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燧發槍和線膛槍這兩個概念,實際上在這個時代並不算新鮮玩意。
即便是在眼下的大明,也是有燧發槍的,至於線膛槍的概念,對於湯若望而言也並不是新鮮玩意。
“畢懋康的《軍器圖說》上麵,就有關於自生火銃的記錄,它指的應該就是殿下所說的燧發槍.....”
薄玨作為目前大明為數不多的兵器專家,對於《軍器圖說》自然不會陌生,他繼續道:“若是殿下想要生產燧發線膛槍,為何不派人去請畢懋康?”
的確,提到明末火器發展曆史,自然少不得畢懋康,而他的那一本《軍器圖說》,也是一本匯聚了當下各種先進軍器的書籍。
在這本《軍器圖說》裏麵,畢懋康介紹了一種自生火銃,將火銃用火繩點火的裝置改進入裝藥室中,使火藥燃燒,產生氣體推力,將彈丸射出,可以有效克服了火繩點火怕風雨的弱點。
林敬輕輕搖頭,道:“我自然派人去請了,不過畢懋康身為南京戶部右侍郎,如今年紀也大了,我倒沒有這麽信心讓他不遠千裏奔波到京城來........而且這件事,需要得到陛下的認可才行。”
相比起湯若望、宋應星和薄玨這三個人的身份,畢懋康的身份無疑要敏感得多,而且他深受崇禎的信重,林敬並沒有這個信心能夠讓畢懋康千裏迢迢趕來,而是打算先憑借薄玨和湯若望的才華,再加上自己對米尼槍的了解,來製造新式火器。
薄玨輕輕點頭,不過臉上也帶著些許擔憂,道:“殿下,雖然畢大人已經發明出來了自生火銃,可是這種火銃的射程比較近,再加上結構精巧,成本太高,隻怕設計出來也很難裝備到全軍。”
的確,相對於火繩槍的簡單構造,燧發槍的槍機就顯得太複雜,而且由於自生火銃沒有彈簧的緣故,需要連續不停地扣動扳機,日常使用起來並沒有那麽方便。
實際上,即便歐洲燧發槍發明了足足有一百年,可是在十七世紀中葉之前,各國軍隊用的火器主要還是火繩槍,直到三十年戰爭結束後才開始大規模列裝燧發槍,至於東方則是在大明滅亡後,清廷將火繩槍一直沿用到了十九世紀。
當然,這裏麵的主要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技術不成熟的問題,因為燧發槍相對於火繩槍的優勢非常大,不隻是射速提高和填裝方便,也不隻是能在下雨天使用,實際上燧發槍真正的強大在於射手使用時不需要攜帶明火。
不需要攜帶明火表麵上沒什麽,可實際上它的意義非常重大,這就意味著火槍手們的陣列可以排得更加緊密,而不需要擔心明火引燃隊友身上的火藥,這就為線列戰術的出現打下了基礎,其次通過這種戰術也可以使得火槍兵們擺出空心方陣,具備一定的近戰能力。
在後來的清準和清緬戰爭時期,清軍實際上也遇到過不少使用燧發槍的對手,可是他們通常都不會線列戰術,依然采用了火繩槍時代的戰術,並沒有真正發揮出燧發槍的威力,反而是清軍由於冶鐵技術相對好,槍管造的不錯,使得火繩槍的精度更高,因此當清軍擺出所謂的九進十連環大方陣,那些使用燧發槍的對手們反而達不到清軍的火力密度。
林敬雖然明白這裏麵的彎彎繞,但是他很難去用戰術的角度同這些人分析,隻能說道:“眼下燧發槍之所以還不夠好,完全是因為技術還沒有發展到這個地步,戰術上麵也沒有得到更新,將來它的威力肯定會得到展示。”
湯若望反而比較讚同林敬的想法,道:“的確如此,現在西方各國已經開始在大規模列裝燧發步槍,這並不是一件沒有來由的事情。”
“燧發裝置的設計可以參考自發火銃,不過我建議在裏麵增加一個彈簧,來加大燧石的擊打力度。”
林敬別的也不太懂,便繼續說道:“如果有可能,最好是派人能夠去澳門買幾支燧發槍,到時候參考一下西方人的設計。”
“是,臣領旨。”
二人很快就將這一點記了下來,對於彈簧這個東西,湯若望自然不會陌生。
湯若望很快繼續提問道:“殿下,燧發槍應該不會有什麽問題,可是線膛槍恐怕會有很大的難度,而且在使用的時候,並沒有眼下這種滑膛槍好用。”
的確,相對於燧發槍的普及時間,線膛槍就要更晚一些,嚴格來說在整個前裝槍時代裏,真正大規模使用線膛技術的隻有米尼槍,而在此之前,大部分國家的軍隊並不願意裝備這種帶有螺旋形膛線的槍。
實際上相比起燧發槍技術的出現,線膛技術出現的時間就更早了。
最早的線膛槍基本上可以追溯到15世紀初期,不過當時的膛線都是直線型的溝槽,目的隻是為了更方便地裝填彈丸,後來人們發現如果在槍管裏刻下螺旋形線膛,那麽發射出來的彈丸將會更加穩定地旋轉飛行,從而有效提高射擊準確性和射程。
湯若望繼續感慨道:“聽上去這似乎很不錯,可是很快一個問題就來了,那就是這種線膛槍的閉氣性無法保持,威力也就大打折扣。”
滑膛槍時代的彈丸通常都是圓形,為了方便從槍口裝填,子彈的直徑通常會略小於槍管直徑,這樣用起來自然沒有什麽問題,可是線膛槍由於膛線的存在,槍管同彈丸形成的閉氣性也就無法保持,使用起來威力便大打折扣,如果要將子彈的口徑做到與槍口徑持平甚至略大,在裝填的時候就會非常不便,還會影響到線膛火槍的射速和效率。
由於彈頭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所有人,因此即便在那些使用線膛槍的軍隊中,解決這個問題也是用的笨辦法,那就是隨身攜帶一個木槌,在裝填時通過敲擊推彈杆進行裝填,結果往往導致更危險的槍膛破裂,也很難得到世人的滿意。
林敬輕輕點頭,笑道:“聽上去似乎有很大的問題,那如果我們換一個思路,換一種設計的彈頭呢?”
“換一種設計的彈頭?”
湯若望很奇怪地搖了搖頭,道:“殿下,事實上很多人也想過這個問題,可是直到目前並沒有一個很好的辦法。”
wap.
/92/92005/20281171.html
即便是在眼下的大明,也是有燧發槍的,至於線膛槍的概念,對於湯若望而言也並不是新鮮玩意。
“畢懋康的《軍器圖說》上麵,就有關於自生火銃的記錄,它指的應該就是殿下所說的燧發槍.....”
薄玨作為目前大明為數不多的兵器專家,對於《軍器圖說》自然不會陌生,他繼續道:“若是殿下想要生產燧發線膛槍,為何不派人去請畢懋康?”
的確,提到明末火器發展曆史,自然少不得畢懋康,而他的那一本《軍器圖說》,也是一本匯聚了當下各種先進軍器的書籍。
在這本《軍器圖說》裏麵,畢懋康介紹了一種自生火銃,將火銃用火繩點火的裝置改進入裝藥室中,使火藥燃燒,產生氣體推力,將彈丸射出,可以有效克服了火繩點火怕風雨的弱點。
林敬輕輕搖頭,道:“我自然派人去請了,不過畢懋康身為南京戶部右侍郎,如今年紀也大了,我倒沒有這麽信心讓他不遠千裏奔波到京城來........而且這件事,需要得到陛下的認可才行。”
相比起湯若望、宋應星和薄玨這三個人的身份,畢懋康的身份無疑要敏感得多,而且他深受崇禎的信重,林敬並沒有這個信心能夠讓畢懋康千裏迢迢趕來,而是打算先憑借薄玨和湯若望的才華,再加上自己對米尼槍的了解,來製造新式火器。
薄玨輕輕點頭,不過臉上也帶著些許擔憂,道:“殿下,雖然畢大人已經發明出來了自生火銃,可是這種火銃的射程比較近,再加上結構精巧,成本太高,隻怕設計出來也很難裝備到全軍。”
的確,相對於火繩槍的簡單構造,燧發槍的槍機就顯得太複雜,而且由於自生火銃沒有彈簧的緣故,需要連續不停地扣動扳機,日常使用起來並沒有那麽方便。
實際上,即便歐洲燧發槍發明了足足有一百年,可是在十七世紀中葉之前,各國軍隊用的火器主要還是火繩槍,直到三十年戰爭結束後才開始大規模列裝燧發槍,至於東方則是在大明滅亡後,清廷將火繩槍一直沿用到了十九世紀。
當然,這裏麵的主要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技術不成熟的問題,因為燧發槍相對於火繩槍的優勢非常大,不隻是射速提高和填裝方便,也不隻是能在下雨天使用,實際上燧發槍真正的強大在於射手使用時不需要攜帶明火。
不需要攜帶明火表麵上沒什麽,可實際上它的意義非常重大,這就意味著火槍手們的陣列可以排得更加緊密,而不需要擔心明火引燃隊友身上的火藥,這就為線列戰術的出現打下了基礎,其次通過這種戰術也可以使得火槍兵們擺出空心方陣,具備一定的近戰能力。
在後來的清準和清緬戰爭時期,清軍實際上也遇到過不少使用燧發槍的對手,可是他們通常都不會線列戰術,依然采用了火繩槍時代的戰術,並沒有真正發揮出燧發槍的威力,反而是清軍由於冶鐵技術相對好,槍管造的不錯,使得火繩槍的精度更高,因此當清軍擺出所謂的九進十連環大方陣,那些使用燧發槍的對手們反而達不到清軍的火力密度。
林敬雖然明白這裏麵的彎彎繞,但是他很難去用戰術的角度同這些人分析,隻能說道:“眼下燧發槍之所以還不夠好,完全是因為技術還沒有發展到這個地步,戰術上麵也沒有得到更新,將來它的威力肯定會得到展示。”
湯若望反而比較讚同林敬的想法,道:“的確如此,現在西方各國已經開始在大規模列裝燧發步槍,這並不是一件沒有來由的事情。”
“燧發裝置的設計可以參考自發火銃,不過我建議在裏麵增加一個彈簧,來加大燧石的擊打力度。”
林敬別的也不太懂,便繼續說道:“如果有可能,最好是派人能夠去澳門買幾支燧發槍,到時候參考一下西方人的設計。”
“是,臣領旨。”
二人很快就將這一點記了下來,對於彈簧這個東西,湯若望自然不會陌生。
湯若望很快繼續提問道:“殿下,燧發槍應該不會有什麽問題,可是線膛槍恐怕會有很大的難度,而且在使用的時候,並沒有眼下這種滑膛槍好用。”
的確,相對於燧發槍的普及時間,線膛槍就要更晚一些,嚴格來說在整個前裝槍時代裏,真正大規模使用線膛技術的隻有米尼槍,而在此之前,大部分國家的軍隊並不願意裝備這種帶有螺旋形膛線的槍。
實際上相比起燧發槍技術的出現,線膛技術出現的時間就更早了。
最早的線膛槍基本上可以追溯到15世紀初期,不過當時的膛線都是直線型的溝槽,目的隻是為了更方便地裝填彈丸,後來人們發現如果在槍管裏刻下螺旋形線膛,那麽發射出來的彈丸將會更加穩定地旋轉飛行,從而有效提高射擊準確性和射程。
湯若望繼續感慨道:“聽上去這似乎很不錯,可是很快一個問題就來了,那就是這種線膛槍的閉氣性無法保持,威力也就大打折扣。”
滑膛槍時代的彈丸通常都是圓形,為了方便從槍口裝填,子彈的直徑通常會略小於槍管直徑,這樣用起來自然沒有什麽問題,可是線膛槍由於膛線的存在,槍管同彈丸形成的閉氣性也就無法保持,使用起來威力便大打折扣,如果要將子彈的口徑做到與槍口徑持平甚至略大,在裝填的時候就會非常不便,還會影響到線膛火槍的射速和效率。
由於彈頭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所有人,因此即便在那些使用線膛槍的軍隊中,解決這個問題也是用的笨辦法,那就是隨身攜帶一個木槌,在裝填時通過敲擊推彈杆進行裝填,結果往往導致更危險的槍膛破裂,也很難得到世人的滿意。
林敬輕輕點頭,笑道:“聽上去似乎有很大的問題,那如果我們換一個思路,換一種設計的彈頭呢?”
“換一種設計的彈頭?”
湯若望很奇怪地搖了搖頭,道:“殿下,事實上很多人也想過這個問題,可是直到目前並沒有一個很好的辦法。”
wap.
/92/92005/20281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