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敬抬眼望去,隻見對麵八十步位置的一排排靶子上,此時出現了密密麻麻的槍眼,頓時笑道:“看來新式火槍的改進確實不小。”


    薄玨臉.上帶著幾分凝重,道:“殿下,根據之前戰場上士卒們的反饋,我們針對新式火槍的設計重新進行了調整,首先火藥配方上也進行了調整,顆粒化技術變得更加規範,所以現在的火


    槍威力變得更大,射程也變得更遠,但是它所消耗的火藥量卻更加精確,無形中使得槍聲更清脆,煙霧也就更少。”


    林敬點了點頭,繼續道:“眼下火器廠的產量足夠嗎?”


    盡管南京火器廠已經全麵實施了流水化工藝,生產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是也始終保持在每個月一千二百杆左右,這放在過去本身是一件極為難以想象的事情,然而現如今卻依然嚴重製約了抗虜軍的擴張。


    林敬輕輕點了點頭,道:“目前的問題還是因為銃管的打造上嗎?”


    “銃管確實是主要限製部分,之前有了一大批銃管的儲備,臣等隻用了十幾天時間就組裝好了上千杆火槍,倘若銃管足夠,一個月內生產兩千五百杆甚至是三千杆火槍都不是問題。”薄玨臉上帶著幾分無奈,同時他也望了一眼身旁的宋應星。


    宋應星連忙站出來說道:“殿下,臣等已經在南京各地廣設水力鍛錘,隻是殿下有所不知,水力鍛錘對地勢要求比較高,並不是所有地方都適合,眼下攏共才建造了三十多座鍛錘坊,可每


    日裏除了有大量的槍管需要製作以外,還有板甲也需要捶打....甚至工期忙碌的時候,不得已隻能安排工匠手工鍛打。’


    林敬差不多已經聽明白了,水力鍛錘雖然大大提高了武器的產出,可是它同樣會受到大自然的限製,倘若想要突破這種生產力限製,怕是需要等到工業時代,利用蒸汽鍛錘才行。


    當然,在短時間內林敬自然是弄不成蒸汽鍛錘,畢竟眼下已經有一大堆的事情,根本抽不出足夠的人手來搞這些。


    “可以想辦法在山東各府縣製造水力鍛錘,到時候一些不太重要的器物,可以放在山東來鍛打,甚至一部分槍管也可以轉移過來。”


    林敬很快就下定了決心,他繼續道:“有什麽問題咱們克服便是,但是產量要是不夠,咱們可就對不起前線的將士們啊!”


    為了更好的改進武器,此次林敬還帶來了一些戰場。上的武器檢驗員,他們都隸屬於與軍械司下屬,每一次新武器出爐後,他們都會在戰場上進行使用,並且用專業的態度去記錄下武器的在不同使用環境下的表現效果。


    而在經過了這兩次大戰之後,這些武器檢驗員們自然也對武器的特點有更加清晰的認知。


    “啟稟殿下,此次大戰之中,對我威脅最大的始終都是建虜騎兵,這些騎兵極擅衝刺,若無阻礙的情況下,十息內便能衝出一百五十步的距離!眾所周知,我軍目前火銃的有效射擊距離通常在一百五十步左右,但是為了進一步放大威力,會等到八十步就展開射擊!而距離第二輪射擊間隔則不止十息,也就是說我軍倘若曠野下麵對東虜騎兵,隻能進行一輪有效射擊!


    資深武器檢驗員謝春風麵對眾人侃侃而談,他先是望了一眼林敬的神色,然後便繼續說道:“事實也的確如此,我軍在對付東虜騎兵時,通常不僅僅隻依靠一輪火槍齊射,而是包含了遠距離炮擊以及近距離的臼炮射擊,中間還會夾雜一輪震天雷的攻擊,而且到最後還會有長槍方盾兵丁擋在前麵,從而攔住東虜的衝鋒,實現勝利。”


    林敬微微點頭,這一點與他觀察的不謀而合,可見這個謝春風確確實實是個做事的人,至少在戰場.上進行了大量的細致觀察和記錄分析。


    謝舂風繼續道:“盡管我們能夠在這種情況下取得勝利,但是我們不得不說的是,這僅僅隻適合大規模戰鬥,而且我軍還需


    要有一定的準備條件下,才能達成對敵軍騎兵的製衡。可如果是一些小規模戰鬥呢?比如一百人對付五十騎兵?或者是三百人對付一百騎兵?”


    聽到這裏,眾人的神情微微有些凝重,像薄玨和宋應星的臉上露出了幾分沉思,唯獨湯若望的臉。上才流露出幾分不可置否的表清。


    林敬微笑著望向了外國佬,親切地稱唿著他的字,“道未,有什麽想法不妨直說。”


    “迴稟殿下,以臣來看,這個問題已經不是單一武器能夠解決,以步製騎能夠做到這個地步已經很不錯了,真正想要抗衡東虜騎兵,終究還是需要騎兵。


    湯若望輕輕笑道:“無論什麽武器,即便是刺刀,也不可能讓穿著布衣的火槍兵在肉搏中戰勝馬上的騎兵,它隻是火槍兵們的最後驕傲罷了。


    的確,在目前的抗虜軍當中,大部分兵都是無甲的,其中穿重甲的除了站在最前排的長矛方盾兵以外,便是具備近戰能力的擲彈兵們。即便是騎兵,也隻是穿了一層輕便板甲。


    畢竟時代在發展,隨著火器威力的越發強大,甲胄也開始逐漸失去它們本來的防護作用,此外甲胄本身造價昂貴,需要大量的鐵料,並不是目前的抗虜軍所能承受一至少生產一萬杆火器可比生產一萬套板甲容易得多。


    實際上,像棉甲的產生,就是為了應對火器發展的一種新變革,這種棉甲采用了棉花七斤製造,用布縫如夾襖,兩臂過用腳踹實,以不胖脹為度,曬幹收用。見雨不重、黴鬢不爛,鳥銃不能大傷。


    有了這種特製的棉甲,重甲自然逐漸失去用武之地,就連清軍當中更多也是配備棉甲,而非毫無實際作用的鐵甲。


    但問題是,自從林敬讓人改進了火藥配方和製造出新式火器以後,新式火器的威力自然要遠遠超過火銃,這也使得棉甲再一次被淘汰一一因為在實戰中證明,它根本無法應對新式燧發槍的穿透能力,擋不住就是擋不住。


    在這種情況下,穿著輕便貼身的布衣軍服也就成為了理所應當的事情,這也更加符合符合曆史發展的趨勢....


    因此,當謝春風要求強化火槍兵的近戰能力時,在熟悉戰場情況的湯若望看來,自然是一件很荒謬的事情。


    寧渝想了想,才緩緩開口道:“咱們現在給火槍兵配備的刺刀是什麽類型的?


    很快,便有人將一柄長長的刺刀呈遞了上來,林敬輕輕捏在手中,隻感覺刺刀雖然很鋒利,可是其結構很簡單,隻有一個


    簡單的銜接裝置。他要來了一把新式火槍,費力地將刺刀插進去,然後便驚訝地發現,倘若想要拔下來變得非常吃力。


    “殿下,目前的刺刀采用銜接式,在戰前都是掛在兵丁的腰上,直到最後需要麵臨近戰時才會取下來插進去使用。


    薄玨無奈地介紹道,他原本以為這種裝置並不複雜,可經過實際設計後才發現,製造合用的刺刀比他想象的更加困難。


    在大明,原本早已經存在一種塞入式刺刀,被稱之為銃刀,出現的時間甚至還要早於西方。當東方使用銃刀的時候,西方還沒有這種類似的武器,一直到十七世紀時,法國才出現了這種塞入式的刺刀。


    但問題就是,塞入式的刺刀使用起來很麻煩,而且插進去以後很難再拔出來,也就會影響到使用射擊。


    薄玨的思路便是在銃刀的原來思路上進行了設計,多了一種銜接裝置,從而讓它變得更加牢固,但是這種設計同樣會讓火槍無法及時在戰場上二次射擊。


    林敬微微沉吟了一番,他知道後世刺刀的演化也經曆了一段漫長的時間,從塞入式變成了套管式,然後到了後來則發展成為了一種卡榫式。


    在原本的曆史上,套筒式刺刀還需要再等幾十年才會被發明出來,這種刺刀可以自由安裝,更加靈活,不會影響到射擊,但是套筒式刺刀如果工藝太差,會使得安裝不夠牢固,也就是會出現很尷尬的場景,那就是沒安裝好刺刀會在戰鬥中掉落,倘若安裝太緊又無法摘下。


    相對於套筒式刺刀更加先進的便是卡榫式刺刀,這種刺刀安裝更加快捷牢固,且使用起來也更加多樣化,但問題就是這種刺刀的刀座製作起來很不容易,需要非常精密的金屬製造技術而


    且還需要高質量的彈簧,即便是到了二戰期間,這種工藝也難倒了很多國家。


    因此,在目前這個時代,林敬根本不用妄想去實現卡榫式,既沒有這個技術能力,也沒有這個實際生產力。


    相對來說更符合需求的便是套管式刺刀,而且這種刺刀也是曆史上較早進行大規模應用的製式刺刀。在原本曆史上的1703年斯拜爾巴赫河會戰中,法軍步兵使用這種刺刀進行衝鋒,成功擊敗了對麵的普魯士軍隊,而後歐洲軍隊開始逐漸淘汰長矛。


    林敬雖然不懂套筒式刺刀的具體製作方式,但是他知道一些簡單的設計思路,便將套筒式刺刀的概念告訴給了薄玨和湯若望。


    而這一次二人聽到這種新式刺刀後,頓時便來了興趣,因為他們以自己的思路,很快就敏銳地察覺到了這種刺刀所具備的巨大潛力。


    “在針對目前新式火槍的改進上,增加了這種新式的套筒刺刀後,無疑會大大增強我軍的近戰能力,且可以有效減少長矛手的裝備,火器的配比率能夠得到提高。”


    眾人自然能夠聽明白這裏麵的潛在價值,火器配比率越高,則說明戰場上的遠程打擊能力也就越強,再加上這種槍刺,雖然不可能完全改變步兵在騎兵麵前的弱勢地位,可也能讓火槍兵多一份自保的能力。


    當然,現階段在套筒式刺刀還沒有真正出現且大規模列裝之前,火槍兵們依然需要長矛方盾的護衛。


    在定下了新式燧發火槍的技術要求後,林敬很快就望向了負責火炮研發的湯若望。


    “殿下,新式火炮的研發已經成功,目前正在進行初步試射,還請殿下隨臣來。


    眾人很快便出了槍坊,一路朝著北麵的山坡方向行去,相對於可以在小區域試射的火槍而言,火炮所需要的試驗場地明顯更大,基本上囊括了數裏。


    此時在火炮靶場,一眾工匠們正在等待,還有數不勝數的錦衣衛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正在無比嚴密地防止閑雜人等進入火炮靶場


    這也是林敬的要求,畢竟他可不希望自己的秘密武器轉眼間就被泄露給了敵人。


    要知道,此時無論是清廷也好,還是李自成也好,都十分迫切地希望改善自己的火炮,甚至能夠擁有更加先進的火炮。


    湯若望臉上浮現出一絲笑容,他站在前方為林敬做出介紹:“殿下,如今火炮工坊的發展十分順利,目前炮坊擁有工匠三百四十七人,勞役則擁有一千餘人,他們的辛苦勞動已經得到了初步的迴報,還請殿下往這邊看。林敬不由得抬眼望去,隻見四種不同大小和不同製式的青


    銅火炮,他們被四輪馬車拉著,出現在了眾人的麵前。看書溂


    “道未,看來我今天是來對了,你給我準備的驚喜還真不少呢。”


    “殿下是大明國的太子,理應受到全天下的祝福。湯若望眼神中透著一絲敬佩,這個普魯士人當初來到澳門的時候,目的隻是為了能夠傳教,可是等他來到京城,開始接觸這個國家時,便深深愛上了這個國家。


    而林敬的出現,則更是讓他多了一份知己的感覺,原因很簡單,即便大明也有像徐光啟這樣的開明官員,可是他們的思維裏卻依然帶著深深的天朝上國的思維習慣,可是太子殿下卻不一樣,他對湯若望的尊敬卻帶著一種發自內心的平和,令人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當然,這也是因為林敬本身就是來自後世的人,行為邏輯上自然與這個時代其他人存在很大的不同,反而更容易受到湯若望的認可。


    “殿下,這四門小炮便是當初受到您的啟發,在您的思路上進行實驗完成的,而取得的結果也令人非常意外。”


    湯若望略略恭維道:“毫不客氣的說,您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武器專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到明朝當舉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黎明之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黎明之卿並收藏穿越到明朝當舉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