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正在菲律賓《世界日報?小說林》欄目上與梁羽生的《龍虎鬥中華》、古龍的《歡樂英雄》、朱秀海的《喬家大院》一起連載。
顯佑宮秘笈載:天命四年二月二十九日,明楊鎬率二十萬大軍,號稱四十七萬犯我。汗王用李永芳計:任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率八旗與明西路軍大戰於撫順薩爾滸,先殲杜鬆於界藩城下,再破北路軍於尚間崖。八阿哥以杜鬆號矢誘東路軍劉 於阿布達裏崗,聚殲之。
萬曆皇帝六歲登基,繼承的是其父穆宗“減賦息民,邊陲寧謐”的升平之世,加之外有首輔大臣張居正輔佐,內有精明過人的李太後掌舵,短短十年,朝綱大振,國家大治。可就是一件事頗不順人願,即國儲。萬曆皇帝大婚已四個年頭,王皇後的肚子卻始終不見起色,李太後一是抱孫心切,二是事關祖宗江山的香火傳承,直急得她火燒眉毛,天天盯著皇後的肚子不放。王皇後何嚐不著急,但無奈自己的田,種沒少播,就是不出苗,急也白急。這一天,李太後用過了早膳,去了太廟,求先祖保佑,早賜皇孫,以求繼承大統。
萬曆下了朝,直奔慈寧宮給太後請安。太後不在,宮女王氏當值。平時,萬曆很少注意這個宮女,可今天隻有他們二人麵對麵地站著時,萬曆才發現,王氏竟然是個美人坯子。王氏是太後身邊最親近的一個宮女,二八剛過,正值妙齡,恰如一朵盛開的牡丹,含羞帶露,楚楚動人,渾身洋溢著誘人的青春氣息。萬曆看時,呆在了那裏。王氏見皇帝駕到,急忙跪迎,萬曆上去一把將其攬在懷裏,羞得王氏滿臉通紅:“陛下。”她用眼睛掃了一下四周。萬曆明白了,他鬆開左手,龍袖一擺,太監們最是知趣,一個個笑著退了出去。王氏含羞上床,脫下衣裳,把臉一遮,任憑皇帝輕薄。萬曆年方二十,正是人生最旺盛時期,酣戰一場,汗珠涔涔,卻是暢快之極。
有道是: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萬曆與皇後四載耕耘,顆粒無收,今偶一臨幸,居然一箭中的。事情一晃過去了四個多月,萬曆宮中美女如雲,他早已將臨幸王氏的事拋到了腦後。王氏的肚子卻一天天地突了出來,太後尋問起來,王氏隻好以實相告。太後傳來禦醫,為王氏把脈。禦醫斷言是個龍子,太後大喜:“哀家終於要抱皇孫了。”
一天晚上,太後派人請萬曆來慈寧宮陪宴,萬曆一進來就什麽都明白了。王氏的肚子已經腆得老大:“這是讓我來認子來了。”他故作鎮靜,給太後請了安,坐在太後身旁。
太後道:“皇兒,恭喜你了。”
他已打定主意不能認賬,自己皇後、貴妃、嬪妃數十人,都是正式冊封,如今偷食兒偷出個野種,豈不叫天下人恥笑:“母後,孩兒喜從何來?”
“你真的不知道還是裝糊塗?”太後生氣了,“王氏已經有了你的骨血,你就要為人父了。”
“王氏?孩兒的骨血?母後取笑了。”
王氏在旁一聽皇帝不認賬,當時身子一軟,癱在地上。太後大驚,連唿:“快傳太醫,快傳太醫。”她指著萬曆的腦門兒訓斥,“你也算是個男人,連自己的骨血都不認。我知道你嫌她是個都人,哀家也是都人,你連我這個親娘也不認了最好。”(1)
她轉身命道:“傳文書房鍾愚。”
太監鍾愚是專門負責記錄皇帝起居的太監,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是記載皇帝性生活。皇帝某天臨幸某人,均要詳細記檔備查,皇家血脈必須來路清楚。
“鍾愚,你可將《內起居注》帶來?”
“奴才帶在身上。”宮中太監一個個都非常精明,這邊太後一傳,他立刻意識到,八成是為了王氏腹中子一事,他將《內起居注》揣在懷中,一路小跑,顛了過來,所以太後一問,他立刻呈了上去。
太後沒接:“皇上臨幸王氏,你這裏可有記載?”
“如此天大之事,奴才安敢不記。”
“念給皇上聽。”
鍾愚翻開《內起居注》念道:“萬曆九年十二月九日,聖上於慈寧宮臨幸都人王氏”
太後這才接過來看了一眼,然後將其摔在了萬曆的麵前:“你自己看吧。”
萬曆萬萬沒想到,偶然的一次偷食兒被記得如此詳細。他滿臉通紅,一時語塞,好半天才說出話來:“噢,是有這麽迴事,孩兒一時糊塗給忘了,既然是孩兒的骨血,孩兒認就是了,母後不要生氣。”
按照祖宗家法立太子的規矩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都人王氏之子出生不久, 大臣們和太後便裏應外合,上書要求萬曆早立儲君,以安天下。萬曆卻想:“朕的後宮一個個出身高貴,溫文爾雅,且都正值青春妙齡,日後定能為朕生得龍子,怎能讓一個都人之子繼承大統。”對臣子們態度他來了個“拖”, 以拖待變。
在眾妃子中,萬曆最寵愛的是鄭妃。鄭妃也真爭氣,在王氏之後的第四年,也給萬曆生了個胖小子。萬曆盼了許久許久了:“諸妃中終於有不負朕望者。”萬曆見愛妃生子,欣喜萬狀。他當即下旨:“封鄭妃為貴妃,著令戶部撥銀十五萬兩,朕要與天下同慶。”
皇帝此舉立刻引起了首輔大臣申時進等人的警覺。王氏生皇長子有年,勉強封了個恭妃,鄭氏剛一得子,便封為貴妃,且要舉國同慶,足見聖上已萌廢長立幼之意,此禍亂之源也。輕者天家骨肉相殘,嚴重的話,會暴發戰亂。身為首輔,在大是大非麵前不能含糊。他率群臣進表,懇請皇上封恭妃為貴妃,立皇長子為皇太子。
萬曆看到奏章,勃然大怒:“朕想立誰為太子就立誰,這是朕的事,與爾等何幹。”他將奏章留中不發。群臣更加著急,接連上表,要求速立太子。萬曆知道:群臣這是拿祖製壓他:“憑爾等千條妙計,朕有一定之規。”他以不變應萬變——不理不睬。於是君臣之間打起了曠日持久的“太子戰”。萬曆心想:你們不讓朕順心如意,你們也別想舒服,他開始不理朝政,時常借口有病輟朝。臣子們想見天子一麵十分困難。萬曆的怠工,引起了嚴重後果。中央、州、府的許多官員缺而不補,朝政混亂不堪。自古道:武死戰,文死諫,朝臣們豈能容皇上如此胡來, 他們真有冒死上諫者。萬曆一怒之下,當庭處以杖刑,活活將進諫的臣子們打死在午門外。從此,他從心底裏更厭煩這些喋喋不休的朝臣,幹脆徹底罷朝,而且一罷便是三十餘年。三十年中,他與鄭貴妃的誓言,在太後及朝臣的巨大壓力下未能實現,不得已立了皇長子為太子。三十年中,饑民暴亂,災疫屢現,朝政日非,及至撫順城陷落的敗訊抵京,局麵已不可收拾。
內閣接到撫順方麵的敗訊是四月十九日深夜,當值官員不敢怠慢,立即送進了首輔大臣的府上。這時的首輔已是方從哲,他剛剛睡下,見報後大吃一驚:“國運唯艱,又有奴酋作亂,難道真的不可收拾了嗎?”
方從哲入閣五年來,可謂獨撐危局。萬曆怠政,缺官不補,嚴重缺員,有的衙門已根本無法正常辦公。臣子們完全絕望了,紛紛辭官,先是內閣首輔大臣葉向高告老還鄉,然後是次輔吳道南丁憂,左禦史趙世卿請還不準,幹脆乘著柴車徑直歸去,掌翰林院事王圖、吏部尚書孫不揚、兵部尚書掌都察院事孫緯、吏部尚書趙煥、禮部尚書孫慎行等等等等,都是求歸不得自行離任。
方從哲手捧來報,內閣原本六人,現就剩他自己了,想找個商籌的人都沒有。一種不祥的預感籠罩著他:女真人可曾入主過中原啊,紫微星一說莫非真的能應驗?……他胡思亂想著,總算捱到了天明。
他本應先作個票擬呈上去,即先將自己的意見寫在一張紙上,同來文一起呈上。然後由司禮監根據聖上的旨意用朱砂批複,這叫批紅。
“要等到聖上批紅下來,可就沒年月了。”他決定越過這些程序,直接將遼東急報遞上去。但到了乾清宮時得知,禦醫們正在給皇上診病。他隻好在宮門前等待。足足等了一個多時辰,禦醫們總算出來了。他急忙問道:“聖躬到底怎樣?”
禦醫道:“皇上正要召見大人,你自己進去看吧。”
當值太監引領著他直接來到禦榻前。作為首輔,他也是好幾個月沒見到皇上了,他跪下給皇上請了安。萬曆指指床邊的軟凳:“先生,坐吧。”
方從哲仔細觀察聖上容顏,不禁萬分驚愕:皇上是真的病了,而且病得十分嚴重。隻見聖上臉色潮紅,眼泡腫著,背倚靠墊仰坐,唿吸短而弱。他寬慰道:“聖上偶感風寒,不久就會康複。”
萬曆無力的一聲苦笑:“朕自昨歲三月以來,時常動火,頭目眩暈。五月以後,又中暑濕,肚腹不調,嘔吐幾次,脾胃受傷,至今不時瀉痢,身體軟弱。因瀉多,下部腫痛難坐,又濕痰流注,右足痛,動履不便。每日文書,朕俱親覽,但神思恍惚,眼目昏花,難以細閱。”
“聖上,”他心疼地輕輕喊了一聲,眼圈一熱,眼淚便淌了下來,他真不想在這個時候將遼東的惡訊告訴皇上,可不報不行啊。
他欲言又止的樣子當然瞞不過萬曆的眼睛:“先生,說吧,朕的病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有事盡管奏,朕挺得住。”
“遼東奴酋已建國稱汗,並頒布什麽告天七大恨,矛頭直指我大明。四月十四日,奴酋率兵攻陷撫順、東洲、馬爾根等三城,撫順所遊擊李永芳投降,廣寧總兵張承胤陣亡,所率兩萬人馬全軍覆沒。”
萬曆聽罷,嘴張得老大,半天未合上,那表情不知是震驚還是憤怒。
“萬歲,”方從哲輕輕叫道。萬曆終於從驚愕中醒來,他有氣無力地說:“奴酋奸詐,著實可惡。朕封他為正二品龍虎大將軍,他不給朕好生守邊,反為叛逆,朕一定要殄滅之。”也許是因為激動,萬曆僅說了這麽幾句話,就已是氣喘籲籲,他隻好歇了一會兒,“李維翰昏庸無能,誤了遼東大業,著革職查辦,交吏部議處。”說到這又停下了,他仰望著天花板,在思考著用誰去遼東。別看萬曆怠政,可用人大權從不旁落,缺官之所以不補,是因為他對內閣所提人選不了解,隻有他了解的,才肯任命。
“楊鳳筠曾經略朝鮮,熟知遼東事,朕意還是啟用他。”
方從哲道:“楊大人年邁,恐難勝此任。”
“朕隻有將遼東事交給他,才放心。”
方從哲思忖:“遼東休矣!楊鎬其人唯唯喏喏,從不逆龍顏,自然深得聖意。可這是赴遼東,不是在朝中扯皮,派這麽個平庸之人去平定奸詐無比的奴酋,能有幾成勝算?”五年的內閣生涯,他對皇上已十分了解,一旦定下來的事,很難推翻,他隻好緘口。
“其他將帥,先生與兵部擬出個名單,朕立即批。朕的身子實在不支,國事紛繁,隻好有勞先生了。”
皇上一句安慰的話,說得方從哲心裏熱乎乎的,多天來的勞累全被皇上的這句話化解了。
他含淚出宮,迴到內閣一看,屋中已坐滿了人。撫順城陷落如同一場地震,在京師引起極大的反響。人們正議論紛紛:國事已經不堪,女真今又作亂,聖上務必要早下決心,不可任其坐大呀。
眾人見首輔迴閣,一齊站了起來,方從哲顧不上招唿,直奔自己的座位,揮揮手示意大家坐下,他語調低沉:“聖上已決定起用楊鳳筠經略遼東。”
眾人幾乎是不約而同的“啊”了一聲:楊鎬曾兵敗朝鮮,後慌報軍情,將敗仗報成了勝仗,舉朝皆知,皇上也是知道的呀……
有的人想說些什麽,方從哲右手往下一壓,大家明白了,說也沒用。
“至於其他人選,待我等議後上奏。諸位大人,聖躬違和,確是實情。而京師左臂遼東多難,當此重要關頭,吾等務必要精誠辦差,克服各種困難,不可使政務稍有荒廢。”
內閣當天就把赴遼東的其他人選定了下來。三天後批紅到了內閣,且又上了邸報:楊鎬為遼東經略兼遼東巡撫,調寧夏總兵李如鬆為遼東總兵官,命大將馬林為開原總兵官,大將杜鬆為山海關總兵官,大將劉■為遼陽總兵官。一個剿滅奴酋的遼東班子搭了起來,舉朝上下無不對其寄以厚望。
至十月末,明二十萬大軍齊聚遼東,又征朝鮮軍兩萬。對首輔方從哲來說,這二十萬大軍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所以,他希望楊鎬立刻就發兵圍剿,早奏凱歌。他多次致書楊鎬,令其發兵,楊鎬本想整訓到春暖花開,可方從哲竟又發來紅旗催戰。按明律,發紅旗催戰,乃最後一道命令,看來是拖不下去了。無奈,他於二月十五日下達了進剿命令。二月二十六日,他親赴沈陽, 參加杜鬆在沈陽城外演武場上祭旗誓師。
杜鬆,山西榆林人氏。少年從戎,身經百戰,幾無敗績。胡人畏之如虎,稱之為杜太師。他常年守邊,大都與胡人打交道,此番征討女真,他根本沒將努爾哈赤放在眼裏。三聲炮響,他登上了點將台。壇下一麵繡有“杜”字的牙旗迎風飄揚,眾將官分列牙旗兩側。杜鬆焚香敬拜上蒼,將三柱香插於香案之上,率眾將跪拜。拜過,開始祭旗。四個壯士將一頭牛摁倒,一位壯士持刀殺牛,不知是因為刀鈍,還是因為牛皮太厚,割了幾下連牛皮都未割破。那牛見死到臨頭,作垂死掙紮,拚命一掙,將繩索掙斷,蹦起來,一犄角將殺它的士兵腸子豁了出來,接著在場上橫衝直撞,又一頭將牙旗撞倒。那牙旗三丈多高,旗杆足有碗口粗,轟然倒地,摔成三截,將士們為之失色。
杜鬆大怒,他從近兩人多高的壇上跳下,大喝一聲:“畜生竟敢撒野?”那牛已經發瘋,牛眼一瞪,頭一低,挺著兩個大角,直奔杜鬆而來。杜鬆一側身,將牛角抓住,雙膀一叫力,竟將牛按住,那牛豈能坐以待斃,頭動彈不了,蹄子使勁刨土,哞哞直叫,幾下便將地刨出兩個大坑。杜鬆未容它緩勁,騰出右手,拔出腰刀,揮刀砍了下去。隻聽“哢嚓”一聲,牛頭、牛身齊刷刷地分了家,血噴出老遠。軍士們看呆了,他們為杜鬆的勇猛所折服,高聲歡唿:杜太師神勇!
杜鬆索性將盔甲脫掉,露出渾身如疹一樣密密麻麻的幾百處傷疤,繞場閱兵。邊走邊大聲喊道:“老夫自幼從軍,身經百戰,身上創傷無數,從不知什麽是敗績。大丈夫生天地間,當馳騁疆場,報效君王,立千秋業,封萬戶侯,自古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爾等隨吾奮勇殺敵,立下軍功,將來也要登台拜將,榮宗耀祖。”士兵們看著他渾身的傷疤,無不肅然起敬。
他迴到壇下,揮舞著大刀:“老夫這把大刀不知喝了多少韃子的血,今天就要讓奴酋試試鋒芒。”接著由監軍宣布軍令,一連宣布了十二條該殺的條款,然後是賞,其中一條:割女真發辮一根賞銀五十兩。這一條吊起了眾將士的胃口,大家議論紛紛,一個個摩拳擦掌。杜鬆命令備馬,衛兵將馬牽到他身旁,他輕輕一縱,連刀帶人,躍上了馬背。他左手擎刀,右手一揮,天崩地裂般一聲呐喊:“出征!
皇太極從葉赫方麵得到了消息:開原明軍已經開始行動,估計一兩天內將大舉進犯赫圖阿拉。皇太極立即親報給父汗,於是,一場重要的軍事會議在汗王大衙門召開了。
汗王道:“楊鎬派人來下戰書,聲稱要發四十七萬大軍於三月十五日進犯,勸我等投降或免死,爾等意下如何?”
莽古爾泰立時哇哇亂叫:“放他娘的萬曆老兒的狗臭屁,死到臨頭,還敢口出浪言。父汗,兒願率兵三萬,屠了遼陽,生擒楊鎬。”
“五阿哥不可浮躁,待我們分析敵情後再作決定。”
範文程道:“三月十五日,這是疑惑我們,敵人極有可能現在已經行動了。”
李永芳道:“四十七萬,這是虛張聲勢,我料明軍最多不會超過十五萬。”
會議正在進行中,皇太極清晨派出去的各路細探紛紛迴來報告:“報四貝勒,清河一帶發現敵軍,旌旗蔽日,塵土飛揚,敵軍將領為李如柏。至少有兩萬人馬,正向我方開來。”
“報四貝勒,寬甸已見敵軍,內有朝鮮兵,正在急速奔我而來,其軍無聲無息,不見旗幟,不知何人為統帥。”
“沈陽已有大批明軍向我襲來,不見旗幟,悄聲進軍,速度飛快,明日午後即可抵我老城。”
眾人鴉雀無聲,都在緊張地分析敵情,突然,汗王放聲大笑:“楊鎬老匹夫視朕為娃娃了。朕料定北麵兩路均為誘敵之兵,以求分散我之主力。撫、寬這兩路才是明軍主力,他這叫虛則實之,實則虛之。”
何和禮卻道:“萬一明軍搞了個虛則虛之,實則實之呢?”
汗王道:“朕斷定不會,鴉鶻關一帶地勢險惡,不適於大規模作戰,故敵軍主力不可能在此,楊鎬不是阿鬥,他不可能將幾萬大軍放到無法施展的狹長地帶。至於開原一帶是否是敵軍主力,朕以為,斷然不是。明之重兵均聚於遼陽,其主力隻能由沈陽出發,若從遼陽繞到開原再來襲我,是以勞待逸,兵之大忌。其主力定在撫順一路無疑。”眾人點頭稱是。
李永芳初入建州,急於建功,他奏道:“臣有一策,可退敵兵。”
汗王道:“講。”
“十個字。憑爾幾路來,我隻一路去,我方可集中全部兵力先消滅掉他的主力,主力一破,其他各路必土崩瓦解。”
“好一個憑爾幾路來,我隻一路去,此計正合朕意。”
皇太極卻道:“其餘兩路也不能不防,兒臣以為西、北兩路應各派三千人馬,廣布疑兵,使之望而怯步,另外,我書信一封致葉赫表弟尼雅興哈,命其想盡一切辦法,延緩發兵,使開原明軍不敢孤軍深入。”
汗王點頭稱是:“八阿哥此計可保萬全。”他頒令道,“眾將聽令。”
“安費揚古,朕命你率兵三千,埋伏於鴉鶻關一帶,要於林中多放煙霧,多插旗幟,沿途可設路障,阻其速度,疑惑敵軍;費英東、何和禮,命你二人率兵五千,抵禦開原之敵,如何退敵,你二人可自行決斷,但絕不允許敵人踏進我赫圖阿拉城的禁地;四大貝勒隨朕立即出發,直奔界藩城,我軍可憑此堅城據守,適時決戰,以兩倍於敵的兵力全殲敵軍主力於此。”
大軍開拔出城,邢道長在城外送別。他上前一步為汗王敬上一杯酒:
“楊鎬羊羔,其名不祥,
虎口一羊,安能不亡,
大金將興,大明將喪。
此酒乃得勝之酒,汗王此行,必獲全勝,“
汗王大喜,他滿飲了得勝酒,拔劍西指:“出發!”
杜鬆率四萬大軍無聲無息,向撫順方向悄悄襲來。第二天黃昏造飯時分,隊伍行進至薩爾滸一帶。偵卒報:前方六十多裏處發現敵人。
“有多少?”杜鬆一愣。
“遮天蔽日,是一支大隊人馬。”
杜鬆大驚:“看來軍情已被泄露,敵人已經有備。”他翻身下馬,打開地圖,叫過來向導:“這是何處?”向導道:“此處叫薩爾滸。”
杜鬆心裏“咯噔”一下:“什麽?殺爾滸?”他聽著這地名怎麽這麽別扭。昨天祭旗時,旗杆摔成三截,就已是不祥:“老夫乃虎將也,偏偏遇上這麽個鳥山。”《三國誌演義》中的落鳳坡的故事,下意思地在腦海裏一閃,但他未動聲色,指著地圖道:“這便是界藩城?”
“正是。”
杜鬆環視一周,立即下令:“火速在薩爾滸山上山下紮營,即刻造飯。”杜鬆的部隊訓練有素,不到兩刻功夫,已紮營完畢。杜鬆的大營紮在了薩爾滸山上。
杜鬆每飯必酒,他喝著從山西帶來的“杏花村”,一碗酒喝幹,一隻雞下肚,赤著上身,走出中軍大帳,率一萬人馬欲攻打界藩城。
監軍張銓勸道:“塞外風寒,雖天氣轉暖,還應多多注意,以披甲為益。”
杜鬆大笑:“入陣披甲,非大丈夫所為也,老夫少年從戎,從不知盔甲輕重幾許。”
界藩城上,伊爾登率軍士四百人,漢人民夫一萬五千人,正在築城。伊爾登與其父額亦都長得非常相像,身高七尺,膀大腰圓,力大無比。今見明軍兵臨城下,他招集民夫二百餘名頭頭:“明大軍攻城,爾等怕不怕?”
“不怕!怕有何用。”
另一位頭頭說:“界藩城之險,別說他明軍,就是天兵天將也休想攻上山來。”
伊爾登接著說:“汗王對爾等如何?”
“汗王以衣衣我,以食飽我,乃再生之父母也。”
“爾等還留戀大明嗎?”
“若汗王不給我們衣穿,不給我們飯吃,我們當然要念及大明。可大明逼得我等豐年吃不上一頓飽飯,饑年常有家人餓死,虎狼差役相逼,動輒抓進官府,這樣的朝廷我們戀他何用?”
有位漢人說得更是實在:“將軍,有奶便是娘,誰給我們飯吃我們就給誰賣命。”
伊爾登不愧是將門之後,他懂得“即戰,激其氣”的道理。他最後的一句話非常有份量:“爾等既已剃發,在明軍眼裏,便是我大金子民,若明軍攻上山來,我等便是城破人亡,為今之計隻有與之一戰!汗王大軍即刻就到,大家操家夥,隨我守城。”
杜鬆這招十分精明,這是在爭奪地利。界藩城險要無比,裏麵無軍隊把守,拿下它便可居高臨下,與薩爾滸大營互成掎角,對進入此地的建州兵就形成了兩麵夾擊之勢。他命火器營朝著山上先是一頓炮轟,接著便從兩側攻城。明軍知道城中隻是民夫,便放心來攻。割一條女真的辮子就可得賞銀五十兩,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個個自然是奮勇爭先。但這界藩城的正麵是陡峻的吉林崖,兩麵也都是峭壁如劍,上山之路在兩側懸崖之間,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門之勢。杜鬆發起的第一次進攻被山上的滾木擂石砸了下來,死傷二百餘人。杜鬆氣得亂叫,親自率人從南麵較緩處往上衝。明軍見主帥如此,便一齊不顧一切隨之其後。伊爾登率民夫是修城而不是守城,哪裏有許多的滾木擂石,不一會兒便全用光了,眼瞅著明軍就要攻上山。
正在危急關頭,代善、皇太極、扈爾漢等率八旗大軍趕到,形勢立刻發生了變化。山上民夫抵抗更加頑強,杜鬆見狀,隻好暫停攻城,在吉林崖下列陣迎敵。
代善道:“我們分成兩股,分別從兩側悄悄包抄過去,兩麵夾擊,定可擊敗之。”
皇太極卻道:“界藩城內有一萬五千民夫,相當於明軍全部兵力的三分之一,是不可小覷的力量,我們應堂堂列陣,正麵與之決戰。如此,既可震懾敵人,又可壯我山上軍民之膽。山上山下一齊進攻,才是上策。”
時額亦都在側,立即表示讚同,代善也覺得有理。這時,汗王趕到,問及退敵之策,代善如實奏報。汗王道:“堂堂列陣,正麵迎敵,就這麽辦。不過,杜鬆自恃其勇,僅率一萬人攻城,大隊兵馬在薩爾滸。杜鬆,驍將也,阿敏與扈爾漢率兩旗人馬,在此列陣牽製住他,大貝勒、五阿哥、八阿哥率六旗兵去端他的老窩。大營一破,杜鬆這邊必亂,然後六旗軍與阿敏、扈爾漢的兩旗及山上的一萬五千人一同合擊,讓薩爾滸成為殺爾虎,斬杜鬆這頭惡虎於薩爾滸山下。”
眾人一齊讚道:“汗王用兵如神。”
於是六旗將士近五萬騎兵,鋪天蓋地向明軍大營衝去。馬蹄聲,喊殺聲,驚天動地,氣勢磅礴。總兵王宣、趙夢麟急忙從山上大帳趕到寨門前,用僅剩的十幾門大炮向金兵開火,十幾發炮彈在金兵中開了花,幾十人倒了下去。可金兵像什麽也沒發生一樣,繼續往前衝。王、趙二人又命放箭,但這時金兵已到了寨門前,皇太極那匹大白馬騰空而起,跨過一人多高的柵欄,象飛一樣地衝
顯佑宮秘笈載:天命四年二月二十九日,明楊鎬率二十萬大軍,號稱四十七萬犯我。汗王用李永芳計:任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率八旗與明西路軍大戰於撫順薩爾滸,先殲杜鬆於界藩城下,再破北路軍於尚間崖。八阿哥以杜鬆號矢誘東路軍劉 於阿布達裏崗,聚殲之。
萬曆皇帝六歲登基,繼承的是其父穆宗“減賦息民,邊陲寧謐”的升平之世,加之外有首輔大臣張居正輔佐,內有精明過人的李太後掌舵,短短十年,朝綱大振,國家大治。可就是一件事頗不順人願,即國儲。萬曆皇帝大婚已四個年頭,王皇後的肚子卻始終不見起色,李太後一是抱孫心切,二是事關祖宗江山的香火傳承,直急得她火燒眉毛,天天盯著皇後的肚子不放。王皇後何嚐不著急,但無奈自己的田,種沒少播,就是不出苗,急也白急。這一天,李太後用過了早膳,去了太廟,求先祖保佑,早賜皇孫,以求繼承大統。
萬曆下了朝,直奔慈寧宮給太後請安。太後不在,宮女王氏當值。平時,萬曆很少注意這個宮女,可今天隻有他們二人麵對麵地站著時,萬曆才發現,王氏竟然是個美人坯子。王氏是太後身邊最親近的一個宮女,二八剛過,正值妙齡,恰如一朵盛開的牡丹,含羞帶露,楚楚動人,渾身洋溢著誘人的青春氣息。萬曆看時,呆在了那裏。王氏見皇帝駕到,急忙跪迎,萬曆上去一把將其攬在懷裏,羞得王氏滿臉通紅:“陛下。”她用眼睛掃了一下四周。萬曆明白了,他鬆開左手,龍袖一擺,太監們最是知趣,一個個笑著退了出去。王氏含羞上床,脫下衣裳,把臉一遮,任憑皇帝輕薄。萬曆年方二十,正是人生最旺盛時期,酣戰一場,汗珠涔涔,卻是暢快之極。
有道是: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萬曆與皇後四載耕耘,顆粒無收,今偶一臨幸,居然一箭中的。事情一晃過去了四個多月,萬曆宮中美女如雲,他早已將臨幸王氏的事拋到了腦後。王氏的肚子卻一天天地突了出來,太後尋問起來,王氏隻好以實相告。太後傳來禦醫,為王氏把脈。禦醫斷言是個龍子,太後大喜:“哀家終於要抱皇孫了。”
一天晚上,太後派人請萬曆來慈寧宮陪宴,萬曆一進來就什麽都明白了。王氏的肚子已經腆得老大:“這是讓我來認子來了。”他故作鎮靜,給太後請了安,坐在太後身旁。
太後道:“皇兒,恭喜你了。”
他已打定主意不能認賬,自己皇後、貴妃、嬪妃數十人,都是正式冊封,如今偷食兒偷出個野種,豈不叫天下人恥笑:“母後,孩兒喜從何來?”
“你真的不知道還是裝糊塗?”太後生氣了,“王氏已經有了你的骨血,你就要為人父了。”
“王氏?孩兒的骨血?母後取笑了。”
王氏在旁一聽皇帝不認賬,當時身子一軟,癱在地上。太後大驚,連唿:“快傳太醫,快傳太醫。”她指著萬曆的腦門兒訓斥,“你也算是個男人,連自己的骨血都不認。我知道你嫌她是個都人,哀家也是都人,你連我這個親娘也不認了最好。”(1)
她轉身命道:“傳文書房鍾愚。”
太監鍾愚是專門負責記錄皇帝起居的太監,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是記載皇帝性生活。皇帝某天臨幸某人,均要詳細記檔備查,皇家血脈必須來路清楚。
“鍾愚,你可將《內起居注》帶來?”
“奴才帶在身上。”宮中太監一個個都非常精明,這邊太後一傳,他立刻意識到,八成是為了王氏腹中子一事,他將《內起居注》揣在懷中,一路小跑,顛了過來,所以太後一問,他立刻呈了上去。
太後沒接:“皇上臨幸王氏,你這裏可有記載?”
“如此天大之事,奴才安敢不記。”
“念給皇上聽。”
鍾愚翻開《內起居注》念道:“萬曆九年十二月九日,聖上於慈寧宮臨幸都人王氏”
太後這才接過來看了一眼,然後將其摔在了萬曆的麵前:“你自己看吧。”
萬曆萬萬沒想到,偶然的一次偷食兒被記得如此詳細。他滿臉通紅,一時語塞,好半天才說出話來:“噢,是有這麽迴事,孩兒一時糊塗給忘了,既然是孩兒的骨血,孩兒認就是了,母後不要生氣。”
按照祖宗家法立太子的規矩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都人王氏之子出生不久, 大臣們和太後便裏應外合,上書要求萬曆早立儲君,以安天下。萬曆卻想:“朕的後宮一個個出身高貴,溫文爾雅,且都正值青春妙齡,日後定能為朕生得龍子,怎能讓一個都人之子繼承大統。”對臣子們態度他來了個“拖”, 以拖待變。
在眾妃子中,萬曆最寵愛的是鄭妃。鄭妃也真爭氣,在王氏之後的第四年,也給萬曆生了個胖小子。萬曆盼了許久許久了:“諸妃中終於有不負朕望者。”萬曆見愛妃生子,欣喜萬狀。他當即下旨:“封鄭妃為貴妃,著令戶部撥銀十五萬兩,朕要與天下同慶。”
皇帝此舉立刻引起了首輔大臣申時進等人的警覺。王氏生皇長子有年,勉強封了個恭妃,鄭氏剛一得子,便封為貴妃,且要舉國同慶,足見聖上已萌廢長立幼之意,此禍亂之源也。輕者天家骨肉相殘,嚴重的話,會暴發戰亂。身為首輔,在大是大非麵前不能含糊。他率群臣進表,懇請皇上封恭妃為貴妃,立皇長子為皇太子。
萬曆看到奏章,勃然大怒:“朕想立誰為太子就立誰,這是朕的事,與爾等何幹。”他將奏章留中不發。群臣更加著急,接連上表,要求速立太子。萬曆知道:群臣這是拿祖製壓他:“憑爾等千條妙計,朕有一定之規。”他以不變應萬變——不理不睬。於是君臣之間打起了曠日持久的“太子戰”。萬曆心想:你們不讓朕順心如意,你們也別想舒服,他開始不理朝政,時常借口有病輟朝。臣子們想見天子一麵十分困難。萬曆的怠工,引起了嚴重後果。中央、州、府的許多官員缺而不補,朝政混亂不堪。自古道:武死戰,文死諫,朝臣們豈能容皇上如此胡來, 他們真有冒死上諫者。萬曆一怒之下,當庭處以杖刑,活活將進諫的臣子們打死在午門外。從此,他從心底裏更厭煩這些喋喋不休的朝臣,幹脆徹底罷朝,而且一罷便是三十餘年。三十年中,他與鄭貴妃的誓言,在太後及朝臣的巨大壓力下未能實現,不得已立了皇長子為太子。三十年中,饑民暴亂,災疫屢現,朝政日非,及至撫順城陷落的敗訊抵京,局麵已不可收拾。
內閣接到撫順方麵的敗訊是四月十九日深夜,當值官員不敢怠慢,立即送進了首輔大臣的府上。這時的首輔已是方從哲,他剛剛睡下,見報後大吃一驚:“國運唯艱,又有奴酋作亂,難道真的不可收拾了嗎?”
方從哲入閣五年來,可謂獨撐危局。萬曆怠政,缺官不補,嚴重缺員,有的衙門已根本無法正常辦公。臣子們完全絕望了,紛紛辭官,先是內閣首輔大臣葉向高告老還鄉,然後是次輔吳道南丁憂,左禦史趙世卿請還不準,幹脆乘著柴車徑直歸去,掌翰林院事王圖、吏部尚書孫不揚、兵部尚書掌都察院事孫緯、吏部尚書趙煥、禮部尚書孫慎行等等等等,都是求歸不得自行離任。
方從哲手捧來報,內閣原本六人,現就剩他自己了,想找個商籌的人都沒有。一種不祥的預感籠罩著他:女真人可曾入主過中原啊,紫微星一說莫非真的能應驗?……他胡思亂想著,總算捱到了天明。
他本應先作個票擬呈上去,即先將自己的意見寫在一張紙上,同來文一起呈上。然後由司禮監根據聖上的旨意用朱砂批複,這叫批紅。
“要等到聖上批紅下來,可就沒年月了。”他決定越過這些程序,直接將遼東急報遞上去。但到了乾清宮時得知,禦醫們正在給皇上診病。他隻好在宮門前等待。足足等了一個多時辰,禦醫們總算出來了。他急忙問道:“聖躬到底怎樣?”
禦醫道:“皇上正要召見大人,你自己進去看吧。”
當值太監引領著他直接來到禦榻前。作為首輔,他也是好幾個月沒見到皇上了,他跪下給皇上請了安。萬曆指指床邊的軟凳:“先生,坐吧。”
方從哲仔細觀察聖上容顏,不禁萬分驚愕:皇上是真的病了,而且病得十分嚴重。隻見聖上臉色潮紅,眼泡腫著,背倚靠墊仰坐,唿吸短而弱。他寬慰道:“聖上偶感風寒,不久就會康複。”
萬曆無力的一聲苦笑:“朕自昨歲三月以來,時常動火,頭目眩暈。五月以後,又中暑濕,肚腹不調,嘔吐幾次,脾胃受傷,至今不時瀉痢,身體軟弱。因瀉多,下部腫痛難坐,又濕痰流注,右足痛,動履不便。每日文書,朕俱親覽,但神思恍惚,眼目昏花,難以細閱。”
“聖上,”他心疼地輕輕喊了一聲,眼圈一熱,眼淚便淌了下來,他真不想在這個時候將遼東的惡訊告訴皇上,可不報不行啊。
他欲言又止的樣子當然瞞不過萬曆的眼睛:“先生,說吧,朕的病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有事盡管奏,朕挺得住。”
“遼東奴酋已建國稱汗,並頒布什麽告天七大恨,矛頭直指我大明。四月十四日,奴酋率兵攻陷撫順、東洲、馬爾根等三城,撫順所遊擊李永芳投降,廣寧總兵張承胤陣亡,所率兩萬人馬全軍覆沒。”
萬曆聽罷,嘴張得老大,半天未合上,那表情不知是震驚還是憤怒。
“萬歲,”方從哲輕輕叫道。萬曆終於從驚愕中醒來,他有氣無力地說:“奴酋奸詐,著實可惡。朕封他為正二品龍虎大將軍,他不給朕好生守邊,反為叛逆,朕一定要殄滅之。”也許是因為激動,萬曆僅說了這麽幾句話,就已是氣喘籲籲,他隻好歇了一會兒,“李維翰昏庸無能,誤了遼東大業,著革職查辦,交吏部議處。”說到這又停下了,他仰望著天花板,在思考著用誰去遼東。別看萬曆怠政,可用人大權從不旁落,缺官之所以不補,是因為他對內閣所提人選不了解,隻有他了解的,才肯任命。
“楊鳳筠曾經略朝鮮,熟知遼東事,朕意還是啟用他。”
方從哲道:“楊大人年邁,恐難勝此任。”
“朕隻有將遼東事交給他,才放心。”
方從哲思忖:“遼東休矣!楊鎬其人唯唯喏喏,從不逆龍顏,自然深得聖意。可這是赴遼東,不是在朝中扯皮,派這麽個平庸之人去平定奸詐無比的奴酋,能有幾成勝算?”五年的內閣生涯,他對皇上已十分了解,一旦定下來的事,很難推翻,他隻好緘口。
“其他將帥,先生與兵部擬出個名單,朕立即批。朕的身子實在不支,國事紛繁,隻好有勞先生了。”
皇上一句安慰的話,說得方從哲心裏熱乎乎的,多天來的勞累全被皇上的這句話化解了。
他含淚出宮,迴到內閣一看,屋中已坐滿了人。撫順城陷落如同一場地震,在京師引起極大的反響。人們正議論紛紛:國事已經不堪,女真今又作亂,聖上務必要早下決心,不可任其坐大呀。
眾人見首輔迴閣,一齊站了起來,方從哲顧不上招唿,直奔自己的座位,揮揮手示意大家坐下,他語調低沉:“聖上已決定起用楊鳳筠經略遼東。”
眾人幾乎是不約而同的“啊”了一聲:楊鎬曾兵敗朝鮮,後慌報軍情,將敗仗報成了勝仗,舉朝皆知,皇上也是知道的呀……
有的人想說些什麽,方從哲右手往下一壓,大家明白了,說也沒用。
“至於其他人選,待我等議後上奏。諸位大人,聖躬違和,確是實情。而京師左臂遼東多難,當此重要關頭,吾等務必要精誠辦差,克服各種困難,不可使政務稍有荒廢。”
內閣當天就把赴遼東的其他人選定了下來。三天後批紅到了內閣,且又上了邸報:楊鎬為遼東經略兼遼東巡撫,調寧夏總兵李如鬆為遼東總兵官,命大將馬林為開原總兵官,大將杜鬆為山海關總兵官,大將劉■為遼陽總兵官。一個剿滅奴酋的遼東班子搭了起來,舉朝上下無不對其寄以厚望。
至十月末,明二十萬大軍齊聚遼東,又征朝鮮軍兩萬。對首輔方從哲來說,這二十萬大軍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所以,他希望楊鎬立刻就發兵圍剿,早奏凱歌。他多次致書楊鎬,令其發兵,楊鎬本想整訓到春暖花開,可方從哲竟又發來紅旗催戰。按明律,發紅旗催戰,乃最後一道命令,看來是拖不下去了。無奈,他於二月十五日下達了進剿命令。二月二十六日,他親赴沈陽, 參加杜鬆在沈陽城外演武場上祭旗誓師。
杜鬆,山西榆林人氏。少年從戎,身經百戰,幾無敗績。胡人畏之如虎,稱之為杜太師。他常年守邊,大都與胡人打交道,此番征討女真,他根本沒將努爾哈赤放在眼裏。三聲炮響,他登上了點將台。壇下一麵繡有“杜”字的牙旗迎風飄揚,眾將官分列牙旗兩側。杜鬆焚香敬拜上蒼,將三柱香插於香案之上,率眾將跪拜。拜過,開始祭旗。四個壯士將一頭牛摁倒,一位壯士持刀殺牛,不知是因為刀鈍,還是因為牛皮太厚,割了幾下連牛皮都未割破。那牛見死到臨頭,作垂死掙紮,拚命一掙,將繩索掙斷,蹦起來,一犄角將殺它的士兵腸子豁了出來,接著在場上橫衝直撞,又一頭將牙旗撞倒。那牙旗三丈多高,旗杆足有碗口粗,轟然倒地,摔成三截,將士們為之失色。
杜鬆大怒,他從近兩人多高的壇上跳下,大喝一聲:“畜生竟敢撒野?”那牛已經發瘋,牛眼一瞪,頭一低,挺著兩個大角,直奔杜鬆而來。杜鬆一側身,將牛角抓住,雙膀一叫力,竟將牛按住,那牛豈能坐以待斃,頭動彈不了,蹄子使勁刨土,哞哞直叫,幾下便將地刨出兩個大坑。杜鬆未容它緩勁,騰出右手,拔出腰刀,揮刀砍了下去。隻聽“哢嚓”一聲,牛頭、牛身齊刷刷地分了家,血噴出老遠。軍士們看呆了,他們為杜鬆的勇猛所折服,高聲歡唿:杜太師神勇!
杜鬆索性將盔甲脫掉,露出渾身如疹一樣密密麻麻的幾百處傷疤,繞場閱兵。邊走邊大聲喊道:“老夫自幼從軍,身經百戰,身上創傷無數,從不知什麽是敗績。大丈夫生天地間,當馳騁疆場,報效君王,立千秋業,封萬戶侯,自古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爾等隨吾奮勇殺敵,立下軍功,將來也要登台拜將,榮宗耀祖。”士兵們看著他渾身的傷疤,無不肅然起敬。
他迴到壇下,揮舞著大刀:“老夫這把大刀不知喝了多少韃子的血,今天就要讓奴酋試試鋒芒。”接著由監軍宣布軍令,一連宣布了十二條該殺的條款,然後是賞,其中一條:割女真發辮一根賞銀五十兩。這一條吊起了眾將士的胃口,大家議論紛紛,一個個摩拳擦掌。杜鬆命令備馬,衛兵將馬牽到他身旁,他輕輕一縱,連刀帶人,躍上了馬背。他左手擎刀,右手一揮,天崩地裂般一聲呐喊:“出征!
皇太極從葉赫方麵得到了消息:開原明軍已經開始行動,估計一兩天內將大舉進犯赫圖阿拉。皇太極立即親報給父汗,於是,一場重要的軍事會議在汗王大衙門召開了。
汗王道:“楊鎬派人來下戰書,聲稱要發四十七萬大軍於三月十五日進犯,勸我等投降或免死,爾等意下如何?”
莽古爾泰立時哇哇亂叫:“放他娘的萬曆老兒的狗臭屁,死到臨頭,還敢口出浪言。父汗,兒願率兵三萬,屠了遼陽,生擒楊鎬。”
“五阿哥不可浮躁,待我們分析敵情後再作決定。”
範文程道:“三月十五日,這是疑惑我們,敵人極有可能現在已經行動了。”
李永芳道:“四十七萬,這是虛張聲勢,我料明軍最多不會超過十五萬。”
會議正在進行中,皇太極清晨派出去的各路細探紛紛迴來報告:“報四貝勒,清河一帶發現敵軍,旌旗蔽日,塵土飛揚,敵軍將領為李如柏。至少有兩萬人馬,正向我方開來。”
“報四貝勒,寬甸已見敵軍,內有朝鮮兵,正在急速奔我而來,其軍無聲無息,不見旗幟,不知何人為統帥。”
“沈陽已有大批明軍向我襲來,不見旗幟,悄聲進軍,速度飛快,明日午後即可抵我老城。”
眾人鴉雀無聲,都在緊張地分析敵情,突然,汗王放聲大笑:“楊鎬老匹夫視朕為娃娃了。朕料定北麵兩路均為誘敵之兵,以求分散我之主力。撫、寬這兩路才是明軍主力,他這叫虛則實之,實則虛之。”
何和禮卻道:“萬一明軍搞了個虛則虛之,實則實之呢?”
汗王道:“朕斷定不會,鴉鶻關一帶地勢險惡,不適於大規模作戰,故敵軍主力不可能在此,楊鎬不是阿鬥,他不可能將幾萬大軍放到無法施展的狹長地帶。至於開原一帶是否是敵軍主力,朕以為,斷然不是。明之重兵均聚於遼陽,其主力隻能由沈陽出發,若從遼陽繞到開原再來襲我,是以勞待逸,兵之大忌。其主力定在撫順一路無疑。”眾人點頭稱是。
李永芳初入建州,急於建功,他奏道:“臣有一策,可退敵兵。”
汗王道:“講。”
“十個字。憑爾幾路來,我隻一路去,我方可集中全部兵力先消滅掉他的主力,主力一破,其他各路必土崩瓦解。”
“好一個憑爾幾路來,我隻一路去,此計正合朕意。”
皇太極卻道:“其餘兩路也不能不防,兒臣以為西、北兩路應各派三千人馬,廣布疑兵,使之望而怯步,另外,我書信一封致葉赫表弟尼雅興哈,命其想盡一切辦法,延緩發兵,使開原明軍不敢孤軍深入。”
汗王點頭稱是:“八阿哥此計可保萬全。”他頒令道,“眾將聽令。”
“安費揚古,朕命你率兵三千,埋伏於鴉鶻關一帶,要於林中多放煙霧,多插旗幟,沿途可設路障,阻其速度,疑惑敵軍;費英東、何和禮,命你二人率兵五千,抵禦開原之敵,如何退敵,你二人可自行決斷,但絕不允許敵人踏進我赫圖阿拉城的禁地;四大貝勒隨朕立即出發,直奔界藩城,我軍可憑此堅城據守,適時決戰,以兩倍於敵的兵力全殲敵軍主力於此。”
大軍開拔出城,邢道長在城外送別。他上前一步為汗王敬上一杯酒:
“楊鎬羊羔,其名不祥,
虎口一羊,安能不亡,
大金將興,大明將喪。
此酒乃得勝之酒,汗王此行,必獲全勝,“
汗王大喜,他滿飲了得勝酒,拔劍西指:“出發!”
杜鬆率四萬大軍無聲無息,向撫順方向悄悄襲來。第二天黃昏造飯時分,隊伍行進至薩爾滸一帶。偵卒報:前方六十多裏處發現敵人。
“有多少?”杜鬆一愣。
“遮天蔽日,是一支大隊人馬。”
杜鬆大驚:“看來軍情已被泄露,敵人已經有備。”他翻身下馬,打開地圖,叫過來向導:“這是何處?”向導道:“此處叫薩爾滸。”
杜鬆心裏“咯噔”一下:“什麽?殺爾滸?”他聽著這地名怎麽這麽別扭。昨天祭旗時,旗杆摔成三截,就已是不祥:“老夫乃虎將也,偏偏遇上這麽個鳥山。”《三國誌演義》中的落鳳坡的故事,下意思地在腦海裏一閃,但他未動聲色,指著地圖道:“這便是界藩城?”
“正是。”
杜鬆環視一周,立即下令:“火速在薩爾滸山上山下紮營,即刻造飯。”杜鬆的部隊訓練有素,不到兩刻功夫,已紮營完畢。杜鬆的大營紮在了薩爾滸山上。
杜鬆每飯必酒,他喝著從山西帶來的“杏花村”,一碗酒喝幹,一隻雞下肚,赤著上身,走出中軍大帳,率一萬人馬欲攻打界藩城。
監軍張銓勸道:“塞外風寒,雖天氣轉暖,還應多多注意,以披甲為益。”
杜鬆大笑:“入陣披甲,非大丈夫所為也,老夫少年從戎,從不知盔甲輕重幾許。”
界藩城上,伊爾登率軍士四百人,漢人民夫一萬五千人,正在築城。伊爾登與其父額亦都長得非常相像,身高七尺,膀大腰圓,力大無比。今見明軍兵臨城下,他招集民夫二百餘名頭頭:“明大軍攻城,爾等怕不怕?”
“不怕!怕有何用。”
另一位頭頭說:“界藩城之險,別說他明軍,就是天兵天將也休想攻上山來。”
伊爾登接著說:“汗王對爾等如何?”
“汗王以衣衣我,以食飽我,乃再生之父母也。”
“爾等還留戀大明嗎?”
“若汗王不給我們衣穿,不給我們飯吃,我們當然要念及大明。可大明逼得我等豐年吃不上一頓飽飯,饑年常有家人餓死,虎狼差役相逼,動輒抓進官府,這樣的朝廷我們戀他何用?”
有位漢人說得更是實在:“將軍,有奶便是娘,誰給我們飯吃我們就給誰賣命。”
伊爾登不愧是將門之後,他懂得“即戰,激其氣”的道理。他最後的一句話非常有份量:“爾等既已剃發,在明軍眼裏,便是我大金子民,若明軍攻上山來,我等便是城破人亡,為今之計隻有與之一戰!汗王大軍即刻就到,大家操家夥,隨我守城。”
杜鬆這招十分精明,這是在爭奪地利。界藩城險要無比,裏麵無軍隊把守,拿下它便可居高臨下,與薩爾滸大營互成掎角,對進入此地的建州兵就形成了兩麵夾擊之勢。他命火器營朝著山上先是一頓炮轟,接著便從兩側攻城。明軍知道城中隻是民夫,便放心來攻。割一條女真的辮子就可得賞銀五十兩,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個個自然是奮勇爭先。但這界藩城的正麵是陡峻的吉林崖,兩麵也都是峭壁如劍,上山之路在兩側懸崖之間,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門之勢。杜鬆發起的第一次進攻被山上的滾木擂石砸了下來,死傷二百餘人。杜鬆氣得亂叫,親自率人從南麵較緩處往上衝。明軍見主帥如此,便一齊不顧一切隨之其後。伊爾登率民夫是修城而不是守城,哪裏有許多的滾木擂石,不一會兒便全用光了,眼瞅著明軍就要攻上山。
正在危急關頭,代善、皇太極、扈爾漢等率八旗大軍趕到,形勢立刻發生了變化。山上民夫抵抗更加頑強,杜鬆見狀,隻好暫停攻城,在吉林崖下列陣迎敵。
代善道:“我們分成兩股,分別從兩側悄悄包抄過去,兩麵夾擊,定可擊敗之。”
皇太極卻道:“界藩城內有一萬五千民夫,相當於明軍全部兵力的三分之一,是不可小覷的力量,我們應堂堂列陣,正麵與之決戰。如此,既可震懾敵人,又可壯我山上軍民之膽。山上山下一齊進攻,才是上策。”
時額亦都在側,立即表示讚同,代善也覺得有理。這時,汗王趕到,問及退敵之策,代善如實奏報。汗王道:“堂堂列陣,正麵迎敵,就這麽辦。不過,杜鬆自恃其勇,僅率一萬人攻城,大隊兵馬在薩爾滸。杜鬆,驍將也,阿敏與扈爾漢率兩旗人馬,在此列陣牽製住他,大貝勒、五阿哥、八阿哥率六旗兵去端他的老窩。大營一破,杜鬆這邊必亂,然後六旗軍與阿敏、扈爾漢的兩旗及山上的一萬五千人一同合擊,讓薩爾滸成為殺爾虎,斬杜鬆這頭惡虎於薩爾滸山下。”
眾人一齊讚道:“汗王用兵如神。”
於是六旗將士近五萬騎兵,鋪天蓋地向明軍大營衝去。馬蹄聲,喊殺聲,驚天動地,氣勢磅礴。總兵王宣、趙夢麟急忙從山上大帳趕到寨門前,用僅剩的十幾門大炮向金兵開火,十幾發炮彈在金兵中開了花,幾十人倒了下去。可金兵像什麽也沒發生一樣,繼續往前衝。王、趙二人又命放箭,但這時金兵已到了寨門前,皇太極那匹大白馬騰空而起,跨過一人多高的柵欄,象飛一樣地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