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泫氏地區主力部隊的順利轉移,其他各個節點的趙軍就沒有那麽好的運氣了。雖然為了追擊泫氏區域的趙軍,司馬錯將秦銳士給抽調了迴來,但即便是普通的秦卒,也不是他們能夠對付得了的。


    更要命的是,隨著中路泫氏地區的圍殲任務以失敗而告終,秦軍上下,自司馬錯以下,皆是憋著一股子的怒氣。


    還能咋辦?


    全部發泄到剩餘的趙軍身上唄。


    於是,趙軍剩餘各節點的士卒們,顯然承受了他們不該承受的苦難,而這些苦難所帶來的最直接的後果便是成建製的突圍幾乎不可能了。


    趙軍的校尉、曲長們也很快意識到這一點,隨即下令麾下將士:趁著晨間霧氣,各自分散突圍。


    很快,成建製的防禦也宣告告一段落。


    可惜,吃一塹長一智的秦軍,隨即在東岸壁壘之上增加了近萬人的兵力,城上有守卒,城中有巡邏,還特意有千人的力量在不斷地尋找著趙軍留下的暗道。


    因此,能成功分散突圍的趙軍少之又少。


    而隨著早起的陽光高高升起,很快丹水水麵上最後的一絲霧氣也消散無形。


    如此光天化日之下想要再突圍,簡直是不可能之事,被迫無奈,趙軍隻得三三兩兩轉迴西岸壁壘,在自己熟悉的位置,做上最後的掙紮。


    不是趙軍沒有考慮過投降的問題,問題是秦軍向來不要俘虜,更何況如今的秦軍已經殺紅了眼。與其束手就擒,坐以待斃,不如殺一個夠本,多殺一個還賺一個呢!


    時至巳時,成規模的抵抗幾乎已經不見,但數十裏的壁壘之上,幾乎每隔上幾十步就有趙軍埋伏其中,隨時準備對著不備的秦軍的腰子給來上一下子。


    誰也不知道這壁壘之中還藏著多少的趙軍,又會給秦軍帶來多少的殺傷。


    不過司馬錯也當機立斷,令王騎率領五萬大軍往北路增援而去,算上傷亡的五萬多人,司馬錯守護壁壘的兵力甚至已經不足兩萬人馬。這也導致了秦軍清理殘軍時格外的小心與緩慢,這還是基於秦軍對於西岸壁壘很是熟悉的情況下。


    於是,零星的戰鬥一直持續到了黃昏時分,而即便秦軍已經小心翼翼,但還是被趙軍的殘兵給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戰後結算:西岸壁壘一戰,趙軍防守總兵力約五萬餘人,除了從泫氏地區突圍而出的一千五百騎兵與大約不到四千步卒之外,趁著薄霧而東逃的兵力不過寥寥千餘而已,而最終抵達故關之總數,隻餘不足七千人。


    相較於趙軍的損失,他們的戰果可謂輝煌。


    秦軍兩麵夾擊之下,卻依舊損兵近六萬人馬,尤其胡傷所部,因為強行登陸和冒險追擊的緣故,兩萬五千精銳,戰後已然不滿萬數。


    而這還不是司馬錯最為心疼的,卻是秦銳士的損傷,五百銳士出征,戰後一點驗,所剩不過二百二十人,半數還多的的銳士被交代在了壁壘之上。


    近乎一比一點二的戰損比,司馬錯真的很難接受這個結果。即便這個結果實際與當日秦守趙攻時候的戰損比已經很接近了,畢竟那日的秦軍可是根本沒有援軍支持的,也拿下了同樣數目的趙軍的。


    隻是,那日的秦軍也沒有麵對兩麵夾擊的問題。


    怎麽說呢?趙軍終究還是掙了!


    但之所以趙軍能夠在兵力明顯弱勢的情況下取得如此戰果,一方麵自然是要歸功於地利的緣故,但另一方麵,秦軍這麵的輕敵之舉,包括夾擊過程中的兩軍失配的問題,也是導致前期自身戰損頗大的原因之一。


    當然,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趙軍自主將許曆以下,皆是敢想敢打敢拚,甚至不惜以命相拚,比秦軍更豁得出去的緣故。而趙括臨時修改的軍令——隻論殺敵數量,不求守住壁壘,更是壁壘守軍敢想敢打敢拚的前提保證。


    若是沒有趙括將令的修改,趙軍迫於無奈隻能固守待援,許曆還敢果斷下令麾下的騎軍主動出擊嗎?麾下的將士還能打出如此精彩的配合嗎?趙軍又如何能打秦軍若幹個措手不及?而最終壁壘之軍又豈能棄壁壘於不顧,專心逃命而去呢。


    若是沒有底下士卒的拚死反抗,秦軍銳士早就撕破了壁壘的防線;


    若是沒有許曆寧願親上戰場也不動用騎軍,哪裏能保持騎軍大部的戰力;


    若是沒有騎軍大無畏的衝鋒與折返,趙軍主營哪裏能夠突出秦軍之重圍;


    若是沒有在東岸壁壘上提前做好手腳與暗道,趙軍哪裏能快速突破已經被秦軍占領的東岸壁壘。


    可以說,壁壘之戰的勝利,是趙軍從戰略到戰術的一次徹底的勝利,即便這個勝利並不算大,甚至在明麵上看來,秦軍雖然付出一定的代價,卻也實現了戰略上的徹底主動。


    最重要的是,壁壘防禦戰的結果告訴了整個趙軍:隻要安排得到,在占據地利的情況下,趙軍即便麵對著兩麵的夾擊也依舊能夠堅守陣地,甚至能與敵軍打出一比一乃至一比一點二的戰損比。


    這樣的訊息對正在堡壘之中鏖戰的趙軍無疑是一份興奮劑,甚至對於秦軍即將完成的戰略包圍都是一種削弱——包圍又怎樣,你又打不進來,想要打進來至少也耗你個半死。


    與此同時,二次的壁壘之戰也充分暴露了秦軍的諸多問題:比如高層將領的青黃不接的問題,又如因為軍功而導致的默默爭功而造成的相互不願配合的問題,又如對對手準備不充分、認識不清晰的問題。


    若是秦軍能夠通過這場規模並不算很大,損失也不算慘重的戰役,發現並解決掉軍中的問題,那麽或許,秦軍還要賺得更多些。


    可惜的是,雖然司馬錯對於銳士的消耗心疼不已,即便胡傷也對所部損失慘重的問題多有感傷,但無論司馬錯又或是胡傷、王騎,甚至到一個普通的秦軍士卒,都不認為此戰他們敗了,更遑論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了。


    而這,才是最可怕的……問題……


    wap.


    /90/90029/19742198.html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長平之戰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雲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雲逸並收藏從長平之戰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