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沈廷揚笑了笑,他自然聽出了林敬話語中的未盡之意,不過他對於史可法的了解不多,當下也沒有插話,而是說起了運河的事情。


    “殿下,臣以為貫通南北的關鍵在於漕運,若是能夠掌握漕運,則北方命脈自然操之我手,每年從江南運往京城的幾百萬石糧食和幾百萬兩銀兩,自然就能掌握在殿下的手中。”


    沈廷揚沉吟了一番,繼續道:“眼下殿下前往江南督糧一事,自然也有理由去插手到漕運裏。”


    “漕運,眼下時機還沒有到.....”


    林敬微微搖了搖頭,他心裏何嚐不想將漕運掌握在手中,可是這件事牽連著實太廣了,並不適合現在的他來做。


    對於大明王朝而言,主要的威脅一直都來自於北方的少數民族,因此出於軍事防衛的目的,朱棣便選擇將京都遷往了京城,以‘天子禦國門’的方式,來應對北方的威脅。


    可問題是,自宋元明以來,經濟從北方轉向南方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而北方的經濟長期不如長江中下遊地區,無力供養都城的廣大人口,中央王朝需要依賴來自於江南地區的物產,這使得運輸糧食問題成為中央王朝考慮的重要事務。


    而宋元以來南北運輸問題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是通過傳統的漕運來運輸,另一種就是利用海運來運輸了,隻是海運多風濤之險,明初時由於遼東軍餉短缺,朝廷令從江浙往遼東運糧,結果有近一半的運糧商船沉浮在大海之中,使得明廷中不少大臣反對用海運,堅持使用漕運。


    不過,在大明王朝的初期時,漕運的數量相對較小,而等到大明中晚期以後,隨著王室人口、官僚集團、軍隊數量、首都居民的成倍增長,使得每年漕運的


    運輸量屢創新高,而漕運也成為朝廷首都賴以供給所在。


    用一句話來說,漕運已經成為了維係大明生存下去的關鍵,誰敢隨意伸手,那等於立刻置身於所有人的視線之下,因此林敬絕不會在這種時候去做這種敏感的事情。


    “盡管我們眼下不能幹預漕運事,但是針對漕運弊端的改革,卻需要及早開始做好準備,等到將來時機一旦成熟,就需要雷厲風行進行改革。”


    林敬將手中的涼茶一飲而盡,隨手遞給了站在一旁的李繼周,繼續道:“季明,既然你說了運河事,那我倒要考考你,眼下若是改革漕運,弊在何處?”


    沈廷揚微微一笑,他很顯然做過了很深的準備,輕聲道:“迴稟殿下,漕運運行上百年,早已經是泥牛入海之勢,弊端之多實在難以盡數。”


    說到這裏的時候,其餘的大臣們也紛紛圍了過來,靜靜等著沈廷揚的介紹。


    實際上,對於漕運的問題,大明上上下下的官員誰都能說上兩句,主要還是因為這些問題都屬於積年毛病,誰都知道,可是誰也解決不掉。


    “弘治二年,河複決張秋,衝會通河,命戶部侍郎白昂相治。昂奏金龍口決口已淤,河並為一大支,由祥符合沁下徐州而去。其間河道淺隘,宜於所經七縣,築堤岸以衛張秋……,越四年,河複決數道入運河,壞張秋東堤,奪汶水入海,漕流絕。時工部侍郎陳政梳理河道,集夫十五萬,治未效而卒。”


    沈廷揚緩緩背完這一段文字,才輕聲道:“運河雖然比起海運安全,可是耗費甚多,運河年年淤塞,年年修築,不知道多少民脂民膏都丟在了這水裏麵去了.......而這些費用也都加在了漕糧的‘耗’上,從湖廣運到京城的漕糧,光是‘耗糧’就占了一大半。”


    林敬微微點頭,他在調查大明戶部賬冊的時候,自然知道為了一條運河,大明朝這二百多年來所花費的巨額代價。


    就好比在大運河沿著徐州的那一段,就前前後後花了將近八十年時間挖淤泥,其中投入的人力物力更是不計可數,最終才使得呂、梁洪才被清淤,可是阻塞的河道遠遠不止這麽一處,而涉及到運河其他位置上時,花費也是非常多。看書喇


    “曾經朝中有人說:“前議役山東、河南丁夫數萬,疏浚淤沙以通運。然沙隨水下,旋浚旋淤……”


    沈廷揚微微歎了一口氣,道:“朝廷在開挖運河的事情上,規劃並不夠明確,也走了不少的迴頭路。”


    “沒錯,季明所言正是吾等所想,若是能夠實行海運,則海舟一載千石,可當河舟三,用卒大減。河漕視陸運費省什三,海運視陸省什七,雖有漂溺患,然省牽卒之勞、駁淺之費、挨次之守,利害亦相當。”


    林增誌很快也站出來讚同道,他一向都十分認同海運,對於眼下的漕運體係深為不滿,因為漕運的緣故,周邊百姓的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由於大明漕運采用了支運法,即各地農民把糧食運往指定的糧倉,再派遣軍隊就近運輸,最後運轉京城,完成一次漕運過程——像這樣的過程每年需要進行四次,對於農民來說是極為沉重的負擔,農民為了前往糧倉通常需要走數百裏,往往會耽誤農時,延誤生產。


    當然,後來雖然出現了兌運法,就是允許南直隸、江蘇、浙江、湖廣等地的農民,不必專門去指定的糧倉繳納,改稱為就近兌換給衛所的官軍,然後由官軍運轉到京師。但是依據路程的遠近,需要給衛所的官軍以耗米,充作路費。每石湖廣需要繳納八鬥,而江西、浙江則減少為七鬥,江南地區六鬥,而江北則是五鬥。


    可是這依然難以掩蓋真正的問題,即沿途漕運對百姓們形成的巨大壓力。


    林敬笑了笑,道:“既然漕運耗費如此之大,而海運成本如此低,何以朝廷遲遲不大力支持海運呢?”


    沈廷揚道:“若是放在明初,還有海船不得力之故,而到了眼下,就隻剩下了一個原因...…”


    說到這裏時,沈廷揚咬了咬牙,沉聲道:“百萬漕工衣食所係,朝廷即便想要興海運,也需要顧忌到這一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到明朝當舉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黎明之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黎明之卿並收藏穿越到明朝當舉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