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一個故事,又影響幾何呢?
隻聽王氏幽幽地歎道:“昭婷啊,這個故事,更讓人意想不到的,隻怕還在後麵……”
趙昭婷隱隱地體會到:娘親正在說的這個故事,自然不會是可有可無、無足輕重的。因此,對於我來說,無論如何,都要沉住氣,先聽完再說。
“娘親,你,”她含糊其辭道,“你,你接著說吧。”
王氏神思黯然,慨歎道:接下來的事情,就長話短說吧。
大概是太久都沒能見到自己的乖孫了,再加上上了點年紀,當時又出現了某種瘟疫之類的流行病,幾個月之後,這祖父母先後病倒了。唉,這一切,也真是為難這王淑穎了。
自己本來就帶了身子,又要照顧老人,這如何忙得過來?好在,趙仲儒的父母趕迴來了,這才稍稍鬆了一口氣。
唉,那句老話說“閻王叫人三更死,不會留人到五更”。再過一二十天,兩位老人家先後病故。作為那孩子的祖父母,他們唯一放不下的,自然就是,直到咽氣,都沒能夠再見趙仲儒一麵!
處理完老人家的後事之後,再過了三四十天,趙仲儒的父母,也想著要離開了。用他們的話語來說,外麵的生意場麵鋪得太大,千頭萬緒的,不可能總是待在老家!
唉,“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還真的說中了。
王淑穎看到家公家婆這副嘴臉,真的不知道要說什麽才好了。左思右想,趙仲儒又不在身邊,無人為自己撐腰,隻能是打落牙齒往嘴裏咽了。
再過了數十天,這王淑穎生下一名女嬰,按照當初趙仲儒的交代,就給這女嬰取名為趙昭婷……
“趙昭婷?”趙昭婷霎時心中炸起了一聲雷,驚問道,“是我?這個女嬰,真的就是我?”
王氏沒有迴答,隻是捂住臉,哽咽起來。
心亂如麻之際,一時半會兒之間,趙昭婷也想不起來,該如何安慰娘親?
再過了好一陣子,王氏才把手挪開,緩緩地說道:“昭婷啊,你,你再仔細想想,再迴憶一下,你的臉型,跟鑫輝號的老板趙仲儒,是不是就像一個模子裏倒出來的……”
其實,從見到趙仲儒的第一眼開始,趙昭婷就有某種異樣的感覺了。隻不過,當時隻顧想著趙誌興的傷勢,就把那個念頭壓下去了。
其後,在跟趙仲儒接觸的那些時刻,對方目光裏那種父輩才特有的慈祥,無論如何,都是掩藏不了的了!
隻是,當時,她隻是這樣想,這趙仲儒,年紀和自己的“父親”差不多,對於一個剛剛失去“父愛”的姑娘,他的神情之中,帶有幾分父輩的慈愛,也不足為奇。而此時此刻,聽王氏這樣一說,她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與這位“仗義”的儒商,有著這麽深的淵源!再說得直接一點,自己就是儒商趙仲儒的親生女兒……
心念飛閃之際,她又掠過幾分驚詫、愕然與遲疑。
“娘親,你,你這不是在編故事吧?”為了慎重起見,這樣的一句話,趙昭婷還是說出口了。
帶著幾分苦笑,王氏迴應道:“昭婷啊,你父親,哦,應該說是養父,剛剛故去不久。我,我就算要編故事,也不會選擇這樣的一個時間吧?”
“哦,還有幾個問題,”趙昭婷依然遲疑不定,“我,我一時也難以索解……”
王氏感慨道:“此時此刻,你心中,你心中有所疑惑,也不足為奇。簡單說來,是這樣的。王淑穎,也就是你的生母,有一段時間,心亂如麻,抑鬱不已。你想想看,自己的家公家婆,也就是你的祖父母,隻因為你是一個女嬰,竟然就不聞不問起來。賺錢,賺那麽多錢幹什麽呢?當然,最讓你生母恨恨不平的是,她的丈夫,也就是你的生父,那麽多的日子裏,竟然從來不迴家看看!一個女流之輩,家中無人為自己撐腰。那種苦澀的滋味,又說給誰聽呢?確實,老趙家不缺錢,隻是,缺少了情感這一根支柱,金錢真的就是萬能的嗎?後來,有那麽一天,你生母王淑穎抱著你,找到了我,說要把你托付給我。而我呢,就是你生母的親妹子……”
“當時,你,娘親,你已經跟我養父成親了?”趙昭婷這樣問道。
“昭婷啊,”王氏緩緩地說道,“其實,我隻是你的養母,確切地說,我隻是你的姨娘……”
再就著一些細節與疑惑,跟王氏商議、諮詢一番之後,暗暗吸了一口長氣之後,趙昭婷這樣說道:“娘親,你,哦,時間,這時間也不早了,你先迴去休息吧?”
對於趙昭婷的脾氣,王氏是再熟悉不過的了:讓自己先迴去休息,自然是她心存感激,體諒長輩,習慣於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然而,更重要的是,她需要一段時間,好好地梳理一下自己的思緒。心亂如麻之際,一個人靜一下,其實也是很有必要的。
“昭婷啊,”王氏這樣迴應道,“你,你也不要想得太多,早點休息吧。”
“嗯,就這樣吧。”趙昭婷這樣說道。
再說了幾句之後,王氏離開趙昭婷的房間,迴去休息了。
喝了一口清水之後,趙昭婷暗自尋思道:此前,我也聽到過“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的說法。當初,我還是半信半疑的,而這樣的一個夜晚,聽了這樣一個故事,我還會這麽想嗎?
趙仲儒,也就是我的生父,也算是一個讀書人了吧,他的為人處世,又怎樣呢?
祖父母病重,他不聞不問,甚至連個影子都不曾閃現!這一個“孝”字,也不知他要怎樣寫了?
趙誌興,我的養父,常年奔波勞碌,也做過販夫走卒,可謂是那“屠狗輩”了,在大義大節方麵,相比於那個飽讀聖賢書、滿口仁義道德的趙仲儒,強多了!
到了這樣的一個夜晚,一些疑團,也漸漸地解開了。當初,姨娘和我養父,由於膝下無子,也就收養了我。以後的日子裏,他們都視我為己出,將我撫養成人。這養育之恩,我自當銘記於心,沒齒不忘。
至於官府為什麽要緝拿趙誌興,姨娘一時也說不清楚。
這趙仲儒,到了金陵城之後,打著遊學的幌子,四處鑽營。隻是,他最終也沒能夠獲得科舉上的功名利祿。
對於這一切,如果他的祖父母泉下有知,又作何感想呢?
孔夫子字“仲尼”,趙太爺將自己的孫兒取名為“仲儒”,也算是用心良苦了吧?按照生活的真實來看,這趙仲儒應該是趙家那一代唯一的男丁了,卻要扯上一個“仲”字,是不是有點牽強附會了呢?
而趙仲儒,專營多年之後,最終攀上了一個富商,而且,後來成了那個富商家的“乘龍快婿”……
這樣的一個故事,真的就結束了嗎?
從表麵上看,要說結束,勉強也說得通吧?機緣湊巧之下,趙仲儒仗義執言,最後救下的,就是自己的親生女兒。以前,他虧欠太多,現如今,他有的是錢,要還起債來,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吧?
其實,就是在這些日子裏,他也在這樣做了:吃穿用度方麵,我完全就是一個富家千金的樣子!是啊,在金錢享用方麵,我隻要是有所求,哪怕隻是一丁點兒的暗示,他都是眉頭都不皺一下,竭盡所能,想方設法讓我滿意。也不妨這樣說,在物質條件方麵,他確實是很誠心的。
一開始,我還以為,這隻是他為人熱情大方,待客周到。現如今,在得知事情的真相之後,我也就再清楚不過了:既然我是他的親生女兒,他對我好一點,那也是天經地義的。
更何況,此前的十多年,他並沒有盡到一個父親的責任,如今就算是加倍補償,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把事情的真相告訴我,甚至也不是我姨娘一個人所做出的決定?這麽多天了,就著這件事情,他跟我姨娘商量過,也沒什麽好奇怪的。當然,這樣的一個故事,到目前為止,他也不便於親口告訴我。
主要對原因就在於,對於他,我還不太熟悉,未必就會輕易地相信。除此之外,讓我姨娘來說,也有著探口風的意思:他很想知道,我對於這件事情的反應?然後,再根據我的反應,作出相應的對策……
不難想象,就在這一兩天之內,從我姨娘的口中,他就會得知這些情況。然後呢,他的相對之策,也就隨之而來了。
此刻迴想起來,聽完這樣的一個故事之後,我倒是沒有大喊大叫,沒有太多過激的反應!相反的,一番糾結之後,對於這一切,我大體上也算是,心平氣和地接受了?
那麽,為什麽會是這樣呢?
或許,是這樣的,遭遇了這些變故之後,慢慢冷靜下來了,我反而覺得,這塵世間,有那麽多的悲歡離合、生離死別、禍福榮辱,對於這一切,如果我們不能一手決定,那麽,除了接受,還能怎樣呢?
這件事情,似乎也將告一段落了?
原本,養父母和我一起離開家鄉,就是要到這金陵城裏來的。
隻可惜,眼前的這一切,我的養父,卻是無法看到了!
如果泉下有知,這一刻,我的養父,有該說些什麽呢?或者說,又會作何感想呢?
當初,養育我,他是受人之托。現如今,我迴到了生父的身邊,對於這一點,他應該是可以接受的吧?而且,在“忠人之事”這方麵,他也是問心無愧的。如此想來,對於我的認祖歸宗,他是滿心歡喜的了?
確實,他對得起別人,他無愧於自立於這天地之間。
對不起他的,是那一夥盜賊。這幾個家夥,有朝一日,如果還能夠再相見,這筆賬,是要好好地算一下的了。
我的生父,為了我養父的身後事,也算是盡心盡力了吧?在當時,我隻覺得,那隻是古道熱腸,此刻再迴想起來,除了這樣做,我生父已經沒有別的辦法,來減輕自己良心上的不安、情感上的歉疚!時隔多年,生父對於自己當年的負心薄幸,自然也會有所反思的了。於是,他也就想著,如何才能夠補救一二。隻可惜,他再怎麽做,我的養父,都是無從知曉的了!說來說去,我的養父,這一輩子,也太不值了。
隻是,對於這一切,我們也沒有再好的辦法了。
對於養父,除了感激,我就隻剩下歉疚了。
這些天,有時候,我也不禁這樣想:就在那一個殘陽如血的黃昏,我的生父,早幾分鍾到來,事情的結局,多半就要重寫了吧?
隻可惜,這塵世間的事情,從來就沒有如果,隻有結果或後果!
我的養父,沒能等來那一聲感謝,著實讓人扼腕歎息。
記得有那樣兩句詩“死者長已矣,存者且偷生”,養父的在天之靈,又在想些什麽呢?我想,他也在期待著,我能夠好好地活下去,因為,前麵的路,還很漫長。或許,他還有這樣一個願望,那就是,希望我能夠找到那幾個盜賊,為他討一個說法。
如果這樣的想象,還不至於太離譜,那麽,我又該怎樣呢?
一味的悲戚、消沉,也已經是於事無補了。我所能夠做到的,還是要盡快走出那夢魘般的陰影,及早振作起來,方有可能完成養父的遺願。不然的話,對於那養育之恩,我又何以為報呢?
有些事情,確實是不堪迴首的了。不過呢,迴首往事,並不是為了沉迷於過去,限於悲傷之中而不能自拔。我所要做的,就是要從往事之中吸取經驗教訓,把以後的道路,走得更穩,走得更好一些。
如此說來,這樣的一個夜晚,盡管往事不堪迴首,然而,換一個角度看,何嚐又不是一個新的起點呢?懂得了自己的身世之後,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去麵對。接下來,再想著……
隻聽王氏幽幽地歎道:“昭婷啊,這個故事,更讓人意想不到的,隻怕還在後麵……”
趙昭婷隱隱地體會到:娘親正在說的這個故事,自然不會是可有可無、無足輕重的。因此,對於我來說,無論如何,都要沉住氣,先聽完再說。
“娘親,你,”她含糊其辭道,“你,你接著說吧。”
王氏神思黯然,慨歎道:接下來的事情,就長話短說吧。
大概是太久都沒能見到自己的乖孫了,再加上上了點年紀,當時又出現了某種瘟疫之類的流行病,幾個月之後,這祖父母先後病倒了。唉,這一切,也真是為難這王淑穎了。
自己本來就帶了身子,又要照顧老人,這如何忙得過來?好在,趙仲儒的父母趕迴來了,這才稍稍鬆了一口氣。
唉,那句老話說“閻王叫人三更死,不會留人到五更”。再過一二十天,兩位老人家先後病故。作為那孩子的祖父母,他們唯一放不下的,自然就是,直到咽氣,都沒能夠再見趙仲儒一麵!
處理完老人家的後事之後,再過了三四十天,趙仲儒的父母,也想著要離開了。用他們的話語來說,外麵的生意場麵鋪得太大,千頭萬緒的,不可能總是待在老家!
唉,“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還真的說中了。
王淑穎看到家公家婆這副嘴臉,真的不知道要說什麽才好了。左思右想,趙仲儒又不在身邊,無人為自己撐腰,隻能是打落牙齒往嘴裏咽了。
再過了數十天,這王淑穎生下一名女嬰,按照當初趙仲儒的交代,就給這女嬰取名為趙昭婷……
“趙昭婷?”趙昭婷霎時心中炸起了一聲雷,驚問道,“是我?這個女嬰,真的就是我?”
王氏沒有迴答,隻是捂住臉,哽咽起來。
心亂如麻之際,一時半會兒之間,趙昭婷也想不起來,該如何安慰娘親?
再過了好一陣子,王氏才把手挪開,緩緩地說道:“昭婷啊,你,你再仔細想想,再迴憶一下,你的臉型,跟鑫輝號的老板趙仲儒,是不是就像一個模子裏倒出來的……”
其實,從見到趙仲儒的第一眼開始,趙昭婷就有某種異樣的感覺了。隻不過,當時隻顧想著趙誌興的傷勢,就把那個念頭壓下去了。
其後,在跟趙仲儒接觸的那些時刻,對方目光裏那種父輩才特有的慈祥,無論如何,都是掩藏不了的了!
隻是,當時,她隻是這樣想,這趙仲儒,年紀和自己的“父親”差不多,對於一個剛剛失去“父愛”的姑娘,他的神情之中,帶有幾分父輩的慈愛,也不足為奇。而此時此刻,聽王氏這樣一說,她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與這位“仗義”的儒商,有著這麽深的淵源!再說得直接一點,自己就是儒商趙仲儒的親生女兒……
心念飛閃之際,她又掠過幾分驚詫、愕然與遲疑。
“娘親,你,你這不是在編故事吧?”為了慎重起見,這樣的一句話,趙昭婷還是說出口了。
帶著幾分苦笑,王氏迴應道:“昭婷啊,你父親,哦,應該說是養父,剛剛故去不久。我,我就算要編故事,也不會選擇這樣的一個時間吧?”
“哦,還有幾個問題,”趙昭婷依然遲疑不定,“我,我一時也難以索解……”
王氏感慨道:“此時此刻,你心中,你心中有所疑惑,也不足為奇。簡單說來,是這樣的。王淑穎,也就是你的生母,有一段時間,心亂如麻,抑鬱不已。你想想看,自己的家公家婆,也就是你的祖父母,隻因為你是一個女嬰,竟然就不聞不問起來。賺錢,賺那麽多錢幹什麽呢?當然,最讓你生母恨恨不平的是,她的丈夫,也就是你的生父,那麽多的日子裏,竟然從來不迴家看看!一個女流之輩,家中無人為自己撐腰。那種苦澀的滋味,又說給誰聽呢?確實,老趙家不缺錢,隻是,缺少了情感這一根支柱,金錢真的就是萬能的嗎?後來,有那麽一天,你生母王淑穎抱著你,找到了我,說要把你托付給我。而我呢,就是你生母的親妹子……”
“當時,你,娘親,你已經跟我養父成親了?”趙昭婷這樣問道。
“昭婷啊,”王氏緩緩地說道,“其實,我隻是你的養母,確切地說,我隻是你的姨娘……”
再就著一些細節與疑惑,跟王氏商議、諮詢一番之後,暗暗吸了一口長氣之後,趙昭婷這樣說道:“娘親,你,哦,時間,這時間也不早了,你先迴去休息吧?”
對於趙昭婷的脾氣,王氏是再熟悉不過的了:讓自己先迴去休息,自然是她心存感激,體諒長輩,習慣於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然而,更重要的是,她需要一段時間,好好地梳理一下自己的思緒。心亂如麻之際,一個人靜一下,其實也是很有必要的。
“昭婷啊,”王氏這樣迴應道,“你,你也不要想得太多,早點休息吧。”
“嗯,就這樣吧。”趙昭婷這樣說道。
再說了幾句之後,王氏離開趙昭婷的房間,迴去休息了。
喝了一口清水之後,趙昭婷暗自尋思道:此前,我也聽到過“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的說法。當初,我還是半信半疑的,而這樣的一個夜晚,聽了這樣一個故事,我還會這麽想嗎?
趙仲儒,也就是我的生父,也算是一個讀書人了吧,他的為人處世,又怎樣呢?
祖父母病重,他不聞不問,甚至連個影子都不曾閃現!這一個“孝”字,也不知他要怎樣寫了?
趙誌興,我的養父,常年奔波勞碌,也做過販夫走卒,可謂是那“屠狗輩”了,在大義大節方麵,相比於那個飽讀聖賢書、滿口仁義道德的趙仲儒,強多了!
到了這樣的一個夜晚,一些疑團,也漸漸地解開了。當初,姨娘和我養父,由於膝下無子,也就收養了我。以後的日子裏,他們都視我為己出,將我撫養成人。這養育之恩,我自當銘記於心,沒齒不忘。
至於官府為什麽要緝拿趙誌興,姨娘一時也說不清楚。
這趙仲儒,到了金陵城之後,打著遊學的幌子,四處鑽營。隻是,他最終也沒能夠獲得科舉上的功名利祿。
對於這一切,如果他的祖父母泉下有知,又作何感想呢?
孔夫子字“仲尼”,趙太爺將自己的孫兒取名為“仲儒”,也算是用心良苦了吧?按照生活的真實來看,這趙仲儒應該是趙家那一代唯一的男丁了,卻要扯上一個“仲”字,是不是有點牽強附會了呢?
而趙仲儒,專營多年之後,最終攀上了一個富商,而且,後來成了那個富商家的“乘龍快婿”……
這樣的一個故事,真的就結束了嗎?
從表麵上看,要說結束,勉強也說得通吧?機緣湊巧之下,趙仲儒仗義執言,最後救下的,就是自己的親生女兒。以前,他虧欠太多,現如今,他有的是錢,要還起債來,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吧?
其實,就是在這些日子裏,他也在這樣做了:吃穿用度方麵,我完全就是一個富家千金的樣子!是啊,在金錢享用方麵,我隻要是有所求,哪怕隻是一丁點兒的暗示,他都是眉頭都不皺一下,竭盡所能,想方設法讓我滿意。也不妨這樣說,在物質條件方麵,他確實是很誠心的。
一開始,我還以為,這隻是他為人熱情大方,待客周到。現如今,在得知事情的真相之後,我也就再清楚不過了:既然我是他的親生女兒,他對我好一點,那也是天經地義的。
更何況,此前的十多年,他並沒有盡到一個父親的責任,如今就算是加倍補償,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把事情的真相告訴我,甚至也不是我姨娘一個人所做出的決定?這麽多天了,就著這件事情,他跟我姨娘商量過,也沒什麽好奇怪的。當然,這樣的一個故事,到目前為止,他也不便於親口告訴我。
主要對原因就在於,對於他,我還不太熟悉,未必就會輕易地相信。除此之外,讓我姨娘來說,也有著探口風的意思:他很想知道,我對於這件事情的反應?然後,再根據我的反應,作出相應的對策……
不難想象,就在這一兩天之內,從我姨娘的口中,他就會得知這些情況。然後呢,他的相對之策,也就隨之而來了。
此刻迴想起來,聽完這樣的一個故事之後,我倒是沒有大喊大叫,沒有太多過激的反應!相反的,一番糾結之後,對於這一切,我大體上也算是,心平氣和地接受了?
那麽,為什麽會是這樣呢?
或許,是這樣的,遭遇了這些變故之後,慢慢冷靜下來了,我反而覺得,這塵世間,有那麽多的悲歡離合、生離死別、禍福榮辱,對於這一切,如果我們不能一手決定,那麽,除了接受,還能怎樣呢?
這件事情,似乎也將告一段落了?
原本,養父母和我一起離開家鄉,就是要到這金陵城裏來的。
隻可惜,眼前的這一切,我的養父,卻是無法看到了!
如果泉下有知,這一刻,我的養父,有該說些什麽呢?或者說,又會作何感想呢?
當初,養育我,他是受人之托。現如今,我迴到了生父的身邊,對於這一點,他應該是可以接受的吧?而且,在“忠人之事”這方麵,他也是問心無愧的。如此想來,對於我的認祖歸宗,他是滿心歡喜的了?
確實,他對得起別人,他無愧於自立於這天地之間。
對不起他的,是那一夥盜賊。這幾個家夥,有朝一日,如果還能夠再相見,這筆賬,是要好好地算一下的了。
我的生父,為了我養父的身後事,也算是盡心盡力了吧?在當時,我隻覺得,那隻是古道熱腸,此刻再迴想起來,除了這樣做,我生父已經沒有別的辦法,來減輕自己良心上的不安、情感上的歉疚!時隔多年,生父對於自己當年的負心薄幸,自然也會有所反思的了。於是,他也就想著,如何才能夠補救一二。隻可惜,他再怎麽做,我的養父,都是無從知曉的了!說來說去,我的養父,這一輩子,也太不值了。
隻是,對於這一切,我們也沒有再好的辦法了。
對於養父,除了感激,我就隻剩下歉疚了。
這些天,有時候,我也不禁這樣想:就在那一個殘陽如血的黃昏,我的生父,早幾分鍾到來,事情的結局,多半就要重寫了吧?
隻可惜,這塵世間的事情,從來就沒有如果,隻有結果或後果!
我的養父,沒能等來那一聲感謝,著實讓人扼腕歎息。
記得有那樣兩句詩“死者長已矣,存者且偷生”,養父的在天之靈,又在想些什麽呢?我想,他也在期待著,我能夠好好地活下去,因為,前麵的路,還很漫長。或許,他還有這樣一個願望,那就是,希望我能夠找到那幾個盜賊,為他討一個說法。
如果這樣的想象,還不至於太離譜,那麽,我又該怎樣呢?
一味的悲戚、消沉,也已經是於事無補了。我所能夠做到的,還是要盡快走出那夢魘般的陰影,及早振作起來,方有可能完成養父的遺願。不然的話,對於那養育之恩,我又何以為報呢?
有些事情,確實是不堪迴首的了。不過呢,迴首往事,並不是為了沉迷於過去,限於悲傷之中而不能自拔。我所要做的,就是要從往事之中吸取經驗教訓,把以後的道路,走得更穩,走得更好一些。
如此說來,這樣的一個夜晚,盡管往事不堪迴首,然而,換一個角度看,何嚐又不是一個新的起點呢?懂得了自己的身世之後,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去麵對。接下來,再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