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這般問著,劉啟的心思,卻不由自主的飄到宮外,距離未央宮僅一街(章台街)之隔的長樂宮。
——太皇太後薄氏,已經駕崩;
如今的漢室天下,太後竇氏最大!
至於那句‘朕百年之後’,自也不是劉啟一時興起,又或是靈機一動;
而是劉啟經過深思熟慮、再三考量之後,得出的最佳方案。
甚至就連梁王劉武入朝之後,劉啟針對這個弟弟做出的每一個姿態,都是在為那句石破天驚的‘朕百年之後’做鋪墊。
若說劉啟為什麽要這麽做,那也隻能說:劉啟想要借這件事達成的目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三言兩語之間,根本就說不完;
但其中最關鍵,也最為主要的,顯然還是未來幾年之內,必將發生的一場宗親諸侯叛亂。
——天子劉啟,需要一個對自己、對宗廟社稷忠心不二的好弟弟!
需要一個為江山、社稷浴血奮戰,拚著戰死最後一個梁國人,也絕不讓梁國都城:睢陽,落入叛軍手中的梁王劉武!
至於事後,該怎麽把自己今天說出去的話,再原封不動的咽迴肚子裏。劉啟自也是早有計劃。
但劉啟先前的所有籌謀、布局,都是以劉啟的母親——太後竇氏,看明白了自己這個皇帝兒子的意圖,並心照不宣的配合劉啟作為前提。
而現在,這個曾被劉啟下意識忽略的前提,卻顯然出了些岔子······
“查過了。”
“自秦王政駕崩沙丘以來,藍田黃生,從來沒有離開過關中!”
“先太宗皇帝之時,梁王在長安的那段時間,黃生也從未曾踏足長安。”
“在梁王離京就藩之後,黃生更是從未曾和爵位在關內侯以上的人來往。”
“平日裏,和黃生互通書信的,全都是鑽研黃老學的人。”
“除了同人談論黃老之說,黃生,幾乎沒有其他任何人際關係······”
隨著黑衣人的稟告聲,天子劉啟也不由有些詫異起來;
現如今,劉啟先前的計劃,無疑是在‘竇太後’這裏出了些岔子。
所以,劉啟看似是在關心這個黃生,實則,卻是想透過一切渠道,來探明母親竇太後,針對自己那句‘朕百年之後’的態度。
但在黃生已經被查明‘家世清白,和梁王劉武毫無關聯’之後,劉啟窺探竇太後內心的最後一條線索,也隨之宣告斷裂。
而這個結論,無疑是讓劉啟有些接受不能······
“唉~”
“隻可惜,朕實在狠不下心,在長樂宮安插耳目······”
“罷了;”
“罷了······”
滿是唏噓的發出一聲感歎,便見劉啟緩緩從榻上起身,正對著殿門的方向,將雙手背負於身後;
嘴上卻也沒忘繼續交代道:“往後,多注意這個黃生。”
“就算查不到這個黃生,和太後說了什麽,也一定要弄明白:黃生和梁王,究竟談論了什麽!”
“——就算談論的,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也定要一字不漏的報上來!”
“這件事,關乎江山社稷安危,絕對不能馬虎!”
劉啟突然嚴肅起來的語調,自是讓那黑衣人也身形一正;
拱手應命過後,那黑衣人正要離去,卻又似是想起什麽般,略帶遲疑的停下了腳步。
“陛下;”
“說起黃生······”
“近幾日,倒是有一則趣聞,陛下或許會感興趣?”
“哦?”
略帶試探的一語,果然吸引力天子劉啟的注意,本欲朝殿外走去的身形,也不又再次坐迴了禦榻之上。
“說說看。”
得到劉啟的許可,黑衣人自也不多遲疑,稍一措辭,便開口道:“說是近幾日,黃生每日午時不到,就進長樂宮麵見太後,一直到黃昏時分才退出宮。”
“為了方便黃生出入長樂,太後更是賜下了宮牌。”
“《詩》博士轅固聽聞此事,不知是不是嫉妒,便登門找黃生辯論;”
“據說,辯的是湯、武變革,究竟是篡逆,還是天命······”
果然不出黑衣人所料,一聽到黃生、轅固二人的變體,劉啟的麵容之上,便立時湧現出興致勃勃的神情。
“湯、武變革?”
“嘿!”
“這兩個老家夥,倒也真敢說······”
略帶戲謔的笑了笑,便見劉啟神情一振,眉宇間的疲憊都散去不少;
“黃生、轅固,各執什麽立場?”
“最終結果如何?”
見劉啟感興趣,黑衣人也暗下稍鬆了口氣,不假思索道:“黃生認為,商湯、周武革命,是謀篡;”
“而轅固認為,商湯、周武是順天應命,吊民伐罪。”
“二人各執一詞,爭執不休,辯了一整天,都沒有分出勝負。”
“最後還是太後出麵,叫停了這場辯論······”
聽聞此言,劉啟更是心下一動,深邃的目光中,立刻閃爍起智慧的光芒。
在先前,聽到這黃生,和長安朝堂有名的老頑固——博士轅固辯論,劉啟還隻是覺得新奇。
得知二人的辯題之後,劉啟也隻是覺得,這個辯題很有意思。
直到最後;
直到那黑衣人口中,道出那句‘不分勝負,太後叫停’,劉啟原本隻是有些許獵奇的心,才終於躁動了起來。
“朕明白了;”
“下去吧。”
沉聲遣退黑衣人,又暗自思慮片刻,天子劉啟終還是從禦榻上起身;
朗聲吼出一句‘來人’,天子劉啟的麵容之上,便掛上了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召《詩》博士轅固、長樂客卿黃生入宮,以湯、武革命一題,辯於朕當麵!”
“另著梁王劉武、內史晁錯,至宣室旁聽!”
滿是堅定地做下吩咐,又麵帶糾結的思慮片刻,劉啟最終,還是補充了一句:“丞相也叫來吧。”
“還有那些小子,也一個不差,全都叫到宣室來。”
“——尤其是榮那個混賬,必須到場!”
又發出一聲嘹亮的唿號,確定沒有遺漏,再目送那郎官領命離去,劉啟才帶著怪異的笑容,坐迴到了禦榻之上。
對於劉啟而言,片刻之後的宣室殿,將上演一場必將垂名青史的好戲;
而對於每一個合格的皇帝而言,這樣的好戲,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機會。
很顯然:劉啟,是一個合格的皇帝。
劉啟,不可能錯過這麽好的機會······
wap.
/110/110203/28603265.html
——太皇太後薄氏,已經駕崩;
如今的漢室天下,太後竇氏最大!
至於那句‘朕百年之後’,自也不是劉啟一時興起,又或是靈機一動;
而是劉啟經過深思熟慮、再三考量之後,得出的最佳方案。
甚至就連梁王劉武入朝之後,劉啟針對這個弟弟做出的每一個姿態,都是在為那句石破天驚的‘朕百年之後’做鋪墊。
若說劉啟為什麽要這麽做,那也隻能說:劉啟想要借這件事達成的目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三言兩語之間,根本就說不完;
但其中最關鍵,也最為主要的,顯然還是未來幾年之內,必將發生的一場宗親諸侯叛亂。
——天子劉啟,需要一個對自己、對宗廟社稷忠心不二的好弟弟!
需要一個為江山、社稷浴血奮戰,拚著戰死最後一個梁國人,也絕不讓梁國都城:睢陽,落入叛軍手中的梁王劉武!
至於事後,該怎麽把自己今天說出去的話,再原封不動的咽迴肚子裏。劉啟自也是早有計劃。
但劉啟先前的所有籌謀、布局,都是以劉啟的母親——太後竇氏,看明白了自己這個皇帝兒子的意圖,並心照不宣的配合劉啟作為前提。
而現在,這個曾被劉啟下意識忽略的前提,卻顯然出了些岔子······
“查過了。”
“自秦王政駕崩沙丘以來,藍田黃生,從來沒有離開過關中!”
“先太宗皇帝之時,梁王在長安的那段時間,黃生也從未曾踏足長安。”
“在梁王離京就藩之後,黃生更是從未曾和爵位在關內侯以上的人來往。”
“平日裏,和黃生互通書信的,全都是鑽研黃老學的人。”
“除了同人談論黃老之說,黃生,幾乎沒有其他任何人際關係······”
隨著黑衣人的稟告聲,天子劉啟也不由有些詫異起來;
現如今,劉啟先前的計劃,無疑是在‘竇太後’這裏出了些岔子。
所以,劉啟看似是在關心這個黃生,實則,卻是想透過一切渠道,來探明母親竇太後,針對自己那句‘朕百年之後’的態度。
但在黃生已經被查明‘家世清白,和梁王劉武毫無關聯’之後,劉啟窺探竇太後內心的最後一條線索,也隨之宣告斷裂。
而這個結論,無疑是讓劉啟有些接受不能······
“唉~”
“隻可惜,朕實在狠不下心,在長樂宮安插耳目······”
“罷了;”
“罷了······”
滿是唏噓的發出一聲感歎,便見劉啟緩緩從榻上起身,正對著殿門的方向,將雙手背負於身後;
嘴上卻也沒忘繼續交代道:“往後,多注意這個黃生。”
“就算查不到這個黃生,和太後說了什麽,也一定要弄明白:黃生和梁王,究竟談論了什麽!”
“——就算談論的,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也定要一字不漏的報上來!”
“這件事,關乎江山社稷安危,絕對不能馬虎!”
劉啟突然嚴肅起來的語調,自是讓那黑衣人也身形一正;
拱手應命過後,那黑衣人正要離去,卻又似是想起什麽般,略帶遲疑的停下了腳步。
“陛下;”
“說起黃生······”
“近幾日,倒是有一則趣聞,陛下或許會感興趣?”
“哦?”
略帶試探的一語,果然吸引力天子劉啟的注意,本欲朝殿外走去的身形,也不又再次坐迴了禦榻之上。
“說說看。”
得到劉啟的許可,黑衣人自也不多遲疑,稍一措辭,便開口道:“說是近幾日,黃生每日午時不到,就進長樂宮麵見太後,一直到黃昏時分才退出宮。”
“為了方便黃生出入長樂,太後更是賜下了宮牌。”
“《詩》博士轅固聽聞此事,不知是不是嫉妒,便登門找黃生辯論;”
“據說,辯的是湯、武變革,究竟是篡逆,還是天命······”
果然不出黑衣人所料,一聽到黃生、轅固二人的變體,劉啟的麵容之上,便立時湧現出興致勃勃的神情。
“湯、武變革?”
“嘿!”
“這兩個老家夥,倒也真敢說······”
略帶戲謔的笑了笑,便見劉啟神情一振,眉宇間的疲憊都散去不少;
“黃生、轅固,各執什麽立場?”
“最終結果如何?”
見劉啟感興趣,黑衣人也暗下稍鬆了口氣,不假思索道:“黃生認為,商湯、周武革命,是謀篡;”
“而轅固認為,商湯、周武是順天應命,吊民伐罪。”
“二人各執一詞,爭執不休,辯了一整天,都沒有分出勝負。”
“最後還是太後出麵,叫停了這場辯論······”
聽聞此言,劉啟更是心下一動,深邃的目光中,立刻閃爍起智慧的光芒。
在先前,聽到這黃生,和長安朝堂有名的老頑固——博士轅固辯論,劉啟還隻是覺得新奇。
得知二人的辯題之後,劉啟也隻是覺得,這個辯題很有意思。
直到最後;
直到那黑衣人口中,道出那句‘不分勝負,太後叫停’,劉啟原本隻是有些許獵奇的心,才終於躁動了起來。
“朕明白了;”
“下去吧。”
沉聲遣退黑衣人,又暗自思慮片刻,天子劉啟終還是從禦榻上起身;
朗聲吼出一句‘來人’,天子劉啟的麵容之上,便掛上了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召《詩》博士轅固、長樂客卿黃生入宮,以湯、武革命一題,辯於朕當麵!”
“另著梁王劉武、內史晁錯,至宣室旁聽!”
滿是堅定地做下吩咐,又麵帶糾結的思慮片刻,劉啟最終,還是補充了一句:“丞相也叫來吧。”
“還有那些小子,也一個不差,全都叫到宣室來。”
“——尤其是榮那個混賬,必須到場!”
又發出一聲嘹亮的唿號,確定沒有遺漏,再目送那郎官領命離去,劉啟才帶著怪異的笑容,坐迴到了禦榻之上。
對於劉啟而言,片刻之後的宣室殿,將上演一場必將垂名青史的好戲;
而對於每一個合格的皇帝而言,這樣的好戲,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機會。
很顯然:劉啟,是一個合格的皇帝。
劉啟,不可能錯過這麽好的機會······
wap.
/110/110203/28603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