴嵩從上朝糾結到下朝,也終究沒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下了朝,找皇帝請罪。
朱厚熜沒有過於責怪,且給了嚴嵩充足的準備時間。
熱情不再熱烈,可也沒有放棄。
還是想讓父親進太廟……
~
金陵。
李雪兒年前就從海外迴來了,也得悉了李青的境遇,既為他不值,又為他開心。
末了,隻得拿大侄子出氣。
“瞅瞅你選的接班人!”
“這跟我有啥關係啊?”朱厚照一臉無奈,“你當我想選誰就選誰?依照皇明祖訓,非他不可啊。”
李雪兒:“要不你接著幹下去吧?”
朱厚照:“……”
“好啦好啦,難得清閑,正合我心意。”李青好笑道,“其實,他還蠻優秀的,性格雖不討喜,做皇帝還是可圈可點的,這樣的皇帝,正是我想要的,犯不上計較。”
李雪兒鬱悶道:“不是非要計較,實在……讓人生氣。”
“這次,我站小妹。”李浩也道,“咱不稀罕,可他如此這般實在令人寒心,真的是……我姥爺都沒他這樣無情。”
朱厚照:“就是就是……”
李青好笑道:“不值當計較這些細枝末節的東西,還是說正事吧,小雪兒,交趾的煤炭開采,進展如何?”
“跟當初預想的差不多,初具規模了。”李雪兒說道,“我覺得……可以啟用蒸汽船了。”
李浩詫異:“現在……言之尚早了吧?”
“這次,我站小姑。”朱厚照忙向小姑表忠心,“不能光考慮利益,也要考慮政治因素,蒸汽船的投入使用,無論對大明燃料補給站的建設,還是對交趾煤炭的開采,都能起到相當大的積極作用。”
“有市場需求,才能賺錢,有錢賺,才能有動力去幹,不是什麽事都要萬事俱備。”朱厚照笑著說道,“這些年,朝廷財政支出龐大,估摸著皇帝心都在滴血了,得給他點希望不是?”
李浩沉默。
李青思忖……
“小浩,現在啟用蒸汽船,運輸成本會高多少?”
“高出一倍不止。”李浩說。
“也不算太多嘛,保本都還富裕呢。”李青鬆了口氣,“李家當負起帶頭作用,引領,甚至主導工商業的走向,吃了這麽多紅利,豈能不付出?”
李浩解釋道:“青爺,真不是我不舍讓利,隻是……時下的燃料供應跟不上啊。”
“跟不上就少啟用一些,你大侄子說的不錯,不是什麽事都要萬事俱備。”李青說道,“大明正在被偷師,早些開啟工業2.0時代,能多搶一些紅利,於大明如此,於李家也是如此。”
李浩頷首:“我馬上就安排。”
“嗯。”李青籲了口氣,“過幾日我去交趾一趟,年前迴來。”
李雪兒問:“再之後呢?”
“再之後,去找我的小師弟唄。”李青做著拉伸動作,“工業2.0時代的來臨,資本必然迎來迅猛成長,怎能不謹慎應對?”
“好吧。”李雪兒歎道,“你總是很忙。”
“其實也沒多忙,大明真正具有實力的資本並不多。”李青含笑道,“比在廟堂清閑多了,而且自由度更高。”
李雪兒:“暫時是這樣,可以後呢?”
“以後啊……”李青笑意漸濃,“隨著普及教育的進行,百姓慢慢就明理了,繼大明律,大誥之後,勞動律法定也會大放異彩。”
李雪兒愕然少頃,微微點頭:“這麽說,到時候你就不用忙了?”
李青隻是笑,不肯定,也不否定。
…
數日後,李青趕赴交趾。
又月餘…
大明嘉靖十七年,七月十七,一艘艘蒸汽船冒著白色煙霧,從長江港口出發。
這是它第一次載貨航行,它不是很大,載貨也不是太多。可這一日、這一幕,卻被寫進了大明史冊,濃墨重彩……
這一日,沒什麽特別,卻很不尋常。
消息以驚人的速度,迅速傳播,傳播到各行各業,給予了商紳莫大信心。
運輸方式的突破性革新,讓商紳看到了莫大商機,逐漸開始加大投資建設,朝廷也看到了巨大商機,煤炭開采行業日益紅火。
同時,不論是朝廷,還是資本雄厚的商紳,都加大了對蒸汽機的研發資金,以求成為第一個將蒸汽船開往西方的資本。
大明皇帝早前承諾過,在李家蒸汽專利的基礎上二次創新,仍享有專利保護,而且朝廷不再接受民間專利捐贈。
這讓家大業大的商紳,創新欲爆表。
一時間,市場情緒達到了頂點,猶以江南為甚,短短數月功夫,這股情緒便傳染到了所有人。
未來可期,烙印在每個人心中。
商紳敢於投資,百姓盈餘更多,也更敢於消費。
…
這一氣象很快被朝廷捕捉到了,立時做出相應調整。
首先,當即著手擴建市舶司,接著,統計農田、桑田,種水稻的,種小麥、種永樂米的,種永樂豆的,種宣德薯的,種棉的,種麻的……大致畝數,繼而因地製宜,在各省出台相關政策。
一時間忙的不可開交。
獻皇帝進太廟之事被朱厚熜一拖再拖。
朱厚熜瞧得清楚,於大明而言,這是巨大的機遇,同時,也伴隨著巨大危機。
與他有同樣看法的大臣不在少數。
謙受益,滿招損。
這股子積極情緒,令人驚喜,也令人驚懼。
近兩萬萬人口,一旦都進入這種狂歡狀態,對當權者來說,不亞於末日降臨。
當然,眼下狂歡的十不足一,可衝勁兒之猛,讓朝廷不得不重視。
國師殿。
隨著李青的離去,這裏非但沒有冷清,反而日益熱鬧。
早朝之上,你一言我一語,加之一些個政治水平不高,道德水平超高,又總舉政治正確大旗的官員,導致許多大事無法真正定調。
不得已,朱厚熜隻得在大會之後,再開小會。
會不大,事卻不小。
正殿,
朱厚熜坐主座,
下首左邊,坐著內閣三學士,右邊坐著兵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左侍郎,戶部左侍郎。
司禮監掌印黃錦,立在皇帝身旁,受氣氛感染,胖臉十分嚴肅。
朱厚熜深吸一口氣,歎道:“今時國情,諸位愛卿都也了解了,暢所欲言吧,對與不對,朕都不罪。”
朱厚熜跟母後說了自己的打算。
蔣氏自然開心,隻是開心之餘也有些擔憂。
“如此……真的可以嗎?”
“沒什麽不可以的,如今朕已掌權,這次北巡之行,對京營的掌控更進一步……”朱厚熜笑道,“過程可能會曲折一些,不影響結果。”
蔣氏緩緩點頭,突然想起了什麽,“太祖定天子九廟,如今太廟……已經滿了啊。”
“嗯,是滿了。”
“這……總不能祧太宗吧?”
“當然不能祧太宗。”朱厚熜輕輕搖頭。
“可按照禮製……”
“禮製不是問題。”朱厚熜笑道,“朕查過了,太宗神位已被皇伯考列為百世不祧,祧不到太宗頭上。”
“那祧仁宗,還是……中宗?”
“這個……”朱厚熜輕輕籲了口氣,“ 視情況而定吧,嗯…,也可能會采用其他方式。”
蔣氏愣了下,隨即麵色一變,忙道:“絕不能祧你皇伯考和皇兄,不然,你讓世人如何作想?”
朱厚熜苦笑道:“朕怎會行此下策?絕對不會動他們的。”
“那……?”
“過程母後就不用擔心了,您放心就是,父皇他肯定能入太廟。”朱厚熜說道,“提前告訴您,就是讓您開心一下,相信朕便是,無需憂慮。”
頓了頓,“李青的藥方如何?”
“他都走了,還叫人李卿呢?”蔣氏玩味笑問。
“呃……”朱厚熜訕訕無言。
蔣氏輕輕一歎:“藥方效果不錯。這位李卿家性格確不討喜,可人家也幫了你不少,還為母後診了病,人還是不錯的。”
朱厚熜微微點頭:“朕念著他的情呢,不過,時勢不允許他留下來了。”
蔣氏慈祥笑笑,柔聲道,“母後相信你能做一個英主,可有些事啊,也不是一定要爭,你都是皇帝了,沒必要事事較真,不得人心的事……當要慎重才是。”
她輕輕道:“你的路還長著呢,不要較一時長短,此事如若能成,自然最好,如若不成……也不要勉強。你父親性情恬淡,一向不喜爭搶,他在天有靈,看到你為了他與群臣鬧別扭,也不會開心的。”
朱厚熜默了下,微微點頭。
“你心中有輕重就好。”蔣氏輕笑道,“你父親是憲宗次子,長子一脈絕嗣,自當次子一脈頂上,怎麽算,你都是正統,不要過於介懷這些。”
“有些事……還是要堅持的。”朱厚熜說。
“可也要量力而行。”
朱厚熜苦悶道:“本以為母後您會很開心,不想……”
“大局早就定了,錦上添花與否,無甚影響。”蔣氏正色道,“萬不能因小失大!”
“唉,朕明白。”朱厚熜苦澀歎息。
來時興高采烈,走時卻苦悶氣餒,母親的不在意,將他的熱情熄滅大半。
~
次日,
嚴嵩從上朝糾結到下朝,也終究沒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下了朝,找皇帝請罪。
朱厚熜沒有過於責怪,且給了嚴嵩充足的準備時間。
熱情不再熱烈,可也沒有放棄。
還是想讓父親進太廟……
~
金陵。
李雪兒年前就從海外迴來了,也得悉了李青的境遇,既為他不值,又為他開心。
末了,隻得拿大侄子出氣。
“瞅瞅你選的接班人!”
“這跟我有啥關係啊?”朱厚照一臉無奈,“你當我想選誰就選誰?依照皇明祖訓,非他不可啊。”
李雪兒:“要不你接著幹下去吧?”
朱厚照:“……”
“好啦好啦,難得清閑,正合我心意。”李青好笑道,“其實,他還蠻優秀的,性格雖不討喜,做皇帝還是可圈可點的,這樣的皇帝,正是我想要的,犯不上計較。”
李雪兒鬱悶道:“不是非要計較,實在……讓人生氣。”
“這次,我站小妹。”李浩也道,“咱不稀罕,可他如此這般實在令人寒心,真的是……我姥爺都沒他這樣無情。”
朱厚照:“就是就是……”
李青好笑道:“不值當計較這些細枝末節的東西,還是說正事吧,小雪兒,交趾的煤炭開采,進展如何?”
“跟當初預想的差不多,初具規模了。”李雪兒說道,“我覺得……可以啟用蒸汽船了。”
李浩詫異:“現在……言之尚早了吧?”
“這次,我站小姑。”朱厚照忙向小姑表忠心,“不能光考慮利益,也要考慮政治因素,蒸汽船的投入使用,無論對大明燃料補給站的建設,還是對交趾煤炭的開采,都能起到相當大的積極作用。”
“有市場需求,才能賺錢,有錢賺,才能有動力去幹,不是什麽事都要萬事俱備。”朱厚照笑著說道,“這些年,朝廷財政支出龐大,估摸著皇帝心都在滴血了,得給他點希望不是?”
李浩沉默。
李青思忖……
“小浩,現在啟用蒸汽船,運輸成本會高多少?”
“高出一倍不止。”李浩說。
“也不算太多嘛,保本都還富裕呢。”李青鬆了口氣,“李家當負起帶頭作用,引領,甚至主導工商業的走向,吃了這麽多紅利,豈能不付出?”
李浩解釋道:“青爺,真不是我不舍讓利,隻是……時下的燃料供應跟不上啊。”
“跟不上就少啟用一些,你大侄子說的不錯,不是什麽事都要萬事俱備。”李青說道,“大明正在被偷師,早些開啟工業2.0時代,能多搶一些紅利,於大明如此,於李家也是如此。”
李浩頷首:“我馬上就安排。”
“嗯。”李青籲了口氣,“過幾日我去交趾一趟,年前迴來。”
李雪兒問:“再之後呢?”
“再之後,去找我的小師弟唄。”李青做著拉伸動作,“工業2.0時代的來臨,資本必然迎來迅猛成長,怎能不謹慎應對?”
“好吧。”李雪兒歎道,“你總是很忙。”
“其實也沒多忙,大明真正具有實力的資本並不多。”李青含笑道,“比在廟堂清閑多了,而且自由度更高。”
李雪兒:“暫時是這樣,可以後呢?”
“以後啊……”李青笑意漸濃,“隨著普及教育的進行,百姓慢慢就明理了,繼大明律,大誥之後,勞動律法定也會大放異彩。”
李雪兒愕然少頃,微微點頭:“這麽說,到時候你就不用忙了?”
李青隻是笑,不肯定,也不否定。
…
數日後,李青趕赴交趾。
又月餘…
大明嘉靖十七年,七月十七,一艘艘蒸汽船冒著白色煙霧,從長江港口出發。
這是它第一次載貨航行,它不是很大,載貨也不是太多。可這一日、這一幕,卻被寫進了大明史冊,濃墨重彩……
這一日,沒什麽特別,卻很不尋常。
消息以驚人的速度,迅速傳播,傳播到各行各業,給予了商紳莫大信心。
運輸方式的突破性革新,讓商紳看到了莫大商機,逐漸開始加大投資建設,朝廷也看到了巨大商機,煤炭開采行業日益紅火。
同時,不論是朝廷,還是資本雄厚的商紳,都加大了對蒸汽機的研發資金,以求成為第一個將蒸汽船開往西方的資本。
大明皇帝早前承諾過,在李家蒸汽專利的基礎上二次創新,仍享有專利保護,而且朝廷不再接受民間專利捐贈。
這讓家大業大的商紳,創新欲爆表。
一時間,市場情緒達到了頂點,猶以江南為甚,短短數月功夫,這股情緒便傳染到了所有人。
未來可期,烙印在每個人心中。
商紳敢於投資,百姓盈餘更多,也更敢於消費。
…
這一氣象很快被朝廷捕捉到了,立時做出相應調整。
首先,當即著手擴建市舶司,接著,統計農田、桑田,種水稻的,種小麥、種永樂米的,種永樂豆的,種宣德薯的,種棉的,種麻的……大致畝數,繼而因地製宜,在各省出台相關政策。
一時間忙的不可開交。
獻皇帝進太廟之事被朱厚熜一拖再拖。
朱厚熜瞧得清楚,於大明而言,這是巨大的機遇,同時,也伴隨著巨大危機。
與他有同樣看法的大臣不在少數。
謙受益,滿招損。
這股子積極情緒,令人驚喜,也令人驚懼。
近兩萬萬人口,一旦都進入這種狂歡狀態,對當權者來說,不亞於末日降臨。
當然,眼下狂歡的十不足一,可衝勁兒之猛,讓朝廷不得不重視。
國師殿。
隨著李青的離去,這裏非但沒有冷清,反而日益熱鬧。
早朝之上,你一言我一語,加之一些個政治水平不高,道德水平超高,又總舉政治正確大旗的官員,導致許多大事無法真正定調。
不得已,朱厚熜隻得在大會之後,再開小會。
會不大,事卻不小。
正殿,
朱厚熜坐主座,
下首左邊,坐著內閣三學士,右邊坐著兵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左侍郎,戶部左侍郎。
司禮監掌印黃錦,立在皇帝身旁,受氣氛感染,胖臉十分嚴肅。
朱厚熜深吸一口氣,歎道:“今時國情,諸位愛卿都也了解了,暢所欲言吧,對與不對,朕都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