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山。


    望著從廣宗城方向追擊的明軍,博洛頓時感覺眼前一花,剃得幹幹淨淨的腦門上,也不可抑製地淌下幾滴汗水。


    麵前的這一股明軍至少有三四千人以上........不,很有可能在五千人以上!


    博洛通過觀察明軍行進間的煙塵,十分準確地判斷出了這股明軍的規模,隻是他心裏卻越發焦慮,甚至感覺到一陣惶恐。


    因為當廣宗出現了這麽大一支明軍時,也就意味著滿達海所部兇多吉少,而遲遲沒有消息並不意味著平安無事,反而有可能是滿達海所部已經被明軍全部殲滅。


    這聽上去似乎像是一個天方夜譚,可是博洛已經不敢有任何的僥幸心理。


    “對麵的明軍統帥到底是誰呢?”


    博洛眉頭微皺,細思也無所得,隻能望向身旁的一名中年漢子,沉聲道:“李都統,你以為對麵是誰在統兵的可能性更大?”


    “迴主子爺,奴才雖然是降將之後,可是卻是在咱們大清生長的,對南麵實在是不了解啊。”


    那中年漢子臉上頓時露出幾分惶恐之色,心中更是暗自歎息,原本還以為這一次能夠跟著主子在南邊建功立業,卻沒想到陷入了今日困局。


    原來,此人是一個來頭不小的漢奸,原名李延齡,乃漢軍正藍旗副都統,原本是大漢奸李永芳次子,十二歲就開始入朝侍奉老奴,還被賜名率泰,十六歲就迎娶了愛新覺羅宗室之女,在清廷地位非常尋常,即便是博洛也對其頗為客氣有加。看書溂


    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他的好爸爸李永芳,此人堪稱是讓大明君臣恨之入骨的頭號漢奸,甚至比範文程、洪承疇等輩更加可恨。


    而在清廷內部,李永芳的地位也始終位列眾漢臣之上,甚至連他的子孫都受到了遺澤,始終深受清廷的重視。


    原因很簡單,李永芳是明軍當中第一位投降後金的邊將。


    李永芳原為明朝撫順千戶所備禦官,也是撫順明軍的最高長官,後來在萬曆四十二年升為了遊擊將軍,據稱此人跟遼東總兵官李成梁也存在千絲萬縷的關係,前途無限。


    然而,當時間到了天命三年四月時,努爾哈以明朝偏袒葉赫部,頒布“七大恨”發動叛亂,圍困了撫順,而後李永芳便選擇了投降努爾哈赤,親手獻上了撫順。


    這件事情的意義十分重大,因為撫順是努爾哈赤打下的第一座明朝邊城,李永芳則是第一個投降的明朝邊將,為此李永芳被任命為三等副將,並迎娶努爾哈赤第七子貝勒阿巴泰之女為妻,成為了李額駙。


    在之後的戰爭中,李永芳也是每戰必隨,參與攻取清河、鐵嶺、遼陽、沈陽,積功升到了三等總兵官,甚至還幫助努爾哈赤策反了不少明軍官民投降後金,因此李永芳也深受努爾哈赤的信任,被授予了‘免死三次’的特權。


    盡管李永芳在天聰八年病逝,但是清廷也依然感念李永芳的功績,頗為重用李率泰,不僅讓李率泰參與征討察哈爾、參與鬆錦之戰,連同這一次還跟隨阿巴泰征明。


    見李率泰也起不到什麽作用,博洛隻能歎口氣道:“眼下咱們不能盲目撤離,反而會給明軍可乘之機,必須要堅守到援軍到來。漢軍善於守城,所以這一戰就交給李都統了。”


    李率泰心裏明白,既然要選擇堅守,那麽他麾下的兩千漢軍正藍旗官兵,自然要擋在第一線,而博洛所部的一千正藍旗騎兵則可以觀察局勢,隨時可以撤退。


    說白了,漢軍旗無論在什麽時候,都是可以犧牲的存在。


    不過李率泰並不在乎,他生長於鐵嶺,再加上迎娶了阿巴泰的女兒,早就將自己視作為愛新覺羅的自己人,對於麾下的漢軍自然也不心疼,反正死完了也還會有人繼續補充進來,根本無損於他的權威。


    “嘛,主子爺,奴才馬上召集麾下的兒個下水平小''誓死守在二王山,等著大軍來援。”


    李率泰行完禮節之後,便下去準備去了。


    而博洛也沒有耽擱時間,他也連忙去號令下屬的各章京,隨時準備著突圍撤離。


    正月二十五。


    二王山並不是多麽險峻的高山,隻是位於廣宗城外四十裏外的一處小山包,勉強可供清軍借助地勢駐守。天氣乍暖還寒,山上還殘留著一些積雪,看上去有些晃眼。


    林敬率領五千大軍正式圍困了二王山,不過他並沒有將二王山徹底圍死,而是選擇了圍三缺一,放開了一條口子,不過這也是尋常操作,目的自然是為了讓被圍在裏麵的漢軍不至於拚死一戰。


    不同於攻滿達海的時候,漢軍八旗的士氣都相對比較低,他們對傷亡的承受能力也相對較差,因此真正的硬骨頭,實際上隻有那一千八旗騎兵。


    隨著諸營匯聚完畢之後,林敬很快就下達了攻山的命令,超過三十門佛朗機炮開始發起怒吼,轟隆不絕的炮聲將一排排黑色彈丸送入了天空,很快就砸到了山上,將駐守的清軍士兵砸得筋斷骨折,倒下去了一大片。


    在明軍的火炮開始發威之後,博洛心中一寒,他急忙命令手下的的佛朗機炮展開還擊,隻是由於他們本身就是先鋒前軍,隨行攜帶的火炮數量並不多,還擊力度也遠遠差了一截——清軍的損失明顯大很多。


    “滴——”


    在炮聲轟隆之際,一陣尖銳的哨聲傳來,隻見一名穿著重重後甲頭頂鐵盔的明軍千總,吹響了口中代表進攻含義的竹哨,便一馬當先衝在了前麵,身後則有超過數百名明軍士卒在各自的局、隊的帶領下,朝著山上發起了攻擊。


    盡管從山下到山上的道路不多,但好在二王山地勢比較平緩,士兵們仰攻的角度並不大,陣型也還算能擺得開,二百餘名明軍舉著長矛和大盾,慢慢朝著山上前進,而在他們的身後,則是三百多名手中舉著火槍的明軍士卒,他們的身上還掛著一柄長刀。


    當明軍開始往山上移動時,漢軍正藍旗士卒也在李率泰的指揮下,或張弓搭箭進行迎擊,亦或者是用鳥銃進行攻擊,隻是由於距離過遠,再加上鳥銃準頭不夠,使得幾輪轟擊過後,山道上躺下的明軍屍體卻寥寥無幾。


    看到麵前這般戰果,李率泰不由得冷哼一聲,漢軍八旗的火銃並不算先進,跟普通明軍的火銃幾乎相差無幾,因此尋常很難建功。


    說到底,八旗漢軍平日裏打明邊軍也隻是半斤八兩,雙方勝負完全看精銳家丁隊伍的對決,而這一點則是全看肉搏結果。


    若非山下的明軍足足有五千之眾,李率泰真想一個勁直接打下山去,他完全有信心在野戰中徹底擊潰明軍,而不是在山上固守待援。


    而就在此時,明軍也舉著長矛大盾逐漸接近了半山腰的八旗漢軍士卒,他們很快就排列好了一個整齊的陣型,隻見在長矛大盾構成的防線中,一名名手持火銃的明軍士卒走了出來,排成了整整兩排,其中第一排半蹲在地上,第二排則站在地上,形成了一種極為古怪的陣型。


    一名頭戴鐵盔的明軍將領站在一旁,眼睛死死盯住山上的清軍防線,手中的長刀狠狠往下一劈。


    “放!”


    “砰砰砰砰——”


    隨著一陣濃密的硝煙彌漫而出,清脆無比的槍聲瞬間響成了一線,如同暴雨侵襲一般,將大量的彈丸潑灑了出去。


    在沒有了傳統火繩的幹擾後,使得明軍上下一下子就愛上了這種密集火力的感覺,而整整三百杆新式燧發槍的威力,也在此刻通過齊射的方式展現得淋漓盡致。


    隻見在火光和硝煙當中,一排排彈丸很快就擊中了對麵八旗漢軍的身體,在血肉裏麵翻滾跳躍,濃鬱的血腥味道瞬間蓋過了硝煙的刺鼻,大量的八旗漢軍士卒哀嚎著倒在了地上,就似乎是割麥子一般整整齊齊。


    近代戰爭的殘酷在這一刻表現得十分形象,戰場上不再是傳統的血肉互搏,而是用一種更加專業和冷酷的方式收割生命,這也使得戰爭不再成為將領們的個人藝術,而是成為了一道十分簡單的數學題。


    這道數學題的計算很簡單,即三百杆火槍在齊射的時候,究竟能命中多少敵人?那麽到底還需要多少杆火槍,能夠在一瞬間徹底摧垮對麵呢?


    林敬手中舉著千裏鏡,頗為痛快地望著對麵倒下的士卒們,第一個問題的答案他已經知道了,而第二個問題的答案,似乎也很快就會知曉。


    此時此刻,漢軍八旗陣線上的一幕徹底嚇到了李率泰,他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僅僅隻是一瞬間的功夫,就有超過六十個兵丁倒在了地上,死的窩囊無比,他們甚至都沒有辦法認清自己到底是被哪杆火槍給擊中的,而其他的八旗漢軍士卒們的表現就更加直觀,他們的腿在發抖,臉上冒著虛汗。


    娘的,這仗到底該怎麽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到明朝當舉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黎明之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黎明之卿並收藏穿越到明朝當舉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