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運糧船隊最終在五月初三這天返航。


    去時總計318艘大小船隻,散去中途八座燈塔港口一部分,往返之間難免出現大大小小事故淘汰一部分,確認明州這邊不太缺少船隻後留在了膠州一部分。山東外海也有漁場,打算就近捕魚補充口糧。


    總之,最終返迴明州的船隻,隻剩下207艘。


    朱塬更關心的還是人。


    來迴往返這一趟,運糧船隊總計隻損失了37人,若是幾百年後,這算大事,但當下,卻幾乎可以說是一個奇跡。


    要知道,返迴時,運糧團隊已經遠遠不隻是離開明州時的餘人,而是又多出了足足2.1萬人。


    擔心山東生亂,又確認明州這邊能夠養活,老朱親自下令,將部分流民遷移到浙東,由營海司負責安置。


    這批人基本都是第一次出海,之前還經曆了饑荒戰亂,身體素質普遍很弱。


    然而,憑借海軍都督府和營海司在方方麵麵細節上的精心準備,運糧船隊堪稱出色地完成了這次遷移轉運任務。


    除了人口,運糧船隊還帶迴了一批物資。


    主要是10船木柴、7船煤炭、3船鐵礦、3船水晶和1.6萬斤的麻料。


    看似不少,相對於總計207艘船,其實又不多。


    其中木柴是朱塬沒想到的,不過,這邊還真是很用得上。


    至於7船煤炭,大概估算能有30多萬斤,乍一聽不少,但不說‘噸’,哪怕換成100斤製的‘擔’,其實才3000餘擔。


    主要還是這次準備時間不足。


    康茂才同樣調遣了兩萬流民到沂州挖掘煤鐵礦藏,下一批運糧船隊返迴時,應該能帶迴更多。


    第一批運糧船隊順利返航的同時,明州這邊,也開始了更大規模的一次海捕行動。


    營海司和海軍都督府共同引導之下,更大規模的官方與民間捕魚船隻,總計達到3700餘艘,陸續出海,跟隨大黃魚群展開捕撈。嗯,準確說,大部分是捕撈,還有也不算小的一部分,是海釣。


    網具依舊不足。


    通過試驗確認海釣方式有效且效率並不算低之後,營海司郎中姚封帶領工匠團隊開始沒日沒夜打造魚鉤。


    不是後來那種精致小巧的魚鉤。


    這年代的大黃魚,還是那句話,兩三尺的長度非常普遍,因此,魚鉤也非常大,寬度足有寸餘,打造起來非常方便。而且,就算魚鉤再大,消耗鐵料終究遠遠不如漁網對麻料的消耗,哪怕是上等精煉的鋼材,也不會出現材料捉襟見肘的情況。


    除了大黃魚鉤,確認這年代明州外海鯊魚很多之後,朱塬還特意吩咐打造了一批鯊魚釣鉤,並組織了專門的捕鯊團隊。


    不說其他,一頭丈餘長的鯊魚,那就是六七百斤的魚肉。


    都是口糧。


    至於保護動物……


    這年代,人類還沒有任何滅絕一種生物的能力,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海裏遊的,各種泛濫,腦抽了才會保護。


    參考之前南下海捕的相關數據,營海司預測,直到六月中旬大黃魚汛結束,官方和民間兩部船隊,預計收獲總量最低30萬擔,若是接下來一個半月能少些風浪,達到50萬擔也不是沒有可能。


    其中官方和民間魚獲還是大致各半。


    朱塬依舊打算放開了收購,而且按照之前公布的每擔一貫的價格。按照最低30萬擔魚獲估計,其中一半來自民間,漁民出售其中三分之二,營海司就將支出10萬兩白銀。


    不多。


    還是看情況,第三批運糧船隊增加10萬擔魚獲肯定沒問題,若是收成好,比如達到50萬擔總量,官方拿下40萬擔,除了10萬擔留下自用,額外還能發往北方30萬擔。


    肉類含有熱量肯定是高於米糧的。


    到時候,30萬擔烘幹鹹魚,完全可以抵得上30萬石糧食。


    這是什麽概念?


    按照明軍每日2升米糧的供應標準,多出30萬擔魚肉,足夠50萬大軍吃一個月。


    無論任何時代,戰爭,打得就是一個後勤。


    曾經如何,朱塬記得不是太清楚。但,這一次,朱塬也相信,正是自己順利開辟出了海上糧道,讓老朱對北方的部署做出了改變,不再如原時空中那樣步步推進,而是在糧草得到足夠保證情況下,打算一鼓作氣,徹底滅掉元廷根基。


    結果如何,還未可知。


    然而,無論怎樣,相較曾經,曆史必然已經發生很大的改變。


    時間來到五月初六。


    進入五月,本來之前稍稍放鬆的朱塬又陷入了更加連軸轉的狀態,除了正在進行的大規模海捕,第一批運糧船隊返迴,如何安置新到的2.1萬流民,也是個大問題。


    已經進入梅雨季節,至少,要讓人有個落腳地方。


    其實也是有的。


    這些人當下基本都住在船上,哪怕不習慣,至少也能遮風擋雨。但返迴的糧船要盡快進行保養,也不可能總讓人占著,而且這些人終究還不習慣船上生活,即使有嚴格的管理,從返航開始到現在,還是發生了一些大大小小諸如火災之類的事故。


    既然如此,之前的造城計劃,朱塬就打算提前。


    定海城西,甬江南岸。


    因為朱塬的決定,陳山北麓最近幾天迅速進入了施工狀態,朱塬趕來時,這邊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經過統計,抵達明州的流民具體人數是人,分為5113戶,於是,營海司在這邊劃出了1022畝地塊,每戶兩分地,按照統一的三間正房加東廚房西廁所的歸置,建造房屋。


    當然,暫時還是隻能建造泥坯茅草房。


    磚石成本太高,就算營海司能供應,也沒那麽多時間。


    再就是,這邊丘陵地勢,把高處鏟平,泥坯材料也就足夠,比開山要簡單容易太多,營海司會統一采購供應用於建造屋頂的木料、茅草、氈布等等。


    同時,提供口糧。


    迴到這個時代,時間長了,朱塬總發現,自己作為商人的一麵,在人事領域,很難有什麽發揮。


    曾經需要為了工資和員工鬥智鬥勇,需要為了安排加班和員工鬥智鬥勇,需要為了升遷調度和員工鬥智鬥勇,在這個時代,都不需要!


    隻要管飯,什麽都幹!


    隻要管飯!


    安排兩萬多人自己建造自己的家園,營海司需要提供的最大頭,就隻是口糧。以至於,朱塬私下偶爾想著,是不是再多收點,每戶弄一份按揭協議,畢竟土地、材料之類,也不能白給吧?


    到底還是算了。


    積德。


    畢竟隻要落了腳,安頓下來,這批人以後就全是營海司下屬明州海洋發展集團的員工,而且還是這年代的員工,管飯就會幹活,若是能稍微多給一些,更是感恩戴德。


    就像當下。


    朱塬今天一大早過來,本想深入走走看看,但沒走多久,一路各種拖家帶口跑來跪謝的,讓他無法再繼續下去。


    這樣走一遍,自己的血條大概一上午就要跪沒了。


    薛戍更早就來到這邊,跟著朱塬一起來到劃定的聚集區邊緣,忽然笑著道:“百姓還是明眼的,翰林,你之前說自己不在意,其實也是在意的,對否?”


    朱塬看了看有些陰鬱的天色,期望不要下雨,聞言依舊搖頭:“我不在意。”


    薛戍:“……”


    朱塬再次袖起手,看了眼旁邊的薛戍,說道:“其實,我勸你也不要太在意,這樣反而能做更多事情。”


    薛戍頓了下,脫口一句話:“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朱塬一笑,說道:“你悟性很高,不過,這句話可不適合這麽說出來,除非你想害我。”


    《道德經》這句話裏的‘聖人’,往往指代的是龍椅上的那個。


    薛戍看著朱塬說完就鑽進了旁邊轎子裏,他對此從最初的一些反感已經到當下習以為常,還湊過去,等隨人抬起了轎子,亦步亦趨地跟著,主動伸手過去把轎簾撩開,看向轎內少年:“翰林,吾近日越發好奇,你究竟從何而來?”


    朱塬剛捧住一起跟進來的麻袋姑娘腰身,見狀暫時放手,笑道:“你是想聽‘我從來處來’呢,還是‘我不告訴你呢’,又或者,‘不該問的別問’?”


    薛戍:“……”


    這三個不是一樣麽?


    朱塬見他模樣,朝身後示意:“去做事吧,做好了今年一年,你就能從從七品的下縣知縣直接升到從六品了。”


    薛戍道:“下官……其實也不在意這些。”


    朱塬豎起手指搖了搖:“你要在意,既然心懷天下,就該想著爬更高一些,這樣才好造福更多百姓。”


    薛戍頓了下,以前,還真沒想到這一點。他不是劉璉那樣的執拗人,被朱塬點悟,邊走邊拱手:“下官記得了,翰林,下官就不送了。”


    朱塬於是放下簾子。


    又把自家小麻袋捧過來,腦袋埋過去。


    已是初夏,藺小魚雖然還是寬大的外袍,把內裏身材藏得嚴嚴實實,但衣物卻也輕薄了很多。


    舒服。


    感受著自家小官人動作,藺小魚小心地搭住男人肩頭,癢癢了,還笑一下。


    聲音脆脆的。


    藺小魚知道自家小官人喜歡聽自己笑。


    迴到甬江北岸。


    朱塬看過最新造出的一架水力鋸台,又轉向鍛造區域,這邊還在大批打造魚鉤。


    姚封迎過來,說起工坊這邊剛剛做出了一套全新的起網設備。


    使用軸承的那種。


    軸承之所以在後來被稱為‘工業關節’,關鍵就在於,它能夠最大程度減少摩擦,大大節省各類機械運轉所需要的力道。


    海捕,最重要的一個起網環節,當下最大的對網,動輒需要一二十人一起人力操作,這其實就是一種浪費,因此,朱塬之前特意吩咐,讓姚封負責研發更好的相關設備。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


    無論是起網,還是其他。


    於是又過去看。


    還當場讓人下水演示了一番,果然,同樣的適配500料海船的大對網,若能每船安裝兩台類似起網設備,可以將起網時的人力需求降低到10人以內。


    典型的生產力提升。


    吩咐姚封盡快安排製作更多成品,今年夏汛時間不多,那就把主要心思放在試驗和完善層麵,盡可能做到最好。然後,明年開始大規模普及。


    聊著聊著,朱塬還產生了一個念頭。


    是不是可以利用軸承製作一種全新的輪船。


    輪船,顧名思義,有輪子的船隻。


    乍一聽似乎挺高端,其實,中國古代很早就有輪船,隻是因為操作起來其實沒有那麽方便,並不如帆船普及。


    朱塬相信,如果輪船關鍵的運轉部位,槳輪,如果能換上更加省力且耐磨的軸承,相比傳統使用類似車輛銅軸或瓦軸作為轉軸的那種輪船,效率必然更高。


    既然是營海使大人吩咐,姚封當場找來了一些造船大匠,大家一番討論就確定下來,打算造一艘200料的小船試一試。


    當下人力不缺,材料也不缺,做這些小嚐試,還是無關大礙的。


    確定200料的小船,也是朱塬定下。


    不是沒有工匠提議直接造一艘500料的輪船,朱塬就覺得沒有必要,當下又沒有蒸汽機,輪船太大,反而也不實用。


    兩百料,如果能夠成功,其實可以推廣開來,作為海軍巡船。


    畢竟相比傳統的槳櫓,可以想見,使用了軸承的輪船,操作起來會更加輕鬆省力,速度也會更快,而且,也不受風力的限製。


    非常適合作為巡視船隻。


    再就是,朱塬更進一步聯想,提前積累一些機械輪船的建造經驗,算是為將來做準備。


    蒸汽機船。


    朱塬這段時間一直在整理記憶中的知識,因為老朱吩咐他編寫的那些教材暫時不要推廣,這反而讓朱塬放開,想到什麽,就做什麽,也不限於哪個年級段的知識。


    連《拚音字典》都做了一份。


    朱塬打算遊說老朱推廣拚音,讓識字門檻變得更低。


    這是後話。


    總之,整理記憶的結果是,朱塬越來越覺得,蒸汽機,似乎,並沒有那麽難以製造。


    當然了,大規模批量化的工業製造,任重道遠。


    但,如果想要製造一台蒸汽機模型,畢竟原理非常簡單,再加上可以動用的無數人力和物質資源,做到這件事,並不困難。


    洪武生存指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洪武生存指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裴玄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裴玄黃並收藏洪武生存指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