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宦臣弄權(完)
[快穿]拯救炮灰BOSS 作者:顧蘇安謝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明淨涵在床上躺了三天,從一開始的傷心失望到漸漸漫上來的狠厲果決,他用三天的時間徹底下定了決心:不用再去想對她的是什麽情感,等魏賢一迴來,不管用什麽方法,他一定要把人困在長明殿裏。
他必須要留住她,更不可能沒有她。
第四天的時候,手腳終於恢複了力氣,他正計算著宮內有多少是真的為他所用的,張喜急匆匆地進來,說是留守在京都的刑部尚書有急事在禦書房求見。
明淨涵走進禦書房,看了眼臉泛紅光的刑部尚書就注意到了他身後跟著的人,雖然沒正式見過幾麵,但拜那些堅持不懈地在他耳邊念叨的大臣所賜,他還是一眼就認出了那個不像是小廝的人,“李遷年?”
接下來的半個時辰裏,李遷年細細講述了他上京途中怎樣遇見山匪,艱難地保住了一條命,又在外狼狽躲藏了近一年,才尋見了機會進京得以麵見天顏,最後更是跪在地上痛哭流涕,“陛下,老臣昏迷前親耳聽見那群山匪說他們是奉了魏公公的命對老臣一家趕盡殺絕,老臣僥幸躲過一命,可犬子和夫人卻喪命賊人之手,老臣忠心為國,何以致如此下場啊?還請陛下為老臣做主!”
明淨涵拍了下桌案,直接從龍椅上站了起來,“來人,派人去明山,立即給朕把魏賢帶迴來。”
他還是不相信賢賢會派人去殺李遷年,就算她真的派人去了,那也李遷年也一定有該死的理由。
他隻是覺得,這是個再好不過的理由,把他想見的人立刻帶迴到身旁。
得令的侍衛正要退下,他又想到現在祭天大典還未結束,賢賢說不定不肯在這時候迴來,急急又加了一句,“如果魏賢反抗,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人完整地帶迴來。”
以賢賢的本事,她要是不想迴來,這些侍衛定是要折損大半的。
魏賢去祭天帶走了大半的臣屬,留守在京的那些個都忍不住有些蠢蠢欲動,魏賢敢代天子祭天,狼子野心已經昭然若揭,若是他們乘著人不在京都時輔佐陛下奪迴朝政,那以後可就都是重臣了。
一眾大臣在心裏琢磨了幾天,在聽見刑部尚書入了宮而陛下又親自接見,見完立刻就下旨捉拿魏賢迴宮後,更是再坐不住,急急換了官服趕到宮中。
禦書房內吵嚷一片,座上的陛下不知在出神想著什麽,下麵的一幹大臣七嘴八舌地在羅列著魏賢的罪證,誓要抓準時機將人置之於死地。
正吵嚷著,殿外突然起了更大的動靜,機靈的喜公公出去看了眼,帶迴一個挺拔的小太監,手裏還握著司禮監魏公公特製給親信的腰牌。
“崔榆?你是崔世兄家的長子崔榆?”一旁站著的楊大學士一眼就認出了那個頗為眼熟的小太監,幾位反應過來的大臣仔細一看,也把人認了出來,當年名滿京都的崔大公子,看這打扮,莫非已投靠在那死太監手下?
“不對,當年崔世兄被斬首,崔家的其他人都被流放了,怎麽可能還有留在京都的?”
“草民的確未曾留在京都。”崔榆好似未看見其他人的反應,徑直向禦座上的陛下行禮,“草民來京都,是為族妹報仇的。”他把視線投向了一側的李遷年,“李大人在這唱了好大一出戲,可惜您卻忘了那冊遺留在外的名冊,令夫人私下兜售民女,令公子好色殘害人命,李大人是打定了主意沒人會找你算賬嗎?”
圍著的眾大臣一片嘩然。
“陛下,”崔榆又把視線轉迴了禦座上,“草民今日擅自闖入禦書房,就是希望陛下能給湖州痛失親女的兩百二十一戶百姓做主,當日李大人離開湖州時,所說的夾道相送的百姓,其實就是這些央求著他能派人找迴失蹤少女的百姓,而李大人為了政績,買通了隨行人員,尚自改了說辭,若不是草民家中一族妹在李府內失蹤,草民受族老所托徹查此事,李大人的罪行可就再無見天之日了。”
明淨涵沉吟了下,“所以,之前派山賊截殺李遷年的事,其實也是你做的?”
崔榆躬身認下,“隻是草民手中無任何可用之人,於是將此事告知了魏公公,求魏公公出麵周旋。”
“一派胡言!”跳出來的是李遷年,“陛下,此人定是受了魏賢的指使,特意汙蔑臣,當年崔家未受崔怡牽連,定是私下和那魏賢有了什麽牽扯……”
“草民和魏公公毫無牽扯,”崔榆揚聲打斷了他的話,“諸位若是不信,家父可以從濟州趕來為草民作證,濟州和湖州的百姓也可以為草民作證。”
“家父?”楊大學士顫了一顫,“崔世兄竟還沒死?”
“恐怕要讓楊大學士失望了,家父的確未死。”崔榆看了看神情各異的諸位大臣,真是有些啼笑皆非,原來他曾享受的錦繡繁華,私底下是如此的不堪汙穢,可以將一切罪責推給別人,自己光明正大。
“陛下,非但家父無事,連黃辛黃大人也是無事,而那些所謂的建給魏公公的生祠,其實牆內都是驛館……”
他慢慢地將多年藏著的秘密揭開,就像父親所說的,就算魏公公自己不顧罵名,可該是她的,也絕不能被一群食肉者搶走。
禦書房內一時無聲,幾位大臣張了張嘴,卻又說不出話來,正想著現在合不合適改口風誇讚一下魏賢,殿外再次傳來喧鬧,上午領命而去的侍衛長一臉刷白地跪在殿前,握著佩劍的手都在發抖。
“陛下,臣……臣帶迴了魏公公的屍體。”
殿內瞬間凝滯。
幾位大臣下意識去看陛下的神情,卻在瞥見一絲眼風時,死死地低下了頭。
明淨涵不知道自己是怎樣迴到長明殿的,他在聽清了那句話時就徹底失去了思考能力,隻能聽見耳邊不斷地有人在說話。
“臣到了明山,本來是被幾個宮人攔住了的,但傳話進去後,魏公公就出來了,是幾位宮人紅著眼將她扶上的馬車,臣當時並未多想……一路行來沒聽見馬車裏有何動靜,臣想著陛下的吩咐,就讓人加緊了趕路,馬車行得快了些……陛下,腳下有階梯,您小心著點……到了宮門前要檢查時,才發現魏公公已經,已經……那幾個堅持騎馬跟著的宮人衝過來就痛哭,說是魏公公昨夜就遇刺了,本來太醫都說救不迴來,可魏公公還是醒了,聽見傳進去的話更是堅持著要出來,說是要見陛下最後一麵……他們攔了攔不住,魏公公又嚴禁他們說起昨夜的事,不放心就隻能跟著,誰知……他們還說,魏公公從去歲起身子就一日不如一日了,卻一直不肯請太醫,看著像是不想驚動了陛下……”
誰知連最後一麵都未曾見到。
是他逼死了賢賢,他為了一己私欲,讓受了重傷的賢賢死在了迴來的路上。
賢賢在馬車上想的會是什麽?會不會覺得他一直都隻會任性地胡攪蠻纏,從來沒有擔起一位帝王的責任?他一直都依賴著她,卻連她身體越來越不好也沒發現,甚至還和她鬧別扭,讓一群人趁機找她的麻煩……而她什麽都沒有說過,默默地為他做了這麽多。
不要相信我。
賢賢,你說的不要相信你,竟然是這種意思嗎?
魏賢的屍身本來不該帶進宮來,但她的身份畢竟特殊,張喜一咬牙,就讓人把屍身帶迴了她在長明殿後殿裏的小院子,放在了她自己的床上。
明淨涵一路從院子中走過,圍在房外的幾個宮人恭敬低身和他行禮,聲音嘶啞得簡直不能聽,他在門前推開了張喜攙著他的手,獨自上前推開了那扇門。
都是春深時分,心情卻截然不同。
再也沒有人能陪在他身邊,再也沒有人奮不顧身地來救他,再也沒有人能在他傷心時站在他讓他覺得可以依靠,再也……沒有賢賢。
明淨涵突然腿軟,險險就要磕在了門檻上。
身後一疊聲的“陛下”。
全部都不是她。
明淨涵撐住身體,反手就關上了門,一步一步地走過去。
躺在床上的人很安靜,單薄得連床側疊著的厚被子的一層都不到,她安安靜靜地躺在那裏,再也不會和他說話,再也不會用溫和包容的目光注視著他。
現在真的隻剩他自己了。
明淨涵坐在床側,對著床上的人發了會呆,終於慢慢地躺到一側,側身將人環到懷裏,死死地將臉埋進了她冰冷的頸側。
“賢賢,我錯了,對不起,不要用這種方法來懲罰我,求求你……”
“我不喜歡你了,我也不再想能留住你了,你醒過來好不好?”
“賢賢,求求你,求求你,我……”
哽咽聲徹底堵住了他接下來的話,可懷裏的人無動於衷,再也不能感受到他的悲喜,再也不能在他難過時成為那個唯一的救贖。
賢賢。
明淨涵不知道自己躺了多久,直到聽見門外張喜細碎的聲音,“陛下,陛下,方才有個從明山迴來的小太監給奴才遞了封信,是魏公公的筆跡,寫了是給您的,您要看一看嗎?”
緊閉的門打開,張喜一喜,正想勸著快兩日沒吃飯的陛下稍微用點膳,陛下已經一把抽走了他手裏薄薄的信封,再次關上了門。
的確是賢賢的字跡。
猶豫了一下,明淨涵還是打開了那張薄薄的紙。
陛下,很抱歉還是讓您看見了這封信。奴才一直還記得當年初見時的陛下,那個在腦袋上頂了朵迎春花去撲蝴蝶的小太子,當時奴才就想,若是能有幸能到陛下身邊伺候,那一定是奴才最大的福分,可惜這福分現在看來有些淺。陛下,一生福禍相依,上天給陛下的禍已是太多太多,陛下以後一定會有用不完的福分,奴才……
短短的一張信紙在此處截然而止,淩亂的筆跡陳述和末尾上不甚沾到的血跡,都證明了寫信之人的倉促。
賢賢一定是在寫信時就感覺到自己時日不多了,想給他寫封信,才沒寫幾句,又正好撞上了他派過去的人,就停了筆想迴來親口告訴他。
可惜到底沒能告訴他。
明淨涵正折了信紙想塞迴到信封裏,突然看見信封裏麵竟然還寫了字。
——懇請陛下,無論知道了何事,都讓奴才以奸臣魏賢的身份留在史冊中。
知道的事?
那幾乎可以擔起一代名臣了,可她卻寧願做個奸臣,可笑之前他還用這個來誘惑她。
賢賢,無論你的要求是什麽,我都可以答應,可是你呢,你連答應過我的事都違背了。
這不公平。
門外的張喜又在敲門了,“陛下,魏公公的屍身,若是再不行葬禮,怕是……”
他第三遍提醒時,門終於被打開了,陛下站在門內,麵容憔悴,聲音沙啞,“壽衣。”
一側的宮女立刻捧著壽衣就上前一步,結果陛下拿了她手裏的托盤,再次幹脆地就把門鎖上了,留著門外的兩人麵麵相覷。
陛下這是,要親自給魏公公換衣服?
他們在門外呆愣著,突然間就聽見了門內穿出了東西被打翻的聲音,接著就是陛下的一聲壓抑的怒吼,像是全身的傷疤在一瞬間全部被揭開,傷口再次鮮血橫流。
嚇得一群人都湊到了門前,一疊聲叫著陛下。
明淨涵死死盯著眼前的事實,對門外的叫嚷置之不理,他深深地吸了幾口氣,在質問聲就要脫口而出時,卻又止不住大笑起來,笑得他再也喘不過氣。
賢賢居然是個女的。
那他的所有掙紮又算什麽?他甚至因為這個把她越推越遠,連她病情愈發嚴重都沒有意識到,直至生死相隔。
他的掙紮就像是個笑話。
不,他就是個笑話。
以為自己愛上了最不該愛的人,為了帝王的尊嚴在其中苦苦掙紮,甚至連多見一麵都不敢,卻在徹底失去了機會時,發現這不過是他一人的困獸之鬥。
他再也笑不出來,淚水幾乎是難以抑製地奪眶而出,眼前一片模糊,隻剩之前的那句話在耳邊一直迴旋。
“奴才早就說過了,陛下不應該完全相信我。”
《太明史》載:明宗生六年,父平宗亡,繼帝位,任魏賢掌司禮監,獨擅帝權,殘害平宗幼子,幽禁祥慈太後,殺臣屬者眾,酷中宮之刑,建生祠於各地,明宗登極十年,代天子祭天,中途遇刺,傷重不治,帝扶其棺大笑,衣袖皆濕。
臣以此冊呈陛下,帝注:甚愛重。
他必須要留住她,更不可能沒有她。
第四天的時候,手腳終於恢複了力氣,他正計算著宮內有多少是真的為他所用的,張喜急匆匆地進來,說是留守在京都的刑部尚書有急事在禦書房求見。
明淨涵走進禦書房,看了眼臉泛紅光的刑部尚書就注意到了他身後跟著的人,雖然沒正式見過幾麵,但拜那些堅持不懈地在他耳邊念叨的大臣所賜,他還是一眼就認出了那個不像是小廝的人,“李遷年?”
接下來的半個時辰裏,李遷年細細講述了他上京途中怎樣遇見山匪,艱難地保住了一條命,又在外狼狽躲藏了近一年,才尋見了機會進京得以麵見天顏,最後更是跪在地上痛哭流涕,“陛下,老臣昏迷前親耳聽見那群山匪說他們是奉了魏公公的命對老臣一家趕盡殺絕,老臣僥幸躲過一命,可犬子和夫人卻喪命賊人之手,老臣忠心為國,何以致如此下場啊?還請陛下為老臣做主!”
明淨涵拍了下桌案,直接從龍椅上站了起來,“來人,派人去明山,立即給朕把魏賢帶迴來。”
他還是不相信賢賢會派人去殺李遷年,就算她真的派人去了,那也李遷年也一定有該死的理由。
他隻是覺得,這是個再好不過的理由,把他想見的人立刻帶迴到身旁。
得令的侍衛正要退下,他又想到現在祭天大典還未結束,賢賢說不定不肯在這時候迴來,急急又加了一句,“如果魏賢反抗,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人完整地帶迴來。”
以賢賢的本事,她要是不想迴來,這些侍衛定是要折損大半的。
魏賢去祭天帶走了大半的臣屬,留守在京的那些個都忍不住有些蠢蠢欲動,魏賢敢代天子祭天,狼子野心已經昭然若揭,若是他們乘著人不在京都時輔佐陛下奪迴朝政,那以後可就都是重臣了。
一眾大臣在心裏琢磨了幾天,在聽見刑部尚書入了宮而陛下又親自接見,見完立刻就下旨捉拿魏賢迴宮後,更是再坐不住,急急換了官服趕到宮中。
禦書房內吵嚷一片,座上的陛下不知在出神想著什麽,下麵的一幹大臣七嘴八舌地在羅列著魏賢的罪證,誓要抓準時機將人置之於死地。
正吵嚷著,殿外突然起了更大的動靜,機靈的喜公公出去看了眼,帶迴一個挺拔的小太監,手裏還握著司禮監魏公公特製給親信的腰牌。
“崔榆?你是崔世兄家的長子崔榆?”一旁站著的楊大學士一眼就認出了那個頗為眼熟的小太監,幾位反應過來的大臣仔細一看,也把人認了出來,當年名滿京都的崔大公子,看這打扮,莫非已投靠在那死太監手下?
“不對,當年崔世兄被斬首,崔家的其他人都被流放了,怎麽可能還有留在京都的?”
“草民的確未曾留在京都。”崔榆好似未看見其他人的反應,徑直向禦座上的陛下行禮,“草民來京都,是為族妹報仇的。”他把視線投向了一側的李遷年,“李大人在這唱了好大一出戲,可惜您卻忘了那冊遺留在外的名冊,令夫人私下兜售民女,令公子好色殘害人命,李大人是打定了主意沒人會找你算賬嗎?”
圍著的眾大臣一片嘩然。
“陛下,”崔榆又把視線轉迴了禦座上,“草民今日擅自闖入禦書房,就是希望陛下能給湖州痛失親女的兩百二十一戶百姓做主,當日李大人離開湖州時,所說的夾道相送的百姓,其實就是這些央求著他能派人找迴失蹤少女的百姓,而李大人為了政績,買通了隨行人員,尚自改了說辭,若不是草民家中一族妹在李府內失蹤,草民受族老所托徹查此事,李大人的罪行可就再無見天之日了。”
明淨涵沉吟了下,“所以,之前派山賊截殺李遷年的事,其實也是你做的?”
崔榆躬身認下,“隻是草民手中無任何可用之人,於是將此事告知了魏公公,求魏公公出麵周旋。”
“一派胡言!”跳出來的是李遷年,“陛下,此人定是受了魏賢的指使,特意汙蔑臣,當年崔家未受崔怡牽連,定是私下和那魏賢有了什麽牽扯……”
“草民和魏公公毫無牽扯,”崔榆揚聲打斷了他的話,“諸位若是不信,家父可以從濟州趕來為草民作證,濟州和湖州的百姓也可以為草民作證。”
“家父?”楊大學士顫了一顫,“崔世兄竟還沒死?”
“恐怕要讓楊大學士失望了,家父的確未死。”崔榆看了看神情各異的諸位大臣,真是有些啼笑皆非,原來他曾享受的錦繡繁華,私底下是如此的不堪汙穢,可以將一切罪責推給別人,自己光明正大。
“陛下,非但家父無事,連黃辛黃大人也是無事,而那些所謂的建給魏公公的生祠,其實牆內都是驛館……”
他慢慢地將多年藏著的秘密揭開,就像父親所說的,就算魏公公自己不顧罵名,可該是她的,也絕不能被一群食肉者搶走。
禦書房內一時無聲,幾位大臣張了張嘴,卻又說不出話來,正想著現在合不合適改口風誇讚一下魏賢,殿外再次傳來喧鬧,上午領命而去的侍衛長一臉刷白地跪在殿前,握著佩劍的手都在發抖。
“陛下,臣……臣帶迴了魏公公的屍體。”
殿內瞬間凝滯。
幾位大臣下意識去看陛下的神情,卻在瞥見一絲眼風時,死死地低下了頭。
明淨涵不知道自己是怎樣迴到長明殿的,他在聽清了那句話時就徹底失去了思考能力,隻能聽見耳邊不斷地有人在說話。
“臣到了明山,本來是被幾個宮人攔住了的,但傳話進去後,魏公公就出來了,是幾位宮人紅著眼將她扶上的馬車,臣當時並未多想……一路行來沒聽見馬車裏有何動靜,臣想著陛下的吩咐,就讓人加緊了趕路,馬車行得快了些……陛下,腳下有階梯,您小心著點……到了宮門前要檢查時,才發現魏公公已經,已經……那幾個堅持騎馬跟著的宮人衝過來就痛哭,說是魏公公昨夜就遇刺了,本來太醫都說救不迴來,可魏公公還是醒了,聽見傳進去的話更是堅持著要出來,說是要見陛下最後一麵……他們攔了攔不住,魏公公又嚴禁他們說起昨夜的事,不放心就隻能跟著,誰知……他們還說,魏公公從去歲起身子就一日不如一日了,卻一直不肯請太醫,看著像是不想驚動了陛下……”
誰知連最後一麵都未曾見到。
是他逼死了賢賢,他為了一己私欲,讓受了重傷的賢賢死在了迴來的路上。
賢賢在馬車上想的會是什麽?會不會覺得他一直都隻會任性地胡攪蠻纏,從來沒有擔起一位帝王的責任?他一直都依賴著她,卻連她身體越來越不好也沒發現,甚至還和她鬧別扭,讓一群人趁機找她的麻煩……而她什麽都沒有說過,默默地為他做了這麽多。
不要相信我。
賢賢,你說的不要相信你,竟然是這種意思嗎?
魏賢的屍身本來不該帶進宮來,但她的身份畢竟特殊,張喜一咬牙,就讓人把屍身帶迴了她在長明殿後殿裏的小院子,放在了她自己的床上。
明淨涵一路從院子中走過,圍在房外的幾個宮人恭敬低身和他行禮,聲音嘶啞得簡直不能聽,他在門前推開了張喜攙著他的手,獨自上前推開了那扇門。
都是春深時分,心情卻截然不同。
再也沒有人能陪在他身邊,再也沒有人奮不顧身地來救他,再也沒有人能在他傷心時站在他讓他覺得可以依靠,再也……沒有賢賢。
明淨涵突然腿軟,險險就要磕在了門檻上。
身後一疊聲的“陛下”。
全部都不是她。
明淨涵撐住身體,反手就關上了門,一步一步地走過去。
躺在床上的人很安靜,單薄得連床側疊著的厚被子的一層都不到,她安安靜靜地躺在那裏,再也不會和他說話,再也不會用溫和包容的目光注視著他。
現在真的隻剩他自己了。
明淨涵坐在床側,對著床上的人發了會呆,終於慢慢地躺到一側,側身將人環到懷裏,死死地將臉埋進了她冰冷的頸側。
“賢賢,我錯了,對不起,不要用這種方法來懲罰我,求求你……”
“我不喜歡你了,我也不再想能留住你了,你醒過來好不好?”
“賢賢,求求你,求求你,我……”
哽咽聲徹底堵住了他接下來的話,可懷裏的人無動於衷,再也不能感受到他的悲喜,再也不能在他難過時成為那個唯一的救贖。
賢賢。
明淨涵不知道自己躺了多久,直到聽見門外張喜細碎的聲音,“陛下,陛下,方才有個從明山迴來的小太監給奴才遞了封信,是魏公公的筆跡,寫了是給您的,您要看一看嗎?”
緊閉的門打開,張喜一喜,正想勸著快兩日沒吃飯的陛下稍微用點膳,陛下已經一把抽走了他手裏薄薄的信封,再次關上了門。
的確是賢賢的字跡。
猶豫了一下,明淨涵還是打開了那張薄薄的紙。
陛下,很抱歉還是讓您看見了這封信。奴才一直還記得當年初見時的陛下,那個在腦袋上頂了朵迎春花去撲蝴蝶的小太子,當時奴才就想,若是能有幸能到陛下身邊伺候,那一定是奴才最大的福分,可惜這福分現在看來有些淺。陛下,一生福禍相依,上天給陛下的禍已是太多太多,陛下以後一定會有用不完的福分,奴才……
短短的一張信紙在此處截然而止,淩亂的筆跡陳述和末尾上不甚沾到的血跡,都證明了寫信之人的倉促。
賢賢一定是在寫信時就感覺到自己時日不多了,想給他寫封信,才沒寫幾句,又正好撞上了他派過去的人,就停了筆想迴來親口告訴他。
可惜到底沒能告訴他。
明淨涵正折了信紙想塞迴到信封裏,突然看見信封裏麵竟然還寫了字。
——懇請陛下,無論知道了何事,都讓奴才以奸臣魏賢的身份留在史冊中。
知道的事?
那幾乎可以擔起一代名臣了,可她卻寧願做個奸臣,可笑之前他還用這個來誘惑她。
賢賢,無論你的要求是什麽,我都可以答應,可是你呢,你連答應過我的事都違背了。
這不公平。
門外的張喜又在敲門了,“陛下,魏公公的屍身,若是再不行葬禮,怕是……”
他第三遍提醒時,門終於被打開了,陛下站在門內,麵容憔悴,聲音沙啞,“壽衣。”
一側的宮女立刻捧著壽衣就上前一步,結果陛下拿了她手裏的托盤,再次幹脆地就把門鎖上了,留著門外的兩人麵麵相覷。
陛下這是,要親自給魏公公換衣服?
他們在門外呆愣著,突然間就聽見了門內穿出了東西被打翻的聲音,接著就是陛下的一聲壓抑的怒吼,像是全身的傷疤在一瞬間全部被揭開,傷口再次鮮血橫流。
嚇得一群人都湊到了門前,一疊聲叫著陛下。
明淨涵死死盯著眼前的事實,對門外的叫嚷置之不理,他深深地吸了幾口氣,在質問聲就要脫口而出時,卻又止不住大笑起來,笑得他再也喘不過氣。
賢賢居然是個女的。
那他的所有掙紮又算什麽?他甚至因為這個把她越推越遠,連她病情愈發嚴重都沒有意識到,直至生死相隔。
他的掙紮就像是個笑話。
不,他就是個笑話。
以為自己愛上了最不該愛的人,為了帝王的尊嚴在其中苦苦掙紮,甚至連多見一麵都不敢,卻在徹底失去了機會時,發現這不過是他一人的困獸之鬥。
他再也笑不出來,淚水幾乎是難以抑製地奪眶而出,眼前一片模糊,隻剩之前的那句話在耳邊一直迴旋。
“奴才早就說過了,陛下不應該完全相信我。”
《太明史》載:明宗生六年,父平宗亡,繼帝位,任魏賢掌司禮監,獨擅帝權,殘害平宗幼子,幽禁祥慈太後,殺臣屬者眾,酷中宮之刑,建生祠於各地,明宗登極十年,代天子祭天,中途遇刺,傷重不治,帝扶其棺大笑,衣袖皆濕。
臣以此冊呈陛下,帝注:甚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