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正濤為人處世,卻有非同凡響之處?
我這樣說,就是要提醒他,有些事情,總是要作出明確的決定的。
而劉大將軍呢,隻是礙於對方是客人,才遲遲沒有開口相詢。
皺了皺眉頭之後,隻聽這蕭正濤蕭世兄這樣迴應道:“相爺,趙姑娘,其實,蕭某心裏也很清楚,事關自己前程的問題,總是要做出迴答的。隻是,蕭某眼下,卻是心煩意亂的,遲遲沒能拿定注意……”
劉大將軍流露出關切的神情,驚聲問道:“蕭兄弟,你,你若有什麽為難之事,不妨直說。遠的不敢說,至少,在大晉的土地上,隻怕還沒有本相辦不到的事情!”
是啊,他位極人臣,今上形同傀儡,因此,他所說出的這樣的一句話,是有足夠的底氣的!也就是說,事無巨細,都可以為對方撐腰。
實際上,這位當朝大丞相是在暗示蕭正濤,隻要你敢於說出口,隻要是和權勢、前程相關的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而身處塵世間,重大的事情,多半也就是這些了。
凝神片刻之後,蕭正濤這樣說道:“相爺的美意,蕭某心領了……”
平時我們說話,如果表示委婉地拒絕對方送出的禮物或對方的鼎力相助什麽的,就說上一句“心領”了。
既然是這樣,這其實也就意味著,他要拒絕劉大將軍的提攜了?
劉大將軍先是一愣,接著又像是想起了什麽,就這樣說道:“蕭兄弟,一開始,職位、職權是會小一點。因為,本相手下,畢竟是有著一百幾十個文武官員吧,他們的眼睛,也是在盯著我的。因此,如果一下子就領個肥差,聲威顯赫,恐怕也難以服眾。不過,蕭兄弟,你放心,隻要跟著本相,該有的一切,都是會有的!”
原來,劉大將軍是以為,蕭正濤是嫌官職小,屆時將沒有多少前途。而“你放心”之後的那樣一句話,就是要給對方下定心丸了。
然而,隻見蕭正濤漲紅了臉,連忙辯解道:“相爺,蕭某不是那個意思,不是那個意思……”
“那,那你是什麽意思?”劉大將軍的語氣,變得有點不耐煩了,甚至,還帶上某種警告的意味。
想想也是,適度的謙虛,似乎也不難理解。隻是,如果想借此機會漫天要價,那就有點不識抬舉了。
蕭正濤抱拳致歉道:“相爺,蕭某隻是想說,此前本人也跟過那司馬寧、孫複等人,正所謂‘一仆不侍二主’,因此,如今轉投相爺門下,是不是有點牆頭草的意味呢?”
劉大將軍哈哈哈一笑:“蕭兄弟,此言差矣!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如果此前的那位主人薄德寡義,果斷地棄之而去,不就是另有一片新天地了嗎?要說秦末的那位韓信韓大將軍,也不是一開始就跟隨高祖劉邦的吧?”
劉大將軍如此開導對方,和韓信相關的那一句,也是別有一層深意吧?
“這一層意思,蕭某也曾經有所思忖,隻是,隻是……”蕭正濤的口風,似乎已然有所鬆動。
“蕭兄弟,”劉大將軍語重心長道,“此前,本相也跟你說得很清楚了。幾個年輕人聚集在一起,不知世事艱難,隻想著指點江山。說起來,你們當時的那種種情形,倒有點像小孩子玩過家家……”
確實,劉大將軍寬容大度,早就說過可以既往不咎了,你這位“蕭兄弟”為何還要舊事重提呢?
一聽到“過家家”這個詞語,蕭正濤霎時倒是有點羞愧起來,漲紅了臉,微微低下頭去。
劉大將軍呷了一口茶水,那目光,卻依然像利劍一般,緊緊盯著自己話語裏的這位“蕭兄弟”!
不難想象,劉大將軍一向堅韌不拔,不達目的決不罷休。這一次,碰到肖正濤這樣一塊難啃的骨頭,倒是激起了他的爭強好勝之心。
沉默,近乎窒息的沉默,就像那堅冰之下的暗流;時光的腳步,變得滯重起來了。
再過了好一陣子,蕭正濤才這樣字斟句酌道:“相爺,你看,是不是可以這樣?蕭某呢,就暫且另找一處地方寄居。至於將來在誰的麾下效命,容蕭某再作思索……”
默默地凝視著對方,再過良久,劉大將軍長歎一聲,這才說道:“蕭兄弟,還真有你的!如今的青年才俊,本相手下,所在不少!人家呢,總是想方設法找人引薦,甚至還不乏毛遂自薦之人!而你呢,本相跟你說了這麽多,這麽久,你卻依然不為所動,依然還想著要留一手……”
“蕭某盡管駑鈍,倒也絕非故作驚人之舉……”蕭正濤辯解道。
“蕭兄弟,所謂君子不強人所難!如果不是你自己想通了,本相就是命令你留下,又有何意義呢?你,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不過,有一條,本相還是想提醒一下……”
“蕭某不才,請丞相明示。”
“這一條嘛,說起來也很簡單。那就是,無論如何,你,你都不能站在本相的對立麵。再說得直白一點,就是不能夠與本相為敵!這一點,你明白了吧?”劉大將軍緩緩地說道。
沉吟片刻之後,蕭正濤點了點頭,算是默認了。
再談論了一些時候,這次宴席,就此散去。
其後的好幾天時間裏,我一直都在想,這位蕭正濤蕭世兄,為什麽就不能像我和青兒一樣,痛快地果斷地站在劉大將軍一邊呢?
最表麵的原因,自然就是,他曾經跟司馬寧和孫複在一起,他不想背負那背主求榮的“名聲”。
隻是,司馬寧和孫複之輩,真的會有什麽作為嗎?
說得不客氣一點,我和青兒從烏衣巷逃離之後,劉大將軍隻要一聲令下,孫複、司馬寧一夥,誰還能逍遙法外呢?真要是這樣的話,這昭亭遇襲之事,也就不會發生了。
劉大將軍為什麽會如此隱忍呢?
或許,這是他寬容大度,希望以後能夠感化烏衣巷裏的那一夥兒。
或許,他隻是覺得,時機尚未成熟。
又或許,他不願意為此事大動幹戈,隻是不想讓世人說閑話……
由此看來,他如此器重從烏衣巷陣營之中分化出來的這蕭正濤,還是著眼於長遠。
劉大將軍的氣度與抱負,還真不是我輩凡夫俗子所能夠揣度的。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蕭正濤是不可能再迴到孫複那一夥人之中去了。因此,對於劉大將軍來說,昭亭事件有驚無險,還分化了其中的一個敵手,也算是勝利的一方吧?
說起來,說到看人識人,我總覺得,自己還是有兩下子的。
然而,這一次,對於蕭正濤,我還真有點看不清、看不透了。
是啊,這位蕭世兄,你說他淡泊名利,不問世事吧?當初,他為何又要到烏衣巷裏去,跟孫複、司馬寧一夥人,摻和在一起呢?
那“清君側,振朝綱”的話術,就算不是他首先提出來的。然而,作為那團夥中的一員,他就能輕易撇清?
且不論那話術的是非對錯,蕭正濤有意於仕途,渴望出人頭地這一點,還是可以肯定的。
既然是這樣,到了劉大將軍這兒,一官半職唾手可得的情況之下,他為什麽又要婉拒呢?
一開始,我的想法,也和劉大將軍差不多的,以為他嫌棄,不肯“屈就”。然而,真正出乎我們意料的,竟然就是:他這位蕭世兄,根本就不想跟我們連在一起!
也就是說,在他看來,似乎另有一條道路,可以選擇!
如此說來,劉大將軍,也包括我,都小看他了。
這樣的一條路,在某些時候,我何嚐不隱隱想象過呢?
確實,就連諸葛亮本人,也曾“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然而,這更像是某種謙虛的說法,畢竟,諸葛亮也在想著,如何擇主而事,如何待時而動?由此看來,蕭正濤依然要觀望一些時候,也未嚐不可以。隻是,諸葛亮所處的時代,畢竟不同於現在了。
既然已不再是群雄逐鹿,那麽,蕭正濤的觀望,似乎就給人以逃避現實之嫌了!劉大將軍心有不悅,就是為此了。
此外,真正遠離塵世,不問事務的,似乎就是那些和尚道士了。隻不過,蕭正濤年輕氣盛,尚不至於有意於古佛青燈吧?
如果再往深裏想,那麽,似乎就隻能是這樣了:對於目前的局勢,蕭正濤還有點說不準,還在遲疑著,觀望著?
首先,既然他從孫複手下,救下了劉大將軍,那麽,既然已經跟孫複決裂,那麽,烏衣巷那邊,他是迴不去的了。
我總覺得,蕭正濤應該到劉大將軍的帳下來,這才是明智的選擇。然而,從剛才的那些話語來看,對於劉大將軍,他也是有點不以為然的?也就是說,對於當朝大丞相,他依然是持保留態度的。
都到這一步了,劉大將軍也不便於再說什麽了。因為,你若仗勢壓人,傳出去,也會給人說閑話的。特別是,如此對待自己的救命恩人,總是有點說不過去的。因此,劉大將軍也隻能做個順水人情,聽之任之了。
“人各有誌”的說法,以前我也不是就沒聽說過。不過,蕭正濤的誌向,居然能夠讓劉大將軍作出讓步,倒是我前所未聞的了。
撇開這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不論,蕭正濤的膽識與氣度,確實是不同凡響啊!膽敢向當朝大丞相直抒己見,確實不簡單。
當然,劉大將軍的讓步,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你蕭正濤再怎麽堅持己見,都是不能夠再迴到烏衣巷那邊去的了。
對於這一點,蕭正濤也是默認的了。
也正因為這樣,劉大將軍和蕭正濤,才不至於反目成仇。
那麽,蕭正濤是不是也在想著,要跟隨司馬寧呢?
這種可能性,也不能說,就絕對沒有。
因為,寧王子近況如何,我沒有親眼見到,也就不便於輕易下結論。
不過,要說在行動方麵,司馬寧盡管披著一件晉室宗親的外衣,卻又優柔寡斷、首施兩端,在殺伐決斷方麵,尚不及孫複孫公子。從這個角度看,蕭正濤投奔司馬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太陽,什麽時候會從東邊升起呢?司馬寧,一個隻會做夢的晉室宗親,多半也隻能是在夢境裏,作著自己的九五之尊夢了吧?
單從字麵上看,司馬寧確實是“孤家寡人”了。孫複行動的時候,沒有叫他一起去。蕭正濤就算有所想法,也不願擁立這樣的主公。
“趙姑娘,蕭某要到外麵去了……”辭行之際,蕭正濤這樣說道。
當時,我也在挽留著他。
確實,偌大的一個相府,騰出一兩間屋子,作為他蕭正濤的棲身之地,也還是做得到的。然而,這位蕭世兄,最終也還是委婉地拒絕了。
劉大將軍也有此意,這一層意思,我是體會得到的。想當初,也正是因為劉大將軍的寬容,收留了我,這才有了此後的那一幕幕。
劉大將軍並不是那種恩斷義絕之輩,這點肚量,他還是會有的。
隻是,蕭正濤執意要離開,劉大將軍也就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因為,客人隻能盛情相邀,卻不能強力留下。
這樣的一件事情,也就隻能是這樣了。
仔細想來,蕭正濤執意要離開,也自有道理吧?
畢竟,他既然不打算跟隨劉大將軍,那麽,如果再留在相府裏,就有點寄人籬下的意味了。甚至,也是名不正言不順的。
是啊,如果他身上有足夠的銀兩,就是到外麵租下一處房屋,也未嚐不可吧?在這一點上,這位蕭世兄,也是不容小覷的。
對此,我還能再說什麽呢?
對於蕭正濤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我未必就會認同。隻不過,卻不能不承認,這樣的一個人,特立獨行,確實不多見……
而蕭正濤,目前似乎還處於觀望狀態,那麽,在內心深處,他最真實的想法,究竟會是什麽呢?
我這樣說,就是要提醒他,有些事情,總是要作出明確的決定的。
而劉大將軍呢,隻是礙於對方是客人,才遲遲沒有開口相詢。
皺了皺眉頭之後,隻聽這蕭正濤蕭世兄這樣迴應道:“相爺,趙姑娘,其實,蕭某心裏也很清楚,事關自己前程的問題,總是要做出迴答的。隻是,蕭某眼下,卻是心煩意亂的,遲遲沒能拿定注意……”
劉大將軍流露出關切的神情,驚聲問道:“蕭兄弟,你,你若有什麽為難之事,不妨直說。遠的不敢說,至少,在大晉的土地上,隻怕還沒有本相辦不到的事情!”
是啊,他位極人臣,今上形同傀儡,因此,他所說出的這樣的一句話,是有足夠的底氣的!也就是說,事無巨細,都可以為對方撐腰。
實際上,這位當朝大丞相是在暗示蕭正濤,隻要你敢於說出口,隻要是和權勢、前程相關的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而身處塵世間,重大的事情,多半也就是這些了。
凝神片刻之後,蕭正濤這樣說道:“相爺的美意,蕭某心領了……”
平時我們說話,如果表示委婉地拒絕對方送出的禮物或對方的鼎力相助什麽的,就說上一句“心領”了。
既然是這樣,這其實也就意味著,他要拒絕劉大將軍的提攜了?
劉大將軍先是一愣,接著又像是想起了什麽,就這樣說道:“蕭兄弟,一開始,職位、職權是會小一點。因為,本相手下,畢竟是有著一百幾十個文武官員吧,他們的眼睛,也是在盯著我的。因此,如果一下子就領個肥差,聲威顯赫,恐怕也難以服眾。不過,蕭兄弟,你放心,隻要跟著本相,該有的一切,都是會有的!”
原來,劉大將軍是以為,蕭正濤是嫌官職小,屆時將沒有多少前途。而“你放心”之後的那樣一句話,就是要給對方下定心丸了。
然而,隻見蕭正濤漲紅了臉,連忙辯解道:“相爺,蕭某不是那個意思,不是那個意思……”
“那,那你是什麽意思?”劉大將軍的語氣,變得有點不耐煩了,甚至,還帶上某種警告的意味。
想想也是,適度的謙虛,似乎也不難理解。隻是,如果想借此機會漫天要價,那就有點不識抬舉了。
蕭正濤抱拳致歉道:“相爺,蕭某隻是想說,此前本人也跟過那司馬寧、孫複等人,正所謂‘一仆不侍二主’,因此,如今轉投相爺門下,是不是有點牆頭草的意味呢?”
劉大將軍哈哈哈一笑:“蕭兄弟,此言差矣!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如果此前的那位主人薄德寡義,果斷地棄之而去,不就是另有一片新天地了嗎?要說秦末的那位韓信韓大將軍,也不是一開始就跟隨高祖劉邦的吧?”
劉大將軍如此開導對方,和韓信相關的那一句,也是別有一層深意吧?
“這一層意思,蕭某也曾經有所思忖,隻是,隻是……”蕭正濤的口風,似乎已然有所鬆動。
“蕭兄弟,”劉大將軍語重心長道,“此前,本相也跟你說得很清楚了。幾個年輕人聚集在一起,不知世事艱難,隻想著指點江山。說起來,你們當時的那種種情形,倒有點像小孩子玩過家家……”
確實,劉大將軍寬容大度,早就說過可以既往不咎了,你這位“蕭兄弟”為何還要舊事重提呢?
一聽到“過家家”這個詞語,蕭正濤霎時倒是有點羞愧起來,漲紅了臉,微微低下頭去。
劉大將軍呷了一口茶水,那目光,卻依然像利劍一般,緊緊盯著自己話語裏的這位“蕭兄弟”!
不難想象,劉大將軍一向堅韌不拔,不達目的決不罷休。這一次,碰到肖正濤這樣一塊難啃的骨頭,倒是激起了他的爭強好勝之心。
沉默,近乎窒息的沉默,就像那堅冰之下的暗流;時光的腳步,變得滯重起來了。
再過了好一陣子,蕭正濤才這樣字斟句酌道:“相爺,你看,是不是可以這樣?蕭某呢,就暫且另找一處地方寄居。至於將來在誰的麾下效命,容蕭某再作思索……”
默默地凝視著對方,再過良久,劉大將軍長歎一聲,這才說道:“蕭兄弟,還真有你的!如今的青年才俊,本相手下,所在不少!人家呢,總是想方設法找人引薦,甚至還不乏毛遂自薦之人!而你呢,本相跟你說了這麽多,這麽久,你卻依然不為所動,依然還想著要留一手……”
“蕭某盡管駑鈍,倒也絕非故作驚人之舉……”蕭正濤辯解道。
“蕭兄弟,所謂君子不強人所難!如果不是你自己想通了,本相就是命令你留下,又有何意義呢?你,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不過,有一條,本相還是想提醒一下……”
“蕭某不才,請丞相明示。”
“這一條嘛,說起來也很簡單。那就是,無論如何,你,你都不能站在本相的對立麵。再說得直白一點,就是不能夠與本相為敵!這一點,你明白了吧?”劉大將軍緩緩地說道。
沉吟片刻之後,蕭正濤點了點頭,算是默認了。
再談論了一些時候,這次宴席,就此散去。
其後的好幾天時間裏,我一直都在想,這位蕭正濤蕭世兄,為什麽就不能像我和青兒一樣,痛快地果斷地站在劉大將軍一邊呢?
最表麵的原因,自然就是,他曾經跟司馬寧和孫複在一起,他不想背負那背主求榮的“名聲”。
隻是,司馬寧和孫複之輩,真的會有什麽作為嗎?
說得不客氣一點,我和青兒從烏衣巷逃離之後,劉大將軍隻要一聲令下,孫複、司馬寧一夥,誰還能逍遙法外呢?真要是這樣的話,這昭亭遇襲之事,也就不會發生了。
劉大將軍為什麽會如此隱忍呢?
或許,這是他寬容大度,希望以後能夠感化烏衣巷裏的那一夥兒。
或許,他隻是覺得,時機尚未成熟。
又或許,他不願意為此事大動幹戈,隻是不想讓世人說閑話……
由此看來,他如此器重從烏衣巷陣營之中分化出來的這蕭正濤,還是著眼於長遠。
劉大將軍的氣度與抱負,還真不是我輩凡夫俗子所能夠揣度的。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蕭正濤是不可能再迴到孫複那一夥人之中去了。因此,對於劉大將軍來說,昭亭事件有驚無險,還分化了其中的一個敵手,也算是勝利的一方吧?
說起來,說到看人識人,我總覺得,自己還是有兩下子的。
然而,這一次,對於蕭正濤,我還真有點看不清、看不透了。
是啊,這位蕭世兄,你說他淡泊名利,不問世事吧?當初,他為何又要到烏衣巷裏去,跟孫複、司馬寧一夥人,摻和在一起呢?
那“清君側,振朝綱”的話術,就算不是他首先提出來的。然而,作為那團夥中的一員,他就能輕易撇清?
且不論那話術的是非對錯,蕭正濤有意於仕途,渴望出人頭地這一點,還是可以肯定的。
既然是這樣,到了劉大將軍這兒,一官半職唾手可得的情況之下,他為什麽又要婉拒呢?
一開始,我的想法,也和劉大將軍差不多的,以為他嫌棄,不肯“屈就”。然而,真正出乎我們意料的,竟然就是:他這位蕭世兄,根本就不想跟我們連在一起!
也就是說,在他看來,似乎另有一條道路,可以選擇!
如此說來,劉大將軍,也包括我,都小看他了。
這樣的一條路,在某些時候,我何嚐不隱隱想象過呢?
確實,就連諸葛亮本人,也曾“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然而,這更像是某種謙虛的說法,畢竟,諸葛亮也在想著,如何擇主而事,如何待時而動?由此看來,蕭正濤依然要觀望一些時候,也未嚐不可以。隻是,諸葛亮所處的時代,畢竟不同於現在了。
既然已不再是群雄逐鹿,那麽,蕭正濤的觀望,似乎就給人以逃避現實之嫌了!劉大將軍心有不悅,就是為此了。
此外,真正遠離塵世,不問事務的,似乎就是那些和尚道士了。隻不過,蕭正濤年輕氣盛,尚不至於有意於古佛青燈吧?
如果再往深裏想,那麽,似乎就隻能是這樣了:對於目前的局勢,蕭正濤還有點說不準,還在遲疑著,觀望著?
首先,既然他從孫複手下,救下了劉大將軍,那麽,既然已經跟孫複決裂,那麽,烏衣巷那邊,他是迴不去的了。
我總覺得,蕭正濤應該到劉大將軍的帳下來,這才是明智的選擇。然而,從剛才的那些話語來看,對於劉大將軍,他也是有點不以為然的?也就是說,對於當朝大丞相,他依然是持保留態度的。
都到這一步了,劉大將軍也不便於再說什麽了。因為,你若仗勢壓人,傳出去,也會給人說閑話的。特別是,如此對待自己的救命恩人,總是有點說不過去的。因此,劉大將軍也隻能做個順水人情,聽之任之了。
“人各有誌”的說法,以前我也不是就沒聽說過。不過,蕭正濤的誌向,居然能夠讓劉大將軍作出讓步,倒是我前所未聞的了。
撇開這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不論,蕭正濤的膽識與氣度,確實是不同凡響啊!膽敢向當朝大丞相直抒己見,確實不簡單。
當然,劉大將軍的讓步,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你蕭正濤再怎麽堅持己見,都是不能夠再迴到烏衣巷那邊去的了。
對於這一點,蕭正濤也是默認的了。
也正因為這樣,劉大將軍和蕭正濤,才不至於反目成仇。
那麽,蕭正濤是不是也在想著,要跟隨司馬寧呢?
這種可能性,也不能說,就絕對沒有。
因為,寧王子近況如何,我沒有親眼見到,也就不便於輕易下結論。
不過,要說在行動方麵,司馬寧盡管披著一件晉室宗親的外衣,卻又優柔寡斷、首施兩端,在殺伐決斷方麵,尚不及孫複孫公子。從這個角度看,蕭正濤投奔司馬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太陽,什麽時候會從東邊升起呢?司馬寧,一個隻會做夢的晉室宗親,多半也隻能是在夢境裏,作著自己的九五之尊夢了吧?
單從字麵上看,司馬寧確實是“孤家寡人”了。孫複行動的時候,沒有叫他一起去。蕭正濤就算有所想法,也不願擁立這樣的主公。
“趙姑娘,蕭某要到外麵去了……”辭行之際,蕭正濤這樣說道。
當時,我也在挽留著他。
確實,偌大的一個相府,騰出一兩間屋子,作為他蕭正濤的棲身之地,也還是做得到的。然而,這位蕭世兄,最終也還是委婉地拒絕了。
劉大將軍也有此意,這一層意思,我是體會得到的。想當初,也正是因為劉大將軍的寬容,收留了我,這才有了此後的那一幕幕。
劉大將軍並不是那種恩斷義絕之輩,這點肚量,他還是會有的。
隻是,蕭正濤執意要離開,劉大將軍也就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因為,客人隻能盛情相邀,卻不能強力留下。
這樣的一件事情,也就隻能是這樣了。
仔細想來,蕭正濤執意要離開,也自有道理吧?
畢竟,他既然不打算跟隨劉大將軍,那麽,如果再留在相府裏,就有點寄人籬下的意味了。甚至,也是名不正言不順的。
是啊,如果他身上有足夠的銀兩,就是到外麵租下一處房屋,也未嚐不可吧?在這一點上,這位蕭世兄,也是不容小覷的。
對此,我還能再說什麽呢?
對於蕭正濤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我未必就會認同。隻不過,卻不能不承認,這樣的一個人,特立獨行,確實不多見……
而蕭正濤,目前似乎還處於觀望狀態,那麽,在內心深處,他最真實的想法,究竟會是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