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跟隨著使團前往各國,會是一個不錯的擴展眼線的辦法。


    趙括已經有意識地開始將羽林衛和暗衛的職責區分開來,既從地域上進行切割,也從任務性質上進行區分。


    簡單來說:羽林衛是對外的機構,主要負責的也是軍事方麵的情報;而暗衛則是對內,其任務最重要的,就是監視百官。


    這也是限製兩個情報組織的方式之一,畢竟一個連接內外的情報組織實在太過可怕,即便是趙括能穩得住,後世之君也未必能壓得下。


    而一旦壓不下這個龐大的組織,一場浩劫也就在所難免了。甚至因此,外戚、內宦這些曆史上為人不齒的政治力量,也將因此迅速登上政治舞台。


    這可不是趙括想要看到的結果。


    當然,作為馬列主義的堅定接班人,抓主要矛盾一直是趙括所拿手的。


    在長平之戰時,要抓住秦軍這個主要矛盾,團結趙王和一眾的朝臣,確保糧食的供應,讓自己能安心打掉秦軍;


    在功高蓋主之後,要抓住趙王這個主要矛盾,團結所有的貴族、民眾,甚至是燕***隊,讓他們為自己的上台鋪好路;


    至於登基之後,則要抓住貧富差距這個主要矛盾,努力提升底層百姓生活水平的同時,壓製住上層社會的剝削。


    而此時,趙括要做的,就是一統六國這個主要矛盾,團結趙國的一切政治勢力,一致對外。尤其是在這個節骨眼上,趙國不能亂。


    很快,在平原君的安排下出使各國的使者便已經安排好了。


    除了秦國方向的使者之外,其餘使者幾乎是同一時間從邯鄲的各處城門魚貫而出。


    飄搖的風雪之中,一輛輛馬車滿載著北地百姓的希望,快速地穿梭在一片白茫茫的畫布之中。


    與此同時,秦國森嚴的宮殿之中,卻是傳來了一陣陣久違的笑聲。


    「都說趙王假仁假義。」範睢的聲音在空蕩的大殿裏格外地嘹亮:「如今卻是要自食其果了。」


    「聽說,那代北之地,餓死之人已經成千上萬了!甚至不少村落,已經沒有了任何的人煙,全都被這一場雪災給掩埋了。」另一名大臣也是附和著說道。


    「這周王畿的百姓,哪裏是那麽好收的!」又一名大臣繼續說道:「這下好了,存糧都被這群外來戶給吃了,受災之後,官府甚至發不出救濟糧,這讓百姓們能受得了?我看啊,都不用我王出兵,他們自己就會內亂了起來。」


    聽著下方大臣們的你一言我一語,坐在主位之上的秦王心中也是頗為的舒適。連帶著因為洛城的失利而導致的有些鬱悶的心情,也舒緩了不少。


    隻是,秦王和滿朝的大臣們不知道的是,他們所想象的雪災慘況,根本沒有在趙國的北地發生。


    至於那村落荒無人煙的情境,實際上是官府怕大雪把那些年久失修的茅屋給壓塌了,傷到人命,提前把好幾座村落的人員,全部遷到了官府特製的房子內。


    在那裏,有一刻不停的火爐,有熱氣騰騰的一日三餐,唯一要辛苦的,就是每家的壯丁,他們得去給官府上工,建造更多的房舍才行。


    什麽,沒有壯丁?


    有壯婦也行,燒水做飯,一樣可以換一間屋舍、一日三餐。


    什麽,就剩下兩個苦命的孩子了?


    鄉老和村老是真該死啊!居然還有孤兒孤女沒有人照顧?


    沒事,鄉老和村老的俸祿就是你們的口糧!隻要不是全村人都給餓死了,你們就絕對餓不著。


    正是憑著這樣的製度,代北之地,雖然遭受了嚴重的雪災,卻並沒有如同往年那般死傷無數。


    不過,代價嘛,就是代郡官倉


    內的糧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地消耗著。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像這樣的和諧。


    而細作所帶迴來的消息也不全是假的,恰巧,越是管理混亂的地方,就越容易被秦軍的細作給滲透,自然細作帶迴來的消息,也就肉眼可見的是一個比一個混亂了。


    無形中,秦國的細作卻是把自家人給擺了一道。


    不過,說到底,還是秦國人更願意相信他們所願意相信的。


    不是沒有細作迴報趙國的救災頗有成效,但那些情報卻隻是被當做了笑話或是極其稀少的區域,被無情地丟入而來廢紙簍中。


    當家的秦王和一眾的大臣包括相國範睢甚至都沒能見到這樣的奏報,自然也更沒有任何的懷疑。


    「內亂好啊!」當即,又一名武將打扮的講解,當即笑道:「正好給了我軍出擊的機會啊!」


    「然也。」剛剛開始說話的相國範睢,接著說道:「我王,今年趙國受雪災之影響,來年士氣必然不振,我大秦理應提早布局,待來年春暖花開之時,踏平河內,再攻上黨。」


    聞言,主位之上的秦王眼前也是一亮。


    顯然,對手的倒黴固然值得高興,但若是能化作己方的勝利,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不過,要跟趙國開戰,秦王的心中還是不自覺地有些擔心。畢竟秦國已經在趙國的手上吃了兩次悶虧了。


    不由地,秦王便看向了一直默不作聲的上將軍王齕。


    「王將軍,相國之言,你意下如何?」秦王隨即開口問道。


    聞言的眾臣隨即紛紛看向了王齕,似有所感的王齕立即停下了手中的竹箸,隨即迎上了秦王的目光。


    雖然,王齕一直在吃著東西,但耳朵卻一直在聽著話。


    隻不過,那些幸災樂禍的話很自然地被他給過濾掉了。而相國範睢的言語,王齕卻是認真地聽進去了。


    不僅聽進去了,王齕還認真的思考過了。


    至於結果,王齕隨即雙手抱拳,站起了身。


    「王卿,坐下說,無礙的。」秦王擺擺手,示意王齕坐下。


    顯然,自從洛城一戰之後,秦王對王齕的態度不僅沒有冷淡,反而越發地重視了起來。


    一方麵,從函穀之失,秦王深切地感受到了軍隊才是國家基石的含義,而一名大將,則是能將軍隊的力量發揮到極致的存在;


    另一方麵,秦王也從麵對秦軍的束手無策中,深深地感受到了朝內的無將可用的問題,自然對於王齕這樣的中流砥柱,更加地恩寵,以示籠絡之意。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在接到自己的命令之後,王齕幾乎毫不猶豫地就迴頭救援,雖然在沿途的宜陽城留下了一小隻部隊,但其貫徹執行自己命令的決心是有目共睹的。


    自然,對於這樣的一個又能打又聽話的將軍,秦王怎能不倚重呢!


    而看那王齕,聽得王上的話語,卻是恭恭敬敬地雙手抱拳,又作了一個揖,道了聲:「多謝我王,這才緩緩地坐下。」


    「微臣以為,相國之意,可取與不可取之數,各半也。」坐下後的王齕,隨即也是開門見山了起來。


    「如何說法?」秦王當即問道。


    一旁的範睢也是一臉探究的模樣,顯然,他也是想聽聽王齕的評價。


    「趙國受災,我大秦應提前布局。此自是可取之處也。」王齕當即搖著頭,說道:「隻是,這踏平河內,再攻上黨之言,卻不可取也。」


    聞言,秦王也是點了點頭。


    王齕的話已經很明白了,準備可以,出兵也是可以的,但想要一戰而重奪河內,甚至上黨,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點倒並不出秦王的意料,畢竟要想連占趙國兩郡(趙國內部合並為一郡了,但秦國仍以河內和上黨劃分)之地,除非是將趙軍主力擊潰。


    而即便是受雪災的影響,趙軍的戰力有所影響,也絕不會太大。趁機出兵占些小便宜,那是可以的,但想要占這麽大的便宜,那就有些癡人說夢了。


    「此議確實有些空而大了。」範睢聞言也立即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當即作認錯狀。


    「非也。」王齕聞言,卻是搖了搖頭,道:「空隻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我軍出兵的方向。」


    「相國之意,仍是直麵趙國,奪其地而弱其國。」王齕見眾人不解,隨即繼續說道:「然,觀之洛城之戰,得利最大者何也?趙國乎?雖盡數十萬之兵力,卻奪之淮泗與東郡之地,周王畿之內,隻有一城之得。而魏國,出兵十萬卻得洛城之中,楚國,更是出兵五萬,卻的三分之一的周土也。至於我國與韓之國,更不必說。」


    「由此觀之,秦趙之爭也,非利趙非利秦,而利於他國也。」王齕侃侃而談地總結道。


    聞言,眾大臣也是深深地皺起了眉頭。


    的確,在秦人看來,東郡和淮泗之地根本無法與周王畿之地相比較,而魏、楚雖損兵數萬,卻的周王畿之實惠,可謂是一本萬利。


    這一說之下,倒是更加激起了眾人心中的不平了。


    「為何會如此耶?」還是相國範睢最先看懂形勢,問出了最為關鍵的問題。


    王齕點點頭,隨即解釋道:「無他,如今秦趙之間,力量隻在伯仲之間,想要打敗對方,就必須借助於他國的力量,而要借助他國之力,勢必要讓其利。則秦趙雖強,卻往往為弱國所牽製,非弱國之橫也,乃敵我互相牽製之故也。」


    「譬如今日,若是洛城之戰勝利者是我秦國,得利最大者何人?」王齕繼續問道:「我秦軍與軹城之下,勢必血戰,損兵十數萬不過常事,最終的結果,當時趙國援軍抵達,我秦國大軍退迴汲水南岸。然我軍損兵十數萬,卻也隻能得之周地半數之地,而韓之國拱手而取另半也。辛苦一場,卻為他人做嫁衣也。」


    王齕的一番話,算是徹底地將眾人給敲醒了。


    秦國再不是那個獨大的秦國了,有趙國在側,原先可以隨意欺負的小國忽然間變得重要無比,甚至還敢在自己的麵前耀武揚威,攫取比自己還要多的利益,這些在以前,幾乎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想及此處,秦王也知道,是時候要做出改變了。


    可問題是,要怎麽去變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長平之戰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雲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雲逸並收藏從長平之戰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