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冊立皇太孫,萬國來朝
我,大明長生者,曆經十六帝 作者:青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棣這次的親征,一舉擊潰了北元的野心,收獲的政治成果很大,數月後,韃靼太師阿魯台攜帶大量貢品前來朝貢。
接著,瓦剌部也派了使臣到來。
雙方進貢的馬匹、貂皮、銀鼠皮……等大量貢品,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明財政。
朱棣也象征性地迴贈了絲綢、茶葉,但總得來說,還是大明賺。
不過,這次親征對爭嫡,也帶來一些變故。
百官見當今皇帝如此尚武,愈發覺得漢王有戲,有不少投到漢王門下。
老二的勢力發展愈發龐大,甚至已經蓋過了老大。
這讓朱棣始料未及,這不是他想看到的結果,太子之位沒有懸念,朱棣沒有真要立老二的打算。
但老二太好用了,朱棣不想讓他走,隻要老二在,文臣和老大就折騰不起來。
對於帝王而言,適當的朝爭並不是壞事,反而是大好事兒。
朱棣要的是讓老大做事,讓老二壓製老大。
但,壓得太狠也不行。
於是,他找到李青想辦法。
臨近年關,李青正舒服的準備過大年呢,抱怨道:“皇上,大過年的,沒你這麽使喚人的啊!”
“少廢話。”朱棣道,“你還有計沒?”
李青對老二無感,直接道,“讓漢王就藩。”
“他還不能走。”朱棣搖頭。
李青無奈:“那就多親近親近太子。”
“這個……也不行。”朱棣道,“朕不想讓老大和文臣嚐到甜頭。”
“……啥話都讓你說了,我還能說什麽?”李青沒好氣道,“我也沒辦法。”
“不,你有。”
李青:“……”
沉吟片刻,李青道,“既如此,那就給太子找個幫手吧。”
“朕信不過。”
“不,你信得過。”
“是誰?”
“皇長孫!”
“瞻基?”朱棣一怔,旋即大點其頭,“好,這個好。”
……
永樂九年,百官上朝第一天,朱棣便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
——冊封皇長孫,為皇太孫!
皇太孫意味著什麽,群臣再了解不過,因為大明第一任皇太孫就是建文。
一時間,爭嫡局勢再度發生變化,太子黨猶如注射了一針強心劑,而強勢的漢王黨,也收斂許多。
爭嫡重新恢複了朱棣想要的結果,太子黨占優,漢王黨窮追猛打。
朱棣這下放了心,再次將精力放在了建都,通運河上。
去年下半年的賦稅,加上貢品,國庫總算是有了點兒小錢。
這一下,朱棣腰杆又硬了。
修,繼續修!
老四敢這麽幹,也是有依仗的,最遲下半年,三寶就能迴來。
到時候,又是一大筆財政收入。
不過,國庫實在經不起朱棣這麽大手大腳,隻三個月的光景,再次陷入枯竭,連上半年的賦稅都等不到了。
當此時也,一個人站了出來。
——漢王,朱高煦!
為討朱棣開心,他直接拿出大半身家,鼎力支持老子的事業。
老二拿了錢,老大也不能幹看著,於是,小胖咬咬牙,節衣縮食,變賣了不少值錢玩意兒。
據說,連家具都賣了。
總算是擠出一筆錢,雖趕不上老二,但也盡了心。
見此情況,朱棣立即開大朝會,隆重表揚倆兒子,當然,主要表揚漢王。
無他,漢王出的錢最多。
與此同時,皇後徐妙雲也捐了錢,朱棣更是把內帑的錢,全部拿了出來。
趙王聽到消息,也派人送來的大量錢糧,消息傳遍到其他藩王耳朵裏,眾藩王罵罵咧咧,卻也不得不做做樣子。
盡管他們舍不得大出血,但那麽多藩王聚在一起,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皇帝、皇後、太子,乃至整個皇室宗親,都拿了錢,勳貴也不好幹看,紛紛捐錢。
勳貴一捐,文臣也不好袖手旁觀,他們致力於打壓武將,自然不會讓人比了下去。
於是乎,群臣轟轟烈烈的大捐款開始了,李青也捐了不少。
夏原吉數錢數到手抽筋,笑的合不攏嘴。
但他沒高興多久,就笑不出來了,朱棣手裏就不能有錢,一有錢他就覺得刺撓,必須花出去。
當即下令:修,加大力度修。
如此浩大的工程,對百姓造成了嚴重負擔,國力強盛的同時,百姓的生活卻越來越苦。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朱棣的政策,從長遠來看絕對正確,但對時下百姓來說,並非好事。
為保證工程順利,徭役製度愈發嚴苛,讓百姓苦不堪言。
一時間,彈劾朱棣的奏疏如雪花一般,言官大罵朱棣好大喜功、勞民傷財。
這是事實。
朱棣和老朱一樣,知錯、改錯,不認錯。
他適當減輕了徭役製度,讓百姓得以喘息,同時,也把彈劾他的言官打了板子。
這次倒沒打死人,但言官也不好過,一頓廷杖下來,半月都下不了地。
李青不好勸朱棣,也不想勸,朱棣的這些政策隻有他能施行,如果就此打住,到了太子、太孫那兒,根本就施行不出來。
苦一代人,造福許多代人。
尤其是通運河,疏通後可以一直用下去,利在千秋。
他能做的,隻有保證在這些政策實施的同時,盡可能的讓百姓少受些苦。
……
有內閣在,李青的工作量並不大,每天工作不到兩個時辰,隻提一些關鍵性意見,其餘時間都在玩樂。
三女歲數漸長,李青愈發珍惜眼前時光,得閑就帶著她們逛逛街,有時還會請個假,帶她們去蘇杭轉轉,領略大好河山。
九月份,三寶還朝。
這一次,三寶去的地方更多,占城、賓童龍、真臘、暹羅、假裏馬丁、交闌山、爪哇,重迦羅、吉裏悶地、古裏、滿剌加、阿魯、蘇門答臘、蘇祿等數十國。
帶迴來的東西也比上次多了不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大明的絲綢、瓷器等商品,被奉為天物,但他們那兒的土特產,在大明也是稀罕物。
其中,有不少都是價值連城。
三寶不僅帶來了大量財富,同時,還把各國使臣都帶來了,數十個國家的使臣,一一朝拜。
全部向大明稱臣納貢,和大明建立了朝貢貿易。
如此萬國來朝的景象,讓朱棣、群臣,乃至京師百姓,都與有榮焉。
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此時的大明,是世界的王者,沒有之一。
——羅馬帝國,也不行!
看著膚色、發色、甚至瞳孔顏色都不一樣的各國使臣,朝廷上上下下都滿心自豪。
下西洋的政治正確,讓所有人都無法反駁。
就連利益受損的文臣,也沒辦法睜著眼說瞎話。
大明的國威名揚世界,如今的大明是國力最鼎盛的時期,就連野蠻的北元都稱臣納貢了,可以說,根本沒有一個能打的。
~
酒席宴間,李青看著這些個使臣,愣怔出神,感慨良多。
他從沒想過,還能在古代,如此近距離的接觸這麽多外國人,一時間竟有迴到後世的既視感。
“李青!”
李青迴過神,拱了拱手,“皇上。”
“如何?”朱棣笑問。
李青見他一副‘快誇我’的模樣,不由有些想笑,但老四的確牛逼,“皇上英明神武……”
巴拉巴拉……
朱棣很受用,意氣風發道,“朕要將大明再提一個高度,朕之後,哪怕後繼之君,照本宣科的施政,也一樣能延續盛世。”
他傲然道,“朕打下的璀璨盛世,無論誰接手,都是盛世。”
李青笑著點頭,“皇上聖明。”
朱棣這話雖狂,卻也是事實。
若無永樂打下堅實基礎,何來仁宣之治?
大規模的北伐,勞民傷財的通運河、建新都,大造寶船、將大批量華美之物銷往海外……
表麵看,都是耗資彌巨,屬於賠本的買賣,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耗資彌巨是真,獲利頗大,功在千秋也是真。
且,利遠大於弊!
不過,站在百姓的立場來看,朱棣並不算是個好皇帝,甚至還不如建文,至少人建文還減了好幾撥賦稅。
而朱棣呢,是,也減了賦稅,但沒幾年又加迴來了,更是達到了大明之最,遠超洪武時期。
大明是強了,但百姓過的苦。
富紳更是苦不堪言,暗地裏沒少罵,但也隻敢暗地裏發牢騷。
文臣對上這麽一位武皇帝,也是欲哭無淚。
他們對朱棣的怨念遠勝朱元璋,盡管朱棣殺的人,遠沒有朱元璋多,但,朱棣搶錢啊!
隻可惜,朱棣不是建文,可以隨意拿捏。
文臣縱有怨念,也隻能憋著。
這種矛盾正在逐漸加大,隻是懾於朱棣的皇威,沒人敢發作罷了。
…………
ps:青紅睡落枕了,好難受啊,晚上還有一章,寶子多擔待???
接著,瓦剌部也派了使臣到來。
雙方進貢的馬匹、貂皮、銀鼠皮……等大量貢品,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明財政。
朱棣也象征性地迴贈了絲綢、茶葉,但總得來說,還是大明賺。
不過,這次親征對爭嫡,也帶來一些變故。
百官見當今皇帝如此尚武,愈發覺得漢王有戲,有不少投到漢王門下。
老二的勢力發展愈發龐大,甚至已經蓋過了老大。
這讓朱棣始料未及,這不是他想看到的結果,太子之位沒有懸念,朱棣沒有真要立老二的打算。
但老二太好用了,朱棣不想讓他走,隻要老二在,文臣和老大就折騰不起來。
對於帝王而言,適當的朝爭並不是壞事,反而是大好事兒。
朱棣要的是讓老大做事,讓老二壓製老大。
但,壓得太狠也不行。
於是,他找到李青想辦法。
臨近年關,李青正舒服的準備過大年呢,抱怨道:“皇上,大過年的,沒你這麽使喚人的啊!”
“少廢話。”朱棣道,“你還有計沒?”
李青對老二無感,直接道,“讓漢王就藩。”
“他還不能走。”朱棣搖頭。
李青無奈:“那就多親近親近太子。”
“這個……也不行。”朱棣道,“朕不想讓老大和文臣嚐到甜頭。”
“……啥話都讓你說了,我還能說什麽?”李青沒好氣道,“我也沒辦法。”
“不,你有。”
李青:“……”
沉吟片刻,李青道,“既如此,那就給太子找個幫手吧。”
“朕信不過。”
“不,你信得過。”
“是誰?”
“皇長孫!”
“瞻基?”朱棣一怔,旋即大點其頭,“好,這個好。”
……
永樂九年,百官上朝第一天,朱棣便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
——冊封皇長孫,為皇太孫!
皇太孫意味著什麽,群臣再了解不過,因為大明第一任皇太孫就是建文。
一時間,爭嫡局勢再度發生變化,太子黨猶如注射了一針強心劑,而強勢的漢王黨,也收斂許多。
爭嫡重新恢複了朱棣想要的結果,太子黨占優,漢王黨窮追猛打。
朱棣這下放了心,再次將精力放在了建都,通運河上。
去年下半年的賦稅,加上貢品,國庫總算是有了點兒小錢。
這一下,朱棣腰杆又硬了。
修,繼續修!
老四敢這麽幹,也是有依仗的,最遲下半年,三寶就能迴來。
到時候,又是一大筆財政收入。
不過,國庫實在經不起朱棣這麽大手大腳,隻三個月的光景,再次陷入枯竭,連上半年的賦稅都等不到了。
當此時也,一個人站了出來。
——漢王,朱高煦!
為討朱棣開心,他直接拿出大半身家,鼎力支持老子的事業。
老二拿了錢,老大也不能幹看著,於是,小胖咬咬牙,節衣縮食,變賣了不少值錢玩意兒。
據說,連家具都賣了。
總算是擠出一筆錢,雖趕不上老二,但也盡了心。
見此情況,朱棣立即開大朝會,隆重表揚倆兒子,當然,主要表揚漢王。
無他,漢王出的錢最多。
與此同時,皇後徐妙雲也捐了錢,朱棣更是把內帑的錢,全部拿了出來。
趙王聽到消息,也派人送來的大量錢糧,消息傳遍到其他藩王耳朵裏,眾藩王罵罵咧咧,卻也不得不做做樣子。
盡管他們舍不得大出血,但那麽多藩王聚在一起,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皇帝、皇後、太子,乃至整個皇室宗親,都拿了錢,勳貴也不好幹看,紛紛捐錢。
勳貴一捐,文臣也不好袖手旁觀,他們致力於打壓武將,自然不會讓人比了下去。
於是乎,群臣轟轟烈烈的大捐款開始了,李青也捐了不少。
夏原吉數錢數到手抽筋,笑的合不攏嘴。
但他沒高興多久,就笑不出來了,朱棣手裏就不能有錢,一有錢他就覺得刺撓,必須花出去。
當即下令:修,加大力度修。
如此浩大的工程,對百姓造成了嚴重負擔,國力強盛的同時,百姓的生活卻越來越苦。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朱棣的政策,從長遠來看絕對正確,但對時下百姓來說,並非好事。
為保證工程順利,徭役製度愈發嚴苛,讓百姓苦不堪言。
一時間,彈劾朱棣的奏疏如雪花一般,言官大罵朱棣好大喜功、勞民傷財。
這是事實。
朱棣和老朱一樣,知錯、改錯,不認錯。
他適當減輕了徭役製度,讓百姓得以喘息,同時,也把彈劾他的言官打了板子。
這次倒沒打死人,但言官也不好過,一頓廷杖下來,半月都下不了地。
李青不好勸朱棣,也不想勸,朱棣的這些政策隻有他能施行,如果就此打住,到了太子、太孫那兒,根本就施行不出來。
苦一代人,造福許多代人。
尤其是通運河,疏通後可以一直用下去,利在千秋。
他能做的,隻有保證在這些政策實施的同時,盡可能的讓百姓少受些苦。
……
有內閣在,李青的工作量並不大,每天工作不到兩個時辰,隻提一些關鍵性意見,其餘時間都在玩樂。
三女歲數漸長,李青愈發珍惜眼前時光,得閑就帶著她們逛逛街,有時還會請個假,帶她們去蘇杭轉轉,領略大好河山。
九月份,三寶還朝。
這一次,三寶去的地方更多,占城、賓童龍、真臘、暹羅、假裏馬丁、交闌山、爪哇,重迦羅、吉裏悶地、古裏、滿剌加、阿魯、蘇門答臘、蘇祿等數十國。
帶迴來的東西也比上次多了不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大明的絲綢、瓷器等商品,被奉為天物,但他們那兒的土特產,在大明也是稀罕物。
其中,有不少都是價值連城。
三寶不僅帶來了大量財富,同時,還把各國使臣都帶來了,數十個國家的使臣,一一朝拜。
全部向大明稱臣納貢,和大明建立了朝貢貿易。
如此萬國來朝的景象,讓朱棣、群臣,乃至京師百姓,都與有榮焉。
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此時的大明,是世界的王者,沒有之一。
——羅馬帝國,也不行!
看著膚色、發色、甚至瞳孔顏色都不一樣的各國使臣,朝廷上上下下都滿心自豪。
下西洋的政治正確,讓所有人都無法反駁。
就連利益受損的文臣,也沒辦法睜著眼說瞎話。
大明的國威名揚世界,如今的大明是國力最鼎盛的時期,就連野蠻的北元都稱臣納貢了,可以說,根本沒有一個能打的。
~
酒席宴間,李青看著這些個使臣,愣怔出神,感慨良多。
他從沒想過,還能在古代,如此近距離的接觸這麽多外國人,一時間竟有迴到後世的既視感。
“李青!”
李青迴過神,拱了拱手,“皇上。”
“如何?”朱棣笑問。
李青見他一副‘快誇我’的模樣,不由有些想笑,但老四的確牛逼,“皇上英明神武……”
巴拉巴拉……
朱棣很受用,意氣風發道,“朕要將大明再提一個高度,朕之後,哪怕後繼之君,照本宣科的施政,也一樣能延續盛世。”
他傲然道,“朕打下的璀璨盛世,無論誰接手,都是盛世。”
李青笑著點頭,“皇上聖明。”
朱棣這話雖狂,卻也是事實。
若無永樂打下堅實基礎,何來仁宣之治?
大規模的北伐,勞民傷財的通運河、建新都,大造寶船、將大批量華美之物銷往海外……
表麵看,都是耗資彌巨,屬於賠本的買賣,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耗資彌巨是真,獲利頗大,功在千秋也是真。
且,利遠大於弊!
不過,站在百姓的立場來看,朱棣並不算是個好皇帝,甚至還不如建文,至少人建文還減了好幾撥賦稅。
而朱棣呢,是,也減了賦稅,但沒幾年又加迴來了,更是達到了大明之最,遠超洪武時期。
大明是強了,但百姓過的苦。
富紳更是苦不堪言,暗地裏沒少罵,但也隻敢暗地裏發牢騷。
文臣對上這麽一位武皇帝,也是欲哭無淚。
他們對朱棣的怨念遠勝朱元璋,盡管朱棣殺的人,遠沒有朱元璋多,但,朱棣搶錢啊!
隻可惜,朱棣不是建文,可以隨意拿捏。
文臣縱有怨念,也隻能憋著。
這種矛盾正在逐漸加大,隻是懾於朱棣的皇威,沒人敢發作罷了。
…………
ps:青紅睡落枕了,好難受啊,晚上還有一章,寶子多擔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