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宗廟社稷相關的那一切,起決定作用的那隻手兒,究竟在哪裏呢?
他與其皇兄司馬德宗一樣,都隻是別人手中的提線木偶。如果真要說有什麽不同,那也隻是,他大腦的運行,稍好於上一位……
這一天,我和青兒,作為劉大將軍的隨從,最終還會看到些什麽呢?
“聖上,到了這一步,”這一刻,隻聽劉大將軍這樣說道,“是不是應該著眼於長遠,多為蒼生社稷著想一下呢?”
霎時,元熙帝像是聽出了些什麽,那臉上的肌肉,不停地哆嗦著,就像是害了瘧疾一般。
“你,劉大將軍,你也想,你也想篡位?”最終,元熙帝司馬德文還是說出了這樣的一句話語!
此前,我隻覺得這位聖上,可憐、可悲、可歎,可笑,此語一出,我心頭一震,甚至還有點欽佩於他了:畢竟,圈子兜多了,心神俱疲,倒不如來個痛快,來個了斷……
眨了眨眼之後,按了按劍柄,劉大將軍這才緩緩地說道:“聖上,你的話語,老臣倒是聽懂了的。不過,那‘篡位’一詞,似乎也不盡貼切、得體吧?聖上才思敏捷,自非等閑之輩。人道是識時務者為俊傑,聖上不妨細想一下,一百五十多年之前,晉室的宗廟社稷,究竟是從何而來?”
這一番話語,他說得很慢,那一字一句,就像是從牙縫裏迸出來似的。與此同時,他左手輕按劍鞘,右手在緩緩地拔劍:一寸,兩寸,三寸……那劍刃,越露越多!不難想象,寶劍的長度,終究是有限的。按照這樣的速度,整個劍刃出鞘,也就是倒一盞酒的功夫!
一旁的趙昭婷暗自思忖道:以劉大將軍的手勁,若是在平時,利劍出鞘,也就是眨眼之間的功夫!
這樣想著,她下意識地將目光轉向元熙帝。
遲疑,忐忑,惶惑,驚懼,喪氣,僥幸,絕望……諸般表情,走馬燈一般地湧現在那張臉上!
至此,趙昭婷這才隱隱領悟到:那“心如死灰”的說法,倒也不盡是信口開河啊。至少,此時此刻,這位元熙帝,就用自己的神情,體現了這一點……
“相爺,”利劍即將出鞘之際,元熙帝哀求道,“相爺,有話好商量……”
“聖上,”劉大將軍按下劍柄,淡淡地說道,“聖上,你好好地想一下,最近這二十年,老臣待你如何?這樣吧,給你一炷香的時間,想清楚了,就跟老臣說一聲……”
“嗯,容朕再想想……”元熙帝迴應道。
這皇宮,自然不乏幾根香。
於是,趙昭婷看到了,一位宮女點燃了一枝香。
煙氣如遊絲,帶著一絲嗆鼻的氣味,就在這皇宮繚繞著。
劉大將軍、趙昭婷、青兒,都深深地知道,留給這元熙帝的時間,就隻剩下這一炷香時間了。
其實,對此,元熙帝比任何人都更清楚。
於是,趙昭婷注意到,這位元熙帝,雙眼半睜半閉的,眉頭緊鎖著,那倒寫著的“八”字,不知潛藏著多少的苦澀與無奈……
暗暗地吸了一口長氣之後,趙昭婷暗自尋思道:此時此刻,事到臨頭,這位元熙帝,到底在想些什麽呢?
首先,他自然很清楚,到了這一刻,劉大將軍所需要的,是一個明確的答複!對此,是不能再含糊其辭、敷衍塞責的了。
那麽,他的答複,又將會是什麽呢?
其實,其皇兄司馬德宗在位的時候,他也曾經是當朝丞相、車騎大將軍。隻是,麵對著桓玄等人的叛亂,他左支右絀、一敗再敗,甚至,還曾經為叛軍所俘獲。其後,才有劉大將軍的力挽狂瀾,重整河山。
也就是說,他也曾經是有過機會的,隻是,沒能夠把握住。
如此說來,還能再怪誰呢?
浪費機會,蹉跎歲月,最終淪落到了今天這個地步。
巧合的是,此時此刻,他所麵對的劉大將軍,偏偏也正是手握重兵的當朝大丞相。這位劉大將軍真正想要的是什麽,他心裏應該是很清楚的。
龍椅雖好,隻是,也不是你想坐多久就能夠坐多久的。
退位,心有不甘?
隻是,劉大將軍利劍出鞘之際,你又在想些什麽、又在做些什麽呢?
且不說決戰之際誰勝誰負,如今的問題是,你連拔劍、亮劍的勇氣,都沒有啊!
“劉大將軍可以帶劍入朝,朕一時疏忽,不曾佩劍隨身”……如果真要這樣想,這也隻能說是一個借口。
退一步說,就算利劍在身,你敢拔劍嗎?
因此,就不要想著去找什麽借口了。
這世上,從來就沒有什麽後悔藥。
實力不濟,才會讓人底氣不足。
而底氣不足之人,又如何扞衛自己的尊嚴呢?
或許,眼前這樣的一幕,從一開始就已經注定的了。這位元熙帝,也隻是比其皇兄強一點,不過,在權傾朝野的劉大將軍麵前,還是太稚嫩了。甚至,還有點愚笨、拙劣。
甚至,就是到了這一刻,也沒見有哪個侍衛上前,為他保駕。
以前的那一句“孤家寡人”,是那些強勢君王的自謙,而此時此刻,這位元熙帝真要如此自稱的話,倒隻能是字麵上的意思了。為君如此,還能夠再多說什麽呢?
看來,再怎麽心有不甘,也隻能麵對現實了……
“相爺,”隻聽元熙帝這樣說道,“按說自桓玄叛亂之日起,大晉社稷即已是大廈將傾。最近的這一二十年,實為相爺所賜……”
“本相,本相隻是以蒼生為念……”劉大將軍這樣迴應著。
“朕何德何能,還能屍位素餐?”元熙帝這樣說道,“隻是,延續百餘年的國祚,如果就此毀於一旦,朕到九泉之下,又有何麵目去見列祖列宗?因此,懇請相爺,為朕指明一條出路。朕,朕才識短淺……”
沉吟片刻之後,劉大將軍淡淡一笑:“本相至此,非為一己之私,而是為了蒼生黎庶。因此,對於聖上的良苦用心,也自能體察一二。嗯,這樣吧,如果聖上在下旨行文方麵,有所不便,本相當另尋飽學之士,為聖上試擬一個禪讓詔書。明日午時,詔書送至皇宮。聖上親閱一番,如果沒有什麽太大的問題,就照著謄錄一番,作為正本!聖上,本相所能夠想到的,也就是這些了……”
說著,用征詢的目光,靜靜地掃視著元熙帝。
趙昭婷心頭一震:劉大將軍一向長於征戰殺伐,不喜歡拖泥帶水,行事甚是果斷,這一刻,就看這元熙帝如何迴應了?
到了這一步,我和青兒,作為劉大將軍的隨從,已經是不虛此行了。
細細體會一下今上的意思,他所要求的,隻是“為朕指明一條出路”!也就是說,明麵上的抵抗,他已經放棄了。他心中所想的,是如何稍微體麵一點地下台階。而且,在他看來,在這一點上,劉大將軍還是能夠給他留一點麵子的。
作為一個旁觀者,我也在想,這樣的一個要求,劉大將軍還是能夠答應的吧?畢竟,對於九五之尊來說,這樣的要求,簡直是微不足道的。
作為一個旁觀者,有那麽一個瞬間,我甚至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兩三年之後,這一刻,最終還是到來了!
剛到相府,初次跟劉大將軍接觸,我就隱隱覺得,這位劉大將軍,正在下一盤大棋!至於是怎樣的一盤棋,我還說不準。
緊接著,我又意識到,這樣的一盤棋,我也不僅僅是旁觀者。
人言“觀棋不語真君子”,我既然不能夠隻作為一名觀眾,那麽,“真君子”雲雲,也就不去多想了。
當初,對於我和司馬寧的交往,劉大將軍還是首肯的。在他看來,通過這條途徑,了解一下晉室宗親的想法看法和生活狀態,也未嚐不可。於是,接下來的那一幕幕,也就順理成章了。
跟隨司馬寧北行,我最為在意的,應該就是那一部“馬前課”的下落。當時我就在想,那一部“馬前課”,多半就隱藏著某種不為人知的秘密,事關重大!這樣一來,我才想著,無論如何,都要到定軍山走一趟。
定軍山,玉帶溪,諸葛丞相,“馬前課”……層層迷霧之中,我一時也有點茫然失措了。盡管,那一次定軍山之行,我沒能找到那“馬前課”,不過,卻與失散好幾年的昭婉姐姐不期而遇。
自江北返迴之後,對於沒能找到那部“馬前課”,我一度也甚是懊惱、慚愧。然而,劉大將軍並沒有因此而責備我。因為,幾天之後,相府密室的案頭上,赫然就有這一步“馬前課”!
作為下屬,我自然不便於開口,詢問一下這部“馬前課”的來曆。
不過,有一些線索,還是可以肯定的:
昭婉姐姐也做過那個夢,而劉立興劉公子,偏巧就是蜀漢後主的後人!這樣一來,他們如果真有意到劉大將軍帳下效力,應該做點什麽,或者說用什麽作為投名狀,就不言而喻了。
那一部“馬前課”的來曆,自然不是我應該關注的。
我隻是隱隱體會到,這一部“馬前課”,對於劉大將軍而言,真可謂一場及時雨了!或者說,就像黑暗之中的熠熠星輝。
我和青兒的那一次烏衣巷之行,說起來有點狼狽,隻是,劉大將軍未必就這樣看吧?
晉室宗親,前朝孫吳複辟勢力,這兩種勢力匯聚在一起,究竟想要掀起怎樣的浪濤呢?此刻想來,劉大將軍最為擔心的,應該就是,烏衣巷裏的這一夥人,利用義熙帝的昏庸,反客為主。那種“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故事,也不是就沒有過!有鑒於此,劉大將軍率先出手了。
此刻想來,上一次皇宮之行,確實像是做給世人看的,特別是,做給烏衣巷那一夥人看的。
烏衣巷那一夥人棋差一招,就隻能徒唿奈何了。當然,最主要的原因,似乎還在於,那樣的一夥人,實力有限,再加上優柔寡斷,沒能形成合力。這樣一來,他們不僅暴露了,而且,處境也越發不利了。
本來,孫複孫公子也有機會扳迴一城的。
然而,就在他即將得手的時候,殺出了一個蕭正濤。
對於這樣的一件事情,或許,也不僅僅是巧合吧?
試想一下,如果當初劉大將軍就不分青紅皂白,痛下殺手的話,蕭正濤是不會倒戈相助的。當然,你也可以這樣說,既然當初就蕩平了烏衣巷,又怎會有孫複此後的行刺之舉呢?
不過,冷靜地想一下,大隊人馬的行動,未必就能夠將孫複捉拿歸案。而且,也容易給人落下口實,說劉大將軍肆意妄為、窮兵黷武。
由此看來,劉大將軍也在想著,最好能夠以德服人。
蕭正濤的倒戈,也就印證了這一點?
然後,就是今天的這件事情了。
劉大將軍的利劍,還沒有完全出鞘,這位元熙帝,就撐不住了,就屈服了。這樣的一幕,對於那些看慣了刀光劍影的人來說,或許會心有不足。隻不過,對於劉大將軍而言,隻要能夠較為平穩地過渡,又何必要多搭上幾條人命呢?
在這一點上,這位元熙帝,還是很清醒的吧?
單就武力而論,他自忖,未必就是劉大將軍的對手。更何況,劉大將軍的身邊,還有兩名高深莫測的侍衛!
都到了這一步了,還有什麽好說的的呢?
這位元熙帝,也曾做過先皇時代的大丞相、車騎大將軍,然而,就是居於那樣的高位,他又有何作為呢?
別的且不說,自己的身邊,連幾個可以使刀弄劍的侍衛,都沒有!對此,老天見了,隻怕也隻能苦笑了吧?
或許,也隻能這樣理解了:有機會的時候,一定要好好把握。因為,老天未必就給你第二次機會。
此刻此刻,留給這位元熙帝的時間,確實不多了。
劉大將軍所開出的條件,其實就是,隻有這一柱香的時間了。
我這樣想著的時候,這樣的一炷香,一直在燃燒著……
他與其皇兄司馬德宗一樣,都隻是別人手中的提線木偶。如果真要說有什麽不同,那也隻是,他大腦的運行,稍好於上一位……
這一天,我和青兒,作為劉大將軍的隨從,最終還會看到些什麽呢?
“聖上,到了這一步,”這一刻,隻聽劉大將軍這樣說道,“是不是應該著眼於長遠,多為蒼生社稷著想一下呢?”
霎時,元熙帝像是聽出了些什麽,那臉上的肌肉,不停地哆嗦著,就像是害了瘧疾一般。
“你,劉大將軍,你也想,你也想篡位?”最終,元熙帝司馬德文還是說出了這樣的一句話語!
此前,我隻覺得這位聖上,可憐、可悲、可歎,可笑,此語一出,我心頭一震,甚至還有點欽佩於他了:畢竟,圈子兜多了,心神俱疲,倒不如來個痛快,來個了斷……
眨了眨眼之後,按了按劍柄,劉大將軍這才緩緩地說道:“聖上,你的話語,老臣倒是聽懂了的。不過,那‘篡位’一詞,似乎也不盡貼切、得體吧?聖上才思敏捷,自非等閑之輩。人道是識時務者為俊傑,聖上不妨細想一下,一百五十多年之前,晉室的宗廟社稷,究竟是從何而來?”
這一番話語,他說得很慢,那一字一句,就像是從牙縫裏迸出來似的。與此同時,他左手輕按劍鞘,右手在緩緩地拔劍:一寸,兩寸,三寸……那劍刃,越露越多!不難想象,寶劍的長度,終究是有限的。按照這樣的速度,整個劍刃出鞘,也就是倒一盞酒的功夫!
一旁的趙昭婷暗自思忖道:以劉大將軍的手勁,若是在平時,利劍出鞘,也就是眨眼之間的功夫!
這樣想著,她下意識地將目光轉向元熙帝。
遲疑,忐忑,惶惑,驚懼,喪氣,僥幸,絕望……諸般表情,走馬燈一般地湧現在那張臉上!
至此,趙昭婷這才隱隱領悟到:那“心如死灰”的說法,倒也不盡是信口開河啊。至少,此時此刻,這位元熙帝,就用自己的神情,體現了這一點……
“相爺,”利劍即將出鞘之際,元熙帝哀求道,“相爺,有話好商量……”
“聖上,”劉大將軍按下劍柄,淡淡地說道,“聖上,你好好地想一下,最近這二十年,老臣待你如何?這樣吧,給你一炷香的時間,想清楚了,就跟老臣說一聲……”
“嗯,容朕再想想……”元熙帝迴應道。
這皇宮,自然不乏幾根香。
於是,趙昭婷看到了,一位宮女點燃了一枝香。
煙氣如遊絲,帶著一絲嗆鼻的氣味,就在這皇宮繚繞著。
劉大將軍、趙昭婷、青兒,都深深地知道,留給這元熙帝的時間,就隻剩下這一炷香時間了。
其實,對此,元熙帝比任何人都更清楚。
於是,趙昭婷注意到,這位元熙帝,雙眼半睜半閉的,眉頭緊鎖著,那倒寫著的“八”字,不知潛藏著多少的苦澀與無奈……
暗暗地吸了一口長氣之後,趙昭婷暗自尋思道:此時此刻,事到臨頭,這位元熙帝,到底在想些什麽呢?
首先,他自然很清楚,到了這一刻,劉大將軍所需要的,是一個明確的答複!對此,是不能再含糊其辭、敷衍塞責的了。
那麽,他的答複,又將會是什麽呢?
其實,其皇兄司馬德宗在位的時候,他也曾經是當朝丞相、車騎大將軍。隻是,麵對著桓玄等人的叛亂,他左支右絀、一敗再敗,甚至,還曾經為叛軍所俘獲。其後,才有劉大將軍的力挽狂瀾,重整河山。
也就是說,他也曾經是有過機會的,隻是,沒能夠把握住。
如此說來,還能再怪誰呢?
浪費機會,蹉跎歲月,最終淪落到了今天這個地步。
巧合的是,此時此刻,他所麵對的劉大將軍,偏偏也正是手握重兵的當朝大丞相。這位劉大將軍真正想要的是什麽,他心裏應該是很清楚的。
龍椅雖好,隻是,也不是你想坐多久就能夠坐多久的。
退位,心有不甘?
隻是,劉大將軍利劍出鞘之際,你又在想些什麽、又在做些什麽呢?
且不說決戰之際誰勝誰負,如今的問題是,你連拔劍、亮劍的勇氣,都沒有啊!
“劉大將軍可以帶劍入朝,朕一時疏忽,不曾佩劍隨身”……如果真要這樣想,這也隻能說是一個借口。
退一步說,就算利劍在身,你敢拔劍嗎?
因此,就不要想著去找什麽借口了。
這世上,從來就沒有什麽後悔藥。
實力不濟,才會讓人底氣不足。
而底氣不足之人,又如何扞衛自己的尊嚴呢?
或許,眼前這樣的一幕,從一開始就已經注定的了。這位元熙帝,也隻是比其皇兄強一點,不過,在權傾朝野的劉大將軍麵前,還是太稚嫩了。甚至,還有點愚笨、拙劣。
甚至,就是到了這一刻,也沒見有哪個侍衛上前,為他保駕。
以前的那一句“孤家寡人”,是那些強勢君王的自謙,而此時此刻,這位元熙帝真要如此自稱的話,倒隻能是字麵上的意思了。為君如此,還能夠再多說什麽呢?
看來,再怎麽心有不甘,也隻能麵對現實了……
“相爺,”隻聽元熙帝這樣說道,“按說自桓玄叛亂之日起,大晉社稷即已是大廈將傾。最近的這一二十年,實為相爺所賜……”
“本相,本相隻是以蒼生為念……”劉大將軍這樣迴應著。
“朕何德何能,還能屍位素餐?”元熙帝這樣說道,“隻是,延續百餘年的國祚,如果就此毀於一旦,朕到九泉之下,又有何麵目去見列祖列宗?因此,懇請相爺,為朕指明一條出路。朕,朕才識短淺……”
沉吟片刻之後,劉大將軍淡淡一笑:“本相至此,非為一己之私,而是為了蒼生黎庶。因此,對於聖上的良苦用心,也自能體察一二。嗯,這樣吧,如果聖上在下旨行文方麵,有所不便,本相當另尋飽學之士,為聖上試擬一個禪讓詔書。明日午時,詔書送至皇宮。聖上親閱一番,如果沒有什麽太大的問題,就照著謄錄一番,作為正本!聖上,本相所能夠想到的,也就是這些了……”
說著,用征詢的目光,靜靜地掃視著元熙帝。
趙昭婷心頭一震:劉大將軍一向長於征戰殺伐,不喜歡拖泥帶水,行事甚是果斷,這一刻,就看這元熙帝如何迴應了?
到了這一步,我和青兒,作為劉大將軍的隨從,已經是不虛此行了。
細細體會一下今上的意思,他所要求的,隻是“為朕指明一條出路”!也就是說,明麵上的抵抗,他已經放棄了。他心中所想的,是如何稍微體麵一點地下台階。而且,在他看來,在這一點上,劉大將軍還是能夠給他留一點麵子的。
作為一個旁觀者,我也在想,這樣的一個要求,劉大將軍還是能夠答應的吧?畢竟,對於九五之尊來說,這樣的要求,簡直是微不足道的。
作為一個旁觀者,有那麽一個瞬間,我甚至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兩三年之後,這一刻,最終還是到來了!
剛到相府,初次跟劉大將軍接觸,我就隱隱覺得,這位劉大將軍,正在下一盤大棋!至於是怎樣的一盤棋,我還說不準。
緊接著,我又意識到,這樣的一盤棋,我也不僅僅是旁觀者。
人言“觀棋不語真君子”,我既然不能夠隻作為一名觀眾,那麽,“真君子”雲雲,也就不去多想了。
當初,對於我和司馬寧的交往,劉大將軍還是首肯的。在他看來,通過這條途徑,了解一下晉室宗親的想法看法和生活狀態,也未嚐不可。於是,接下來的那一幕幕,也就順理成章了。
跟隨司馬寧北行,我最為在意的,應該就是那一部“馬前課”的下落。當時我就在想,那一部“馬前課”,多半就隱藏著某種不為人知的秘密,事關重大!這樣一來,我才想著,無論如何,都要到定軍山走一趟。
定軍山,玉帶溪,諸葛丞相,“馬前課”……層層迷霧之中,我一時也有點茫然失措了。盡管,那一次定軍山之行,我沒能找到那“馬前課”,不過,卻與失散好幾年的昭婉姐姐不期而遇。
自江北返迴之後,對於沒能找到那部“馬前課”,我一度也甚是懊惱、慚愧。然而,劉大將軍並沒有因此而責備我。因為,幾天之後,相府密室的案頭上,赫然就有這一步“馬前課”!
作為下屬,我自然不便於開口,詢問一下這部“馬前課”的來曆。
不過,有一些線索,還是可以肯定的:
昭婉姐姐也做過那個夢,而劉立興劉公子,偏巧就是蜀漢後主的後人!這樣一來,他們如果真有意到劉大將軍帳下效力,應該做點什麽,或者說用什麽作為投名狀,就不言而喻了。
那一部“馬前課”的來曆,自然不是我應該關注的。
我隻是隱隱體會到,這一部“馬前課”,對於劉大將軍而言,真可謂一場及時雨了!或者說,就像黑暗之中的熠熠星輝。
我和青兒的那一次烏衣巷之行,說起來有點狼狽,隻是,劉大將軍未必就這樣看吧?
晉室宗親,前朝孫吳複辟勢力,這兩種勢力匯聚在一起,究竟想要掀起怎樣的浪濤呢?此刻想來,劉大將軍最為擔心的,應該就是,烏衣巷裏的這一夥人,利用義熙帝的昏庸,反客為主。那種“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故事,也不是就沒有過!有鑒於此,劉大將軍率先出手了。
此刻想來,上一次皇宮之行,確實像是做給世人看的,特別是,做給烏衣巷那一夥人看的。
烏衣巷那一夥人棋差一招,就隻能徒唿奈何了。當然,最主要的原因,似乎還在於,那樣的一夥人,實力有限,再加上優柔寡斷,沒能形成合力。這樣一來,他們不僅暴露了,而且,處境也越發不利了。
本來,孫複孫公子也有機會扳迴一城的。
然而,就在他即將得手的時候,殺出了一個蕭正濤。
對於這樣的一件事情,或許,也不僅僅是巧合吧?
試想一下,如果當初劉大將軍就不分青紅皂白,痛下殺手的話,蕭正濤是不會倒戈相助的。當然,你也可以這樣說,既然當初就蕩平了烏衣巷,又怎會有孫複此後的行刺之舉呢?
不過,冷靜地想一下,大隊人馬的行動,未必就能夠將孫複捉拿歸案。而且,也容易給人落下口實,說劉大將軍肆意妄為、窮兵黷武。
由此看來,劉大將軍也在想著,最好能夠以德服人。
蕭正濤的倒戈,也就印證了這一點?
然後,就是今天的這件事情了。
劉大將軍的利劍,還沒有完全出鞘,這位元熙帝,就撐不住了,就屈服了。這樣的一幕,對於那些看慣了刀光劍影的人來說,或許會心有不足。隻不過,對於劉大將軍而言,隻要能夠較為平穩地過渡,又何必要多搭上幾條人命呢?
在這一點上,這位元熙帝,還是很清醒的吧?
單就武力而論,他自忖,未必就是劉大將軍的對手。更何況,劉大將軍的身邊,還有兩名高深莫測的侍衛!
都到了這一步了,還有什麽好說的的呢?
這位元熙帝,也曾做過先皇時代的大丞相、車騎大將軍,然而,就是居於那樣的高位,他又有何作為呢?
別的且不說,自己的身邊,連幾個可以使刀弄劍的侍衛,都沒有!對此,老天見了,隻怕也隻能苦笑了吧?
或許,也隻能這樣理解了:有機會的時候,一定要好好把握。因為,老天未必就給你第二次機會。
此刻此刻,留給這位元熙帝的時間,確實不多了。
劉大將軍所開出的條件,其實就是,隻有這一柱香的時間了。
我這樣想著的時候,這樣的一炷香,一直在燃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