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感謝大家對拙作的關注,我一定堅持將第一卷發完,全書太長了,共八十三迴,我正在創作《決定明清存亡的十大戰役》,並忙於皇太極全傳的再版。恐怕隻能發完一卷了,以後有時間再說。讀者們若有興趣可與我聯係。我的信箱:jlpkp@sina
qq:294349317
顯佑宮秘笈載:天命六年,汗王決定遷都,起建遼陽新城。在遼東全境推廣以丁計田之法,定十之稅二,令滿漢同村居住。八阿哥著力培養大金青年將領。六月,接大妃迴宮,乃八阿哥之意也。
遼陽城被攻占後,八旗兵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很快席卷了遼南七十二城,以遼河為界,河東已盡為大金所有。
進入遼陽城後,汗王忙得不可開交,一直到六月才正式為額亦都舉行葬禮。汗王親臨祭吊,痛哭失聲,祭悼儀式結束,尚坐於墳側不忍離去。代善等眾人見父汗年事已高,過於悲痛恐傷身體,好說歹說地將父汗勸上了馬。
迴到宮中,汗王就覺得精神恍惚,渾身就像散了架子似的,難受得要命,躺在炕上,茶飯不思,而且額亦都的影子總在眼前晃動。他再次感到了死亡的恐懼:“額亦都才五十九啊。難道朕也得死嗎?真要死了的話,眼前的一切就都毫無意義了,朕的江山,朕的八旗鐵騎,朕的兒女,一切的一切統統便化作了烏有。”晚上睡不著覺,如煙的往事一件件地在腦海中浮現。他想舒爾哈齊,想褚英,想佟春秀,想孟古,也想袞代。袞代在朕最艱難的時候跟隨了朕,雖然有錯,但不至於死罪,真要是莽古爾泰下的手,就太絕情,也太可怕了。一個連自己生身之母都能殺的人又有誰不敢殺呢。突然一個美麗的影子非常清晰地出現在眼前:阿巴亥。
一晃一年多了,大妃現在怎麽樣了?大妃不在身邊這一年多的日子裏,努爾哈赤的晚上過得沒滋沒味,曾經滄海難為水,大妃被驅出宮不到一個月,汗王就後悔了,但他得繃著,不能就這麽讓她迴來。後來,他看到代善和從前幾乎沒什麽兩樣,依然如從前一樣的忙於軍務政務。汗王有些懷疑了,是不是冤枉了他們。尤其是阿濟格已長大成人,鞍前馬後的,不離左右,常常借機會在他麵前講多爾袞、多鐸如何調皮,如何想父汗啊等等。漸漸地,汗王原諒了她,畢竟還有三個孩子嘛。再說,沒有大妃這日子真太難熬了。
皇太極府中這時正聚集著一大批青年將領:有舒爾哈齊第六子濟爾哈朗,有穆爾哈齊第六子務達海、禮敦曾孫額爾德,代善之子嶽 、碩托、薩哈廉,德格類、朗球、杜度等等,幾乎所有大金國的青年將領都在這裏。剛剛進入而立之年的皇太極,戎馬生涯已十多個春秋,在大金國青年將領的心中,是個智勇雙全的大英雄,同時又是個諄諄長者,是位先生。皇太極利用自己精通漢文化的優勢,經常將這些弟弟、侄兒們招到府中,給他們講《三國誌演義》、《孫子兵法》,講《論語》、《孟子》。此時,他手捧著《孫子兵法》,在地當中踱著步,真的像個先生:“孫子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話你們誰都會說,但真正用起來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嶽 ,你說,怎樣才能知彼?”
“哨探,通過哨探了解敵人。”
皇太極道:“這僅僅是知彼的一個途徑,但孫子在計篇中同時講道:‘兵者,詭道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什麽意思呢?敵人本來很有實力,但卻裝成十分軟弱,本來是有用之師,卻裝作無用的樣子,誘惑你上當。於是,哨探有時得到的情況,往往是表麵的,虛假的,因此也就是不可靠的。如果一個將領憑著這些表麵的不可靠的甚至是虛假的情報作出決斷,就會導致極其嚴重的後果。戰國時有個紙上談兵的趙括,他最懼怕秦國的大將白起,秦國得知後,暗中起用了白起,卻打著另一位將領的大旗。兩軍相遇,趙括頗有幾分得意,以為敵軍不堪一擊。但雙方一接觸,秦國立刻打出了白起的大旗,白起出現在了趙括的麵前,趙括頓時嚇得魂飛魄散,結果趙括為秦軍所殺,趙國兵士四十萬人被秦國盡數活埋,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坑趙卒四十萬於長平。秦國在這次戰役中用的就是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趙國得到的便是假情報。所以,光憑哨探是不行的。”皇太極轉過身,“薩哈廉,你說說如何能更準確的知彼?”
薩哈廉已十七歲,從軍一年有餘,最受皇太極喜愛,他迴答道:“除了哨探之外,最重要的知彼手段是用間。或打進敵人內部,或將敵人策反成我們的人,要在敵人的最要害處安排諜工。”
皇太極道:“孺子可教也。薩哈廉說得非常精辟,間有五種,有因間、內間、反間、生間、死間。所謂因間,是指利用敵國的普通百姓為間,內間是利用敵國的官員為間,反間是利用敵人派到我們內部來的間諜為我們作事……,用間是一門大學問,對間的賞賚要重於任何人,要絕對信任。再者,用間必須極其機密。因此孫子說,非大智者不能用間,非大仁大義者不能用間。”
杜度搶著說:“我知道,八叔,咱們打撫順、葉赫、沈陽、遼陽都用了間。”
皇太極道:“嚴格說,薩爾滸一戰也用了間,我們用了杜鬆的令箭了嘛。打一場大仗,耗費巨大,少則十幾萬,多則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兩的銀子,而秦國用反間計換下廉頗,才花了千餘金,用間花錢極少,收效極大。”
眾人正在這議論,汗王親兵走了進來:“稟四貝勒、各位爺,汗王龍體欠安,叫四貝勒過去呢。”皇太極一聽汗王病了,立刻撂下手中的書,帶著眾弟侄來到汗王身邊。緊跟著,代善等人也到了。汗王心很煩,他不願一大群人圍在身邊,揮揮手:“朕沒大事,你們都迴去吧,八阿哥留下,朕有話要說。”
等眾人出去後,汗王卻閉上了眼睛:“八阿哥,你陪朕坐坐,朕這心亂得很,就想讓你陪著。”皇太極握著父汗的手,在床邊守護,不大功夫,汗王睡了。
親兵們無不感到驚訝:“怪了,八阿哥一來,汗王就睡著了。”皇太極微微一笑,詢問著汗王身邊的侍衛和庶妃德因澤,聽後,心裏已經有了主意。他將阿濟格叫了過來,悄聲吩咐道:“你立刻去赫圖阿拉,將大妃接迴來。”
阿濟格大吃一驚:“能行嗎?父汗又沒發話。”
我說行就行,出了事我擔著,能治父汗病的人隻有大妃。”
“真的?”阿濟格十分高興,額娘終於能迴到父汗身邊了。“多謝八哥,我立刻上路。”
阿濟格來到赫圖阿拉關帝廟時,阿巴亥正在打坐,她雙目微閉,雙手合在胸前,身著一件灰色粗布半長袍,頭戴一頂尼姑小帽,儼然就是個出家的尼姑。阿濟格走到她跟前叫了聲:“額娘。”
阿巴亥一驚:“是大兒子的聲音!”她睜開眼看時,果然是阿濟格,半年多未見,好像又長高了許多。她淚水奪眶而出:“你怎麽來了,誰讓你來的,是你父汗嗎?”她一連串地問著。
“父汗病了,茶飯不思,哥哥們非常著急,是八哥讓我來接你的,他說隻有額娘能治好父汗的病。”
“你父汗病了?什麽病,厲害嗎?”阿巴亥著急地問。
阿濟格搖搖頭:“我也說不好。”
一年多來,阿巴亥最想念的還是汗王,她後悔自己的越軌行為,汗王對她的懲罰,她認為是老天對她的報應。她憑著女人的直覺堅信:汗王遲早會來派人接我的,汗王離不開我,這一天終於來到了。盡管不是汗王派來的,但八阿哥的主張和汗王沒什麽區別,她忍不住哭出聲來。
關帝廟老尼勸道:“大妃,好事嘛,劫難已滿,苦盡甘來,快收拾一下上路吧。”
阿巴亥把尼姑小帽一扔,還收拾什麽?將隨身之物打了一個包裹,簡單地換了一身衣服,跟著阿濟格便上了路。
三天後的過晌,大妃趕到了遼陽城。汗王正躺在炕上,皇太極走到他身邊,悄聲說:“父汗,兒臣叫阿濟格將大妃接迴來了。”
汗王一掀被子坐了起來:“在哪?”
“就在門外。”
汗王臉上露出少有的驚喜:“快,快進來。”汗王衝著門招手。
當阿巴亥領著兩個孩子站在汗王麵前時,汗王眼睛潮濕了。他努力控製著,不讓淚水流出來,看著大妃這一身的裝束,他苦笑著:“大妃,迴來了,迴來就好。餓了吧,八阿哥,讓廚子備飯,朕也餓了。”
阿巴亥看著汗王清臒的麵龐,淚水無聲地湧了出來,汗王的這句話有千斤重啊!一個稱唿,恢複了她的身份,她又是大妃了,這就意味著汗王原諒了她。
這次打擊對阿巴亥來說實在是太大了,她已經感覺到了走投無路的絕望,當她迴到汗王身邊時,變得聰明多了。
久別勝新婚,是夜,阿巴亥柔情萬種,努爾哈赤高興得一下子仿佛年輕了二十歲。阿巴亥太漂亮了,她的身段,她的細膩雪白的肌膚,她那……誰說男人朝三暮四?誰說男人吃著碗裏看著鍋裏?朕後宮中這麽多女人,隻有阿巴亥一人而已,有了阿巴亥,此生足矣。
二人雲雨作罷,六十三歲的老汗王竟想梅開二度,也難怪,汗王已經好長時間淡於房事了。阿巴亥三十出頭,正是女人最旺盛的時期,但她卻勸汗王道:“來日方長,別累壞了身子。”
汗王感覺到阿巴亥正在高潮,他有些吃驚地問:“難道你不高興?”
阿巴亥緊緊地摟著汗王:“汗王應以國事為重,不能因臣妾而傷及龍體,奴婢不能圖一己之歡而誤了國家大事。”阿巴亥有句話沒敢說出口,那就是:汗王畢竟是六十多歲的人了,房事上必須節製。
汗王歎道:“大妃變得通達了。”汗王特別興奮,他幹脆披衣坐起:“大妃,你知道朕現在想什麽嗎?”
大妃想了想,把頭依偎在汗王懷裏,撒嬌地說道:“大汗想我們母子唄。”
汗王一笑:“你呀,到底還是個女人。”
“人家本來就是女人嘛。”
“我在想,朕老了,你知道嗎?額亦都死了。”
“臣妾在路上聽阿濟格說了,大金國又失去了一位忠臣。”
“是呀,費英東死了,額亦都又死了。一個五十七,一個五十九,而朕已六十三,天有不測風雲啊。”
大妃道:“汗王龍體硬朗著呢,剛才還想……
“因為今天是你,換上別人,朕早就倒頭睡了。”大妃動情地緊緊摟著汗王的腰:“臣妾知道汗王不會扔下我們母子不管的。”
“朕畢竟六十多了,萬一有個三差二錯的,扔下你們母子怎麽辦,所以必須對你們有個交待。”汗王話題突然一轉:“大妃,你看,這些阿哥中誰能接替朕的汗位。”
“汗王心中早就有了主意,為什麽還要問臣妾?”
“朕今天要聽你說,朕要為大金國物色一個有為之主。”
這是個重大問題。當汗王的麵前,她不敢信口胡來,更不能抱一己私見。她想:要說能繼承汗位的隻有八阿哥皇太極。對皇太極她又怨又恨,同時又有些感激,恨的是:小鳳家的那一幕,八阿哥好狠,這一年的罪是八阿哥一手造成的;感激的是:這次能迴來,畢竟是八阿哥的主意。
對代善她恨得簡直入骨,自從她被驅逐出宮後,代善就像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一樣,丁點的消息都沒有。有時她想:也許是代善怕別人發現吧。可後來時間一長,她行動已完全自由,赫圖阿拉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隨便去,如果代善有心的話,想什麽辦法也能捎個信來,那將對她是何等的安慰呀。可是沒有,一點消息都沒有。痛苦和恥辱隻能由她一個人擔著。倒是哲哲時不時的給她和孩子捎些東西來,叫人感到一絲溫暖。
汗王看她好半天沒說話,問道:“怎麽,說不出口?”
“汗王想到哪去了,不是說不出口,這樣一個重大問題讓臣妾迴答,實在是怕說不好。”
“朕不怪你,這不是朝議,這是朕和你的悄悄話。”
大妃從汗王懷中坐起:“真要讓臣妾說,臣妾就鬥膽直言了。能繼承大任者奴婢看隻有兩人,一個是大貝勒,一個是八阿哥。論齒序,當立大貝勒,論德論能卻應立八阿哥。”
“這是你的真心話?”
“臣妾跟隨汗王二十多年了,這點見識還有。現在咱們打下了遼陽,南朝能善罷甘休嗎?咱們是離了弦的箭,隻有向前進,沒有後退的餘地,後退隻能是一條死路。將來必須得打廣寧,打北京。你不打他,他就得來打你。而真要打天下,這個繼承汗位者不說得超過汗王,最起碼也得與汗王不相上下。選好這個繼承人關係到大金國的命運,當然也關係到我和孩子的命運,在這個問題上含糊不得。汗王不是說過創業難守業更難嗎,眼下咱們不但要守業,把已經打下的江山守住,而且還要創業,要打進北京奪天下,所以我看這個重擔非八阿哥不可。”
汗王吃驚地看著大妃,一年多沒見,大妃變化太大了:“大妃能以國事為重,凡事出以公心,朕沒白疼你。這件事就按你的意思辦,你今後可多吹吹風,為八阿哥鋪鋪路。”
“嗯。”大妃答應著。
“睡吧,睡吧。”說著,汗王拉過被子,與大妃又絞在了一起。
大妃的歸來,努爾哈赤感覺自己年輕了二十多,第二天議事,他精力十分旺盛,走進經略府,更覺意氣風發,眾大臣眾貝勒行了叩拜禮,汗王揮手示意:“起來吧,平身。”
他命侍衛給何和禮、安費揚古看座,何和禮,安費揚古二人再三不肯,汗王道:“讓你們坐,你們便坐,不要羅嗦。”
待二人坐下,汗王風趣地說:“漢人規矩大,經略府不像咱大衙門寢宮,連個炕都沒有,這可真有點像上朝的味道了。”
他稍作停頓,接著道:“遼陽城就這麽打下來了,打下來不容易,永久占領它更不容易。你們都聽阿敏講那個何監軍了吧,你們也都領教了袁應泰和張銓了吧,這些人的骨子裏是忠君的,在他們眼裏,我們是夷狄,是蕃邦。奪其地易,奪其心難,朕料定將來定有叛亂者。”他側過臉:“安費揚古。“
“臣在。”
“朕命你要嚴密監視那些個秀才童生,有不剃發的就割他的頭,對膽敢反抗者要格殺勿論。”
他轉而對額爾德尼、範文程道:“張秉一這次立了大功,他那個歌謠威力頂得上朕的一萬大軍,你們二人要盡快實施教化之道,要讓漢人們知道,這迴我大金在遼陽不走了,要長久地呆下去,叫他們斷了那份複辟的夢想。”
他停了一會:“朕今天要宣布一件重大決定,我大金國要定鼎遼陽。速調伊爾登築遼陽城,遼陽城從外看還算勉強,但實際已破爛得直掉渣了,朕要建個新城。”
汗王遷都的決定一宣布下麵,立刻一片嘩然。汗王道:“爾等休要鼓噪,八阿哥,你將遷都一事說與大家。”
皇太極道:“進軍遼沈是我們殘明的既定方略,界藩、薩爾滸不過是在我們攻克撫順之後,為防備明軍來犯,修築的臨時性的據點而已。所以父汗一直沒有下功夫營建它們。真要想將其定為永久性都城,早就大興土木了。如今我們已經占領了遼陽,界藩、薩爾滸便失去了原來的作用,這是其一;其二,遼陽城四百多年前就是我大金的東京城,遷都於此,有一脈相承,重振我女真雄風之意;其三,遼陽城背倚千朵蓮花山,前臨太子河水,其城宏大,經熊廷弼、袁應泰多次加固後,城防設施完備。更為重要的是,遼陽乃遼東都司所在地,是遼東的首府。正如一個國家的京都是一種象征一樣,一個地區的首府也是一種象征,京都亡則國家亡,首府亡則地區亡。當年大金國占領了東京汴梁,北宋則亡矣。明今天丟了遼陽,意味著明在遼東統治的結束,我們占領了遼陽,意味著大金國在遼東統治的開始。遼東一帶大都是漢民,將都城設在遼陽,正好對漢民進行教化管理。所以,在此建都意義十分重大,我們要向天下人昭示,大金國對遼東的統治從此開始了,此殆天所以資我大金,我們豈能放棄?”皇太極用《隆中對》的一句話作了結束。
一番話有理有據,說得大家啞口無言,汗王笑了:“我們不能迴去,如果放棄遼陽,那些對南朝尚抱幻想的人就會心生異念,到手的果子就有可能得而複失。”他轉而問及代善:“大貝勒,你看如何?”
代善此刻心不在焉,大妃的歸來,在他心中激起了不小的波瀾,此刻他滿腦子都是大妃。遷不遷都對他來說無所謂。大妃怨他,實在是有些冤枉。他認為自己和大妃的偷情絕對秘密,可第二次就被人家堵了個正著。從那以後他如一個驚弓之鳥,他總覺得皇太極的人在後麵盯著他。當汗王問時,他正在胡思亂想,阿敏拽了他一把,悄聲說:“二哥,父汗問你遷都的事呢。”
他醒過神來:“好,遷都好啊,遷……”
汗王搖搖頭,歎了口氣:“爾等速作準備,新城竣工後立即遷都。”
“莽阿圖,土地清查一事進展如何?”
莽阿圖是十個理事大臣之一:“稟汗王,根據原遼東都司簿冊所載,遼陽、海州一帶共有田三十萬晌。”(每晌約六畝)
“每丁可分多少?”
“六晌左右。”
“額爾德尼,記朕旨意,凡在戰中為我所獲者,一律收之為奴,按牛錄均分。戰中主動投降者,仍可為兵,編入八旗,每人可分田六晌。大學士,你可與文程先生,根據當年八阿哥的以丁計田法,參照明製,起草一個以丁計田之法,在我大金國全境推行之。”
皇太極道:“父汗,兒臣以為以丁計田之法,應僅限於無主之田,原遼陽鄉紳之田,仍按明製不變,不能因以丁計田而傷害鄉紳們的利益。”
汗王略思片刻道:“八阿哥提醒得好,鄉紳乃百姓之首,穩住了鄉紳,就穩住了一方百姓,鄉紳的田不動。”汗王瞅了一下代善,代善木然而坐,仍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汗王喝道:“我們這正研究國家大事,大貝勒想什麽呢?”
代善一臉惶恐:“兒臣疏於經濟之道,故不敢多言。但如果這樣以丁計田的話,大家所分必少了。”
汗王笑了:“他們按晌交租,不用咱們看管,會省去許多麻煩。所分必少,所得必多,你要算大帳。”
汗王轉而問及範文程:“文程先生,至於稅收,你看應定多少。”
範文程已有所準備:“夏商周以來,中原曆代都實施的是十之稅一,漢劉邦及文、景二帝是個特殊,他們實行休養生息之策,推行三十稅一。臣以為遼東民眾苦明久矣,生活十分艱難,我們是否也可以考慮休養生息,實行三十稅一,給民眾以喘息之機。”
皇太極道:“明國實行的到底是三十稅一還是十之稅一,我看都不足信。明自開遼餉以來,每畝地已多增了九厘,再加上各種攤派,最少也應在十稅四五,所以才造成南朝民不聊生災民遍地的局麵。”
汗王道:“八阿哥看得透徹,真要是十之稅一,遼陽民眾就不會為朕抬大轎了,那還不富得流油?我們實行十之稅二,每十晌地,八晌用於自給,二晌上交國家。”
範文程想:“十稅之二是對有田人而言,沒田的佃戶們怎麽交租?若再有些臨時的加派,到了佃戶頭上就得是倒二八,甚至是倒一九,百姓必苦不堪言。”但他沒敢吱聲。
“我八旗兵進入遼陽後,要與漢人同住一村。務求滿漢一體,和睦相處。”
代善總算說話了,他出班奏道:“父汗,滿漢同住一村,多有不當。滿人與漢人之間是主仆還是鄰裏?兒臣擔心我八旗兵的一些驕兵悍將驅漢為奴,漢人將不堪其辱。”
汗王沉思半天,說道:“大貝勒所說的現象必然會發生,但眼下隻能如此,現在還不能讓漢人單獨居住。對新降漢人必須嚴加管束,否則,就會出大亂子。當然,你們各旗對各牛錄同樣要嚴加管束,不許奸淫漢人之妻,不許無端欺侮漢人,不得隨意驅使漢人為役,有犯者要嚴懲不貸。朕今天要再次重申,法一定要嚴。法和刑應如烈火,烈火威猛,人皆懼之,故死於火者少;法和刑不能如水,水看起來柔,人皆愛之,故溺於水者眾。記得《三國》中講:法正對諸葛亮治蜀之法頗有微詞。諸葛亮說,治亂世需用重法,當然諸葛亮也講究仁與信。仁與信和法與刑相輔相成,蜀人因此而聽命。我們剛進遼陽,遼陽的形勢比起當年的蜀中還要亂上十倍百倍,所以,不論是對滿還是對漢均要嚴,王子犯法與民同罪,你們幾個阿哥要是犯了,也休怪朕無情無義。”
莽古爾泰一直插不上嘴,好容易看到汗王停了下來,他大聲道:“父汗,如今遼陽已下,應一鼓作氣,拿下廣寧。”
汗王道:“我們剛剛拿下遼陽,還要下一番氣力才能穩定下來。廣寧遲早是要打的,但眼下戰線不宜拉得太長,待稍作休整後再說。”
遼陽失陷,明舉國上下再次為之震駭。這時的首輔是葉向高,他這是第二次入主內閣。根據禦史方震儒所薦,他作了票擬,推舉熊廷弼為遼東經略,現正在廣寧府的右參議王化貞為遼東巡撫。
禦旨到了廣寧,王化貞熱血沸騰,熱淚盈眶。他此時正以右參議的身份分守廣寧,從遼陽敗下來的軍民紛紛逃至城中,王化貞一一安撫之。他開倉濟危,收拾舊房,安頓逃民,並招募丁壯,加固城防。在他的努力下,因遼陽陷落引起的慌亂漸漸平息下來。但他不過是個右參議而已,名不正言不順,做了許多不是份內之事,非常時期顧不了那麽多了。如今禦旨明確了他的身份,這十幾個日日夜夜總算沒白熬。在其位謀其政,原來隻是一城之分守,而現在是一方巡撫,封疆大吏,抵禦奴酋收複失地便成了頭等大事。麵對奴酋咄咄逼人的攻勢,他苦思冥想,作出了一項決策。
就任巡撫的第三天,他招集參將毛文龍於府中密談:“遼東淪陷,生靈塗炭,遼東父老掙紮於奴酋鐵蹄之下,莫不翹首以盼王師,吾等身為朝廷命官,不能拯黎民於水火,乃奇恥大辱也。毛遊擊,本撫觀你膽識過人,非凡夫俗子輩,今欲委汝以重任,不知毛遊擊肯效命否?”
毛文龍受寵若驚:“撫台大人有何吩咐,敬請明示。”
“收複失地,抵禦奴酋,除了正麵拒之,應再開辟一個戰場,要從其側其後騷擾之。遼南三麵環水,水中多有島嶼,你可率二百精於水性者,前往遼南占領諸島,以諸島為基地,招兵買馬,伺機對奴酋發動進攻。奴酋長於陸戰,都是些旱鴨子,隻有挨打的份,絕無還手之力。要選擇一個地方,盡快打開個缺口,遼東民眾必有聞風而響應者。如能在奴酋後院點上一把火,使之腹背受敵,大事或可成也。”
毛文龍跪拜受命:“撫台大人真乃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的張子房,末將佩服,能受撫台大人垂青,末將願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王化貞被毛文龍一番話捧得十分舒服,他帶著幾分自詡:“好,本撫將請調登、萊二州之兵,要盡快形成打擊奴酋的另一戰場。本撫授你相機處理一切事宜之權,扭轉危局,力挽狂瀾,有賴於將軍。”
立夏之夜,鵝毛風止,王化貞於海邊為毛文龍送行,二百名壯士,全副武裝,四艘大船,揚帆起錨,他們肩負重任,滿載著糧草輜重,駛向遼南。
王化貞這一決策十分英明,他看人也看得非常準確,毛文龍到遼南僅一個多月,便攻陷了鎮江,活捉鎮江守將佟養正父子,寬甸、曖陽、湯站、險山等地聞風響應,他真的開辟出了抗金
qq:294349317
顯佑宮秘笈載:天命六年,汗王決定遷都,起建遼陽新城。在遼東全境推廣以丁計田之法,定十之稅二,令滿漢同村居住。八阿哥著力培養大金青年將領。六月,接大妃迴宮,乃八阿哥之意也。
遼陽城被攻占後,八旗兵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很快席卷了遼南七十二城,以遼河為界,河東已盡為大金所有。
進入遼陽城後,汗王忙得不可開交,一直到六月才正式為額亦都舉行葬禮。汗王親臨祭吊,痛哭失聲,祭悼儀式結束,尚坐於墳側不忍離去。代善等眾人見父汗年事已高,過於悲痛恐傷身體,好說歹說地將父汗勸上了馬。
迴到宮中,汗王就覺得精神恍惚,渾身就像散了架子似的,難受得要命,躺在炕上,茶飯不思,而且額亦都的影子總在眼前晃動。他再次感到了死亡的恐懼:“額亦都才五十九啊。難道朕也得死嗎?真要死了的話,眼前的一切就都毫無意義了,朕的江山,朕的八旗鐵騎,朕的兒女,一切的一切統統便化作了烏有。”晚上睡不著覺,如煙的往事一件件地在腦海中浮現。他想舒爾哈齊,想褚英,想佟春秀,想孟古,也想袞代。袞代在朕最艱難的時候跟隨了朕,雖然有錯,但不至於死罪,真要是莽古爾泰下的手,就太絕情,也太可怕了。一個連自己生身之母都能殺的人又有誰不敢殺呢。突然一個美麗的影子非常清晰地出現在眼前:阿巴亥。
一晃一年多了,大妃現在怎麽樣了?大妃不在身邊這一年多的日子裏,努爾哈赤的晚上過得沒滋沒味,曾經滄海難為水,大妃被驅出宮不到一個月,汗王就後悔了,但他得繃著,不能就這麽讓她迴來。後來,他看到代善和從前幾乎沒什麽兩樣,依然如從前一樣的忙於軍務政務。汗王有些懷疑了,是不是冤枉了他們。尤其是阿濟格已長大成人,鞍前馬後的,不離左右,常常借機會在他麵前講多爾袞、多鐸如何調皮,如何想父汗啊等等。漸漸地,汗王原諒了她,畢竟還有三個孩子嘛。再說,沒有大妃這日子真太難熬了。
皇太極府中這時正聚集著一大批青年將領:有舒爾哈齊第六子濟爾哈朗,有穆爾哈齊第六子務達海、禮敦曾孫額爾德,代善之子嶽 、碩托、薩哈廉,德格類、朗球、杜度等等,幾乎所有大金國的青年將領都在這裏。剛剛進入而立之年的皇太極,戎馬生涯已十多個春秋,在大金國青年將領的心中,是個智勇雙全的大英雄,同時又是個諄諄長者,是位先生。皇太極利用自己精通漢文化的優勢,經常將這些弟弟、侄兒們招到府中,給他們講《三國誌演義》、《孫子兵法》,講《論語》、《孟子》。此時,他手捧著《孫子兵法》,在地當中踱著步,真的像個先生:“孫子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話你們誰都會說,但真正用起來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嶽 ,你說,怎樣才能知彼?”
“哨探,通過哨探了解敵人。”
皇太極道:“這僅僅是知彼的一個途徑,但孫子在計篇中同時講道:‘兵者,詭道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什麽意思呢?敵人本來很有實力,但卻裝成十分軟弱,本來是有用之師,卻裝作無用的樣子,誘惑你上當。於是,哨探有時得到的情況,往往是表麵的,虛假的,因此也就是不可靠的。如果一個將領憑著這些表麵的不可靠的甚至是虛假的情報作出決斷,就會導致極其嚴重的後果。戰國時有個紙上談兵的趙括,他最懼怕秦國的大將白起,秦國得知後,暗中起用了白起,卻打著另一位將領的大旗。兩軍相遇,趙括頗有幾分得意,以為敵軍不堪一擊。但雙方一接觸,秦國立刻打出了白起的大旗,白起出現在了趙括的麵前,趙括頓時嚇得魂飛魄散,結果趙括為秦軍所殺,趙國兵士四十萬人被秦國盡數活埋,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坑趙卒四十萬於長平。秦國在這次戰役中用的就是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趙國得到的便是假情報。所以,光憑哨探是不行的。”皇太極轉過身,“薩哈廉,你說說如何能更準確的知彼?”
薩哈廉已十七歲,從軍一年有餘,最受皇太極喜愛,他迴答道:“除了哨探之外,最重要的知彼手段是用間。或打進敵人內部,或將敵人策反成我們的人,要在敵人的最要害處安排諜工。”
皇太極道:“孺子可教也。薩哈廉說得非常精辟,間有五種,有因間、內間、反間、生間、死間。所謂因間,是指利用敵國的普通百姓為間,內間是利用敵國的官員為間,反間是利用敵人派到我們內部來的間諜為我們作事……,用間是一門大學問,對間的賞賚要重於任何人,要絕對信任。再者,用間必須極其機密。因此孫子說,非大智者不能用間,非大仁大義者不能用間。”
杜度搶著說:“我知道,八叔,咱們打撫順、葉赫、沈陽、遼陽都用了間。”
皇太極道:“嚴格說,薩爾滸一戰也用了間,我們用了杜鬆的令箭了嘛。打一場大仗,耗費巨大,少則十幾萬,多則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兩的銀子,而秦國用反間計換下廉頗,才花了千餘金,用間花錢極少,收效極大。”
眾人正在這議論,汗王親兵走了進來:“稟四貝勒、各位爺,汗王龍體欠安,叫四貝勒過去呢。”皇太極一聽汗王病了,立刻撂下手中的書,帶著眾弟侄來到汗王身邊。緊跟著,代善等人也到了。汗王心很煩,他不願一大群人圍在身邊,揮揮手:“朕沒大事,你們都迴去吧,八阿哥留下,朕有話要說。”
等眾人出去後,汗王卻閉上了眼睛:“八阿哥,你陪朕坐坐,朕這心亂得很,就想讓你陪著。”皇太極握著父汗的手,在床邊守護,不大功夫,汗王睡了。
親兵們無不感到驚訝:“怪了,八阿哥一來,汗王就睡著了。”皇太極微微一笑,詢問著汗王身邊的侍衛和庶妃德因澤,聽後,心裏已經有了主意。他將阿濟格叫了過來,悄聲吩咐道:“你立刻去赫圖阿拉,將大妃接迴來。”
阿濟格大吃一驚:“能行嗎?父汗又沒發話。”
我說行就行,出了事我擔著,能治父汗病的人隻有大妃。”
“真的?”阿濟格十分高興,額娘終於能迴到父汗身邊了。“多謝八哥,我立刻上路。”
阿濟格來到赫圖阿拉關帝廟時,阿巴亥正在打坐,她雙目微閉,雙手合在胸前,身著一件灰色粗布半長袍,頭戴一頂尼姑小帽,儼然就是個出家的尼姑。阿濟格走到她跟前叫了聲:“額娘。”
阿巴亥一驚:“是大兒子的聲音!”她睜開眼看時,果然是阿濟格,半年多未見,好像又長高了許多。她淚水奪眶而出:“你怎麽來了,誰讓你來的,是你父汗嗎?”她一連串地問著。
“父汗病了,茶飯不思,哥哥們非常著急,是八哥讓我來接你的,他說隻有額娘能治好父汗的病。”
“你父汗病了?什麽病,厲害嗎?”阿巴亥著急地問。
阿濟格搖搖頭:“我也說不好。”
一年多來,阿巴亥最想念的還是汗王,她後悔自己的越軌行為,汗王對她的懲罰,她認為是老天對她的報應。她憑著女人的直覺堅信:汗王遲早會來派人接我的,汗王離不開我,這一天終於來到了。盡管不是汗王派來的,但八阿哥的主張和汗王沒什麽區別,她忍不住哭出聲來。
關帝廟老尼勸道:“大妃,好事嘛,劫難已滿,苦盡甘來,快收拾一下上路吧。”
阿巴亥把尼姑小帽一扔,還收拾什麽?將隨身之物打了一個包裹,簡單地換了一身衣服,跟著阿濟格便上了路。
三天後的過晌,大妃趕到了遼陽城。汗王正躺在炕上,皇太極走到他身邊,悄聲說:“父汗,兒臣叫阿濟格將大妃接迴來了。”
汗王一掀被子坐了起來:“在哪?”
“就在門外。”
汗王臉上露出少有的驚喜:“快,快進來。”汗王衝著門招手。
當阿巴亥領著兩個孩子站在汗王麵前時,汗王眼睛潮濕了。他努力控製著,不讓淚水流出來,看著大妃這一身的裝束,他苦笑著:“大妃,迴來了,迴來就好。餓了吧,八阿哥,讓廚子備飯,朕也餓了。”
阿巴亥看著汗王清臒的麵龐,淚水無聲地湧了出來,汗王的這句話有千斤重啊!一個稱唿,恢複了她的身份,她又是大妃了,這就意味著汗王原諒了她。
這次打擊對阿巴亥來說實在是太大了,她已經感覺到了走投無路的絕望,當她迴到汗王身邊時,變得聰明多了。
久別勝新婚,是夜,阿巴亥柔情萬種,努爾哈赤高興得一下子仿佛年輕了二十歲。阿巴亥太漂亮了,她的身段,她的細膩雪白的肌膚,她那……誰說男人朝三暮四?誰說男人吃著碗裏看著鍋裏?朕後宮中這麽多女人,隻有阿巴亥一人而已,有了阿巴亥,此生足矣。
二人雲雨作罷,六十三歲的老汗王竟想梅開二度,也難怪,汗王已經好長時間淡於房事了。阿巴亥三十出頭,正是女人最旺盛的時期,但她卻勸汗王道:“來日方長,別累壞了身子。”
汗王感覺到阿巴亥正在高潮,他有些吃驚地問:“難道你不高興?”
阿巴亥緊緊地摟著汗王:“汗王應以國事為重,不能因臣妾而傷及龍體,奴婢不能圖一己之歡而誤了國家大事。”阿巴亥有句話沒敢說出口,那就是:汗王畢竟是六十多歲的人了,房事上必須節製。
汗王歎道:“大妃變得通達了。”汗王特別興奮,他幹脆披衣坐起:“大妃,你知道朕現在想什麽嗎?”
大妃想了想,把頭依偎在汗王懷裏,撒嬌地說道:“大汗想我們母子唄。”
汗王一笑:“你呀,到底還是個女人。”
“人家本來就是女人嘛。”
“我在想,朕老了,你知道嗎?額亦都死了。”
“臣妾在路上聽阿濟格說了,大金國又失去了一位忠臣。”
“是呀,費英東死了,額亦都又死了。一個五十七,一個五十九,而朕已六十三,天有不測風雲啊。”
大妃道:“汗王龍體硬朗著呢,剛才還想……
“因為今天是你,換上別人,朕早就倒頭睡了。”大妃動情地緊緊摟著汗王的腰:“臣妾知道汗王不會扔下我們母子不管的。”
“朕畢竟六十多了,萬一有個三差二錯的,扔下你們母子怎麽辦,所以必須對你們有個交待。”汗王話題突然一轉:“大妃,你看,這些阿哥中誰能接替朕的汗位。”
“汗王心中早就有了主意,為什麽還要問臣妾?”
“朕今天要聽你說,朕要為大金國物色一個有為之主。”
這是個重大問題。當汗王的麵前,她不敢信口胡來,更不能抱一己私見。她想:要說能繼承汗位的隻有八阿哥皇太極。對皇太極她又怨又恨,同時又有些感激,恨的是:小鳳家的那一幕,八阿哥好狠,這一年的罪是八阿哥一手造成的;感激的是:這次能迴來,畢竟是八阿哥的主意。
對代善她恨得簡直入骨,自從她被驅逐出宮後,代善就像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一樣,丁點的消息都沒有。有時她想:也許是代善怕別人發現吧。可後來時間一長,她行動已完全自由,赫圖阿拉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隨便去,如果代善有心的話,想什麽辦法也能捎個信來,那將對她是何等的安慰呀。可是沒有,一點消息都沒有。痛苦和恥辱隻能由她一個人擔著。倒是哲哲時不時的給她和孩子捎些東西來,叫人感到一絲溫暖。
汗王看她好半天沒說話,問道:“怎麽,說不出口?”
“汗王想到哪去了,不是說不出口,這樣一個重大問題讓臣妾迴答,實在是怕說不好。”
“朕不怪你,這不是朝議,這是朕和你的悄悄話。”
大妃從汗王懷中坐起:“真要讓臣妾說,臣妾就鬥膽直言了。能繼承大任者奴婢看隻有兩人,一個是大貝勒,一個是八阿哥。論齒序,當立大貝勒,論德論能卻應立八阿哥。”
“這是你的真心話?”
“臣妾跟隨汗王二十多年了,這點見識還有。現在咱們打下了遼陽,南朝能善罷甘休嗎?咱們是離了弦的箭,隻有向前進,沒有後退的餘地,後退隻能是一條死路。將來必須得打廣寧,打北京。你不打他,他就得來打你。而真要打天下,這個繼承汗位者不說得超過汗王,最起碼也得與汗王不相上下。選好這個繼承人關係到大金國的命運,當然也關係到我和孩子的命運,在這個問題上含糊不得。汗王不是說過創業難守業更難嗎,眼下咱們不但要守業,把已經打下的江山守住,而且還要創業,要打進北京奪天下,所以我看這個重擔非八阿哥不可。”
汗王吃驚地看著大妃,一年多沒見,大妃變化太大了:“大妃能以國事為重,凡事出以公心,朕沒白疼你。這件事就按你的意思辦,你今後可多吹吹風,為八阿哥鋪鋪路。”
“嗯。”大妃答應著。
“睡吧,睡吧。”說著,汗王拉過被子,與大妃又絞在了一起。
大妃的歸來,努爾哈赤感覺自己年輕了二十多,第二天議事,他精力十分旺盛,走進經略府,更覺意氣風發,眾大臣眾貝勒行了叩拜禮,汗王揮手示意:“起來吧,平身。”
他命侍衛給何和禮、安費揚古看座,何和禮,安費揚古二人再三不肯,汗王道:“讓你們坐,你們便坐,不要羅嗦。”
待二人坐下,汗王風趣地說:“漢人規矩大,經略府不像咱大衙門寢宮,連個炕都沒有,這可真有點像上朝的味道了。”
他稍作停頓,接著道:“遼陽城就這麽打下來了,打下來不容易,永久占領它更不容易。你們都聽阿敏講那個何監軍了吧,你們也都領教了袁應泰和張銓了吧,這些人的骨子裏是忠君的,在他們眼裏,我們是夷狄,是蕃邦。奪其地易,奪其心難,朕料定將來定有叛亂者。”他側過臉:“安費揚古。“
“臣在。”
“朕命你要嚴密監視那些個秀才童生,有不剃發的就割他的頭,對膽敢反抗者要格殺勿論。”
他轉而對額爾德尼、範文程道:“張秉一這次立了大功,他那個歌謠威力頂得上朕的一萬大軍,你們二人要盡快實施教化之道,要讓漢人們知道,這迴我大金在遼陽不走了,要長久地呆下去,叫他們斷了那份複辟的夢想。”
他停了一會:“朕今天要宣布一件重大決定,我大金國要定鼎遼陽。速調伊爾登築遼陽城,遼陽城從外看還算勉強,但實際已破爛得直掉渣了,朕要建個新城。”
汗王遷都的決定一宣布下麵,立刻一片嘩然。汗王道:“爾等休要鼓噪,八阿哥,你將遷都一事說與大家。”
皇太極道:“進軍遼沈是我們殘明的既定方略,界藩、薩爾滸不過是在我們攻克撫順之後,為防備明軍來犯,修築的臨時性的據點而已。所以父汗一直沒有下功夫營建它們。真要想將其定為永久性都城,早就大興土木了。如今我們已經占領了遼陽,界藩、薩爾滸便失去了原來的作用,這是其一;其二,遼陽城四百多年前就是我大金的東京城,遷都於此,有一脈相承,重振我女真雄風之意;其三,遼陽城背倚千朵蓮花山,前臨太子河水,其城宏大,經熊廷弼、袁應泰多次加固後,城防設施完備。更為重要的是,遼陽乃遼東都司所在地,是遼東的首府。正如一個國家的京都是一種象征一樣,一個地區的首府也是一種象征,京都亡則國家亡,首府亡則地區亡。當年大金國占領了東京汴梁,北宋則亡矣。明今天丟了遼陽,意味著明在遼東統治的結束,我們占領了遼陽,意味著大金國在遼東統治的開始。遼東一帶大都是漢民,將都城設在遼陽,正好對漢民進行教化管理。所以,在此建都意義十分重大,我們要向天下人昭示,大金國對遼東的統治從此開始了,此殆天所以資我大金,我們豈能放棄?”皇太極用《隆中對》的一句話作了結束。
一番話有理有據,說得大家啞口無言,汗王笑了:“我們不能迴去,如果放棄遼陽,那些對南朝尚抱幻想的人就會心生異念,到手的果子就有可能得而複失。”他轉而問及代善:“大貝勒,你看如何?”
代善此刻心不在焉,大妃的歸來,在他心中激起了不小的波瀾,此刻他滿腦子都是大妃。遷不遷都對他來說無所謂。大妃怨他,實在是有些冤枉。他認為自己和大妃的偷情絕對秘密,可第二次就被人家堵了個正著。從那以後他如一個驚弓之鳥,他總覺得皇太極的人在後麵盯著他。當汗王問時,他正在胡思亂想,阿敏拽了他一把,悄聲說:“二哥,父汗問你遷都的事呢。”
他醒過神來:“好,遷都好啊,遷……”
汗王搖搖頭,歎了口氣:“爾等速作準備,新城竣工後立即遷都。”
“莽阿圖,土地清查一事進展如何?”
莽阿圖是十個理事大臣之一:“稟汗王,根據原遼東都司簿冊所載,遼陽、海州一帶共有田三十萬晌。”(每晌約六畝)
“每丁可分多少?”
“六晌左右。”
“額爾德尼,記朕旨意,凡在戰中為我所獲者,一律收之為奴,按牛錄均分。戰中主動投降者,仍可為兵,編入八旗,每人可分田六晌。大學士,你可與文程先生,根據當年八阿哥的以丁計田法,參照明製,起草一個以丁計田之法,在我大金國全境推行之。”
皇太極道:“父汗,兒臣以為以丁計田之法,應僅限於無主之田,原遼陽鄉紳之田,仍按明製不變,不能因以丁計田而傷害鄉紳們的利益。”
汗王略思片刻道:“八阿哥提醒得好,鄉紳乃百姓之首,穩住了鄉紳,就穩住了一方百姓,鄉紳的田不動。”汗王瞅了一下代善,代善木然而坐,仍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汗王喝道:“我們這正研究國家大事,大貝勒想什麽呢?”
代善一臉惶恐:“兒臣疏於經濟之道,故不敢多言。但如果這樣以丁計田的話,大家所分必少了。”
汗王笑了:“他們按晌交租,不用咱們看管,會省去許多麻煩。所分必少,所得必多,你要算大帳。”
汗王轉而問及範文程:“文程先生,至於稅收,你看應定多少。”
範文程已有所準備:“夏商周以來,中原曆代都實施的是十之稅一,漢劉邦及文、景二帝是個特殊,他們實行休養生息之策,推行三十稅一。臣以為遼東民眾苦明久矣,生活十分艱難,我們是否也可以考慮休養生息,實行三十稅一,給民眾以喘息之機。”
皇太極道:“明國實行的到底是三十稅一還是十之稅一,我看都不足信。明自開遼餉以來,每畝地已多增了九厘,再加上各種攤派,最少也應在十稅四五,所以才造成南朝民不聊生災民遍地的局麵。”
汗王道:“八阿哥看得透徹,真要是十之稅一,遼陽民眾就不會為朕抬大轎了,那還不富得流油?我們實行十之稅二,每十晌地,八晌用於自給,二晌上交國家。”
範文程想:“十稅之二是對有田人而言,沒田的佃戶們怎麽交租?若再有些臨時的加派,到了佃戶頭上就得是倒二八,甚至是倒一九,百姓必苦不堪言。”但他沒敢吱聲。
“我八旗兵進入遼陽後,要與漢人同住一村。務求滿漢一體,和睦相處。”
代善總算說話了,他出班奏道:“父汗,滿漢同住一村,多有不當。滿人與漢人之間是主仆還是鄰裏?兒臣擔心我八旗兵的一些驕兵悍將驅漢為奴,漢人將不堪其辱。”
汗王沉思半天,說道:“大貝勒所說的現象必然會發生,但眼下隻能如此,現在還不能讓漢人單獨居住。對新降漢人必須嚴加管束,否則,就會出大亂子。當然,你們各旗對各牛錄同樣要嚴加管束,不許奸淫漢人之妻,不許無端欺侮漢人,不得隨意驅使漢人為役,有犯者要嚴懲不貸。朕今天要再次重申,法一定要嚴。法和刑應如烈火,烈火威猛,人皆懼之,故死於火者少;法和刑不能如水,水看起來柔,人皆愛之,故溺於水者眾。記得《三國》中講:法正對諸葛亮治蜀之法頗有微詞。諸葛亮說,治亂世需用重法,當然諸葛亮也講究仁與信。仁與信和法與刑相輔相成,蜀人因此而聽命。我們剛進遼陽,遼陽的形勢比起當年的蜀中還要亂上十倍百倍,所以,不論是對滿還是對漢均要嚴,王子犯法與民同罪,你們幾個阿哥要是犯了,也休怪朕無情無義。”
莽古爾泰一直插不上嘴,好容易看到汗王停了下來,他大聲道:“父汗,如今遼陽已下,應一鼓作氣,拿下廣寧。”
汗王道:“我們剛剛拿下遼陽,還要下一番氣力才能穩定下來。廣寧遲早是要打的,但眼下戰線不宜拉得太長,待稍作休整後再說。”
遼陽失陷,明舉國上下再次為之震駭。這時的首輔是葉向高,他這是第二次入主內閣。根據禦史方震儒所薦,他作了票擬,推舉熊廷弼為遼東經略,現正在廣寧府的右參議王化貞為遼東巡撫。
禦旨到了廣寧,王化貞熱血沸騰,熱淚盈眶。他此時正以右參議的身份分守廣寧,從遼陽敗下來的軍民紛紛逃至城中,王化貞一一安撫之。他開倉濟危,收拾舊房,安頓逃民,並招募丁壯,加固城防。在他的努力下,因遼陽陷落引起的慌亂漸漸平息下來。但他不過是個右參議而已,名不正言不順,做了許多不是份內之事,非常時期顧不了那麽多了。如今禦旨明確了他的身份,這十幾個日日夜夜總算沒白熬。在其位謀其政,原來隻是一城之分守,而現在是一方巡撫,封疆大吏,抵禦奴酋收複失地便成了頭等大事。麵對奴酋咄咄逼人的攻勢,他苦思冥想,作出了一項決策。
就任巡撫的第三天,他招集參將毛文龍於府中密談:“遼東淪陷,生靈塗炭,遼東父老掙紮於奴酋鐵蹄之下,莫不翹首以盼王師,吾等身為朝廷命官,不能拯黎民於水火,乃奇恥大辱也。毛遊擊,本撫觀你膽識過人,非凡夫俗子輩,今欲委汝以重任,不知毛遊擊肯效命否?”
毛文龍受寵若驚:“撫台大人有何吩咐,敬請明示。”
“收複失地,抵禦奴酋,除了正麵拒之,應再開辟一個戰場,要從其側其後騷擾之。遼南三麵環水,水中多有島嶼,你可率二百精於水性者,前往遼南占領諸島,以諸島為基地,招兵買馬,伺機對奴酋發動進攻。奴酋長於陸戰,都是些旱鴨子,隻有挨打的份,絕無還手之力。要選擇一個地方,盡快打開個缺口,遼東民眾必有聞風而響應者。如能在奴酋後院點上一把火,使之腹背受敵,大事或可成也。”
毛文龍跪拜受命:“撫台大人真乃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的張子房,末將佩服,能受撫台大人垂青,末將願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王化貞被毛文龍一番話捧得十分舒服,他帶著幾分自詡:“好,本撫將請調登、萊二州之兵,要盡快形成打擊奴酋的另一戰場。本撫授你相機處理一切事宜之權,扭轉危局,力挽狂瀾,有賴於將軍。”
立夏之夜,鵝毛風止,王化貞於海邊為毛文龍送行,二百名壯士,全副武裝,四艘大船,揚帆起錨,他們肩負重任,滿載著糧草輜重,駛向遼南。
王化貞這一決策十分英明,他看人也看得非常準確,毛文龍到遼南僅一個多月,便攻陷了鎮江,活捉鎮江守將佟養正父子,寬甸、曖陽、湯站、險山等地聞風響應,他真的開辟出了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