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就在現在,蕭文明忽然要踏上對抗戎羌的第一線了,即便有海內第一名將戴鸞翔作為自己的接應和支援,但是蕭文明自身實力的不足,依舊讓他心懷忐忑。


    蕭文明已然心中不安,而毅親王似乎是有意指點一下蕭文明,尤在滔滔不絕地介紹大齊朝同戎羌對抗的情況。


    毅親王是一個具有幾十年軍事經驗的老軍務了,據他自己說,同他打過交道的草原大汗,沒有十個也得有七八個——這固然是因為他領軍日久的緣故,同時也是因為草原政權的穩定性極差,完全沒有中原的一套理法體係作為限製權力的依據,誰說話算數全靠自己手上掌握了多大的權力。


    而權力的來源,就是掌握的軍隊。


    而正是因為草原上實行的這一種近乎養蠱一般的政治和軍事製度,讓中原王朝麵對的,始終就是經過一番廝殺出來的最強者。


    不過這也同時說明,隻有在殘酷的鬥爭中,走到最後的最強者,才能獲得同中原王朝一較長短的機會和資格。


    這樣的對手當然不好對付,尤其是平原野戰這種騎兵的優勢項目上,大齊王朝更是完全沒有取勝的機會——想要對付戎羌騎兵的進攻隻有兩招可供使用。


    第一招就是依據堅城固守,第二招便是依托險要的地形。


    當然了,中國古代曆史上還要將這兩招合二為一的妙計,那就是修築長城——在崇山峻嶺中修建城牆,就相當於將堅固的城池和險要的地形結合在了一起,用殺牛用牛刀一般的策略來對抗遊牧騎兵。


    這種浩大的工程,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特有的軍事智慧、極致的工程能力和無比強大的組織能力。


    不過現在這個大齊朝似乎沒有這樣的意識和行為,在北方邊境上並沒有長城的存在。


    雖然根據真實曆史上明朝的估算,修建長城固然耗資不菲,但是修建好了以後,節約下來的軍費開支,卻基本可以抵消建築成本,而節省下來的精力更是黃金白銀所買不來的。


    所以說,修築長城是一個可以極大緩解危機的好辦法。


    但是這個辦法對於大齊朝來說卻是不可用的。


    因為就以大齊王朝現在這樣的一個財政水平,想要一下子拿出一大筆資金,調集無數的資源來修建長城的話,那就相當於飲鴆止渴,勢必導致整個財政的破產,甚至會引發矛盾激化,造成大規模的起義。


    因此麵對日益沉重的來自北方的壓力,戴文翔和毅親王想出的策略很簡單,隻有四個字“依險固守”——利用險要的地形,並且適時修建一些堡壘、要塞來防止戎羌南下。


    原本這樣的策略是十分具有可操作性的。


    然而大概是因為處於地質活動的活躍期,近年來青嶺山脈地震不斷,有時甚至洛陽都有較大的震感,嚴重的時候還會震壞城牆。


    中國是講究天人感應的,發生如此頻繁的大地震,特別是在都城洛陽附近,那就在自然災害之


    外,帶有了相當的政治意味——意味著大齊朝的統治者或許有失德之處,是上天發出了嚴厲的警告。


    如果統治者能夠感應天意,或許可以化險為夷,如果對此不聞不問,甚至變本加厲,那上天就會降下更大的災害,甚至是天命的變革,那也就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


    因此,每逢發生大地震,皇帝總要進行祭天、祈福,甚至下罪己詔這樣的儀式,這種儀式能不能感化上天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讓圍觀的人看見,讓他們看見皇帝至少是在努力執政的,並不是昏庸無為的,自然也就可以打消不少人的非分之想。


    地震帶來的政治影響或許難以估量,但是軍事影響卻是立竿見影的。


    最直接的就是原本幾處戎羌不可能通行的隘口,因為地形的變化被天然拓寬了,從原本隻能供一人行走的小道,變成了可供人馬同時行走的——小道……


    小道雖然是小道,但是從羊腸變成了牛腸馬腸,情況就是大不一樣。


    羊腸、馬腸、牛腸,就算是放在肉鋪上賣價格都不一樣,更何況是事關戎羌大事呢!


    因此被委以重整洛陽防務重任的戴鸞翔,眼前所辦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要將青嶺山脈中的所有缺口和漏洞堵住,以免戎羌有機可乘。


    “然而這件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看似簡單,可千頭萬緒、難以周全。”毅親王說道。


    “既然做起來那麽吃力不討好,那何不畢其功於一役?在北邊山坳地方的通路中,同戎羌狠狠的打上一仗。隻要這一仗打贏了,那就是‘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豈不是一勞永逸?”蕭文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可毅親王卻道:“朝廷之前也是這樣想的,因此便在野驢嶺同戎羌好好打了一仗,結果麽……你也知道了……”


    野驢嶺的這一場大敗仗,對大齊朝的軍事政治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原本蕭文明對此事也不過是一知半解而已,今天總算是弄清楚了來龍去脈。


    隻聽毅親王又接著說道:“原本朝廷聚集大軍於野驢嶺,按照鸞翔的計劃,原也是不想同戎羌決戰的,隻想讓其看一看朝廷的軍威,讓他們知難而退,或者稍有收斂也就是了。卻不料最終還是同戎羌大打了一場,偏偏還打輸了。從此以後,朝廷便畏敵如虎,再也不敢同戎羌稍有爭奪了。這深山中的這些小道,從此以後就一直在戎羌的控製之中,他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讓洛陽及周邊始終在其威脅之下。鸞翔便是要將這些小道一一排摸清楚,並依據山勢修建山寨、工事,或者幹脆將其堵死了事……”


    戴鸞翔這樣的做法,未必能說他是錯的,但也太消極了。


    這就相當於兩個人,打架的時候,因為一方人馬曾經挨過一拳,便從此不思進取,隻想著做好挨打的準備,那怎麽能行?


    因此蕭文明便說道:“戴元帥的法子雖然好,可就是太謹慎了一些,要我看要徹底解除戎羌的危險,還是得在刀槍上做


    文章。由戴元帥親自指揮作戰,再調集全國的精兵,好好地打上一仗,說不定就能重創戎羌,為百姓換來幾十年的和平。“


    “主動出擊?哼哼!”毅親王冷笑一聲,“你以為戴鸞翔不肯主動出擊嗎?聽說你小子也是一個打仗勇猛果斷的。可你不知道,要是倒退個十年、二十年,那時的鸞翔是何等的驍勇善戰?麵前哪怕隻留下一個敵人,它也必然是要除惡,勿進改進殺絕的,否則……”


    毅親王饒有興致地談到一半,忽然就不說話了。


    蕭文明也跟著一怔,趕忙問道:“老王爺,你怎麽突然不說話了?接著往下說啊!”


    隻見毅親王麵色一緊:“不好,這便風力似乎有些膻味,老夫怎覺得是戎羌就在眼前?”


    毅親王單憑空氣裏的氣味,就判斷戎羌的接近,幾乎可以說是完全沒有根據——他的鼻子再好,那也是在人類感知極限之內的,又怎麽可能聞出戎羌人的氣味?


    但是所謂的“氣味”,其實是一種在戰場上磨練出來的難易明說的意識,是一種直覺,是一種由內而發產生的下意識的反應。


    這種反應可靠嗎?


    沒有依據、沒有耳聞、沒有目睹,當然不可靠。


    但是往往老兵、老將這種虛無縹緲的直覺,要比所有的精心進行的算計,都要來的更加靠譜。


    蕭文明不敢怠慢,同樣在一瞬間就打起了一百二十分的小心:“老王爺,到底是怎麽一迴事?”


    毅親王的麵色凝重得好像一張繃直了的煞白的紙:“老夫也不知道,總覺得來者不善,還是早做準備為好!”


    “如何準備,就請老王爺下令吧!”


    毅親王在此處地位最高,領軍作戰的經驗也最為豐富,雖然蕭家軍是蕭文明自己的隊伍,但是聽他的指揮也屬於理所當然。


    毅親王當機立斷下達命令,令蕭家軍的弟兄立即分成兩部分,埋伏在左右叢林之內。


    這樣的做法就同蕭文明的大不相同。


    要是按照蕭文明的一貫以來的風格,肯定是要仗著自己手上蕭家軍無與倫比的戰鬥力,就在路口列隊,正麵迎接可能抵達的敵人。


    而毅親王顯然是具備更加豐富的同戎羌騎兵對陣的經驗。


    在他的固有印象裏,想要正麵迎擊是完全沒有勝算的,隻有設個埋伏、打個悶棍,或許還有成功的可能性,所以才做出了這樣的部署。


    蕭文明當然沒有反對毅親王的理由,立即吩咐隨同而來的頭目劉辰、胡宇二人,立刻按照毅親王的豐富,率領麾下弟兄分成兩部分,分別隱藏在道路左右兩邊的密林之中。


    蕭家軍的戰鬥經驗不能說匱乏,經曆過的戰鬥之多,可以說是那麽多大齊朝的屯田兵裏絕無僅有的。


    但是一直以來他們所遵循的策略,都是同敵軍你來我往、堂堂正正地正麵對決,還真就沒有像像樣樣的打過埋伏。


    /77/77155/25660034.html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血小千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筆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筆訥並收藏鐵血小千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