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關於這一點蕭文明也是早有心理準備。


    應該說皇帝對於蕭文明的態度,還是比較上路的,雖然未加封賞,卻通過老相國衛玉章讓溫伯明給蕭文明傳了信,專門解釋這件事情。


    擺出的理由也比較合理:說是就幾個月前,因為招待達利可汗入朝有功,給蕭文明連加兩等爵位,現在就已是伯爵了,是朝廷新進的勳貴中最年輕的一個。


    如今蕭文明再立新功,又要封賞,就怕官高難封,反而阻塞了蕭文明上升的通道,過早的觸控了天花板,損了蕭文明的銳氣,也容易樹大招風,招來別人的眼紅。


    因此這一迴就算了,但是蕭文明的功勞皇帝是記在心裏的。


    傳過皇帝的話之後,老相國衛玉章也表示,這其實也是他本人的看法。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人高於眾,眾必非之。


    這是斯文一些的說法,說得更加直白一些,那就是人怕出名豬怕壯。


    蕭文明這樣的少壯派還是略微低調一些的為好。


    其實對於朝廷封的官爵,蕭文明也並不是十分看重,隻不過要是完全沒有提到蕭文明,會讓他有一種不被重視或者是被耍弄了的感覺,但是既然提前打過招唿,那這種感覺也就不存在了,反倒讓他有那種坐山觀虎鬥旁觀者一般的快感。


    就這樣在蕭文明的冷眼旁觀之下,一場盛大的獻俘大典終於順利完成了。


    這場大典,從卯時開始,一直進行到未時方才結束。


    按照後世的說法,那就是從早上五點一直辦到了下午兩三點的樣子,蕭文明站在隊伍之中腳都站麻了,除了借了尿遁,喝了幾口水之外,就沒吃什麽像樣的東西,早已餓的前胸貼肚皮,饑腸轆轆了。


    一見儀式結束,蕭文明正想找地方飽餐一頓,這時卻見一個小太監,如同耗子一般在人群之中穿行而來,走到蕭文明的麵前笑著說道:“爵爺,皇上有旨,請您老進宮用膳!”


    進宮用膳,這話說的好聽,但說白了就是皇帝請客吃飯吧……


    這倒真是不錯,因為皇帝也是懂得一點人性的,知道人不吃東西肚子會餓,也多少是個進步吧。


    這年頭人人自危,可不是那麽容易就能白吃白喝的,尤其是吃到皇帝的飯,那就更不難得了。


    蕭文明一高興,順手就賞了那傳旨的太監幾枚金瓜子,把他樂得眉眼都開了花,仿佛一輩子就沒見過那麽多錢似的,各種感謝的話張口就來。


    蕭文明看了他這副輕佻的樣子,心中又是可憐又是可悲,就這麽一點錢便能左右一個人的心情嗎?


    怎麽現在皇宮裏的太監都是這種沒見過世麵的人物?


    要是六麻子還在的時候,這些個小太監哪敢如此的放肆?


    也不知怎的,蕭文明居然又想起六麻子這個死了的老太監了……


    或許是知道這個太監中的人才死於非命,蕭文明也多少有些兔死狐悲的虛偽的傷感吧……不管怎樣,蕭文明還是跟著那太監進了宮去吃皇帝那一頓飯了。


    但是讓蕭文明失望的是,皇帝的這頓飯卻並不好吃,就是字麵意義上的不好吃。


    至於字麵之外……也同樣並不好吃……


    吃飯講究的是一個心情愉悅、場所溫馨、菜肴可口,可這幾條,這一頓禦膳就是一條也不具備。


    為了體現莊重,皇帝將這頓禦膳安排在了接見百官的乾清宮裏,卻不料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乾清宮雖然規模宏大,卻十分冷清,就在禦桌前麵臨時擺了一張大桌子,放了幾把椅子,有種令人說不出的空曠。


    而請來的人之間的關係也比較尷尬,除了蕭文明之外,皇帝就隻叫上了大元帥戴鸞翔、老相國衛玉章、康親王等寥寥數人而已,偏偏這幾個人之間互有齟齬、各懷心思,平時相處還都防備著,一對一暗室之中都不能交心談話,更何況是當著皇帝的麵了……


    整頓飯吃下來,除了向皇帝敬酒祝壽之外,說出來的話加起來都不會超過一百個字。


    至於菜肴的口味就更加的寡淡了。


    皇宮的禦宴所用的菜色不講究有多好吃,隻要不難吃也就行了,因此除了食材十分名貴新鮮之外,便幾乎一無是處,讓人動了一筷子,便沒有下第二筷子的衝動。


    蕭文明匆匆吃了兩口,便再也吃不下去了,肚子還是依舊的那樣空蕩蕩的,其實現在的他,隻想著什麽時候能夠快點結束這一段尷尬的筵席,趕緊找個地方,再祭一祭自己的五髒廟,哪怕隻是街邊的一個餛飩攤子、一個蒼蠅館子呢……


    然而沒想到皇帝的興致卻是很高,見眾人不說話,他反倒一個人滔滔不絕地講得起來,神態和語調依舊是方才那次獻俘大典上的那樣。


    隻聽皇帝用帶著金屬光澤的愉悅的聲調說道:“戴元帥這次大顯神威,一舉殲滅戎羌精兵三萬,真是大漲我軍的士氣。我朝受戎羌壓製多年,總算取得自立朝以來所僅見的大勝利,著實是振奮人心。大元帥威震宇內,實則是朕的大恩人啊!”


    這話說的也太肉麻了。


    你堂堂一個至高無上的君主,卻說手下的臣子是自己的恩人——而且還是大恩人——這就相當於自貶身價了。


    即便他很多話說的就是事實,以戴鸞翔的功績也的確配得起這樣的稱號,但這話從你嘴裏說出來,就顯得那樣的不對勁。


    連蕭文明都覺得不妥,便偷眼向戴鸞翔和衛玉章的臉上望去。


    隻見那位城府深厚不見底的老相國衛玉章,聽了這話卻不動聲色,隻是眼神突然變得極其的深邃和犀利,緩緩地抬起鬆弛的眼皮,也同樣向戴鸞翔的臉上望去。


    戴鸞翔當然深知明哲保身的重要性,也深諳曆朝曆代的名將,在功高蓋主之後轉而身死家滅的悲劇。


    此刻他當然也想仿效衛玉章那樣裝聾作啞,可皇帝的話就是衝著他說的,他可不能沒個態度,要是裝作不聽見,皇帝再把剛才的話重複了一遍,那氣氛就更加尷尬了。


    因此戴鸞翔趕忙謙遜道:“皇上這是哪裏話……微臣哪有什麽功勞,全賴皇上天恩浩蕩,這才僥幸取勝罷了。”


    戴鸞翔把所有的功勞全都記在了皇帝的頭上,雖然有些太過狗腿了,也並不實事求是,但他倉促之間能夠說出這句話也很不容易了。


    這時蕭文明突然想起了曆史上的雍正皇帝和年羹堯。


    當初年羹堯青海一戰,也打出了雍正王朝的氣勢,給得位充滿爭議的雍正皇帝提供了最有力的合法性保障,也被那位刻薄寡恩的雍正皇帝冠以“大恩人”的稱唿。


    隻不過不到幾年之後,那位皇帝的“大恩人”年羹堯並沒有得到善終,被雍正恩賜了一道白綾,在孤燈破屋之中自盡了事。


    這一段曆史,當然可以說是年羹堯功高震主、不知收斂,當然也可以說是雍正皇帝進退無度、恩將仇報。


    但是年羹堯的所作所為必然是導致其自身悲劇的主要原因,他要是能像現在的戴鸞翔這樣有如此高超的智慧,或許就死不了了,又或許至少不會死的那麽快那麽早……


    在蕭文明向戴鸞翔投來敬佩的眼神的同時,皇帝卻似乎不肯輕易放過這位元帥。


    隻聽他口中仍在念念有詞:“戴原帥過謙了。朕身上哪有什麽洪福啊?這要是有福,何至於讓戎羌入侵到關中呢?”


    皇上開自己的玩笑可以,當臣子的還需要配合著笑笑,可要是底下的臣子,反過來開皇帝的玩笑的話,那就是嫌自己的命太長了。


    因此戴鸞翔臉上掛上了惶恐的表情:“主憂臣辱、主辱臣死。微臣等坐視戎羌做大,以至入侵關中,甚至京師洛陽都有所波及,實在是臣等的滔天大罪。還請皇上治罪。”


    “不必如此,不必如此。”皇帝擺出寬宏大量的樣子,“勝敗乃兵家常事,失敗了贏迴來也就是了,這一次平原縣城的大戰,戴愛卿不就取而勝之了嗎?”


    “這也全憑三軍用力,還有蕭爵爺的鼎力配合。”


    “愛卿又過謙了。記得不到一月之前,元帥就曾經說過,可以徹底解決戎羌問題,也不知平原縣城這場大仗下來之後,還有多久能夠克敵製勝?將戎羌那些跳梁小醜,徹底趕出我國的疆界。”


    皇帝倒是問了一個極有含金量的問題。


    在戴鸞翔看來,戎羌在沒有解決內部矛盾的情況下貿然入侵大齊朝防守重地的中原地區,實屬不智之舉。


    隻要有戴鸞翔領兵抵抗,無論如何大齊朝是不會失敗的,唯一的問題是確切地把這一仗贏下來,並且還要贏得幹脆、贏得漂亮、贏得徹底!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戴鸞翔在前期做了大量的準備。


    但他的準備工作,其實進行得並不順利,除了一開始殲滅了幾股百騎左右的戎羌部隊之外,也就沒有什麽像樣的戰績了……


    就是這麽一個情況。


    /77/77155/29727037.html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血小千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筆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筆訥並收藏鐵血小千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