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我,大明長生者,曆經十六帝 作者:青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景泰二年。
二月下旬,李青返迴京師。
超出假期近一月,他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於是家都沒迴,便直接進了宮。
朱祁鈺倒沒說什麽,隻是簡單問了下江南織造局的事。
不得不說,新老板還是很夠意思的,李青足足休了半年的假,俸祿卻照常發放,不少一厘一毫,由於謙代領。
雖說沒幾個錢兒,但這個態度很討喜。
不辜負別人善意,是李青的做人準則。
當然,那種帶著強烈目的行賄,以及給點小恩小惠,就想他賣命的除外。
比如,當年還是燕王的朱老四,一隻羊腿就想剝奪他監軍的權利。
李青放下茶杯,道:“皇上,距京師保衛戰已近兩年,該著手草原部落勢力了。”
歇了半年,是該做些事了,李青也想讓自己忙碌起來,走出故人長辭的陰霾。
“暫時不用。”朱祁鈺笑道,“先生還不知道吧,瓦剌年前來朝貢了。”
“朝貢?”李青怔了一下,“所以……”
“朝廷擴大了和他們的貿易往來,瓦剌也願意繼續向大明稱臣納貢。”朱祁鈺心情不錯。
這是繼保衛京師後,他的另一政績,同時,也從側麵抬高了他的政治地位。
連如今草原上最強的瓦剌部,都向他稱臣效忠,足以證明他對外夷的威望,比之大哥絲毫不弱。
朝局趨於穩定,漠北稱臣納貢,短短兩年,就有如此政績,這讓朱祁鈺很有成就感。
“朕讓戶部計算過,草原上的那些皮貨經過加工,銷往海外能賣個好價錢,至少是大明的三倍以上。”朱祁鈺笑著說,
“不過,人參就不怎麽太吃香了,除了日本、朝鮮兩國,其他諸國不認這玩意兒,但也不要緊,大明就能完全消化,無非是少賺一些罷了。”
他笑的開心,提前還貸有望。
李青想了想,問:“這次是皇上主張,還是百官的建議?”
“是百官的建議,也是朕的主張。”朱祁鈺說,見李青沒有預料中的喜色,他狐疑道,“莫非先生發現了什麽隱患?”
“倒也不是。”李青微微搖頭,“雙方加大貿易,是互惠互利的良策,這樣做還能有效抑製戰爭發生,草原部落雖然彪悍兇殘,卻也隻是求生存罷了。”
朱祁鈺放鬆下來,笑著打趣道:“朕還道是先生不讚同,亦或察覺出其中有問題呢。”
“問題…也是有的。”李青點頭,“誠然,這是個穩賺不賠,且還能讓邊關安穩的策略,但並非有百利無一害。”
“啊?”朱祁鈺訝然,隨即笑容收斂,蹙眉道:“先生的意思是,這樣會讓瓦剌做大,進而統一草原。”
“不,瓦剌統一不了草原。”李青斷然道,“統一草原的隻可能是韃靼部。”
“嗨~朕還當是什麽呢。”朱祁鈺身子後仰,舒服地靠在椅背上,輕笑道,“隻要瓦剌統一不了草原,其他事兒就都不是問題。”
又能賺錢,又能減少戰事,使邊關平穩,在這樣的利益麵前,一些小問題無關緊要。
李青端起茶杯,抿了口,道:“皇上,事情總有兩麵性,不能光看一麵。”
“先生不妨明說。”朱祁鈺心中一動,坐直身子,示意李青說下去。
“皇上可知瓦剌內部不穩?”
“這個朕知道,瓦剌來朝貢時,使臣說了這事兒。”朱祁鈺點頭,“但在朕看來,加大貿易後能有效提高瓦剌首領,伯顏帖木兒的威望,從而不給韃靼部可趁之機。”
“皇上說的很有道理,”對於這個觀點,李青相當認同,但症結也就在此處。
李青分析道:“皇上你想想看,隨著貿易往來加大,瓦剌越來越富有,會不會有更多的草原部落,加入他們?”
“嗯…應該會。”朱祁鈺微微頷首,“如先生所說,草原部落也都是求生存,有更好選擇他們不會不選;
不過,也如先生所說,瓦剌是外來戶,他們很難實現統一。”
“問題就出在這兒,瓦剌是外來戶,所以隻有勢力沒有地位。”李青道,“而隨著越來越多的草原部落加入,內部矛盾定會進一步激化,草原上認可的是成吉思汗後裔,而瓦剌都不是草原本地人;
當海量的草原部落加入後,就會出現喧賓奪主的情況,而且貿易總歸是有數的,根本滿足不了草原所有部落;
不患寡,患不均;待到那時,草原各部落首領振臂一唿,瓦剌必被群而攻之。”李青道,“瓦剌根本扛不住,要麽迴老家,要麽被草原部落吞噬;
再然後,便是統一了。”
李青歎道:“屆時,大明對瓦剌的扶持,將會變相轉移到號稱草原正統的韃靼身上。”
“這……”朱祁鈺變了臉色,他沒想到自認為絕佳的策略,竟埋藏著這麽大的隱患。
“先生可腹有良策?”
“瓦剌具體情況不得而知,現在討論解決之法也沒什麽意義。”李青微微搖頭,“我得盡快走一趟。”
這次朱祁鈺沒說什麽,他已經意識到了嚴重性,同時,也領會到了傳家寶的厲害。
李青目光之長遠,對大局的理解之深刻,簡直……恐怖!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朱祁鈺暗暗想著,旋即又覺得不對,畢竟李青是這麽年輕。
“先生都需要什麽?”朱祁鈺問,“需要多少人?”
李青想了想,道:“兩萬人就夠,五千作戰兵,一萬五補給,糧草要多些,因為還要招撫上次投靠大明那些人的家眷。”
“沒問題。”朱祁鈺滿口答應,又問:“兩萬少不少?”
“不少了,上次一戰韃靼部折損嚴重,傷疤還沒好呢,”李青搖頭,“至於瓦剌,現在他們正是求著大明的時候,更不會對我們用兵。”
“倒也是。”朱祁鈺點頭,“什麽時候出發?”
“越快越好。”李青道,“瓦剌已經內耗挺長一段時間了,一味的放任不管,有失控風險。”
朱祁鈺沒再矯情,走到禦案前坐下,提筆寫了道禦令交給李青,道:
“先生和於愛卿相熟,你們又都是朕的肱股之臣,朕也沒什麽可操心的。”
李青笑笑:“臣告退。”
…
出了皇宮,已臨近傍晚,李青索性直接去了於謙家。
於謙還沒迴來,李青跟於冕聊了幾句,便跟驢子嘮,直把驢子嘮的草料都吃不香了。
天色黯淡,於謙才迴來。
見李青來了,他眼中閃過一抹驚喜,欣然笑道:“先生你可算是迴來了,我還以為你又要續假呢。”
“有點事耽擱了。”李青笑問,“如今朝局平靜,你怎麽還這麽忙?”
“今兒太子的課程有些長,在東宮多待了會兒。”於謙笑了笑,“先生什麽時候迴來的?”
“下午剛迴來,進宮一趟就來你這兒了。”李青拍拍驢子,轉身道:“我來找你有正事。”
於謙一怔,點頭道:“咱們去書房說。”
…
“先生是怕瓦剌尾大不掉,進而讓草原有統一可能?”
“不錯。”李青輕歎:“這種情況很可能發生,不可不防,真若讓草原統一,那以後大明邊關很難平靜。”
於謙沉吟道:“先生什麽時候去?”
“盡快,你這邊盡快準備糧草輜重,明兒我去京營找石亨,”李青道,“這次不是打仗,不用做什麽部署,一切從簡從快。”
“明白。”於謙點點頭,提醒道,“先生此次前去草原,於情於理要去看一下太上皇,太上皇迴不迴來先生做不了主,但要不去看望,迴來難免有人雞蛋裏挑骨頭。”
頓了頓,“仇視先生官員不在少數,此外還有太後……最起碼帶迴一封太上皇的親筆書信,以便讓有些人閉嘴。”
李青笑著點頭:“這個我知道。”
其實,他都已經準備好了。
…
ps:今天太累了,休息一天,望寶子海涵,明天恢複三更!
二月下旬,李青返迴京師。
超出假期近一月,他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於是家都沒迴,便直接進了宮。
朱祁鈺倒沒說什麽,隻是簡單問了下江南織造局的事。
不得不說,新老板還是很夠意思的,李青足足休了半年的假,俸祿卻照常發放,不少一厘一毫,由於謙代領。
雖說沒幾個錢兒,但這個態度很討喜。
不辜負別人善意,是李青的做人準則。
當然,那種帶著強烈目的行賄,以及給點小恩小惠,就想他賣命的除外。
比如,當年還是燕王的朱老四,一隻羊腿就想剝奪他監軍的權利。
李青放下茶杯,道:“皇上,距京師保衛戰已近兩年,該著手草原部落勢力了。”
歇了半年,是該做些事了,李青也想讓自己忙碌起來,走出故人長辭的陰霾。
“暫時不用。”朱祁鈺笑道,“先生還不知道吧,瓦剌年前來朝貢了。”
“朝貢?”李青怔了一下,“所以……”
“朝廷擴大了和他們的貿易往來,瓦剌也願意繼續向大明稱臣納貢。”朱祁鈺心情不錯。
這是繼保衛京師後,他的另一政績,同時,也從側麵抬高了他的政治地位。
連如今草原上最強的瓦剌部,都向他稱臣效忠,足以證明他對外夷的威望,比之大哥絲毫不弱。
朝局趨於穩定,漠北稱臣納貢,短短兩年,就有如此政績,這讓朱祁鈺很有成就感。
“朕讓戶部計算過,草原上的那些皮貨經過加工,銷往海外能賣個好價錢,至少是大明的三倍以上。”朱祁鈺笑著說,
“不過,人參就不怎麽太吃香了,除了日本、朝鮮兩國,其他諸國不認這玩意兒,但也不要緊,大明就能完全消化,無非是少賺一些罷了。”
他笑的開心,提前還貸有望。
李青想了想,問:“這次是皇上主張,還是百官的建議?”
“是百官的建議,也是朕的主張。”朱祁鈺說,見李青沒有預料中的喜色,他狐疑道,“莫非先生發現了什麽隱患?”
“倒也不是。”李青微微搖頭,“雙方加大貿易,是互惠互利的良策,這樣做還能有效抑製戰爭發生,草原部落雖然彪悍兇殘,卻也隻是求生存罷了。”
朱祁鈺放鬆下來,笑著打趣道:“朕還道是先生不讚同,亦或察覺出其中有問題呢。”
“問題…也是有的。”李青點頭,“誠然,這是個穩賺不賠,且還能讓邊關安穩的策略,但並非有百利無一害。”
“啊?”朱祁鈺訝然,隨即笑容收斂,蹙眉道:“先生的意思是,這樣會讓瓦剌做大,進而統一草原。”
“不,瓦剌統一不了草原。”李青斷然道,“統一草原的隻可能是韃靼部。”
“嗨~朕還當是什麽呢。”朱祁鈺身子後仰,舒服地靠在椅背上,輕笑道,“隻要瓦剌統一不了草原,其他事兒就都不是問題。”
又能賺錢,又能減少戰事,使邊關平穩,在這樣的利益麵前,一些小問題無關緊要。
李青端起茶杯,抿了口,道:“皇上,事情總有兩麵性,不能光看一麵。”
“先生不妨明說。”朱祁鈺心中一動,坐直身子,示意李青說下去。
“皇上可知瓦剌內部不穩?”
“這個朕知道,瓦剌來朝貢時,使臣說了這事兒。”朱祁鈺點頭,“但在朕看來,加大貿易後能有效提高瓦剌首領,伯顏帖木兒的威望,從而不給韃靼部可趁之機。”
“皇上說的很有道理,”對於這個觀點,李青相當認同,但症結也就在此處。
李青分析道:“皇上你想想看,隨著貿易往來加大,瓦剌越來越富有,會不會有更多的草原部落,加入他們?”
“嗯…應該會。”朱祁鈺微微頷首,“如先生所說,草原部落也都是求生存,有更好選擇他們不會不選;
不過,也如先生所說,瓦剌是外來戶,他們很難實現統一。”
“問題就出在這兒,瓦剌是外來戶,所以隻有勢力沒有地位。”李青道,“而隨著越來越多的草原部落加入,內部矛盾定會進一步激化,草原上認可的是成吉思汗後裔,而瓦剌都不是草原本地人;
當海量的草原部落加入後,就會出現喧賓奪主的情況,而且貿易總歸是有數的,根本滿足不了草原所有部落;
不患寡,患不均;待到那時,草原各部落首領振臂一唿,瓦剌必被群而攻之。”李青道,“瓦剌根本扛不住,要麽迴老家,要麽被草原部落吞噬;
再然後,便是統一了。”
李青歎道:“屆時,大明對瓦剌的扶持,將會變相轉移到號稱草原正統的韃靼身上。”
“這……”朱祁鈺變了臉色,他沒想到自認為絕佳的策略,竟埋藏著這麽大的隱患。
“先生可腹有良策?”
“瓦剌具體情況不得而知,現在討論解決之法也沒什麽意義。”李青微微搖頭,“我得盡快走一趟。”
這次朱祁鈺沒說什麽,他已經意識到了嚴重性,同時,也領會到了傳家寶的厲害。
李青目光之長遠,對大局的理解之深刻,簡直……恐怖!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朱祁鈺暗暗想著,旋即又覺得不對,畢竟李青是這麽年輕。
“先生都需要什麽?”朱祁鈺問,“需要多少人?”
李青想了想,道:“兩萬人就夠,五千作戰兵,一萬五補給,糧草要多些,因為還要招撫上次投靠大明那些人的家眷。”
“沒問題。”朱祁鈺滿口答應,又問:“兩萬少不少?”
“不少了,上次一戰韃靼部折損嚴重,傷疤還沒好呢,”李青搖頭,“至於瓦剌,現在他們正是求著大明的時候,更不會對我們用兵。”
“倒也是。”朱祁鈺點頭,“什麽時候出發?”
“越快越好。”李青道,“瓦剌已經內耗挺長一段時間了,一味的放任不管,有失控風險。”
朱祁鈺沒再矯情,走到禦案前坐下,提筆寫了道禦令交給李青,道:
“先生和於愛卿相熟,你們又都是朕的肱股之臣,朕也沒什麽可操心的。”
李青笑笑:“臣告退。”
…
出了皇宮,已臨近傍晚,李青索性直接去了於謙家。
於謙還沒迴來,李青跟於冕聊了幾句,便跟驢子嘮,直把驢子嘮的草料都吃不香了。
天色黯淡,於謙才迴來。
見李青來了,他眼中閃過一抹驚喜,欣然笑道:“先生你可算是迴來了,我還以為你又要續假呢。”
“有點事耽擱了。”李青笑問,“如今朝局平靜,你怎麽還這麽忙?”
“今兒太子的課程有些長,在東宮多待了會兒。”於謙笑了笑,“先生什麽時候迴來的?”
“下午剛迴來,進宮一趟就來你這兒了。”李青拍拍驢子,轉身道:“我來找你有正事。”
於謙一怔,點頭道:“咱們去書房說。”
…
“先生是怕瓦剌尾大不掉,進而讓草原有統一可能?”
“不錯。”李青輕歎:“這種情況很可能發生,不可不防,真若讓草原統一,那以後大明邊關很難平靜。”
於謙沉吟道:“先生什麽時候去?”
“盡快,你這邊盡快準備糧草輜重,明兒我去京營找石亨,”李青道,“這次不是打仗,不用做什麽部署,一切從簡從快。”
“明白。”於謙點點頭,提醒道,“先生此次前去草原,於情於理要去看一下太上皇,太上皇迴不迴來先生做不了主,但要不去看望,迴來難免有人雞蛋裏挑骨頭。”
頓了頓,“仇視先生官員不在少數,此外還有太後……最起碼帶迴一封太上皇的親筆書信,以便讓有些人閉嘴。”
李青笑著點頭:“這個我知道。”
其實,他都已經準備好了。
…
ps:今天太累了,休息一天,望寶子海涵,明天恢複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