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就是秦國。


    當然了,當年的秦國可沒有如今這般的神氣。


    河西一戰,差點沒把秦國的老命給搭上,魏國五萬破了秦軍五十萬,函穀關都要易手了,嬴渠梁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接手的秦國。


    咱們的秦孝公一上台,看著這滿目瘡痍,再看看台下這一群老的老、弱的弱、蠢的蠢的朝臣,頓時心就涼了半截。


    問計如何強兵富國,更是無一人可答。


    也對,要是這些人有主意,自己老爹也不至於五十萬被人家五萬給破了甲了。


    那咋辦?


    好辦!你們不行,那就別怪我請高人啊!


    當即《招賢令》出函穀,六國士子入櫟陽(鹹陽是高人到了之後才改建的國都哈)。效果簡直不要太好!


    實質上,秦孝公的此舉已經算是在“唯才是舉”了。隻是,秦孝公顯然還是比較的含蓄,並沒有像趙括和曹大大那樣的明目張膽。(曹大大表示:這算啥......)


    但從秦國之後的一係列選人用人舉動來看,秦國上層顯然是已經嚐到了“唯才是舉”的甜頭了。


    什麽商鞅、什麽範睢啊,剛去秦國之時可都沒有啥好名聲,別說德行了,幾乎就差被人追著罵人渣了。但架不住人家有才啊,有才就用啊!用了還真就有療效。一個兩個都有療效後,秦國也就更加堅定了唯才是舉的路子。


    當然了,背靠秦國之後,即便真的是無德之人,也自然變成了因才被妒,從


    而遭受到了迫害和冤枉,秦國自然要為自己的臣子討迴公道。


    於是一個兩個令人唾棄的無德之人,又轉身都變成了受人追捧的德才兼備之人,而秦國的用人自然依舊是“以德為先”!


    然而民眾的也不是瞎子,千金馬骨的例子,就那麽明晃晃地在那裏擺著呢!到了範睢這裏,更已經有些明目張膽了。


    於是,六國之間,不管哪裏有不得誌的士子,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秦國。即便秦國那裏說的依舊是“以德為先”。


    如今趙國作為後發之國,想要跟秦國爭奪人才,怎麽辦?


    拚好處?你能富得過秦國,人家可是已經有了數輩的積累,而趙括手裏卻是兩手空空?


    拚形象?人家積蓄了奮幾世之功,從商鞅那兒奠定的基礎,趙括自問可沒有那麽多的時間去慢慢樹立形象。


    既然這桌子的牌按照既定的規矩注定是打不出了,那就索性不要打了。


    把所有的規矩推翻,不要欲拒還迎,直接高歌一曲,告訴世人:我趙國需要人才,無論是否有好的名聲,隻要你有才,你就來吧!咱這兒待遇絕對滿滿的誠意!


    直接、簡單、明了!


    索若說去秦國還有些猶豫,畢竟雖有先例在前,但流傳的都是故事,也不知是不是真的有才就行,畢竟故事裏人才都是招到嫉妒被栽贓的,自己過去可不一定能行啊!


    但如今的趙國卻給了一個非常肯定的答複,再加上一座堪比王


    宮的奢華住宅與一應的條件,足以證明趙國的誠意滿滿。


    在有的選擇的情況下,顯然,趙國或許才是更為穩妥的選擇不是?


    正是在這樣的考量之下,趙括才力排眾意要將此《求賢令》廣而告之。


    至於這樣的做法,會不會遺禍後人?趙括表示,若是後世也能“唯才是舉”,或許這才是自己來這趙國一趟,最大的貢獻了。


    君不見,曹操未亡之時,求賢令便已經形同虛設乎?


    趙括很清楚,新的貴族起來,又會形成新的一圈圍牆,而這堵牆也隻會越圍越高越厚,直到完全堵塞掉旁人進出的通道,到那時,自有一股力量從地底升騰而起,將這圍牆連著這社會一起打爛......


    這是曆史的必然,人性的必然,並不以他的意誌為轉移。


    而趙括能做的,無非就是在他有限的生命之中,盡可能地避免這堵牆擋在他的身前,再為後世灑下一把種子而已!


    宣讀完畢的呂不韋也是長舒了一口氣,隨即大手一揮,門外高牆之上的紅綢也瞬間落地,露出其中刻著全文《求賢令》的牆體,鬥大的字符,鐵畫銀鉤般深深地鐫刻進了青磚壘砌的高牆之中,字內更以金粉點綴,雖百年亦不腐不蠹。


    人們紛紛驚著、歎著、訝異著......


    而這正是趙括所想要看到的:一封《求賢令》瞬間讓剛剛開館的“求賢館”再度爆紅,恐怕也隻有全盛之時的齊國的


    稷下學宮,或許能與之一比。


    然而就當眾人以為這就是求賢館的全部之時,一旁的呂不韋卻又從侍從手中接過了帛書一封。


    略略清了清嗓子,隨即對著眾人大聲朗讀了起來。


    “今趙國之所求之才也,非止安邦定國之才也。


    能治郡縣安黎民者,謂之才;能提槍上馬而戰者,亦是才;能種田畝,使得多畝多產者,謂之才;能改良器械,使民增程增力著,謂之才;能貨通有無增長財貨著,更為才也......


    故言,但有超出常人而利於國家者,皆可稱為才也!”


    顯然,呂不韋的一番話語算是為所謂的“才”重新下了定義,而這才更是對傳統思維的徹底的顛覆。


    一句話,才不是商鞅、張儀、範睢那樣的才算,隻要是在某一方麵能比一般人強,那就算你有才了!


    甚至不僅僅局限於文才、武藝。


    畢竟這些都屬於士的範疇嘛,自古皆然也!尤其如今亂世,重視武將,求之提槍上馬能戰之武將嘛,自然也能理解!


    可是,種田的農、製器的工、甚至是末流的商,何時也能與士之才相稱耶?


    剛剛提出這個說法時,趙括也是遭到了不少的勸阻的,至少平原君就顯然並不認可這樣的說法:“士農工商之序也,國之基石也,不可輕動。若是將士農工商並立,恐傷了士子之心矣,反倒與取才之初衷不利哉!”


    趙括卻言:“四民之序,周禮之基也,


    而今周朝何在耶?如此羸弱之基石,不動之,何以建得廣廈萬間,而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乎?”


    聞言,眾皆啞然,始之趙括之心,已納萬家。


    趙括接著又道:“士之為貴,蓋其知也,若其知不能強國,何足貴也?或雖為農,能製田而畝產增二成之收,其於國之益,何下於尚書之要?吾等又豈能棄之?故言,但能增我國力者,皆應納之,無論四民之屬也。”


    眾人聞之,欣而從之也。


    於是,這才有了呂不韋代表朝廷向天下宣布趙國對於“才”的理解。


    當然了,說明了自己想要些什麽人才,接下來就是待遇的問題了。


    當即,呂不韋便繼續宣讀起了求賢館對各類人才待遇的簡介。


    而隨著呂不韋的話音漸漸落下,求賢館外便再度響起了一陣陣熱烈的喝彩和鼓掌聲。


    沒辦法,他給的實在太多了。


    不僅僅是官位、爵位、財帛、田畝,甚至還有美女和屋宅,隻要作為才子的你想要,隻要咱趙國國土之內有,悉由君自取也。


    不過,話說迴來了,豐厚待遇之下,卻也是對“才”的極其嚴格的分級與考核,一句話,想要相應的待遇沒問題,做出相應的貢獻就行。


    而更要命的是,暫時沒做出來也沒關係,你隻要通過了求賢館的考核測試,就可以在求賢館內住下,領取一份最低的人才補助,等你想做事了,求賢館還會給你鋪路,而等你真的做成事


    了,一應的賞賜都將兌現!


    這一通的操作,顯然比21世紀的所謂人才引進的待遇還要優厚幾分!


    當即,在場的邯鄲百姓們就紛紛嚷嚷著要報名考核測試,絲毫不顧及今日還是上元之佳節。


    顯然,趙括有些小瞧了他所給出的待遇能給百姓們帶來的衝擊和影響了。


    是呀,從古至今,我們的華夏百姓,所求的不過是一日三餐,溫飽度日而已,隻可惜,就這樣簡簡單單的要求,卻是經曆著曆史“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反複碾壓。


    隻是,為了考核能更有影響力和公平性,趙括還是決定將考核測試留到明日的大朝之後,畢竟,這些事情,還是要禮部接手才是正途。


    好說歹說,一眾的官員們總算是勸離了已經“饑渴難耐”的邯鄲百姓們。


    忙碌了一個上午的趙括也終於能夠迴到王宮之中,內閣的幾名閣老也悄然聚集到了趙括的身邊,算是最後對明日的議程進行一番審議。


    說是議程,實際上主要還是對各個衙門編製的改革問題進行確認。


    擺在幾人案桌之上的,正是由平原君趙勝同誌親自操刀,按照趙王括的最新指示,結合趙國的實際情況,對朝堂若幹重要部門和衙門的編製進行的改革方案。


    方案的內容主要涉及三個方麵,分別是:理清職司架構、厘定職則界限以及“淘汰冗員、提拔幹吏!”。


    如果說前麵兩個,不過是在趙括的想


    法的基礎上,套上趙國如今的實際情況,雖然有些龐雜,倒也是有矩可循,那麽最後一個“淘汰冗員、提拔幹吏!”可就真是個大難題了。


    簡簡單單的八個字的要求,卻把平原君的腿給跑細了,嘴也被磨破了。


    且不論有那麽多關係找上門來,單單就“冗員”和“幹吏”的界限劃分,便足以讓平原君頭痛欲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長平之戰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雲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雲逸並收藏從長平之戰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