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家的房子,建的很快,十多天後就可以上梁了。
上梁這天,老李拿出了葉子芬給的大紅布,交給了李老四。
李老四看到這麽好的布正想問他,“今天怎麽這麽舍得了?”
突然看到老李夫妻二人眼裏的不舍,想了一下,明白過來,這是葉家五小姐給他們的。
要說到這五小姐,看著人群裏麵竄來竄去,等著吃糖的兒子,他也是感激不已的。
要不是五小姐的年齡太小,他都想讓自家兒子認她作幹娘了。
“五小姐給的?”李老四還是問出了口。
老李點了點頭。
“行了,五小姐給你的你就用了吧!隻有這樣的善人給的東西才能壓住邪祟。”李老四說。
本地上梁時的紅布,據說可以壓住房子裏麵的邪祟,具有鎮宅的功效。
老李一聽也不糾結了,笑容慢慢的爬上了臉龐。
“對對對……就像你說的,就用它!”
李老四看老李這樣激動,好笑極了。
吉時到了,幾個一把手把包有紅布,兩麵燒過,塗了油的大梁放在了屋頂最高處。
接著老李在屋子前擺上供品,恭恭敬敬的上香燒紙。
最後房上的李老四,從身邊的挎籃裏拿出點心饅頭,和糖,往下撒去。
人們跳著腳搶了一個就吃了,沾沾喜氣。
隻有小孩子們鑽來鑽去,撿掉在地上的吃的。
等人們坐在桌子上吃菜喝酒之時,他們拿出撿的東西,比誰撿的的多。
家裏上梁這是大事,村裏的人們你家給幾個雞蛋,我家給幾個銅板,都會上禮,於是上梁這天,隨禮人家的男人們就會來主家吃席。
講究的人家會讓專門做喜宴的大師傅來掌勺,家境一般的人家也是會上些雞魚肉等硬菜。
老李家沒有請掌勺的師傅,但是上的菜還是非常豐盛的。
這又要歸功於五小姐了,那天老李迴去,又被五小姐塞了一些東西,米麵油蛋。還有三隻風幹雞。
這不今天就全部用上了,很給老李長臉。
正當老李高興著呢!老李的媳婦來到老李身邊,把他拉到了一旁。
拿出了一兩銀子給他看。
老李滿臉疑惑,“這是一兩銀子怎麽迴事?”
老李媳婦滿臉愁容的迴答:“這是李老四的那個領隊的給上的禮,他們給咱蓋房子,還上禮是怎麽迴事,而且還上了這麽多。”
老李也不知道所以然,但是顯然這不是問的時候,拿過了一臉銀子放進懷裏,說道:“等人散了我去問一下李老四。”
老李媳婦一聽說道:“也隻能這樣了,我這兒正忙著呢!你別把這件事忘了。”
說完風風火火的又去忙了。
等大家吃完飯後,老李終於找到了和李老四單獨相處的機會,拿出銀子問他:“這是你們領隊給上的禮,怎麽迴事?”
李老四也是一臉懵逼,領隊什麽時候這麽大方了。
“我也不知道,等我給你問問,你先把銀子收起來。”李老四把這件事應承下來。
晚上其他幹活的人都走了,唯獨領隊和他的兒子,還有李老四走在了最後。
李老四趕緊把老李叫了過去一起說話。
那個領隊張口就問:“李老哥,我這裏有個不情之請啊!”
不等老李說什麽,他頭指著自己的兒子說道:“我家這個臭小子看上了你家的大姑娘,不知道您家大姑娘說了人家沒有,如果沒有,你看我家這個怎麽樣?”
老李沒想到會有這麽一件事等著他,愣在了那裏,還是李老四扯了一下他的袖子,他才迴過神來。
“這兩孩子也算是我按著長大的,都是好孩子!”李老四對老李說。
“那什麽,你們等我一下。”也不看看別人的反應,跑著去了草棚子。
很開找到了媳婦和女兒,也顧不得女兒會不會害羞了,當場就問了她們的意思。
並把李老四說的話告訴給他們了。
李老四的媳婦看向自家女兒。
隻見她小臉緋紅,但是還是張口說:“我見過他,也挺……”
接下來的話他沒有說,媳婦已經知道她的意思了,開口說道:“答應他們,不過三媒六聘不能少了!”
她不看重錢財,但是女兒不能委屈了。
女兒自出生就沒有過上一天不幹活兒的日子,好不容易自家當家做主了,她必須補償一下女兒。
趁著老李還沒走,又說道:“還有,我想再留她兩年,教給她一些東西。”
妻子說道這兒,老李還有什麽不懂的,心疼的看著大女兒,“我知道了。”
老李走後,老李媳婦抓著女兒的手,看了看,上麵的粗糙不是她這個年齡應該有的。
“以後咱家的房子也蓋起來了,不用你在做哪些粗活兒了,你也在家過兩年舒心的日子,嫁人以後,再想偷懶就不行了。”老李媳婦滿臉的不舍。
眼前仿佛還可以看到她呱呱墜地時的樣子,如今已長成大姑娘了。
女兒也褪去了羞意,深情的喊了一聲“娘!”
“哎!我不會讓我兒在婆家抬不起頭來的,對方的家境不錯,我會盡量多給你一些嫁妝的。”
聽娘這樣一說,做女兒的趕緊說道:“娘!不用,哥哥還要娶妻,咱家又剛蓋了房子,不用再為了我讓家裏過得緊巴巴的了。”
女兒心疼家裏,他們就更不能委屈了孩子。
當老李和李老四說了家裏的想法之後,李老四立即轉達給了領隊。
“看來也是心疼孩子的人家,我們同意,過兩天就讓媒人上門。”領隊好說話的很。
不好說話不行啊!沒看到自家便宜兒子正對他使眼色嗎?
兒大不能留,留來留去留成仇!
於是在李家的房子蓋好之後,接著迎來了女兒訂婚的喜訊。
李大牛在訂婚當天從葉家趕迴了家裏,和未來妹婿吃了一頓飯後,又和老爹匆匆趕迴了葉家。
葉子芬在這幾天裏麵又和葉子薇把雙株的玉米苗梳了一下。
等老李迴來,再讓他雇了兩個短工把棉花和春玉米澆了一次水,地裏麵基本上就沒有什麽零散的活兒了。
上梁這天,老李拿出了葉子芬給的大紅布,交給了李老四。
李老四看到這麽好的布正想問他,“今天怎麽這麽舍得了?”
突然看到老李夫妻二人眼裏的不舍,想了一下,明白過來,這是葉家五小姐給他們的。
要說到這五小姐,看著人群裏麵竄來竄去,等著吃糖的兒子,他也是感激不已的。
要不是五小姐的年齡太小,他都想讓自家兒子認她作幹娘了。
“五小姐給的?”李老四還是問出了口。
老李點了點頭。
“行了,五小姐給你的你就用了吧!隻有這樣的善人給的東西才能壓住邪祟。”李老四說。
本地上梁時的紅布,據說可以壓住房子裏麵的邪祟,具有鎮宅的功效。
老李一聽也不糾結了,笑容慢慢的爬上了臉龐。
“對對對……就像你說的,就用它!”
李老四看老李這樣激動,好笑極了。
吉時到了,幾個一把手把包有紅布,兩麵燒過,塗了油的大梁放在了屋頂最高處。
接著老李在屋子前擺上供品,恭恭敬敬的上香燒紙。
最後房上的李老四,從身邊的挎籃裏拿出點心饅頭,和糖,往下撒去。
人們跳著腳搶了一個就吃了,沾沾喜氣。
隻有小孩子們鑽來鑽去,撿掉在地上的吃的。
等人們坐在桌子上吃菜喝酒之時,他們拿出撿的東西,比誰撿的的多。
家裏上梁這是大事,村裏的人們你家給幾個雞蛋,我家給幾個銅板,都會上禮,於是上梁這天,隨禮人家的男人們就會來主家吃席。
講究的人家會讓專門做喜宴的大師傅來掌勺,家境一般的人家也是會上些雞魚肉等硬菜。
老李家沒有請掌勺的師傅,但是上的菜還是非常豐盛的。
這又要歸功於五小姐了,那天老李迴去,又被五小姐塞了一些東西,米麵油蛋。還有三隻風幹雞。
這不今天就全部用上了,很給老李長臉。
正當老李高興著呢!老李的媳婦來到老李身邊,把他拉到了一旁。
拿出了一兩銀子給他看。
老李滿臉疑惑,“這是一兩銀子怎麽迴事?”
老李媳婦滿臉愁容的迴答:“這是李老四的那個領隊的給上的禮,他們給咱蓋房子,還上禮是怎麽迴事,而且還上了這麽多。”
老李也不知道所以然,但是顯然這不是問的時候,拿過了一臉銀子放進懷裏,說道:“等人散了我去問一下李老四。”
老李媳婦一聽說道:“也隻能這樣了,我這兒正忙著呢!你別把這件事忘了。”
說完風風火火的又去忙了。
等大家吃完飯後,老李終於找到了和李老四單獨相處的機會,拿出銀子問他:“這是你們領隊給上的禮,怎麽迴事?”
李老四也是一臉懵逼,領隊什麽時候這麽大方了。
“我也不知道,等我給你問問,你先把銀子收起來。”李老四把這件事應承下來。
晚上其他幹活的人都走了,唯獨領隊和他的兒子,還有李老四走在了最後。
李老四趕緊把老李叫了過去一起說話。
那個領隊張口就問:“李老哥,我這裏有個不情之請啊!”
不等老李說什麽,他頭指著自己的兒子說道:“我家這個臭小子看上了你家的大姑娘,不知道您家大姑娘說了人家沒有,如果沒有,你看我家這個怎麽樣?”
老李沒想到會有這麽一件事等著他,愣在了那裏,還是李老四扯了一下他的袖子,他才迴過神來。
“這兩孩子也算是我按著長大的,都是好孩子!”李老四對老李說。
“那什麽,你們等我一下。”也不看看別人的反應,跑著去了草棚子。
很開找到了媳婦和女兒,也顧不得女兒會不會害羞了,當場就問了她們的意思。
並把李老四說的話告訴給他們了。
李老四的媳婦看向自家女兒。
隻見她小臉緋紅,但是還是張口說:“我見過他,也挺……”
接下來的話他沒有說,媳婦已經知道她的意思了,開口說道:“答應他們,不過三媒六聘不能少了!”
她不看重錢財,但是女兒不能委屈了。
女兒自出生就沒有過上一天不幹活兒的日子,好不容易自家當家做主了,她必須補償一下女兒。
趁著老李還沒走,又說道:“還有,我想再留她兩年,教給她一些東西。”
妻子說道這兒,老李還有什麽不懂的,心疼的看著大女兒,“我知道了。”
老李走後,老李媳婦抓著女兒的手,看了看,上麵的粗糙不是她這個年齡應該有的。
“以後咱家的房子也蓋起來了,不用你在做哪些粗活兒了,你也在家過兩年舒心的日子,嫁人以後,再想偷懶就不行了。”老李媳婦滿臉的不舍。
眼前仿佛還可以看到她呱呱墜地時的樣子,如今已長成大姑娘了。
女兒也褪去了羞意,深情的喊了一聲“娘!”
“哎!我不會讓我兒在婆家抬不起頭來的,對方的家境不錯,我會盡量多給你一些嫁妝的。”
聽娘這樣一說,做女兒的趕緊說道:“娘!不用,哥哥還要娶妻,咱家又剛蓋了房子,不用再為了我讓家裏過得緊巴巴的了。”
女兒心疼家裏,他們就更不能委屈了孩子。
當老李和李老四說了家裏的想法之後,李老四立即轉達給了領隊。
“看來也是心疼孩子的人家,我們同意,過兩天就讓媒人上門。”領隊好說話的很。
不好說話不行啊!沒看到自家便宜兒子正對他使眼色嗎?
兒大不能留,留來留去留成仇!
於是在李家的房子蓋好之後,接著迎來了女兒訂婚的喜訊。
李大牛在訂婚當天從葉家趕迴了家裏,和未來妹婿吃了一頓飯後,又和老爹匆匆趕迴了葉家。
葉子芬在這幾天裏麵又和葉子薇把雙株的玉米苗梳了一下。
等老李迴來,再讓他雇了兩個短工把棉花和春玉米澆了一次水,地裏麵基本上就沒有什麽零散的活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