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這一迴,明顯是情報傳遞發生了失誤,襲擊過來的黑旗軍壓根就沒有多少人,滿打滿算也就二三百人的樣子,根本不可能是李全的主力。
這讓蕭文明好生失望,不過有句成語叫做“來都來了”……
來都來了,教訓他們一下也未嚐不可。
蕭文明照例擺開陣勢,先高聲警告他們幾句,見黑旗軍無動於衷,仍舊狂奔而來,便正要準備四殺,誰知這幫家夥騎著快馬,偏轉了方向居然擦著蕭文明就離開了……
這就奇了怪了。
難道是這幫黑旗軍的家夥,不想跟蕭文明直接發生對抗,而是要直接去打劫那些富戶嗎?
不對啊,就算他們一時能夠避過,可終究是要下馬的,到最後也逃不過蕭家軍的追趕。
就算他們動作再快,真的把東西搶劫到了自己手裏,拖著、背著、扛著那麽多的金銀物件,還想突破蕭家軍的防守,簡直就是做夢。
黑旗軍的戰鬥力並不算特別強,那也是相對於蕭家軍和戎羌鐵騎而言的,實際上要比尋常的官軍強悍得多。
那些幾乎隻知道種田,不知道打仗的屯田兵,更是無法同黑旗軍相提並論。
而黑旗軍的大小頭目,則大多戰場經驗極其豐富,因為率領一隊沒有穩定補給的雜牌軍,還要能在官軍的層層圍剿、長期圍剿中存活下來,沒有豐富的戰鬥經驗,那怎麽能行?
戰場上這麽簡單的邏輯道理,他們不可能不懂,行動居然這樣反常,肯定有其背後的理由。
蕭文明越想越是覺得奇怪,正巧他身邊有兩個武林高手,於是他便讓林丹楓和宋星遙二位施展武功,抓來隊伍中領頭之人,定要問個明白。
這兩人當然不負眾望,仿佛比賽似的,一人提了一個黑旗軍的人過來。
這兩位都是蕭文明的老熟人了,且不說之前就和蕭文明打過交道,光是為了打劫逃難百姓的事情,蕭文明就曾驅趕他們過兩迴。
因此他們毫無疑問知道蕭文明有多少能耐,蕭文明當然也知道他們已經被自己打怕了,因此問起話來便毫無忌憚:“我說你們兩個有完沒完?這迴來了又走,整的是什麽妖蛾子?”
這兩位仁兄居然也不拿蕭文明當外人:“爵爺,你快走吧,戎羌人打過來了!”
“戎羌?打過來了?在哪裏?”
“就在後麵!”
這兩位仁兄隨手向後一指,偏偏他們指的方向還都是相反的……
大約是他們光顧著逃命,已經分不清東南西北的方向了,他們自己都弄不明白戎羌是從何處打來的。
蕭文明更是一頭霧水:“這樣吧,你們也別空口說白話了,你們在前頭領路,我要去會會戎羌人,”
“那我們可不敢!”這兩個家夥,顯然被嚇得不輕,死活不肯前頭帶路。
蕭文明反複逼問,急了,他們卻說:“蕭爵爺要與戎羌作戰,也不用忙著去打他們,隻要留在原地,他們或許就打過來了!可咱們兄弟卻不願意打戎羌人,蕭大人、蕭爵爺,您老就行行好,放我們走吧!”
黑旗軍大多不是貪生怕死之輩,可這兩個人卻害怕戎羌到了這種地步,也不知李全到底是怎樣練的兵,就帶出這麽一幫廢物。
就這樣的廢物帶在身邊也沒有用。
並且蕭文明對於戎羌的來向已經有了大體的判斷,便將這兩頭冤種放走了。
其實戎羌從哪裏來的很好判斷,不就是從這夥子黑旗軍逃跑的方向過來的嗎?
這幫人已經被戎羌人嚇破了膽,肯定是逃得越快、越遠越好,而最快、最遠的也就是相向的路徑。
於是在這眨眼之間,原本出發時對付黑旗軍的任務,轉眼就成了同戎羌交鋒,戰鬥的性質一下就變了,要求也必然跟著提高。
因此蕭文明不敢再像對付黑旗軍時那樣大大咧咧了,一邊派人去潼關上報信,一邊命令手下的兄弟全都披掛齊整,做好迎戰戎羌的準備。
黑旗軍的那兩個仁兄說:蕭文明隻要待在原地,自然會有戎羌鐵騎打上門,可以來一個以逸待勞。
可蕭文明卻不想應對的如此被動,仍舊讓蕭家軍的兄弟們騎上快馬,主動出擊——既可以鼓舞士氣,又或許可以打一個時間差,讓戎羌騎兵措手不及,自己搞不好能夠撿個便宜。
果然走了不過一盞茶功夫,蕭文明抬眼便望見地平線上揚起了一陣煙塵,顯然是有馬隊疾馳而來,不出意外便是戎羌的騎兵。
戎羌軍馬果然來去如風,行進速度急如閃電,將將前進有不過一頓茶的功夫,蕭文明就幾乎同戎羌打了個照麵。
蕭文明的蕭家軍其實不是第一次同戎羌人打交道了。
不過半年之前,他們就執行過護送戎羌使團進洛陽給毅親王吊唁奔喪的重任。
那一次他們同行的不但不是普通的戎羌騎兵,而且還是戎羌各部落的王子,陣仗要比今天大的多、規格也要高出許多。
因此不似其他初次同戎羌交手的中原軍隊那樣,蕭文明的蕭家軍表現得異常淡定。
反倒是那些戎羌騎兵,忽然見有這樣一支軍隊迎頭上來,似乎覺得有些不太適應,顯見他們的馬蹄慢了下來。
蕭文明正規劃著同他們以何種方式進行第一場交鋒的時候,那夥子戎羌騎兵居然調轉了方向,以一種同方才的黑旗軍差不多的姿態,擦著蕭文明的隊伍就離開了。
蕭文明這會兒就納了悶兒了:怎麽不管是誰,今天見了我的人扭頭就走了?難不成我蕭家軍的兄弟今天都是從糞坑裏洗了澡出來的嗎?否則沒法解釋為何人人“聞”風而逃啊……
後來蕭文明才知道:是這群戎羌騎兵一路上同不少中原軍隊都交過手,其中既包括朝廷的屯田兵,也包括李全的黑旗軍,自以為對中原軍隊的戰鬥力和作戰風格已經有了相當的了解了。
可蕭文明的蕭家軍畫風卻同這些中原軍隊大不相同——哪有毫不怯戰,還主動迎擊過來的?
不僅如此,他們還從來沒見過哪一支中原軍隊,四五百人的規模,卻還人人都騎著一眼看去便是戎羌來的駿馬,人人都披掛著精銳的戰甲,腰懸寶刀、手持長矛,宛若天兵天將。
因此,他們還以為蕭家軍並非是中原的軍隊,而是另一夥戎羌的騎兵。
按理說,戎羌人雖然不至於茹毛飲血,但過的還是遊牧這種十分原始的生活,而蕭文明的超家軍近乎是用近代軍隊的標準來打造的——除了使用的還是冷兵器以外。
畫風同戎羌也同樣是格格不入,應該是不會認錯的。
可後來才知道,戎羌不過是現而今北方草原遊牧民族的一個總稱,其實其中有大大小小數百個部落,每個部落的生活習慣、語言文字、作戰風格都大不相同。
如果強行劃分的話,甚至都不同屬於同一個民族……
而各個戎羌首腦之間,對於互相的認識也不是很充分——同屬戎羌旗下,卻如同陌路人或者幹脆是仇敵的也不在少數,因此沒有認出蕭文明的身份,也就不大奇怪了。
可蕭文明現在就覺得奇怪。
他常常聽說戎羌雖然是滿足,但是作戰起來卻極其狡猾,明明大舉攻擊的機會就在眼前,以戎羌尚武的精神是不應該錯過的,可他們卻就這樣走了,讓蕭文明百思不得其解。
但是也不能任由他們走脫吧?
否則了蕭文明下定了決心過來碰一碰戎羌的意義何在?
於是蕭文明趕緊命令,蕭家軍撥轉馬頭追著戎羌騎兵的屁股便追趕而去,但是他又唯恐戎羌在使什麽陰謀詭計,不肯追得太緊,隻是隔著一二裏的距離,追著他們馬蹄奔馳揚起的煙塵,遠遠地跟了過去。
戎羌這次南下,據說有著替達利可汗報仇的名義,可最終目的還不過是一個“搶”字,隻不過搶得更加有道理罷了。
因此他們繞過蕭文明的隊伍,繼續向中原腹地挺進,所謂的還不過隻是為了搶劫中原百姓。
正巧此刻,正有一群準備進入潼關,卻因為潼關關門已經關閉,隻能無奈迴鄉的百姓擋在戎羌的前麵,成了戎羌騎兵最好的目標。
這群百姓也是夠可憐的——他們給大齊朝廷的稅收並沒有少納少繳,可一路上卻沒有得到朝廷的庇護,不但黑旗軍要搶他們,就連遠道而來的戎羌也要將他們搶光,絲毫不留任何仁慈和情麵,似乎隻要不把中原百姓全都殺光了,就已經是天大的開恩了。
這群百姓早知道戎羌要來,如今真的看到戎羌的身影,頓時嚇得魂飛魄散。
原本麵對黑旗軍的搶劫,他們或許還能求幾句情,可現在看著戎羌揮舞著馬刀衝殺過來,百姓們趕緊拋棄所有的金銀錢糧,一溜煙就跑了出去——能跑多遠就有多遠。
嗜好殺戮是戎羌人的天性。
在戎羌同大齊反複爭奪的邊境地區,大齊的村子被南下的戎羌屠戮殆盡並不是一些可怕的傳說,而是時時刻刻都在發生的現狀。
/77/77155/29451602.html
這讓蕭文明好生失望,不過有句成語叫做“來都來了”……
來都來了,教訓他們一下也未嚐不可。
蕭文明照例擺開陣勢,先高聲警告他們幾句,見黑旗軍無動於衷,仍舊狂奔而來,便正要準備四殺,誰知這幫家夥騎著快馬,偏轉了方向居然擦著蕭文明就離開了……
這就奇了怪了。
難道是這幫黑旗軍的家夥,不想跟蕭文明直接發生對抗,而是要直接去打劫那些富戶嗎?
不對啊,就算他們一時能夠避過,可終究是要下馬的,到最後也逃不過蕭家軍的追趕。
就算他們動作再快,真的把東西搶劫到了自己手裏,拖著、背著、扛著那麽多的金銀物件,還想突破蕭家軍的防守,簡直就是做夢。
黑旗軍的戰鬥力並不算特別強,那也是相對於蕭家軍和戎羌鐵騎而言的,實際上要比尋常的官軍強悍得多。
那些幾乎隻知道種田,不知道打仗的屯田兵,更是無法同黑旗軍相提並論。
而黑旗軍的大小頭目,則大多戰場經驗極其豐富,因為率領一隊沒有穩定補給的雜牌軍,還要能在官軍的層層圍剿、長期圍剿中存活下來,沒有豐富的戰鬥經驗,那怎麽能行?
戰場上這麽簡單的邏輯道理,他們不可能不懂,行動居然這樣反常,肯定有其背後的理由。
蕭文明越想越是覺得奇怪,正巧他身邊有兩個武林高手,於是他便讓林丹楓和宋星遙二位施展武功,抓來隊伍中領頭之人,定要問個明白。
這兩人當然不負眾望,仿佛比賽似的,一人提了一個黑旗軍的人過來。
這兩位都是蕭文明的老熟人了,且不說之前就和蕭文明打過交道,光是為了打劫逃難百姓的事情,蕭文明就曾驅趕他們過兩迴。
因此他們毫無疑問知道蕭文明有多少能耐,蕭文明當然也知道他們已經被自己打怕了,因此問起話來便毫無忌憚:“我說你們兩個有完沒完?這迴來了又走,整的是什麽妖蛾子?”
這兩位仁兄居然也不拿蕭文明當外人:“爵爺,你快走吧,戎羌人打過來了!”
“戎羌?打過來了?在哪裏?”
“就在後麵!”
這兩位仁兄隨手向後一指,偏偏他們指的方向還都是相反的……
大約是他們光顧著逃命,已經分不清東南西北的方向了,他們自己都弄不明白戎羌是從何處打來的。
蕭文明更是一頭霧水:“這樣吧,你們也別空口說白話了,你們在前頭領路,我要去會會戎羌人,”
“那我們可不敢!”這兩個家夥,顯然被嚇得不輕,死活不肯前頭帶路。
蕭文明反複逼問,急了,他們卻說:“蕭爵爺要與戎羌作戰,也不用忙著去打他們,隻要留在原地,他們或許就打過來了!可咱們兄弟卻不願意打戎羌人,蕭大人、蕭爵爺,您老就行行好,放我們走吧!”
黑旗軍大多不是貪生怕死之輩,可這兩個人卻害怕戎羌到了這種地步,也不知李全到底是怎樣練的兵,就帶出這麽一幫廢物。
就這樣的廢物帶在身邊也沒有用。
並且蕭文明對於戎羌的來向已經有了大體的判斷,便將這兩頭冤種放走了。
其實戎羌從哪裏來的很好判斷,不就是從這夥子黑旗軍逃跑的方向過來的嗎?
這幫人已經被戎羌人嚇破了膽,肯定是逃得越快、越遠越好,而最快、最遠的也就是相向的路徑。
於是在這眨眼之間,原本出發時對付黑旗軍的任務,轉眼就成了同戎羌交鋒,戰鬥的性質一下就變了,要求也必然跟著提高。
因此蕭文明不敢再像對付黑旗軍時那樣大大咧咧了,一邊派人去潼關上報信,一邊命令手下的兄弟全都披掛齊整,做好迎戰戎羌的準備。
黑旗軍的那兩個仁兄說:蕭文明隻要待在原地,自然會有戎羌鐵騎打上門,可以來一個以逸待勞。
可蕭文明卻不想應對的如此被動,仍舊讓蕭家軍的兄弟們騎上快馬,主動出擊——既可以鼓舞士氣,又或許可以打一個時間差,讓戎羌騎兵措手不及,自己搞不好能夠撿個便宜。
果然走了不過一盞茶功夫,蕭文明抬眼便望見地平線上揚起了一陣煙塵,顯然是有馬隊疾馳而來,不出意外便是戎羌的騎兵。
戎羌軍馬果然來去如風,行進速度急如閃電,將將前進有不過一頓茶的功夫,蕭文明就幾乎同戎羌打了個照麵。
蕭文明的蕭家軍其實不是第一次同戎羌人打交道了。
不過半年之前,他們就執行過護送戎羌使團進洛陽給毅親王吊唁奔喪的重任。
那一次他們同行的不但不是普通的戎羌騎兵,而且還是戎羌各部落的王子,陣仗要比今天大的多、規格也要高出許多。
因此不似其他初次同戎羌交手的中原軍隊那樣,蕭文明的蕭家軍表現得異常淡定。
反倒是那些戎羌騎兵,忽然見有這樣一支軍隊迎頭上來,似乎覺得有些不太適應,顯見他們的馬蹄慢了下來。
蕭文明正規劃著同他們以何種方式進行第一場交鋒的時候,那夥子戎羌騎兵居然調轉了方向,以一種同方才的黑旗軍差不多的姿態,擦著蕭文明的隊伍就離開了。
蕭文明這會兒就納了悶兒了:怎麽不管是誰,今天見了我的人扭頭就走了?難不成我蕭家軍的兄弟今天都是從糞坑裏洗了澡出來的嗎?否則沒法解釋為何人人“聞”風而逃啊……
後來蕭文明才知道:是這群戎羌騎兵一路上同不少中原軍隊都交過手,其中既包括朝廷的屯田兵,也包括李全的黑旗軍,自以為對中原軍隊的戰鬥力和作戰風格已經有了相當的了解了。
可蕭文明的蕭家軍畫風卻同這些中原軍隊大不相同——哪有毫不怯戰,還主動迎擊過來的?
不僅如此,他們還從來沒見過哪一支中原軍隊,四五百人的規模,卻還人人都騎著一眼看去便是戎羌來的駿馬,人人都披掛著精銳的戰甲,腰懸寶刀、手持長矛,宛若天兵天將。
因此,他們還以為蕭家軍並非是中原的軍隊,而是另一夥戎羌的騎兵。
按理說,戎羌人雖然不至於茹毛飲血,但過的還是遊牧這種十分原始的生活,而蕭文明的超家軍近乎是用近代軍隊的標準來打造的——除了使用的還是冷兵器以外。
畫風同戎羌也同樣是格格不入,應該是不會認錯的。
可後來才知道,戎羌不過是現而今北方草原遊牧民族的一個總稱,其實其中有大大小小數百個部落,每個部落的生活習慣、語言文字、作戰風格都大不相同。
如果強行劃分的話,甚至都不同屬於同一個民族……
而各個戎羌首腦之間,對於互相的認識也不是很充分——同屬戎羌旗下,卻如同陌路人或者幹脆是仇敵的也不在少數,因此沒有認出蕭文明的身份,也就不大奇怪了。
可蕭文明現在就覺得奇怪。
他常常聽說戎羌雖然是滿足,但是作戰起來卻極其狡猾,明明大舉攻擊的機會就在眼前,以戎羌尚武的精神是不應該錯過的,可他們卻就這樣走了,讓蕭文明百思不得其解。
但是也不能任由他們走脫吧?
否則了蕭文明下定了決心過來碰一碰戎羌的意義何在?
於是蕭文明趕緊命令,蕭家軍撥轉馬頭追著戎羌騎兵的屁股便追趕而去,但是他又唯恐戎羌在使什麽陰謀詭計,不肯追得太緊,隻是隔著一二裏的距離,追著他們馬蹄奔馳揚起的煙塵,遠遠地跟了過去。
戎羌這次南下,據說有著替達利可汗報仇的名義,可最終目的還不過是一個“搶”字,隻不過搶得更加有道理罷了。
因此他們繞過蕭文明的隊伍,繼續向中原腹地挺進,所謂的還不過隻是為了搶劫中原百姓。
正巧此刻,正有一群準備進入潼關,卻因為潼關關門已經關閉,隻能無奈迴鄉的百姓擋在戎羌的前麵,成了戎羌騎兵最好的目標。
這群百姓也是夠可憐的——他們給大齊朝廷的稅收並沒有少納少繳,可一路上卻沒有得到朝廷的庇護,不但黑旗軍要搶他們,就連遠道而來的戎羌也要將他們搶光,絲毫不留任何仁慈和情麵,似乎隻要不把中原百姓全都殺光了,就已經是天大的開恩了。
這群百姓早知道戎羌要來,如今真的看到戎羌的身影,頓時嚇得魂飛魄散。
原本麵對黑旗軍的搶劫,他們或許還能求幾句情,可現在看著戎羌揮舞著馬刀衝殺過來,百姓們趕緊拋棄所有的金銀錢糧,一溜煙就跑了出去——能跑多遠就有多遠。
嗜好殺戮是戎羌人的天性。
在戎羌同大齊反複爭奪的邊境地區,大齊的村子被南下的戎羌屠戮殆盡並不是一些可怕的傳說,而是時時刻刻都在發生的現狀。
/77/77155/29451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