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塬和邢跡一起來到甬江畔,沒理會下意識開始布置安防的趙續等身邊護衛,直接吩咐,要求停靠附近做明日出發前最後準備的一幹漁船船長過來領取食鹽。
邢跡倒是注意到周圍動靜。
不說岸上,眼看附近幾艘快槳輕舟下餃子一樣迅速離岸在江麵上展開巡視,理解之餘,也難免羨慕,身邊這位小大人,這待遇,真是……高。
隻差一品而已啊。
作為這批漁船主事明日將一起出海的黎圭很快帶人過來,上前與朱塬幾人見過禮,就開始忙著搬鹽。
為了確保這次海捕順利,朱塬給了黎圭一個正八品,頭銜是明州漁業生產公司經理。
放這年代,‘經理’,又是一個新詞。
說起來,當下倒是有個同音的官職,名叫‘經曆’,很多衙署設置此官職負責文書工作。
至於‘經理’,其實,從字麵也很好理解。
經營、打理。
既然‘公司’都出來了,人事安排也不適合再用舊的那一套,不隻是‘經理’,曾經很多相關的頭銜,朱塬都會逐漸推出。就像黎圭的這個‘經理’,並不算明州漁業生產公司的一把手。
計劃等這一季海捕結束,如果黎圭表現不錯,朱塬會在他的頭銜上加一個‘總’字。
總經理,才應該是一把手。
到時候,再下設一幹經理,分別負責不同的業務與部門。
黎圭這位經理之外,朱塬還啟用了船長製度。
當下的類似稱唿叫做‘船首’,朱塬聽起來不順耳,而且,也是為了新氣象,改為船長。
明日即將出發的大型漁船,每一艘設一個船長,並配兩艘小船。另外,因為計劃主要采用對網捕撈方式,兩艘大船並四艘小船又構成一組生產單位,再設一個組長。
這次官方船隊總計是50組。
至於人數,根據船隻大小不同,每組100人到200人不等。
相比運糧海船的配置,人數要多很多,這主要考慮捕魚是一個力氣活,而且,當下漁船機械操作程度太低,就像拖行對網時,需要人工搖櫓,非常耗費人力。再就是,起網的時候,也需要數十人一起才能把裝有成百上千斤魚獲的大網撈起。
如果能有後來的機械動力,這些問題都能輕鬆解決。
問題是,沒有啊。
朱塬能做的就是讓姚封帶人對起網設備進行改進,加入杠杆原理,並采用更加省力的軸承裝置,期待將來能節省一些人手。
這些都需要時間。
今年主要還是傳統捕魚方法。
甬江岸邊,眼看著鹽運司吏員和營海司漁民用大稱稱量分發食鹽,與邢跡隨意說著話的朱塬很快又產生了一個念頭,當場讓人拿紙筆過來,就近搭起了一台小圓桌開始描畫。
同時喊來姚封實時講解。
朱塬想到的是磅秤。
磅秤,記憶中很常見的一種大型稱量工具,非常簡單的杠杆原理,相比當下的老式杆秤,最大特點是便捷,且稱量體量更大。
可以預期,接下來營海司的各類物質稱量需求會非常龐大,總是用杆秤,太慢,也太麻煩。
朱塬迅速描畫講解一番,姚封當即拿著圖紙跑去試做。
周圍人對此已經見怪不怪,包括朱塬自己,平日裏總是時時刻刻都能想到很多東西。
倒是旁觀的邢跡再次漲了見識。
不過,瞄一眼不遠處高聳的龍門吊,隻是一個稱量用的小物件,好像,也不是那麽特別。
這邊三船食鹽交接完,邢跡拒絕了朱塬的晚餐邀請,匆匆離開。
確實也有事。
漁汛季節,既是鹽運司售賣鹽引的好時節,也是私鹽比較猖獗的時間段,這些都需要邢跡操心。
朱塬也打道迴城,卻不是一天工作的結束。
迴到自己的營海使府邸,朱塬當即招來三位營海司郎中裏較為空閑的方禮,讓他安排籌集麻料的事情。
朱塬的要求是,明天之前,盡快挑選1000名腳力好的民夫出來。
朱塬打算組建一個貨郎團隊。
這也是參考現實的一個決定。
這年代,或許有人大麵積種植桑樹,但,大麵積種植麻料的,不多,基本都是農家種田之餘開辟一塊土地,按照朝廷的要求進行播撒,或者,更多隻在庭前屋後。
因此也就意味著,營海司想要籌集麻料,不可能派出一堆車船,走街串巷地去收購。
農家裏有儲備,但基本達不到專門售賣的程度。
因此,隻能采取零散收集的方法,且直接用錢效果也不好,更便捷的方法是以物易物。
這就讓朱塬想起已經是記憶很深處的那種貨郎小攤。
挑著擔子,手拿撥浪鼓,走街串巷,售賣各種針頭線腦。
這年代,類似的貨郎小攤已經很普遍。
既然有參照,就更好辦。
打發方禮挑選人手的同時,朱塬又安排營海司吏員去尋找一些類似的貨郎小攤,重點是明早之前列出一份貨品單據給自己,包括其中貨品的采購價格和出售價格。
計劃派遣1000人分散到從北部蘇杭到南部溫台的各個州縣,半月時間,隻要每人能籌集30斤麻料,就能有3萬斤。
這就能滿足今年的基本需求。
如果這方法有效,朱塬打算一直持續下去,3萬斤真不算多,民間如果能給出30萬斤,朱塬也打算吃下,畢竟麻料在開拓海洋層麵的用途實在是廣泛。
朱塬甚至考慮到,這麽做,還能夠刺激民間種植麻料的積極性。
市場經濟的基本準則之一,有需求,才會有生產。
第二天是四月初六。
上午的第一件事,還是祭祀。
然後送行。
官方總計約8000人,其中100艘大型漁船,200艘小型漁船,6艘營海衛負責救援護衛的軍船,還有兩艘營海司的官方船隻,負責勘探、紀錄、引導等工作。
然後是民間。
雖然大船寥寥,但還是勝在數量眾多,從杭州、蘇州等方向聚過來的民間漁船,總計也有六七百隻。
這也是朱塬特意安排。
官方生產力不足,就鼓勵民間船隻一起跟隨南下。
營海司為此提前一旬就在附近州縣發布了告示,提醒周邊州縣船戶漁戶來定海匯聚,一起趕往南部象山外海開啟捕撈,官方將給出各種安全保障,同時再三申明,不會有額外的稅收攤牌。
不是沒有人對此向朱塬提議,可以強行征調所有民船加入營海司旗下。
朱塬並沒有這麽做。
民間與官方的兩股捕撈勢力應該是相互促進的關係,而不能是排他性的有你沒我。
畢竟這年代的海洋資源,相對於當下的落後生產力可以說取之不盡,因此還遠遠不到對捕撈做出各種限製的時候。
隻要該交的稅都交了,其他,就該是鼓勵。
反正,魚獲出水,都會成為百姓碗中的口糧,最簡單的道理,多吃一口魚,也就少消耗一分糧食,糧食消耗得少了,價格相對也能降低一些,同時,能夠往北方輸送的糧食也會更多一些。
再就是這次捕撈的時間。
四月初六出發,預計四月二十返迴。
持續半月。
到時候,迴到定海,再稍稍休整,四月底的小滿節氣到來,大黃魚汛也就到了舟山附近,可以就近開啟更大規模的一次捕撈,預計將會一直持續到六月初。
因此,這次南下,隻是一趟開胃菜而已。
參照往昔正常年景,舟山漁場的年產量是300萬斤左右,合3萬擔,朱塬的目標是,這個夏天,直接衝擊10萬擔。
達到這一目標,不僅定海地區數萬人可以繼續保持2升級別的口糧供應,確保勞動積極性,同時還能有額外的部分魚獲送往山東。
定海東城外。
送走捕撈船隊,朱塬正站在碼頭邊與劉璉討論著第二批北上運糧船隊的籌備細節,柳老七和黎圭的弟弟黎臬一起帶著兩個小少年走過來。
來到近前,兩個小少年一起向朱塬大禮而拜。
這是朱塬當初親自指給黎圭三個弟子中的兩個,柳潮起和柳潮平,名字也都是朱塬起的。
老大柳潮生13歲,這次與自己先生黎圭一起出海去了象山,剩下兩個孩子年齡還小,就沒有一起去。
眼看兩個衣著幹淨彬彬有禮的小少年,朱塬也是心喜,吩咐兩個孩子起身,問道:“最近在讀什麽書?”
九歲的柳潮起又是規規矩矩地朝朱塬拱手,說道:“迴大人,還在學三百千,先生還與我兄弟三人講了許多禮儀之事。”
朱塬想起,這還是自己特別吩咐的。
學問不是最關鍵,先學禮。
滿意點頭,朱塬又問:“數學呢,開始學了嗎?”
柳潮起搖頭:“先生隻教了十個數字,說數學太深,讓俺們學好文字,再談數算。”
“這可不行,數學要早點學,”朱塬說著看向黎臬,吩咐道:“你最近替黎圭上心一些,《數學基礎》也要教給他們,年齡再大,學起來反而不容易。”
黎臬拱手稱是。
朱塬能察覺黎臬似乎有話要說,隨意聊過幾句,也就不再在碼頭邊停留。
迴到營海使府邸,剛剛來到自己辦公室沒多久,黎臬就找了過來。
施禮後,黎臬道:“大人,俺想隨第二批糧船一同出海。”
朱塬剛拿起一份今早送來的貨郎商品列表,聞言笑著瞄過去:“不想著考科舉了?”
黎臬立刻又拱手,低低地躬下身:“文度……之前不自量力了。”
朱塬搖頭:“不是你不自量力,如果你去參加科舉,得中幾率很大,知道為什麽嗎?”
黎臬略微停頓,還是道:“因為大人。”
“你明白就好,”朱塬道:“既然你今天能主動過來開口,我也和你解釋得再明白一些。不是我故意不讓你們兄弟去參加科舉,而是這麽做,對你們沒有好處。你看我現在風光,其實周圍很多眼睛都盯著,他們拿我沒辦法,但很可能用你們來做文章,而這些文章,動輒就是生與死的問題,就像……你應該也聽說過,有個戶部主事,叫崔計?”
黎臬頓了下,點頭。
朱塬道:“你們是青娘的弟弟,也算我的家人,我不希望你們落得類似下場,才堅持把你們留在身邊,就是這麽簡單。而且,留在我身邊,也不是說你們就沒了上進可能,你們好好做事,將來該有的都會有,不要總想著走捷徑,捷徑的另一端可能是懸崖,掉下去會死人的,明白嗎?”
黎臬再次深深一禮:“小人明白。”
朱塬擺手:“你要參與運糧這事,我答應了,先去忙吧。”
打發走黎臬,方禮就趕了過來。帶著另外兩位吏員,挑著一個剛打好的貨郎擔子,裏麵還有一些貨物樣品。
朱塬起身與方禮一起在辦公室裏研究起來。
這年代的貨郎擔子,貨品也可謂豐富,針頭線腦、油鹽醬醋、零食藥品、廚具首飾等等,應有盡有。
朱塬更多考慮的,還是整件事的成本。
相對於絲絹棉布,當下麻布是最便宜的,特別是東南地區,市價300文就能得一匹,這年代標準的一匹布,寬是二尺二寸,長四丈,一匹麻布的重量大概是5斤。
再說零散麻料,反而沒有太明確的市價,因為缺少交易。
營海司吏員參照棉花的交易價格,大概給了一個估算。
與棉相關,一匹棉布是500文左右,散裝的棉花,當下用來製作棉被棉襖,則是100文一斤,棉布要比麻布輕一些,按照一匹4斤計算,恰好,400文的成本,100文的人工。
以此參照,一斤麻料價格大概可以定為50文左右。
不貴。
計劃第一批先收3萬斤,按照50文一斤的單價,也隻需要1500貫開支。
但,這隻是理論上。
朱塬很早就考慮過公開收購,沒有執行,就在於太耗人力,向各地走街串巷收集,最終匯聚到定海,每斤麻料成本相比理論價格,提高一兩倍,都不是沒有可能。
如果按照100文一斤計算,3萬斤麻料,總價立刻就上升到3000貫。
好吧。
相對於營海司當下賬上一百多萬兩白銀的財大氣粗,隻要能把事情做成,這就實在不算什麽。
不過,還是要精打細算。
營海司賬上的錢,考慮接下來一連串的計劃,其實也不夠用。
朱塬與方禮及下屬吏員一番討論,很快就批準了第一批3000兩銀子的預算,平均每個貨郎攤位,預算為3兩銀子,包括個人的吃穿用度及貨品采購,要求是半月之內,必須每個攤位上交30斤麻料和1斤的麻料種子。
種子是討論過程中加上的。
除了部分自用,計劃第二批運糧船啟程時,也帶去山東一部分,交給康茂才等人進行播種。
事情做好,類似攤位將會常設。
以後這1000人,也等於吃公家飯。朱塬連名字都想好了,明州雜貨連鎖公司。
邢跡倒是注意到周圍動靜。
不說岸上,眼看附近幾艘快槳輕舟下餃子一樣迅速離岸在江麵上展開巡視,理解之餘,也難免羨慕,身邊這位小大人,這待遇,真是……高。
隻差一品而已啊。
作為這批漁船主事明日將一起出海的黎圭很快帶人過來,上前與朱塬幾人見過禮,就開始忙著搬鹽。
為了確保這次海捕順利,朱塬給了黎圭一個正八品,頭銜是明州漁業生產公司經理。
放這年代,‘經理’,又是一個新詞。
說起來,當下倒是有個同音的官職,名叫‘經曆’,很多衙署設置此官職負責文書工作。
至於‘經理’,其實,從字麵也很好理解。
經營、打理。
既然‘公司’都出來了,人事安排也不適合再用舊的那一套,不隻是‘經理’,曾經很多相關的頭銜,朱塬都會逐漸推出。就像黎圭的這個‘經理’,並不算明州漁業生產公司的一把手。
計劃等這一季海捕結束,如果黎圭表現不錯,朱塬會在他的頭銜上加一個‘總’字。
總經理,才應該是一把手。
到時候,再下設一幹經理,分別負責不同的業務與部門。
黎圭這位經理之外,朱塬還啟用了船長製度。
當下的類似稱唿叫做‘船首’,朱塬聽起來不順耳,而且,也是為了新氣象,改為船長。
明日即將出發的大型漁船,每一艘設一個船長,並配兩艘小船。另外,因為計劃主要采用對網捕撈方式,兩艘大船並四艘小船又構成一組生產單位,再設一個組長。
這次官方船隊總計是50組。
至於人數,根據船隻大小不同,每組100人到200人不等。
相比運糧海船的配置,人數要多很多,這主要考慮捕魚是一個力氣活,而且,當下漁船機械操作程度太低,就像拖行對網時,需要人工搖櫓,非常耗費人力。再就是,起網的時候,也需要數十人一起才能把裝有成百上千斤魚獲的大網撈起。
如果能有後來的機械動力,這些問題都能輕鬆解決。
問題是,沒有啊。
朱塬能做的就是讓姚封帶人對起網設備進行改進,加入杠杆原理,並采用更加省力的軸承裝置,期待將來能節省一些人手。
這些都需要時間。
今年主要還是傳統捕魚方法。
甬江岸邊,眼看著鹽運司吏員和營海司漁民用大稱稱量分發食鹽,與邢跡隨意說著話的朱塬很快又產生了一個念頭,當場讓人拿紙筆過來,就近搭起了一台小圓桌開始描畫。
同時喊來姚封實時講解。
朱塬想到的是磅秤。
磅秤,記憶中很常見的一種大型稱量工具,非常簡單的杠杆原理,相比當下的老式杆秤,最大特點是便捷,且稱量體量更大。
可以預期,接下來營海司的各類物質稱量需求會非常龐大,總是用杆秤,太慢,也太麻煩。
朱塬迅速描畫講解一番,姚封當即拿著圖紙跑去試做。
周圍人對此已經見怪不怪,包括朱塬自己,平日裏總是時時刻刻都能想到很多東西。
倒是旁觀的邢跡再次漲了見識。
不過,瞄一眼不遠處高聳的龍門吊,隻是一個稱量用的小物件,好像,也不是那麽特別。
這邊三船食鹽交接完,邢跡拒絕了朱塬的晚餐邀請,匆匆離開。
確實也有事。
漁汛季節,既是鹽運司售賣鹽引的好時節,也是私鹽比較猖獗的時間段,這些都需要邢跡操心。
朱塬也打道迴城,卻不是一天工作的結束。
迴到自己的營海使府邸,朱塬當即招來三位營海司郎中裏較為空閑的方禮,讓他安排籌集麻料的事情。
朱塬的要求是,明天之前,盡快挑選1000名腳力好的民夫出來。
朱塬打算組建一個貨郎團隊。
這也是參考現實的一個決定。
這年代,或許有人大麵積種植桑樹,但,大麵積種植麻料的,不多,基本都是農家種田之餘開辟一塊土地,按照朝廷的要求進行播撒,或者,更多隻在庭前屋後。
因此也就意味著,營海司想要籌集麻料,不可能派出一堆車船,走街串巷地去收購。
農家裏有儲備,但基本達不到專門售賣的程度。
因此,隻能采取零散收集的方法,且直接用錢效果也不好,更便捷的方法是以物易物。
這就讓朱塬想起已經是記憶很深處的那種貨郎小攤。
挑著擔子,手拿撥浪鼓,走街串巷,售賣各種針頭線腦。
這年代,類似的貨郎小攤已經很普遍。
既然有參照,就更好辦。
打發方禮挑選人手的同時,朱塬又安排營海司吏員去尋找一些類似的貨郎小攤,重點是明早之前列出一份貨品單據給自己,包括其中貨品的采購價格和出售價格。
計劃派遣1000人分散到從北部蘇杭到南部溫台的各個州縣,半月時間,隻要每人能籌集30斤麻料,就能有3萬斤。
這就能滿足今年的基本需求。
如果這方法有效,朱塬打算一直持續下去,3萬斤真不算多,民間如果能給出30萬斤,朱塬也打算吃下,畢竟麻料在開拓海洋層麵的用途實在是廣泛。
朱塬甚至考慮到,這麽做,還能夠刺激民間種植麻料的積極性。
市場經濟的基本準則之一,有需求,才會有生產。
第二天是四月初六。
上午的第一件事,還是祭祀。
然後送行。
官方總計約8000人,其中100艘大型漁船,200艘小型漁船,6艘營海衛負責救援護衛的軍船,還有兩艘營海司的官方船隻,負責勘探、紀錄、引導等工作。
然後是民間。
雖然大船寥寥,但還是勝在數量眾多,從杭州、蘇州等方向聚過來的民間漁船,總計也有六七百隻。
這也是朱塬特意安排。
官方生產力不足,就鼓勵民間船隻一起跟隨南下。
營海司為此提前一旬就在附近州縣發布了告示,提醒周邊州縣船戶漁戶來定海匯聚,一起趕往南部象山外海開啟捕撈,官方將給出各種安全保障,同時再三申明,不會有額外的稅收攤牌。
不是沒有人對此向朱塬提議,可以強行征調所有民船加入營海司旗下。
朱塬並沒有這麽做。
民間與官方的兩股捕撈勢力應該是相互促進的關係,而不能是排他性的有你沒我。
畢竟這年代的海洋資源,相對於當下的落後生產力可以說取之不盡,因此還遠遠不到對捕撈做出各種限製的時候。
隻要該交的稅都交了,其他,就該是鼓勵。
反正,魚獲出水,都會成為百姓碗中的口糧,最簡單的道理,多吃一口魚,也就少消耗一分糧食,糧食消耗得少了,價格相對也能降低一些,同時,能夠往北方輸送的糧食也會更多一些。
再就是這次捕撈的時間。
四月初六出發,預計四月二十返迴。
持續半月。
到時候,迴到定海,再稍稍休整,四月底的小滿節氣到來,大黃魚汛也就到了舟山附近,可以就近開啟更大規模的一次捕撈,預計將會一直持續到六月初。
因此,這次南下,隻是一趟開胃菜而已。
參照往昔正常年景,舟山漁場的年產量是300萬斤左右,合3萬擔,朱塬的目標是,這個夏天,直接衝擊10萬擔。
達到這一目標,不僅定海地區數萬人可以繼續保持2升級別的口糧供應,確保勞動積極性,同時還能有額外的部分魚獲送往山東。
定海東城外。
送走捕撈船隊,朱塬正站在碼頭邊與劉璉討論著第二批北上運糧船隊的籌備細節,柳老七和黎圭的弟弟黎臬一起帶著兩個小少年走過來。
來到近前,兩個小少年一起向朱塬大禮而拜。
這是朱塬當初親自指給黎圭三個弟子中的兩個,柳潮起和柳潮平,名字也都是朱塬起的。
老大柳潮生13歲,這次與自己先生黎圭一起出海去了象山,剩下兩個孩子年齡還小,就沒有一起去。
眼看兩個衣著幹淨彬彬有禮的小少年,朱塬也是心喜,吩咐兩個孩子起身,問道:“最近在讀什麽書?”
九歲的柳潮起又是規規矩矩地朝朱塬拱手,說道:“迴大人,還在學三百千,先生還與我兄弟三人講了許多禮儀之事。”
朱塬想起,這還是自己特別吩咐的。
學問不是最關鍵,先學禮。
滿意點頭,朱塬又問:“數學呢,開始學了嗎?”
柳潮起搖頭:“先生隻教了十個數字,說數學太深,讓俺們學好文字,再談數算。”
“這可不行,數學要早點學,”朱塬說著看向黎臬,吩咐道:“你最近替黎圭上心一些,《數學基礎》也要教給他們,年齡再大,學起來反而不容易。”
黎臬拱手稱是。
朱塬能察覺黎臬似乎有話要說,隨意聊過幾句,也就不再在碼頭邊停留。
迴到營海使府邸,剛剛來到自己辦公室沒多久,黎臬就找了過來。
施禮後,黎臬道:“大人,俺想隨第二批糧船一同出海。”
朱塬剛拿起一份今早送來的貨郎商品列表,聞言笑著瞄過去:“不想著考科舉了?”
黎臬立刻又拱手,低低地躬下身:“文度……之前不自量力了。”
朱塬搖頭:“不是你不自量力,如果你去參加科舉,得中幾率很大,知道為什麽嗎?”
黎臬略微停頓,還是道:“因為大人。”
“你明白就好,”朱塬道:“既然你今天能主動過來開口,我也和你解釋得再明白一些。不是我故意不讓你們兄弟去參加科舉,而是這麽做,對你們沒有好處。你看我現在風光,其實周圍很多眼睛都盯著,他們拿我沒辦法,但很可能用你們來做文章,而這些文章,動輒就是生與死的問題,就像……你應該也聽說過,有個戶部主事,叫崔計?”
黎臬頓了下,點頭。
朱塬道:“你們是青娘的弟弟,也算我的家人,我不希望你們落得類似下場,才堅持把你們留在身邊,就是這麽簡單。而且,留在我身邊,也不是說你們就沒了上進可能,你們好好做事,將來該有的都會有,不要總想著走捷徑,捷徑的另一端可能是懸崖,掉下去會死人的,明白嗎?”
黎臬再次深深一禮:“小人明白。”
朱塬擺手:“你要參與運糧這事,我答應了,先去忙吧。”
打發走黎臬,方禮就趕了過來。帶著另外兩位吏員,挑著一個剛打好的貨郎擔子,裏麵還有一些貨物樣品。
朱塬起身與方禮一起在辦公室裏研究起來。
這年代的貨郎擔子,貨品也可謂豐富,針頭線腦、油鹽醬醋、零食藥品、廚具首飾等等,應有盡有。
朱塬更多考慮的,還是整件事的成本。
相對於絲絹棉布,當下麻布是最便宜的,特別是東南地區,市價300文就能得一匹,這年代標準的一匹布,寬是二尺二寸,長四丈,一匹麻布的重量大概是5斤。
再說零散麻料,反而沒有太明確的市價,因為缺少交易。
營海司吏員參照棉花的交易價格,大概給了一個估算。
與棉相關,一匹棉布是500文左右,散裝的棉花,當下用來製作棉被棉襖,則是100文一斤,棉布要比麻布輕一些,按照一匹4斤計算,恰好,400文的成本,100文的人工。
以此參照,一斤麻料價格大概可以定為50文左右。
不貴。
計劃第一批先收3萬斤,按照50文一斤的單價,也隻需要1500貫開支。
但,這隻是理論上。
朱塬很早就考慮過公開收購,沒有執行,就在於太耗人力,向各地走街串巷收集,最終匯聚到定海,每斤麻料成本相比理論價格,提高一兩倍,都不是沒有可能。
如果按照100文一斤計算,3萬斤麻料,總價立刻就上升到3000貫。
好吧。
相對於營海司當下賬上一百多萬兩白銀的財大氣粗,隻要能把事情做成,這就實在不算什麽。
不過,還是要精打細算。
營海司賬上的錢,考慮接下來一連串的計劃,其實也不夠用。
朱塬與方禮及下屬吏員一番討論,很快就批準了第一批3000兩銀子的預算,平均每個貨郎攤位,預算為3兩銀子,包括個人的吃穿用度及貨品采購,要求是半月之內,必須每個攤位上交30斤麻料和1斤的麻料種子。
種子是討論過程中加上的。
除了部分自用,計劃第二批運糧船啟程時,也帶去山東一部分,交給康茂才等人進行播種。
事情做好,類似攤位將會常設。
以後這1000人,也等於吃公家飯。朱塬連名字都想好了,明州雜貨連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