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幕的揭開,是遲早的事情?
趙昭婷一時也沒有想到,這個時刻,蕭正濤會行此大禮?
卻隻見劉裕麵帶微笑,扶起蕭正濤:“蕭兄弟,不必多禮……”
蕭正濤一邊站起,一邊慷慨陳詞:“聖上,蕭某若再不擇善而從,就是愧對社稷蒼生了!”
“蕭兄弟有何打算,不妨直說。”劉裕溫言說道。
眨了眨眼之後,蕭正濤正色道:“此前,肖某隻是覺得,這宮廷內外的權謀爭鬥,遠離蒼生福祉。如今想來,如若不能南北一統,又豈能再現大漢盛世雄風?有朝一日,陛下若能揮師北伐,收複失地,蕭某自當唯聖上馬首是瞻,投至帳下,以效犬馬之勞!”
霎時,趙昭婷欣慰不已:蕭正濤這樣說,自然就是一改成見,願意為聖上奔走效勞,衝鋒陷陣了!
劉裕哈哈一笑:“蕭兄弟,此刻朕能夠得到像你這樣的將才,興複漢室,指日可待啊!”
接下來,君臣二人趁熱打鐵,就相關事情,又做了一番商議。
沒想到,蕭正濤卻甚是謙虛謹慎,決意要從裨將起步,不願給人以欺世盜名之感。
眼見對方執意如此,勸說一番之後,劉裕也就不再勉強,隻是出言勉勵蕭正濤,腳踏實地,總會有出人頭地之時。
趙昭婷暗自尋思道:這位“蕭兄弟”,著實不簡單啊!換作一般人,能夠參與皇上的私宴,如何巴結討好、口若懸河還來不及!而他呢,謙虛謹慎至極,不想給人以“攀龍附鳳”的口實,隻想著憑借自己的軍功,揚名立萬!相比於那些急功近利的芸芸眾生,這樣的人,才真正是難能可貴啊!
至此,她對蕭正濤的好感,又更進了一步。
好幾天之後,通往城郊的小路上,行進著一支“奇特”的隊伍。
身處這支隊伍之中的趙昭婷,也是有點疑惑與不解:聖上微服外出,本來也沒有什麽大驚小怪的。尤其是,當他不想興師動眾之時。
不過呢,這一次,陪伴在他身邊的,絕非文臣武將,卻是一個風水先生,這又是什麽原因呢?
誠然,這風水堪輿之說,一向深入人心,聖上未能免俗,那也是人之常情吧。隻是,既然請了風水先生,又帶了二三十名侍衛,也就差不多了吧?既然是這樣,又何必再叫上我和青兒呢?
如果隻是為了護駕,我和青兒的功夫,難道會勝過那二三十名侍衛?
嗯,多半是這樣吧:上一次的昭亭山遇襲,隻是有驚無險,於是,聖上也就不再介意了。他想著要帶上我和青兒,隻想著可以跟我們閑聊幾句,解一下悶吧?
不管怎麽說,在一些小事情上,聖上對於我和青兒,一向都是青眼有加,格外看重的。這一次,也不例外。
那麽,聖上此行,又有何目的呢?
此前,我也曾經聽說過,對於發妻,聖上可謂一往情深。是啊,當初,當他還隻是一個尋常巷陌裏的市井少年之時,發妻對於他,一直都是不離不棄的。現如今,盡管他已然是九五之尊了,且不說三宮六院、三千佳麗,他甚至連皇後都不立!這,這不是已經暗示得很清楚了嗎?
也就是說,這一次,帶上手持羅盤的風水先生,他是去看地的,是在為遷葬發妻做一些準備。
是啊,百廢待興之際,日理萬機的聖上,如果不是為了這件事情,未必就能夠擠出時間,到郊外閑遊吧?
其實,既然他不說,我和青兒也就假裝不知曉,也就不開言詳詢。反正,閑著無事,到外麵散散心,也是蠻不錯的。
現如今,在取代晉室之後,此前的劉大將軍,改國號為“宋”。這個國號,又意味著什麽呢?
那些文武大臣,多半是這樣想的,劉大將軍曾經受封於宋國故地,晉朝皇帝也以“宋王”“宋公”稱之,因此,這新國號為宋,也在情理之中。
一百多年之前,晉王司馬炎受禪於曹魏,建立晉朝,與此相類似。
隻是,既然身為漢高祖劉邦親兄弟的後人,劉大將軍改國號為漢,以此重整漢室,不是更為世人所稱道、更能凝聚起人心嗎?
將近兩百年之前,劉備在西蜀自立之時,國號就是大漢!或許,有鑒於蜀漢國祚並不長久,多年以後的這位劉大將軍,也就不想再冒這個險了?
唉,既然是人家打下的江山,名隨主便,我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部屬,還能夠再多說什麽呢?
隻是,當年蕭何蕭丞相的後人,也就是那位蕭正濤“蕭兄弟”,此時正身在軍中。如果他想起,自己隻是在為“宋”國北定中原做準備,又作何感想呢?當年,蕭丞相所輔佐的,可是漢王劉邦啊!
在這件事情上,是不是也要考慮一下與“名正言順”相關的問題?
其實,這“宋”與“送”,讀音差不多的,憑感覺,我就覺得,這個國號,確實還有值得商榷之處。
隻是,如今已然是“木已成舟”,我還能夠再多說什麽呢?
說真的,就算是在那春秋時期,若論聲名,這“宋國”,就說不上就有多顯赫,畢竟,人們所常說的“春秋五霸”,指的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不過呢,宋襄公並不曾留下多少為後人所津津樂道的功業與事跡。而另一種說法呢,由於吳王和越王的加入,宋襄公則是被擠到了“五霸”之外,再無蹤影。
此外,戰國七雄,秦楚齊燕韓趙魏,根本就沒有宋國的什麽事情了!
對於這些典故,劉大將軍會不知曉嗎?
或許,他也隻是在想,既然此前沒有先例,這創造曆史的機會,不就輪到我了嗎?
說起人心,談及人性,還真是一言難盡了。
此前,在沒上位之前,對於蜀漢丞相諸葛亮的“馬前課”,聖上還是極為推崇的。而且,對於前來投奔的劉立興劉公子,也是禮敬有加。在當時,我一直在想,我們的大丞相,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興複漢室。
對於這一點,劉大將軍也並不避諱,有時候,在平時的交談之中,他也會用上類似的詞語。
而真正廢掉大晉皇帝了,對於此前的“興複漢室”,劉大將軍似乎倒是有點淡忘了?或者說,有意無意之中,是避而不談了。
這一切,又是怎麽一迴事呢?
或者,他隻是覺得,國號也隻是某種說法,沒必要刻意“複古”。畢竟,在他心中,就是離此刻最近的蜀漢,也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了!也就是說,他似乎覺得,大漢這塊招牌,可有可無?
要說高古,春秋時期的“宋國”,不是更為久遠了嗎?
仔細想來,劉大將軍對於更為古老的宋國,在認識方麵,似嫌不足。那時候的宋國,充其量也隻是春秋五霸之一,說不上有多亮眼。
而劉邦所建立的大漢朝,那可是繼秦王朝之後的另一個大一統王朝啊!別的且不說,單單一個楚漢之爭,就留下了多少膾炙人口的故事,至今為人們所津津樂道!而那個宋國,在這方麵,就相形見絀了。
從我的角度來說,如果我真的就是蜀漢名將趙雲將軍的後裔,那麽,我也真心希望,自己所效力的,是大漢社稷;自己的主公,是漢室後人。而且,劉大將軍的謀劃,也離不開諸葛丞相的那一部“馬前課”吧?
一切都如所願,大功告成之後,劉大將軍卻不想再打出大漢的旗號了。這一切,確實讓人頗有微詞。
在這一點上,蕭正濤也有著執拗的一麵。
劉大將軍權勢熏天之際,他也不想著去巴結討好、阿諛奉承,很有傲骨,做人很有底氣啊!
不過,對於國號,蕭正濤倒是有點麻木了。他所想的是,隻要是能夠出師北伐,收複失地,那麽,他就願意到軍中奔走效命!至於打的是什麽樣的旗號,倒是無暇細想。
如此說來,有這種心思的人,其實並不多。換一個角度說,是我多心、多慮了。想想也是,如果真能夠南北一統,打的是什麽樣的旗號,或許也不是最為緊要的吧?
或許,這一切,都源於我有一顆不安分的心?
當初,蜀漢後主劉禪托夢於我,自然是希望,我能夠有所作為。而我呢,確實也是盡己所能,要了卻蜀漢後主的這一番心願。現如今,這樣的一個夢,似乎已經成為現實了,因為,大晉王朝已經成為過去。這樣一來,對於蜀漢後主的在天之靈,確實可以告慰的了。
然而,我又覺得,一旦掂量起來,似乎依然會有所不足?
是啊,如果我這樣祝禱:皇天後土,蜀漢後主有靈,你所托付的討賊興複之事,此時已然告一段落……
哦,為什麽說不下去呢?
原來,接下來如果我說,高祖兄弟後人劉裕劉大將軍,業已驅逐晉室,重整漢室……
問題偏偏就在於,劉大將軍所建立的,是大宋,而不是大漢……
由此看來,我似乎也還是交不了這差事啊!
當然,這或許也隻是因為,我過於看重“名”了。
想想也是,我又不是主帥,對於這興漢大業,我所能起的,隻是一些輔助作用。而身為主帥的劉大將軍,他偏偏不願重新打起大漢的旗號,我又有什麽辦法呢?
美中不足,世事難遂所願:看來,對於塵世間的這一切,也隻能坦然去麵對了。有些事情,你可以去想;不過,結果怎樣,卻又難以如願。這,這也就是所謂的“現實”了吧?
到目前為止,事情也完成得差不多了吧?從這個角度來看,我還是很欣慰的,甚至還能感覺到一絲驕傲。
不過,細思之下,有幾件事情,依然是要斟酌一下的:
烏衣巷那深宅大院裏的孫複和陸嘉,如今怎樣了?
那一次昭亭山之行,這兩個家夥,差點兒就要得逞了。不過,及時趕到了蕭正濤,卻壞了他們的“好事”。現如今,約定的期限,早就過去了。也就是說,如果他們依然不死心,那麽,一定會處心積慮,想辦法再次采取行動的。有時候,倒不是他們的力量就有多大,就有多可怕,而是,他們處於暗處,俗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就是這個意思了。
因此,這次外出,我們特意帶了二三十個武藝高強的侍衛,就是為了提防此類事情再次發生。
另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寧王子的下落了。
這個司馬寧,一向優柔寡斷的。
他遲遲拿不定主意,一直都沒能做出一點像樣的事情來。而現如今,大晉已然成為曆史,作為司馬攸的後人,他又作何感想呢?
或許,他也沒有太多的過錯。
如果真要說有,那麽,也隻是因為,他生不逢時了:在劉大將軍的萬丈光環之下,他從小就養尊處優的,又能有什麽作為呢?
而他的妹子司馬婧,也不知在想些什麽了。這司馬婧,她所心儀的,偏偏就是蕭正濤!她的蕭郎,如今已然投身劉大將軍帳下。這樣一來,她又該何去何從呢?
劉大將軍,如今的大宋開國皇帝,也是一言難盡啊……
結果怎樣,我輩隻能拭目以待了……
約莫一頓飯功夫之後,一行人來到城郊的一處荒山土丘之下。
稍作歇息之後,那位風水先生,手持羅盤,開始行動起來了。
到了這一刻,趙昭婷再次確認,聖上與這位風水先生,確實走得很近。甚至,兩個人之間的話語,也比平時小了些。不難想象,他們是在商量著些什麽?而且,也不打算讓不相幹的人聽見。
趙昭婷和青兒也沒有多說什麽,隻是和那二三十名侍衛一起,負責警戒。
再過了一頓飯功夫,一行人已經來到山腰的一處草地之上。
看來,此前風水先生所下的那些功夫,還不曾收到成效。
張望一番之後,帶著一絲歉意,劉裕這樣說道:“昭婷、青兒,你們姐妹倆,此時此刻,也可以四處走走看看的,沒必要過於緊張嘛……”
趙昭婷一時也沒有想到,這個時刻,蕭正濤會行此大禮?
卻隻見劉裕麵帶微笑,扶起蕭正濤:“蕭兄弟,不必多禮……”
蕭正濤一邊站起,一邊慷慨陳詞:“聖上,蕭某若再不擇善而從,就是愧對社稷蒼生了!”
“蕭兄弟有何打算,不妨直說。”劉裕溫言說道。
眨了眨眼之後,蕭正濤正色道:“此前,肖某隻是覺得,這宮廷內外的權謀爭鬥,遠離蒼生福祉。如今想來,如若不能南北一統,又豈能再現大漢盛世雄風?有朝一日,陛下若能揮師北伐,收複失地,蕭某自當唯聖上馬首是瞻,投至帳下,以效犬馬之勞!”
霎時,趙昭婷欣慰不已:蕭正濤這樣說,自然就是一改成見,願意為聖上奔走效勞,衝鋒陷陣了!
劉裕哈哈一笑:“蕭兄弟,此刻朕能夠得到像你這樣的將才,興複漢室,指日可待啊!”
接下來,君臣二人趁熱打鐵,就相關事情,又做了一番商議。
沒想到,蕭正濤卻甚是謙虛謹慎,決意要從裨將起步,不願給人以欺世盜名之感。
眼見對方執意如此,勸說一番之後,劉裕也就不再勉強,隻是出言勉勵蕭正濤,腳踏實地,總會有出人頭地之時。
趙昭婷暗自尋思道:這位“蕭兄弟”,著實不簡單啊!換作一般人,能夠參與皇上的私宴,如何巴結討好、口若懸河還來不及!而他呢,謙虛謹慎至極,不想給人以“攀龍附鳳”的口實,隻想著憑借自己的軍功,揚名立萬!相比於那些急功近利的芸芸眾生,這樣的人,才真正是難能可貴啊!
至此,她對蕭正濤的好感,又更進了一步。
好幾天之後,通往城郊的小路上,行進著一支“奇特”的隊伍。
身處這支隊伍之中的趙昭婷,也是有點疑惑與不解:聖上微服外出,本來也沒有什麽大驚小怪的。尤其是,當他不想興師動眾之時。
不過呢,這一次,陪伴在他身邊的,絕非文臣武將,卻是一個風水先生,這又是什麽原因呢?
誠然,這風水堪輿之說,一向深入人心,聖上未能免俗,那也是人之常情吧。隻是,既然請了風水先生,又帶了二三十名侍衛,也就差不多了吧?既然是這樣,又何必再叫上我和青兒呢?
如果隻是為了護駕,我和青兒的功夫,難道會勝過那二三十名侍衛?
嗯,多半是這樣吧:上一次的昭亭山遇襲,隻是有驚無險,於是,聖上也就不再介意了。他想著要帶上我和青兒,隻想著可以跟我們閑聊幾句,解一下悶吧?
不管怎麽說,在一些小事情上,聖上對於我和青兒,一向都是青眼有加,格外看重的。這一次,也不例外。
那麽,聖上此行,又有何目的呢?
此前,我也曾經聽說過,對於發妻,聖上可謂一往情深。是啊,當初,當他還隻是一個尋常巷陌裏的市井少年之時,發妻對於他,一直都是不離不棄的。現如今,盡管他已然是九五之尊了,且不說三宮六院、三千佳麗,他甚至連皇後都不立!這,這不是已經暗示得很清楚了嗎?
也就是說,這一次,帶上手持羅盤的風水先生,他是去看地的,是在為遷葬發妻做一些準備。
是啊,百廢待興之際,日理萬機的聖上,如果不是為了這件事情,未必就能夠擠出時間,到郊外閑遊吧?
其實,既然他不說,我和青兒也就假裝不知曉,也就不開言詳詢。反正,閑著無事,到外麵散散心,也是蠻不錯的。
現如今,在取代晉室之後,此前的劉大將軍,改國號為“宋”。這個國號,又意味著什麽呢?
那些文武大臣,多半是這樣想的,劉大將軍曾經受封於宋國故地,晉朝皇帝也以“宋王”“宋公”稱之,因此,這新國號為宋,也在情理之中。
一百多年之前,晉王司馬炎受禪於曹魏,建立晉朝,與此相類似。
隻是,既然身為漢高祖劉邦親兄弟的後人,劉大將軍改國號為漢,以此重整漢室,不是更為世人所稱道、更能凝聚起人心嗎?
將近兩百年之前,劉備在西蜀自立之時,國號就是大漢!或許,有鑒於蜀漢國祚並不長久,多年以後的這位劉大將軍,也就不想再冒這個險了?
唉,既然是人家打下的江山,名隨主便,我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部屬,還能夠再多說什麽呢?
隻是,當年蕭何蕭丞相的後人,也就是那位蕭正濤“蕭兄弟”,此時正身在軍中。如果他想起,自己隻是在為“宋”國北定中原做準備,又作何感想呢?當年,蕭丞相所輔佐的,可是漢王劉邦啊!
在這件事情上,是不是也要考慮一下與“名正言順”相關的問題?
其實,這“宋”與“送”,讀音差不多的,憑感覺,我就覺得,這個國號,確實還有值得商榷之處。
隻是,如今已然是“木已成舟”,我還能夠再多說什麽呢?
說真的,就算是在那春秋時期,若論聲名,這“宋國”,就說不上就有多顯赫,畢竟,人們所常說的“春秋五霸”,指的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不過呢,宋襄公並不曾留下多少為後人所津津樂道的功業與事跡。而另一種說法呢,由於吳王和越王的加入,宋襄公則是被擠到了“五霸”之外,再無蹤影。
此外,戰國七雄,秦楚齊燕韓趙魏,根本就沒有宋國的什麽事情了!
對於這些典故,劉大將軍會不知曉嗎?
或許,他也隻是在想,既然此前沒有先例,這創造曆史的機會,不就輪到我了嗎?
說起人心,談及人性,還真是一言難盡了。
此前,在沒上位之前,對於蜀漢丞相諸葛亮的“馬前課”,聖上還是極為推崇的。而且,對於前來投奔的劉立興劉公子,也是禮敬有加。在當時,我一直在想,我們的大丞相,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興複漢室。
對於這一點,劉大將軍也並不避諱,有時候,在平時的交談之中,他也會用上類似的詞語。
而真正廢掉大晉皇帝了,對於此前的“興複漢室”,劉大將軍似乎倒是有點淡忘了?或者說,有意無意之中,是避而不談了。
這一切,又是怎麽一迴事呢?
或者,他隻是覺得,國號也隻是某種說法,沒必要刻意“複古”。畢竟,在他心中,就是離此刻最近的蜀漢,也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了!也就是說,他似乎覺得,大漢這塊招牌,可有可無?
要說高古,春秋時期的“宋國”,不是更為久遠了嗎?
仔細想來,劉大將軍對於更為古老的宋國,在認識方麵,似嫌不足。那時候的宋國,充其量也隻是春秋五霸之一,說不上有多亮眼。
而劉邦所建立的大漢朝,那可是繼秦王朝之後的另一個大一統王朝啊!別的且不說,單單一個楚漢之爭,就留下了多少膾炙人口的故事,至今為人們所津津樂道!而那個宋國,在這方麵,就相形見絀了。
從我的角度來說,如果我真的就是蜀漢名將趙雲將軍的後裔,那麽,我也真心希望,自己所效力的,是大漢社稷;自己的主公,是漢室後人。而且,劉大將軍的謀劃,也離不開諸葛丞相的那一部“馬前課”吧?
一切都如所願,大功告成之後,劉大將軍卻不想再打出大漢的旗號了。這一切,確實讓人頗有微詞。
在這一點上,蕭正濤也有著執拗的一麵。
劉大將軍權勢熏天之際,他也不想著去巴結討好、阿諛奉承,很有傲骨,做人很有底氣啊!
不過,對於國號,蕭正濤倒是有點麻木了。他所想的是,隻要是能夠出師北伐,收複失地,那麽,他就願意到軍中奔走效命!至於打的是什麽樣的旗號,倒是無暇細想。
如此說來,有這種心思的人,其實並不多。換一個角度說,是我多心、多慮了。想想也是,如果真能夠南北一統,打的是什麽樣的旗號,或許也不是最為緊要的吧?
或許,這一切,都源於我有一顆不安分的心?
當初,蜀漢後主劉禪托夢於我,自然是希望,我能夠有所作為。而我呢,確實也是盡己所能,要了卻蜀漢後主的這一番心願。現如今,這樣的一個夢,似乎已經成為現實了,因為,大晉王朝已經成為過去。這樣一來,對於蜀漢後主的在天之靈,確實可以告慰的了。
然而,我又覺得,一旦掂量起來,似乎依然會有所不足?
是啊,如果我這樣祝禱:皇天後土,蜀漢後主有靈,你所托付的討賊興複之事,此時已然告一段落……
哦,為什麽說不下去呢?
原來,接下來如果我說,高祖兄弟後人劉裕劉大將軍,業已驅逐晉室,重整漢室……
問題偏偏就在於,劉大將軍所建立的,是大宋,而不是大漢……
由此看來,我似乎也還是交不了這差事啊!
當然,這或許也隻是因為,我過於看重“名”了。
想想也是,我又不是主帥,對於這興漢大業,我所能起的,隻是一些輔助作用。而身為主帥的劉大將軍,他偏偏不願重新打起大漢的旗號,我又有什麽辦法呢?
美中不足,世事難遂所願:看來,對於塵世間的這一切,也隻能坦然去麵對了。有些事情,你可以去想;不過,結果怎樣,卻又難以如願。這,這也就是所謂的“現實”了吧?
到目前為止,事情也完成得差不多了吧?從這個角度來看,我還是很欣慰的,甚至還能感覺到一絲驕傲。
不過,細思之下,有幾件事情,依然是要斟酌一下的:
烏衣巷那深宅大院裏的孫複和陸嘉,如今怎樣了?
那一次昭亭山之行,這兩個家夥,差點兒就要得逞了。不過,及時趕到了蕭正濤,卻壞了他們的“好事”。現如今,約定的期限,早就過去了。也就是說,如果他們依然不死心,那麽,一定會處心積慮,想辦法再次采取行動的。有時候,倒不是他們的力量就有多大,就有多可怕,而是,他們處於暗處,俗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就是這個意思了。
因此,這次外出,我們特意帶了二三十個武藝高強的侍衛,就是為了提防此類事情再次發生。
另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寧王子的下落了。
這個司馬寧,一向優柔寡斷的。
他遲遲拿不定主意,一直都沒能做出一點像樣的事情來。而現如今,大晉已然成為曆史,作為司馬攸的後人,他又作何感想呢?
或許,他也沒有太多的過錯。
如果真要說有,那麽,也隻是因為,他生不逢時了:在劉大將軍的萬丈光環之下,他從小就養尊處優的,又能有什麽作為呢?
而他的妹子司馬婧,也不知在想些什麽了。這司馬婧,她所心儀的,偏偏就是蕭正濤!她的蕭郎,如今已然投身劉大將軍帳下。這樣一來,她又該何去何從呢?
劉大將軍,如今的大宋開國皇帝,也是一言難盡啊……
結果怎樣,我輩隻能拭目以待了……
約莫一頓飯功夫之後,一行人來到城郊的一處荒山土丘之下。
稍作歇息之後,那位風水先生,手持羅盤,開始行動起來了。
到了這一刻,趙昭婷再次確認,聖上與這位風水先生,確實走得很近。甚至,兩個人之間的話語,也比平時小了些。不難想象,他們是在商量著些什麽?而且,也不打算讓不相幹的人聽見。
趙昭婷和青兒也沒有多說什麽,隻是和那二三十名侍衛一起,負責警戒。
再過了一頓飯功夫,一行人已經來到山腰的一處草地之上。
看來,此前風水先生所下的那些功夫,還不曾收到成效。
張望一番之後,帶著一絲歉意,劉裕這樣說道:“昭婷、青兒,你們姐妹倆,此時此刻,也可以四處走走看看的,沒必要過於緊張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