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說,康親王的這個決策是十分正確的。
一路上沒有發生任何成規模的戰鬥,讓內心對戰場十分惶恐的皇帝,漸漸安心下來。
這位皇帝今年四十來歲,登極接近二十年,在之前幾乎沒有踏出過京城洛陽半步,唯一的一次離開還是倉皇南逃,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保住命。
現在他在蕭文明的保護之下行動,讓他產生了一種正在巡視天下的錯覺,看著關中平原壯麗的河山,想到這就是皇帝自己的率土之濱,讓皇帝本人說不出的爽快,臉上也有了笑容。
這時蕭文明卻是一盆冷水當頭潑了下去:“皇上這麽多年一直在深宮之中,不知道民間的疾苦。這一迴離京雖然是迫於無奈,但也能夠親眼看看外麵的世界,倒也難得。還請皇上小心留意。”
蕭文明這話幾乎就是指著皇帝的鼻子罵了。
皇帝臉上露出了不快的表情。
然而蕭文明依舊不依不饒:“皇上,你看這片關中大地,經過這一場戰禍,不知多少土地拋荒。百姓這個年肯定是過不好了,就是開年的種子糧都不知道在哪裏。皇上要及早準備,免得兵禍過後,又要遭遇饑荒,百姓的日子不能再難過下去了!”
皇帝趕忙表態:“愛卿所言甚是,就是關中無糧,到時候還要調江南的糧食過來,才能保證民生。”
江南的糧食出產,以及向北運送的渠道,全都掌握在蕭文明的手裏,皇帝
還以為自己這麽說,蕭文明必然是要推脫兩句的,沒想到蕭文明立刻就答應下來。
“這是自然,守護黎明百姓,既是皇上的職責,也是我們當臣子的責任。然而北方每每發生饑荒,就要調送江南的糧賑濟,既要讓江南百姓挨餓,路途之中又多有損耗,實在是勞民傷財之舉,不可長久。皇上還是應當有些長治久安之策,多多新修水利、建立肥場,這樣江北隻要能夠做到自給自足,朝廷就能用江南多餘的物資,好好地做一番大事業了!”
皇帝越聽越不是滋味:這分明就是蕭文明在教我做事嘛!
原本有一個老師衛玉章在自己麵前喋喋不休,就已經夠煩人的了,然而他是帝師、是三朝老臣是宰相,皇帝忍了也就忍了。
可是蕭文明這樣的年紀、這樣的資曆,居然也敢在自己麵前大言不慚?
但是,皇帝真的也隻能忍了……
這時的皇帝已經開始後悔了,自己在江南就受夠了氣,心想著迴到江北能稍微緩一緩,沒想到還得繼續受氣。
一樣是受氣,還要受奔波之苦,這筆生意做得不值!
一路殺奔京城洛陽沒有受到什麽阻礙,那麽行動便十分順利、也十分迅捷,隻用了十天的時間,便已到了洛陽城的郊外,掃清的附近幾座康親王用於屯兵的據點之後,蕭文明便安排安營紮寨。
原本與蕭文明現在的身份地位,是毫無疑問地會占住中軍大帳的位
置,但是皇帝在此,這迴就要讓給這位至尊了。
不過蕭文明也沒安什麽好心眼,特意圍著一座山丘安置營盤,而讓皇帝就駐守在山丘之上,搭起明黃色的帳篷,升起代表著皇帝的龍旗,顯得格外的顯眼。
皇帝還沒住進屬於自己的行轅,就覺得不對勁:“愛卿,朕住在山頂之上,未免太過顯眼,也似乎有不合兵法之處。”
“哎喲!沒想到皇上還深通兵略,微臣真是佩服。”
蕭文明這話分明是在譏諷皇帝,放在以前,當場殺了,都算輕判,還得把你的三族、七族、九族找出來,滅他一滅。
然而現在的皇帝卻沒有這樣的權柄,連這樣的想法都沒有了,隻能豎起耳朵聽蕭文明教訓:“微臣這樣的布置,確實有不合兵法之處。但是兩軍交戰,豈能處處都講兵法?讓皇上住於高處,敵軍當然看得見,可是我軍也看得見啊。我軍將士能夠一睹龍顏,便能士氣大振,也就不怕康逆了。”
“趙希倒行逆施,國軍將士無不對他恨之入骨,又怎麽會怕他?”
“哈哈哈!”蕭文明捧腹大笑,“這個問題皇上馬上就要知道答案了。”
蕭文明說的果然沒錯,隨著官軍進逼洛陽,康親王這邊也在調兵遣將。
康親王趙希原本就想在洛陽城下進行決戰,這時也就沒什麽需要保留實力的必要了,從他眼下還控製的關中、川陝一帶,調集重兵,雲集洛陽城下。
皇上也有自己的耳目,就是皇城司的馮海峰。
這隻“高腳猴子”離開了洛陽去到江南,失去了以前的手下和耳目之後,就成了個睜眼瞎,現在總算迴到老家,頓時耳目清亮,多少恢複了一些往日的能力,各類軍情情報便源源不斷地匯聚到皇帝的耳中。
這些情報,讓皇帝越來越感到惶恐,趕緊找來蕭文明:“愛卿,康逆趙希的兵力越來越多,好像都比我們多了……不知愛卿有何破敵的良策?”
“哦?是嗎?不知道康逆現在集結了多少兵馬?還請皇上示下。”
這就是在明知故問了。
蕭文明才是掌兵的統帥,皇帝都知道的事情,他能不知道?
但是皇帝似乎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十分老實地迴答:“馮海峰說了,已經有六萬多人了。各地的人馬還在集結,人數一日多過一日,這可如何是好?”
“皇上啊,看樣子馮海峰這人辦事不牢,你要責罰他。這家夥分明是在給皇上傳假情報嘛!”
如果馮海峰這時在皇帝的行轅之中聽到蕭文明這話,非得要鳴冤叫屈不可——康親王兵馬的人數雖然在時時改變,但是六萬左右的人數的確是千真萬確,是經過他本人親自審核的,不會有錯。
而皇帝聽了似乎鬆了口氣:“哦?原來如此!原來是馮海峰,偵查不力,虛報敵軍的人數。他這樣是動搖軍心、危言聳聽,朕自然會……”
“皇上先聽我把話說完
吧!馮海峰的確是偵查不力,但沒有危言聳聽,反而是輕敵了。康逆的兵力可遠不止六萬人而已啊!”
於是蕭文明便給皇帝算起了賬。
除了城外集結的六萬人之外,康親王在洛陽城內還有至少四萬守軍,散落在關中各處的黑旗軍,加起來也不會少於兩萬人。
這些人暫時來看,並沒有聽從康親王的指揮,但是到戰士焦灼的時候,他們是必然會投入戰役的。
另外還有戎羌所部的兵馬未曾出現。
戎羌雖然內亂,但是內亂的烈度和進展,中原一概不知道,內亂的兩方——無論是達多可汗還是董鴻儒——都很難保證不會在這個時候介入中原的戰事。
這樣林林總總湊起來,康親王的兵力,就可能超過十五萬人!
一下子就把皇帝的心氣嚇倒了大半:“沒想到趙希兵力居然如此雄厚,不如咱們稍避其鋒芒,先返迴潼關,再集結重兵不遲……”
所以說一個人啊,一定要親身體驗,才知道事情難辦。
皇帝之前,端坐在江南溫暖鄉裏,不知道出兵放馬在外打仗是何等的兇險,總是一味地催促蕭文明趕緊進攻,最好明天就能收複洛陽,後天就能捉住康親王他這個弟弟,大後天就能徹底平定叛亂了。
現在他身在前線就連仗還沒打呢,就已經知道害怕了,這時候知道穩妥為先了。
可蕭文明偏偏就不願意撤……
“皇上說得輕鬆,可是江南現在已經沒有
兵力可供調動了!現在江南各地的屯田兵加起來有個兩三萬人,駐守各處封閉長江,防止叛軍南下。光憑這點兵力已經捉襟見肘了,又如何能夠調動到江北呢?”
“那麽……那麽就不能臨時招募嗎?”
“臨時招募當然可以,隻是皇上為什麽不早早地就想到這一出呢?我在江北打仗,皇上這邊既不供應糧草,也不訓練新軍,到現在才知道兵力捉襟見肘?想要從江南調兵了,隻是已經晚了,現在臨時招募的,也不過是一群平民而已,就連刀都拿不穩,怎麽上陣殺敵作戰?”
蕭文明一下子就把責任推到了皇上這一邊。
但實際上皇帝在江南,也就是個招牌而已——江南的軍隊,他是一個也調動不了,更何況是整編招募新軍了?
就是他之前發動北伐所用的兵力,也都是從江北逃過來的中央禁軍,隻是在那一場北伐當中損失巨大,現在就剩下那麽兩三萬人而已。
皇帝也是無言以對:“那麽暫時撤到潼關總是沒錯,編練新軍需要時間,那麽就再等等吧。隻要能夠一舉平叛,多等個一年半載的,其實問題也不大……”
“那可不行。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皇上禦駕親征,就斷然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更不能臨陣脫逃。否則士氣一衰,就再也鼓動不起來了,還請皇上稍安勿躁,再堅持些許時日,或許戰局就能有轉機。”
說著,蕭文明
一扭頭就走開了,其實已經是斷然拒絕了皇帝的提議。
皇帝雖然命令不了蕭文明,但還是可以節製禁軍的。
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他將禁軍全都召集到自己駐蹕的小山丘的旁邊,想盡辦法都要保證聖駕的安全。
一路上沒有發生任何成規模的戰鬥,讓內心對戰場十分惶恐的皇帝,漸漸安心下來。
這位皇帝今年四十來歲,登極接近二十年,在之前幾乎沒有踏出過京城洛陽半步,唯一的一次離開還是倉皇南逃,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保住命。
現在他在蕭文明的保護之下行動,讓他產生了一種正在巡視天下的錯覺,看著關中平原壯麗的河山,想到這就是皇帝自己的率土之濱,讓皇帝本人說不出的爽快,臉上也有了笑容。
這時蕭文明卻是一盆冷水當頭潑了下去:“皇上這麽多年一直在深宮之中,不知道民間的疾苦。這一迴離京雖然是迫於無奈,但也能夠親眼看看外麵的世界,倒也難得。還請皇上小心留意。”
蕭文明這話幾乎就是指著皇帝的鼻子罵了。
皇帝臉上露出了不快的表情。
然而蕭文明依舊不依不饒:“皇上,你看這片關中大地,經過這一場戰禍,不知多少土地拋荒。百姓這個年肯定是過不好了,就是開年的種子糧都不知道在哪裏。皇上要及早準備,免得兵禍過後,又要遭遇饑荒,百姓的日子不能再難過下去了!”
皇帝趕忙表態:“愛卿所言甚是,就是關中無糧,到時候還要調江南的糧食過來,才能保證民生。”
江南的糧食出產,以及向北運送的渠道,全都掌握在蕭文明的手裏,皇帝
還以為自己這麽說,蕭文明必然是要推脫兩句的,沒想到蕭文明立刻就答應下來。
“這是自然,守護黎明百姓,既是皇上的職責,也是我們當臣子的責任。然而北方每每發生饑荒,就要調送江南的糧賑濟,既要讓江南百姓挨餓,路途之中又多有損耗,實在是勞民傷財之舉,不可長久。皇上還是應當有些長治久安之策,多多新修水利、建立肥場,這樣江北隻要能夠做到自給自足,朝廷就能用江南多餘的物資,好好地做一番大事業了!”
皇帝越聽越不是滋味:這分明就是蕭文明在教我做事嘛!
原本有一個老師衛玉章在自己麵前喋喋不休,就已經夠煩人的了,然而他是帝師、是三朝老臣是宰相,皇帝忍了也就忍了。
可是蕭文明這樣的年紀、這樣的資曆,居然也敢在自己麵前大言不慚?
但是,皇帝真的也隻能忍了……
這時的皇帝已經開始後悔了,自己在江南就受夠了氣,心想著迴到江北能稍微緩一緩,沒想到還得繼續受氣。
一樣是受氣,還要受奔波之苦,這筆生意做得不值!
一路殺奔京城洛陽沒有受到什麽阻礙,那麽行動便十分順利、也十分迅捷,隻用了十天的時間,便已到了洛陽城的郊外,掃清的附近幾座康親王用於屯兵的據點之後,蕭文明便安排安營紮寨。
原本與蕭文明現在的身份地位,是毫無疑問地會占住中軍大帳的位
置,但是皇帝在此,這迴就要讓給這位至尊了。
不過蕭文明也沒安什麽好心眼,特意圍著一座山丘安置營盤,而讓皇帝就駐守在山丘之上,搭起明黃色的帳篷,升起代表著皇帝的龍旗,顯得格外的顯眼。
皇帝還沒住進屬於自己的行轅,就覺得不對勁:“愛卿,朕住在山頂之上,未免太過顯眼,也似乎有不合兵法之處。”
“哎喲!沒想到皇上還深通兵略,微臣真是佩服。”
蕭文明這話分明是在譏諷皇帝,放在以前,當場殺了,都算輕判,還得把你的三族、七族、九族找出來,滅他一滅。
然而現在的皇帝卻沒有這樣的權柄,連這樣的想法都沒有了,隻能豎起耳朵聽蕭文明教訓:“微臣這樣的布置,確實有不合兵法之處。但是兩軍交戰,豈能處處都講兵法?讓皇上住於高處,敵軍當然看得見,可是我軍也看得見啊。我軍將士能夠一睹龍顏,便能士氣大振,也就不怕康逆了。”
“趙希倒行逆施,國軍將士無不對他恨之入骨,又怎麽會怕他?”
“哈哈哈!”蕭文明捧腹大笑,“這個問題皇上馬上就要知道答案了。”
蕭文明說的果然沒錯,隨著官軍進逼洛陽,康親王這邊也在調兵遣將。
康親王趙希原本就想在洛陽城下進行決戰,這時也就沒什麽需要保留實力的必要了,從他眼下還控製的關中、川陝一帶,調集重兵,雲集洛陽城下。
皇上也有自己的耳目,就是皇城司的馮海峰。
這隻“高腳猴子”離開了洛陽去到江南,失去了以前的手下和耳目之後,就成了個睜眼瞎,現在總算迴到老家,頓時耳目清亮,多少恢複了一些往日的能力,各類軍情情報便源源不斷地匯聚到皇帝的耳中。
這些情報,讓皇帝越來越感到惶恐,趕緊找來蕭文明:“愛卿,康逆趙希的兵力越來越多,好像都比我們多了……不知愛卿有何破敵的良策?”
“哦?是嗎?不知道康逆現在集結了多少兵馬?還請皇上示下。”
這就是在明知故問了。
蕭文明才是掌兵的統帥,皇帝都知道的事情,他能不知道?
但是皇帝似乎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十分老實地迴答:“馮海峰說了,已經有六萬多人了。各地的人馬還在集結,人數一日多過一日,這可如何是好?”
“皇上啊,看樣子馮海峰這人辦事不牢,你要責罰他。這家夥分明是在給皇上傳假情報嘛!”
如果馮海峰這時在皇帝的行轅之中聽到蕭文明這話,非得要鳴冤叫屈不可——康親王兵馬的人數雖然在時時改變,但是六萬左右的人數的確是千真萬確,是經過他本人親自審核的,不會有錯。
而皇帝聽了似乎鬆了口氣:“哦?原來如此!原來是馮海峰,偵查不力,虛報敵軍的人數。他這樣是動搖軍心、危言聳聽,朕自然會……”
“皇上先聽我把話說完
吧!馮海峰的確是偵查不力,但沒有危言聳聽,反而是輕敵了。康逆的兵力可遠不止六萬人而已啊!”
於是蕭文明便給皇帝算起了賬。
除了城外集結的六萬人之外,康親王在洛陽城內還有至少四萬守軍,散落在關中各處的黑旗軍,加起來也不會少於兩萬人。
這些人暫時來看,並沒有聽從康親王的指揮,但是到戰士焦灼的時候,他們是必然會投入戰役的。
另外還有戎羌所部的兵馬未曾出現。
戎羌雖然內亂,但是內亂的烈度和進展,中原一概不知道,內亂的兩方——無論是達多可汗還是董鴻儒——都很難保證不會在這個時候介入中原的戰事。
這樣林林總總湊起來,康親王的兵力,就可能超過十五萬人!
一下子就把皇帝的心氣嚇倒了大半:“沒想到趙希兵力居然如此雄厚,不如咱們稍避其鋒芒,先返迴潼關,再集結重兵不遲……”
所以說一個人啊,一定要親身體驗,才知道事情難辦。
皇帝之前,端坐在江南溫暖鄉裏,不知道出兵放馬在外打仗是何等的兇險,總是一味地催促蕭文明趕緊進攻,最好明天就能收複洛陽,後天就能捉住康親王他這個弟弟,大後天就能徹底平定叛亂了。
現在他身在前線就連仗還沒打呢,就已經知道害怕了,這時候知道穩妥為先了。
可蕭文明偏偏就不願意撤……
“皇上說得輕鬆,可是江南現在已經沒有
兵力可供調動了!現在江南各地的屯田兵加起來有個兩三萬人,駐守各處封閉長江,防止叛軍南下。光憑這點兵力已經捉襟見肘了,又如何能夠調動到江北呢?”
“那麽……那麽就不能臨時招募嗎?”
“臨時招募當然可以,隻是皇上為什麽不早早地就想到這一出呢?我在江北打仗,皇上這邊既不供應糧草,也不訓練新軍,到現在才知道兵力捉襟見肘?想要從江南調兵了,隻是已經晚了,現在臨時招募的,也不過是一群平民而已,就連刀都拿不穩,怎麽上陣殺敵作戰?”
蕭文明一下子就把責任推到了皇上這一邊。
但實際上皇帝在江南,也就是個招牌而已——江南的軍隊,他是一個也調動不了,更何況是整編招募新軍了?
就是他之前發動北伐所用的兵力,也都是從江北逃過來的中央禁軍,隻是在那一場北伐當中損失巨大,現在就剩下那麽兩三萬人而已。
皇帝也是無言以對:“那麽暫時撤到潼關總是沒錯,編練新軍需要時間,那麽就再等等吧。隻要能夠一舉平叛,多等個一年半載的,其實問題也不大……”
“那可不行。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皇上禦駕親征,就斷然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更不能臨陣脫逃。否則士氣一衰,就再也鼓動不起來了,還請皇上稍安勿躁,再堅持些許時日,或許戰局就能有轉機。”
說著,蕭文明
一扭頭就走開了,其實已經是斷然拒絕了皇帝的提議。
皇帝雖然命令不了蕭文明,但還是可以節製禁軍的。
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他將禁軍全都召集到自己駐蹕的小山丘的旁邊,想盡辦法都要保證聖駕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