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三國演義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編輯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迴體曆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誌通俗演義》(又稱《三國誌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曆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和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曆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麵。編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裏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免費試讀 - 由百度閱讀提供


    作品名稱


    三國演義


    外文名稱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作品別名


    三國誌通俗演義、三國誌演義


    創作年代


    元末明初洪武年間


    作品出處


    《三國誌》


    文學體裁


    長篇章迴體曆史小說


    作  者


    羅貫中


    章迴數量


    一百二十迴(章)


    發行地區


    中國


    語  言


    中文


    目錄


    1 內容簡介


    漢室傾頹·討伐董卓


    群雄逐鹿·呂布覆滅


    內閣密詔·千裏獨行


    官渡之戰·大破袁紹


    三顧茅廬·荊襄之變


    赤壁之戰·火燒曹兵


    三氣周瑜·大戰馬超


    奪占西川·合肥會戰


    巧取漢中·痛失荊州


    漢室末路·夷陵之戰


    七擒孟獲·六出祁山


    司馬專政·九伐中原


    偷渡陰平·三分歸一


    2 作品目錄


    3 創作背景


    4 角色介紹


    核心人物


    其他重要人物


    主要人物關係


    5 點評鑒賞


    藝術特色


    美學批判


    名家點評


    6 成就與影響


    文學成就


    社會影響


    7 相關版本


    通俗演義


    誌傳版本


    批評版本


    毛氏版本


    8 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編輯


    《三國演義》反映了豐富的曆史內容,人物名稱、地理名稱、主要事件與《三國誌》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國誌》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礎上,才進行再發揮,進行誇張、美化、醜化等等,這也是曆史演義小說的套路。《三國演義》一方麵反映了真實的三國曆史,照顧到讀者希望了解真實曆史的需要;另一方麵,根據明朝社會的實際情況對三國人物進行了誇張、美化、醜化等等。


    漢室傾頹·討伐董卓


    東漢末年,宦官當權,生靈塗炭,民不聊生。靈帝中平元年,張角兄弟發動黃巾起義,官軍聞風喪膽。為抵抗黃巾,幽州太守劉焉出榜招兵。榜文前,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萍水相逢。三人都有為國效力之心,而且誌趣相投,於是桃園結為異姓兄弟,投靠劉焉。從軍後劉、關、張顯示出非凡的才能,一敗黃巾於涿郡,二敗黃巾於青州。不久,又救出被張角打敗的董卓,但董卓見劉備是白身,並不答謝。張飛大怒,要斬董卓,被劉備勸住。劉關張與朱儁、孫堅進攻黃巾,大勝。朱儁、孫堅皆受封賞,隻有劉備被冷落。很久之後,劉備才被封為定州中山府安喜縣尉。到任四月,督郵來縣巡視,借機索要賄賂。因劉備不從而欲存心陷害,張飛得知後怒鞭督郵,三人被迫棄去職位,投了劉恢。不久參加平定魚陽之戰,劉備因立功被任平原令,開始擁有一支人馬。[1]


    中平六年,漢靈帝死,少帝繼位,為外戚大將軍何進所製。十常侍誘殺何進,袁紹等領兵誅殺宦官,西涼刺史董卓趁機進兵京師、驅逐袁紹、滅丁原收呂布、廢少帝立獻帝,專權朝野,並毒死劉辯。司徒王允借壽誕之引,召集滿朝公卿商議,曹操自告奮勇前往行刺,為董卓發覺,危急中獻上自王允處借來的七星寶刀而脫身。[1]


    曹操逃至中牟縣為當時縣令陳宮所獲。陳宮義釋曹操,並棄官隨之離去。途經曹操之親戚呂伯奢家時,因誤會而殺害呂伯奢一家,並說出“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之語。陳宮憤怒,獨自離開。曹操隻身前往陳留,散盡家資招驀兵馬,親友皆來相投,亦有了一支人馬。曹操更寫信給袁紹,並會齊中原豪傑。[1]


    三國演義劇照


    三國演義劇照(14張)


    曹操、袁術等十八路諸侯與呂布對峙於汜水關,董卓派出華雄斬去十八鎮諸侯多位上將,關羽自告奮勇卻因自身的地位而被眾諸侯所叱,唯曹操賞識人才,斟熱酒令出戰。酒尚溫,關羽已斬華雄而歸。隨後,呂布騎赤兔馬親出虎牢關,袁紹亦派八路諸侯迎敵。眾諸侯難敵呂布之勇,危難時候張飛救下公孫瓚而與呂布交手。因呂布奇勇,關羽、劉備先後出戰,三人合力殺敗呂布,呂布敗退虎牢關。八路諸侯乘勝出擊大獲全勝,曹操暗中犒賞劉、關、張。[1]


    董卓見呂布戰敗,盟軍勢大,燒洛陽,逼獻帝遷都長安。盟軍入洛陽,各起異心。孫堅在宮井中得到傳國玉璽,率軍返迴江東。遇劉表阻攔,遂結怨。曹操與袁紹發生摩擦,去了揚州。盟軍瓦解。接著軍閥又開始火並。袁紹攻公孫瓚,被趙雲所救。趙雲本是袁紹部將,見袁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於是棄袁紹而投了公孫瓚,但不受重用。在江東,孫堅攻荊州,被劉表軍士用亂箭射死。司徒王允在長安設下連環計,讓董卓和呂布為爭奪歌妓貂蟬而發生衝突,結果董卓被殺。董卓部將郭汜等反撲,殺害王允全家。[1]


    群雄逐鹿·呂布覆滅


    董卓死後,中原大亂,軍閥混戰之中,青州黃巾又起,曹操前往討伐,編製青州兵,勢力再次擴大。因曹操父曹嵩死於徐州,為報父仇,曹操借機征討徐州,並下令屠城。徐州太守陶謙向北海孔融求救,孔融在平原找到劉備。劉備去公孫瓚處借了兵馬,前往徐州助陣。[1]


    另一方麵,董卓舊將李傕、郭汜、樊稠、張濟四人攻下長安,趕走呂布,逼死王允,再次挾天子。隨後,馬騰、韓遂聯軍勤王,馬騰之子馬超作戰英勇,屢挫李郭軍。但因為糧草供應困難,最終兵敗退迴涼州。[1]


    在曹操報仇的同時,呂布、張邈采納陳宮之言,襲了兗州,曹操被迫迴戰呂布。濮陽城中一戰,曹操險些喪命。而劉備處,陶謙三讓徐州,使曹操費力征討不得的徐州為劉備唾手而得。[1]


    呂布


    呂布


    長安處李傕、郭汜發生內訌,曹操入洛陽救駕,借機將獻帝劫至許昌,開始 “挾天子以令諸侯”,大權獨攬。與此同時,江東孫策利用亡父孫堅留下的傳國玉璽,向袁術借了兵馬,逐漸平定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奠立了日後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吳國基業。袁術得了玉璽,即刻稱帝。[1]


    呂布兵敗投了劉備,卻趁劉備征伐袁術之機奪了徐州。劉備暫居小沛。在劉備與袁術兩家求助之際,呂布轅門射戟救了劉備。不久劉備又為呂布所迫,投了曹操。曹操先後三次征伐張繡而未果,張繡自行投降。[1]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討伐呂布,苦戰日久未果。而呂布卻因內患陳登,且惑於妻妾之言,終為曹操所擒。白門樓上,劉備以丁原、董卓的緣由將呂布致死。曹操也怒斬高順,淚別陳宮,義降張遼。呂布既定,曹操勢力進一步擴大。[1]


    內閣密詔·千裏獨行


    朝延上,曹操作威作福,許田打圍之時對獻帝無禮招致忠臣憤怒。皇帝密召國舅董承入宮,授以衣帶詔,教圖曹操。西涼馬騰與劉備最終亦參與此謀。劉備參與後為避曹操嫌疑,在園中種菜卻為曹操叫去賞梅。


    關羽


    關羽


    曹操煮酒論英雄令劉備吃驚,以畏雷之說巧妙掩飾。不久劉備即借剿滅袁術之機脫身,袁術與劉備交戰,大敗。於是袁術前往投降袁紹,於路中被劫,最終渴死。其部將割其首並玉璽一同交與曹操。[1]


    皇宮內,衣帶詔事發,董承等皆遇害。曹操派兵征討劉備,劉備大敗而與張飛失散,投了袁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賈招弟穿越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陽澄湖居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陽澄湖居士並收藏賈招弟穿越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