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望那環繞下關的崇山峻嶺,追憶起幕末時期的攘夷論及當時的情景。就在我們這艘船停泊的這一帶,外國聯合艦隊排列著當時那巨大的黑色艦陣,恫嚇長州的百姓。為學習海軍技術而秘密來到倫敦的誌道聞多、伊藤俊輔二人立誌要促使藩論轉向開國論,拋棄盲目的攘夷論。他們二人中止學業,提前迴國1863年,伊藤俊輔(博文)、誌道聞多(井上馨)等人接受長州藩主的密令,去英國學習海軍技術,從英國《倫敦新聞》報獲悉英美法荷組成聯合艦隊、準備炮擊下關時,他們二人毅然中止學習,搭乘外輪返迴日本。雖力勸藩主改變攘夷,但未能奏效,在日本潰敗後,他們二人曾以翻譯的身份,陪同求和使節前往談判,簽訂了屈辱的《下關協定》……


    他們以一種異樣的身姿走下黑船時的地方,就是那一片海灘吧!由於他們未能製止攘夷,戰爭終於爆發。雖然意氣旺盛的攘夷論者們施盡所能地予以抵抗,但在聯合艦隊安式炮的轟擊下,一敗塗地,不得不叩首稱臣。聯合艦隊最終派遣陸戰隊登上陸地,終使日本嚐到慘敗的苦汁,登陸地點就是那片海灘吧!冥頑的攘夷論者們欲做最後的頑抗,熔化寺廟的梵鍾和百姓的銅器,鑄造火炮,據守於城山腳下。從京都傳來戰敗的消息即所謂“禁門之變”,指圍繞攘夷與否,1864年7月長州藩誌士與會津、桑名、薩摩等藩在京都皇宮禁門前展開激戰,最終因實力懸殊,立誌攘夷的長州藩失敗而歸。長州藩主毛利敬親眼看到已經陷入失敗的境地,遂決定停戰求和。派出井上、伊藤和高杉擔當求和使節前往,他們三人披著散亂的頭髮,塗抹著堅硬的油,胡亂地挽著髮髻。在外國人看來,宛如是化裝遊行似的,戴著破舊的帽子,身著王朝時代的小具足陣羽織古代服裝。


    井上和伊藤深為這種屈辱所折磨,怒不可遏,但又無法發泄。強忍怒火與家老家老:日本古時“家臣”的頭目。們共同作為求和使節向黑船駛去。他們乘坐的船也隻是一艘破舊的小帆船吧?有關維新大混亂時期的事情,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從那之後,日本取得了巨大飛躍。英、法、西班牙等先進國家把向落後國家灌輸歐洲先進文明文化秩序,視為先進國家的權利和義務。在這個美名下,他們實際上是一種貪婪的、更是一種野蠻的,幾乎是強迫性的,甚至藉助安式炮的威力,來滿足其勃勃野心。這是秩序與文化的強行推銷啊!……曾被這種實在愚蠢的疑惑所困惑,這種疑惑實在是愚蠢透頂。


    這個疑惑就是矛盾的人道主義的本意,其結果僅是疑惑,而並非真實的存在,今日先進的東洋新事態明白無誤地證明了這一點。現在的支那,毫無疑問地朝著幸福的方向發展著。在日支事變以前,我就有了這種疑惑,那是因為我過於愚蠢而至。在產生這種疑惑的時候,無論如何在根本上,不論是釋迦如來,不論是孔子,還是耶穌,凡是抗擊日本的人,都應堅決果斷地予以消滅。無需任何理論和理由,隻能在這種心態下戰鬥。


    在這種動盪的疑惑中,仿佛不在心中抓住點什麽,就無法戰鬥。在當初,政府也並未顯示出它的戰爭的具體理論和方向。當今,發展的東洋事態,一掃所有的疑惑,顯示出明確的方向。而且其方向毫無疑問,是以幸福為目標的。現在進行的這場戰爭完全是正義的,說其是聖戰也不無理由。我充分理解聖戰的深刻內涵,是在那之後的事。


    置身於戰場,對於所謂的人道,所謂的破壞,一度感到極為煩惱。對於參加戰爭的人來說,必須要清楚地理解為什麽要進行這場戰爭,為什麽有正當的理由到處屠殺,否則就難以投入到這場戰爭中去。


    瀨戶內海在地圖上給人的感覺,與實際上感覺相差甚大,在地圖上看,島嶼很多,由東一直排列到西,讓人深信無疑地認為可以航海。但實際上,船隻必須向右轉過去,又向左折過來行駛,有時前後左右都是山,不管從哪個方向行駛,都令人懷疑是否能到達前往的目的地。


    如果一艘沒有羅盤,又不了解四周地形的船隻途經這裏的話,一定會行駛到相反的方向。


    不管前後左右,都讓人們仿佛感到到處是迷途的出口,而且在山中,仿佛與陸地相連似的,緊緊相連。船猶如行駛於群山環抱的山中湖水上。但實際上,在這緊緊相連的群山中,就是一座座聳立著的高山海島。


    ---------------


    第四卷乙第117號證(9)


    ---------------


    內海竟有如此之多的海島。進入內海之後,風雨交加,海麵也開始波濤洶湧。在這種惡劣天氣下,我不禁對宮城道雄筆下描寫內海春天的《春天的旋律》產生懷疑,感到過於牽強附會,好像是不大可能的事。


    船一到達宇島,正好是星期天,所以來迎接我們的人特別多。在這裏,沒有看到藝伎們,雨嘩嘩地越下越大。


    從船上眺望著歡迎的人群,不由想起讓我們蒙受恥辱的戰場,白衣的凱旋——無比榮光的白衣凱旋,不是用包含著凱旋光榮的那種詞彙來迎接我們,而僅僅是應當用“歸來”這個詞彙。


    在這強烈的自卑和恥辱感中,得以慰藉的是:我所在的部隊早已凱旋歸國,我理所當然地也會想方設法地迴到祖國。並不是部隊還在前線苦戰,而我一人卻獨自迴國。


    如果部隊還在前線苦戰,而我卻一人獨自迴國的話,那就會有一種無比的自卑和恥辱感,但若非這樣,就可以一掃這種自卑感和恥辱感。雖不能因此而誇耀什麽,但由此可以有一個平靜的心態,並使其充浸整個身心。


    我原想:對於廣島人來說,所謂凱旋兵,是自從日清戰爭日清戰爭:指1894年~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以來,早已司空見慣,不足為怪的,所以對於我們的歸來,大概也早已沒有了什麽激情吧?但在我們乘車前往醫院的途中,那等待電車的人們,那站在房簷下的人們,走在路上的人們,都向我們致以了虔誠的敬意。我們所去的這家醫院,大概是事變之後新建的。


    迴到內地的醫院,最令我們不知所措的是,在野戰醫院的時候,在某種程度上,規矩寬鬆,在這裏則很嚴格。我們首先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這裏並非野戰醫院,把這種認識置於自己的大腦中,再去做一切事情。


    內地的軍隊迴歸後,會有一種相當大的錯誤感覺。在自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感覺上,有一種不合理的存在。在我自己的周圍,充滿了嚴格的、鐵一般的規矩。所以,毋庸置疑地使我不知所措。其次又非常困惑——像我這種越來越讓人操心的人,這裏真不是適合我久留的地方。總感到身上壓著沉重的包袱,我想早日出院。


    來到這所醫院,感到野戰醫院的護士與內地醫院的護士有著明顯不同。內地醫院的護士,沒有任何的擔憂與不安,如秋高氣慡的天空一樣,自由而明朗。接待患者也極其自然得體。她們的任何舉止言談,仿佛都在欣賞著自己幸福的生活。在與她們的接觸中,我們沒有感到任何障礙。


    而野戰醫院的護士,簡單地說,缺少詼諧,護士少而患者多,過度的勞累使她們在戰場工作的那種意識,那種明朗,在某種程度上被沖淡了,但她們的工作卻愈發認真。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史郎戰地日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史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史郎並收藏東史郎戰地日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