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毅親王府的門頭極其氣派,一道寬闊的朱漆大門左右是兩條一眼看不到邊的圍牆,圍牆之上古樹名木越牆而出,正門口兩座石獅子威武雄壯,這石獅子的大小、形狀和裝飾,那也是符合朝廷規矩的,同樣體現了毅親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再抬眼看去,門楣之上掛著一塊高大的牌匾,牌匾上用極其端莊雍容的書法寫著三個大字“毅王府”!
能給一個人的府邸牌匾提詞,他的書法造詣還在其次,更重要的是這人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
而以毅親王的身份地位,能在他的府邸前塗鴉的,恐怕不是當今皇帝就是先帝了。
在這塊牌匾之下,蕭文明當然也不敢造次,小心翼翼地敲開了大門,對門內之人說道:“在下蘇州府臨海縣蕭文明,前來拜見毅親王爺。”
蕭文明當然知道王府的規矩,一邊說話一邊從門縫裏塞進去一坨銀子……
之所以是“一坨”,那是因為蕭文明帶來的銀元寶,在馬尾驛被白炎教的邪火全都燒化了,重新凝固之後已經沒了形狀,就成了這一坨一坨的了。
並且這一坨銀子因為受到了汙染,所以成色也變得差了許多,非但不是銀光燦燦的,反而這裏黑了一塊、那裏紅了一塊,就好像是從垃圾堆裏撿出來的破石頭。
一看見這塊成色極差的銀子,王府的門衛心裏就不高興了。
說起來蘇州府那也是天堂一般的地方,怎麽拿出來的銀兩竟都是這樣的貨色,十有八九,是鄉巴佬拿散碎銀兩私自融注的……
因此這看門人看著蕭文明就多了幾分鄙夷:“啊……臨海縣來的,咱家王爺聽說在那裏也的確認識幾個人,就是不知可帶著名帖,是怎樣的官職?怎樣的履曆?”
名帖就是一個人的名片,進門遞名帖表明自己的身份,是大齊朝官場的規矩之一。
蕭文明也是在官場上混的人,名帖這種官僚主義物品,他怎麽可能沒有,當然也是做了一份的,隻不過蕭文明素來不喜歡這種裝腔作勢的做法,因此很少使用就是了。
但是這迴進京城,那可不是在江南老家,該講的規矩還是得講的,東西也被他隨身帶了出來。
可偏巧不巧,蕭文明想用名帖的時候,偏偏這份名帖也在馬尾驛那場大火之中,也被燒成了灰……
蕭文明正在解釋,卻聽一旁的溫伯明說道:“明天咱們出來得急,忘了帶了,可否請這位先生稍等片刻,我臨時寫一份出來就是了。”
參見親王這種重要的事情,居然還會忘記帶名帖,果然是鄉巴佬……
這看門人對蕭文明的不屑又增加了幾分。
不過毅親王府的家風還算不錯,從來嚴禁手下人狗仗人勢,因此這開門人倒也十分客氣,隻說了句:“那諸位就隨便了。”便又重新掩上了王府大門,不再搭理蕭文明他們了。
這裏是京城,什麽東西沒有——隻要銀子管夠,就是皇帝所用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禦筆,宮裏的太監都能給你偷出來,更何況是尋常的文房四寶了。
因此小半個時辰之後,重新出現在毅親王府看門人麵前的,是一張普通的而並不怎麽名貴的黃封紙,而紙上則用一筆異常俊秀的蠅頭小楷隻寫了三個字“蕭文明”。
按照大齊朝的規矩,越是資曆淺地位低的人,名帖就越是要寫得詳細;而反過來,越是資曆深地位高的人,名帖反而顯得簡單。
就好像當朝宰相,誰不認識他?根本就不需要細細地介紹。
而蕭文明隻單單的寫上自己的名字,就是因為他的地位實在是太低了,小小一個六品千戶,在毅親王的麵前,恐怕芝麻還比他大一點。
所以說溫伯明替蕭文明寫的名帖,也沒有什麽花裏胡哨的稱唿,隻是簡簡單單寫的三個字——蕭文明而已。
不過這反倒讓開門人產生了誤會,以為這份名帖的主人真是哪位了不起的大人物。
更何況雖然隻有區區三個字,可這三個字在溫伯明的手下卻有如龍飛鳳舞,王府的看門人那也是見過點世麵的,一看這三個字就是眼前一亮,心想:這鄉巴佬倒是一筆好字,光憑這手書法,就足以在京城裏安身立命了。
因此這看門人頓時變得恭敬了許多,接過蕭文明遞過來的墨跡未幹的名帖,一轉身便小跑進了王府,動作不可謂不快,顯然是使了勁了。
畢竟蕭文明在遞上名帖的同時,又塞了一大坨銀子給他……
原本這看門人就吃不準蕭文明的路數,可是將名帖遞給毅親王之後,這位老王爺的反應更是讓這看門人驚訝無比。
隻聽老王爺說了:“怎麽?蕭文明來了?還就在門外?怎麽這小兔崽子也不事先通報一聲?”
毅親王就是這樣一個散淡而又隨意的個性,越是同他關係生分的人,他就越是客氣,往往還會擺出一副拒人千裏之外的架子;可越是同他親近的人,他就越是隨便,並且由於是曾經帶兵打過仗的緣故,往往軍營裏那些粗言穢語張口就是,放浪形骸,一點也沒有朝廷頂級勳貴的模樣。
毅親王一口一個“兔崽子”,都把這門人聽暈了——按照老王爺一向以來的做法,能讓他叫的這樣親熱的,通常都是以前帶兵打仗時候的部下,可是毅親王都多少年沒打仗了,也就之前去福建江南跑了一趟,並且一個兵都沒帶就去了,迴來的時候也同樣是一個兵都沒帶,因此他一本正經的部下,還都是幾十年前的呢!
這幫子人,年紀少說也有四五十歲了,說句難聽的,像蕭文明這種二三十歲的小軍官,哪有資格被毅親王罵一句小“兔崽子”?
難不成門口那個“鄉巴佬”是毅親王以前部下的子侄?
這看門人自己都有些懷疑了,仿佛毅親王那一聲“小兔崽子”,罵的不是蕭文明,而是他自己……
這看門的一個愣神,卻聽毅親王又下達了命令:“你跟我走一趟,老夫要親自去接這個蕭文明……”
(本章未完,請翻頁)
毅親王竟然要親自接此人,這麵子可都大到天上去了——能勞動毅親王老人家走兩步路出去迎接,恐怕要比動用禦林軍還難……
這看門的知道情況不對,立即問了一句:“王爺是開正門,還是走側門?”
按照規矩,隻有迎接身份地位和自己相同甚至更高的人,才會打開王府正門,就毅親王的資格和地位,要麽是迎接聖旨,要麽是能下達聖旨的皇帝本人來了,否則就沒有打開正門的道理。
不過這看門人實在是吃不準蕭文明的路數,所以才多此一舉地問了一句。
“廢話!當然是開側門了!”毅親王一邊嗔怒道,一邊趿上了鞋。
就憑自己和毅親王之間的關係,見上一麵肯定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這一點蕭文明還有頗有幾分自信的。
可是忽見毅親王親自出門來迎,還是著實把他嚇了一跳,也趕忙迎上前去,十分恭敬地作揖行禮道:“老王爺怎麽來了?可真折煞卑職了!”
“你問我?我還問你呢!你蕭文明也少跟我在這兒耍什麽官場上的彎彎繞,一聲不吭跑到京城裏來做什麽,你就有話直說吧!”
“來找王爺當然是有最重要的事情,隻是這裏不方便說話,可否讓我進府詳談?”
這話說的倒也沒錯。
不過毅親王這人生性豁達,說話也沒有那麽多忌諱,他一邊將蕭文明讓進門一邊說道:“你也別賣關子了,要我說是不是和桑淳元有關?”
這話還真說到點子上了。
蕭文明心中一怔,忙問道:“老親王怎麽知道的?”
毅親王看似是一個百世不搭理的閑散的王爺,實際上門生部下遍布天下、耳聰目明,或許比其他朝廷官員消息更加靈通。
更何況位居江南道總管這麽緊要位置的桑淳元突然失蹤,那是朝野關注的一件大事,即便是遠隔千山萬水,各種消息和傳言也已經是滿天飛了。
出了這等大事,就連皇帝也被驚動了,已派出了皇城司的人馬前去江南查看情況,一切都要如實上報。
皇城司原本是負責京城洛陽治安的部門,工作職能大抵同京兆尹相重合。
但因為編製上屬於禦林軍,直屬於皇帝指揮,因此權力就更大一些,並且還會執行一些皇帝親自下達的機密任務。
尤其是當今這位皇帝,因為繼承大寶之時皇位不穩,又有新黨和舊黨的黨爭喋喋不休,故而皇帝又加強了皇城司的職能,讓其漸漸有了監察百官的權利。
如果用真實的曆史事物去類比的話,大約是一個低配版的明朝錦衣衛。
然而就算是低配版,其權力之大、約束之少,也足以讓百姓和官員忌憚的了。
因此,動用皇城司查辦桑淳元之案,除了偵查的力度極強,其實也擺出了皇帝的一個姿態——那就是要把桑淳元失蹤一事差個水落石出,其緊要程度甚至還要超過承辦白炎教一案。
(本章完)
/77/77155/25576724.html
再抬眼看去,門楣之上掛著一塊高大的牌匾,牌匾上用極其端莊雍容的書法寫著三個大字“毅王府”!
能給一個人的府邸牌匾提詞,他的書法造詣還在其次,更重要的是這人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
而以毅親王的身份地位,能在他的府邸前塗鴉的,恐怕不是當今皇帝就是先帝了。
在這塊牌匾之下,蕭文明當然也不敢造次,小心翼翼地敲開了大門,對門內之人說道:“在下蘇州府臨海縣蕭文明,前來拜見毅親王爺。”
蕭文明當然知道王府的規矩,一邊說話一邊從門縫裏塞進去一坨銀子……
之所以是“一坨”,那是因為蕭文明帶來的銀元寶,在馬尾驛被白炎教的邪火全都燒化了,重新凝固之後已經沒了形狀,就成了這一坨一坨的了。
並且這一坨銀子因為受到了汙染,所以成色也變得差了許多,非但不是銀光燦燦的,反而這裏黑了一塊、那裏紅了一塊,就好像是從垃圾堆裏撿出來的破石頭。
一看見這塊成色極差的銀子,王府的門衛心裏就不高興了。
說起來蘇州府那也是天堂一般的地方,怎麽拿出來的銀兩竟都是這樣的貨色,十有八九,是鄉巴佬拿散碎銀兩私自融注的……
因此這看門人看著蕭文明就多了幾分鄙夷:“啊……臨海縣來的,咱家王爺聽說在那裏也的確認識幾個人,就是不知可帶著名帖,是怎樣的官職?怎樣的履曆?”
名帖就是一個人的名片,進門遞名帖表明自己的身份,是大齊朝官場的規矩之一。
蕭文明也是在官場上混的人,名帖這種官僚主義物品,他怎麽可能沒有,當然也是做了一份的,隻不過蕭文明素來不喜歡這種裝腔作勢的做法,因此很少使用就是了。
但是這迴進京城,那可不是在江南老家,該講的規矩還是得講的,東西也被他隨身帶了出來。
可偏巧不巧,蕭文明想用名帖的時候,偏偏這份名帖也在馬尾驛那場大火之中,也被燒成了灰……
蕭文明正在解釋,卻聽一旁的溫伯明說道:“明天咱們出來得急,忘了帶了,可否請這位先生稍等片刻,我臨時寫一份出來就是了。”
參見親王這種重要的事情,居然還會忘記帶名帖,果然是鄉巴佬……
這看門人對蕭文明的不屑又增加了幾分。
不過毅親王府的家風還算不錯,從來嚴禁手下人狗仗人勢,因此這開門人倒也十分客氣,隻說了句:“那諸位就隨便了。”便又重新掩上了王府大門,不再搭理蕭文明他們了。
這裏是京城,什麽東西沒有——隻要銀子管夠,就是皇帝所用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禦筆,宮裏的太監都能給你偷出來,更何況是尋常的文房四寶了。
因此小半個時辰之後,重新出現在毅親王府看門人麵前的,是一張普通的而並不怎麽名貴的黃封紙,而紙上則用一筆異常俊秀的蠅頭小楷隻寫了三個字“蕭文明”。
按照大齊朝的規矩,越是資曆淺地位低的人,名帖就越是要寫得詳細;而反過來,越是資曆深地位高的人,名帖反而顯得簡單。
就好像當朝宰相,誰不認識他?根本就不需要細細地介紹。
而蕭文明隻單單的寫上自己的名字,就是因為他的地位實在是太低了,小小一個六品千戶,在毅親王的麵前,恐怕芝麻還比他大一點。
所以說溫伯明替蕭文明寫的名帖,也沒有什麽花裏胡哨的稱唿,隻是簡簡單單寫的三個字——蕭文明而已。
不過這反倒讓開門人產生了誤會,以為這份名帖的主人真是哪位了不起的大人物。
更何況雖然隻有區區三個字,可這三個字在溫伯明的手下卻有如龍飛鳳舞,王府的看門人那也是見過點世麵的,一看這三個字就是眼前一亮,心想:這鄉巴佬倒是一筆好字,光憑這手書法,就足以在京城裏安身立命了。
因此這看門人頓時變得恭敬了許多,接過蕭文明遞過來的墨跡未幹的名帖,一轉身便小跑進了王府,動作不可謂不快,顯然是使了勁了。
畢竟蕭文明在遞上名帖的同時,又塞了一大坨銀子給他……
原本這看門人就吃不準蕭文明的路數,可是將名帖遞給毅親王之後,這位老王爺的反應更是讓這看門人驚訝無比。
隻聽老王爺說了:“怎麽?蕭文明來了?還就在門外?怎麽這小兔崽子也不事先通報一聲?”
毅親王就是這樣一個散淡而又隨意的個性,越是同他關係生分的人,他就越是客氣,往往還會擺出一副拒人千裏之外的架子;可越是同他親近的人,他就越是隨便,並且由於是曾經帶兵打過仗的緣故,往往軍營裏那些粗言穢語張口就是,放浪形骸,一點也沒有朝廷頂級勳貴的模樣。
毅親王一口一個“兔崽子”,都把這門人聽暈了——按照老王爺一向以來的做法,能讓他叫的這樣親熱的,通常都是以前帶兵打仗時候的部下,可是毅親王都多少年沒打仗了,也就之前去福建江南跑了一趟,並且一個兵都沒帶就去了,迴來的時候也同樣是一個兵都沒帶,因此他一本正經的部下,還都是幾十年前的呢!
這幫子人,年紀少說也有四五十歲了,說句難聽的,像蕭文明這種二三十歲的小軍官,哪有資格被毅親王罵一句小“兔崽子”?
難不成門口那個“鄉巴佬”是毅親王以前部下的子侄?
這看門人自己都有些懷疑了,仿佛毅親王那一聲“小兔崽子”,罵的不是蕭文明,而是他自己……
這看門的一個愣神,卻聽毅親王又下達了命令:“你跟我走一趟,老夫要親自去接這個蕭文明……”
(本章未完,請翻頁)
毅親王竟然要親自接此人,這麵子可都大到天上去了——能勞動毅親王老人家走兩步路出去迎接,恐怕要比動用禦林軍還難……
這看門的知道情況不對,立即問了一句:“王爺是開正門,還是走側門?”
按照規矩,隻有迎接身份地位和自己相同甚至更高的人,才會打開王府正門,就毅親王的資格和地位,要麽是迎接聖旨,要麽是能下達聖旨的皇帝本人來了,否則就沒有打開正門的道理。
不過這看門人實在是吃不準蕭文明的路數,所以才多此一舉地問了一句。
“廢話!當然是開側門了!”毅親王一邊嗔怒道,一邊趿上了鞋。
就憑自己和毅親王之間的關係,見上一麵肯定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這一點蕭文明還有頗有幾分自信的。
可是忽見毅親王親自出門來迎,還是著實把他嚇了一跳,也趕忙迎上前去,十分恭敬地作揖行禮道:“老王爺怎麽來了?可真折煞卑職了!”
“你問我?我還問你呢!你蕭文明也少跟我在這兒耍什麽官場上的彎彎繞,一聲不吭跑到京城裏來做什麽,你就有話直說吧!”
“來找王爺當然是有最重要的事情,隻是這裏不方便說話,可否讓我進府詳談?”
這話說的倒也沒錯。
不過毅親王這人生性豁達,說話也沒有那麽多忌諱,他一邊將蕭文明讓進門一邊說道:“你也別賣關子了,要我說是不是和桑淳元有關?”
這話還真說到點子上了。
蕭文明心中一怔,忙問道:“老親王怎麽知道的?”
毅親王看似是一個百世不搭理的閑散的王爺,實際上門生部下遍布天下、耳聰目明,或許比其他朝廷官員消息更加靈通。
更何況位居江南道總管這麽緊要位置的桑淳元突然失蹤,那是朝野關注的一件大事,即便是遠隔千山萬水,各種消息和傳言也已經是滿天飛了。
出了這等大事,就連皇帝也被驚動了,已派出了皇城司的人馬前去江南查看情況,一切都要如實上報。
皇城司原本是負責京城洛陽治安的部門,工作職能大抵同京兆尹相重合。
但因為編製上屬於禦林軍,直屬於皇帝指揮,因此權力就更大一些,並且還會執行一些皇帝親自下達的機密任務。
尤其是當今這位皇帝,因為繼承大寶之時皇位不穩,又有新黨和舊黨的黨爭喋喋不休,故而皇帝又加強了皇城司的職能,讓其漸漸有了監察百官的權利。
如果用真實的曆史事物去類比的話,大約是一個低配版的明朝錦衣衛。
然而就算是低配版,其權力之大、約束之少,也足以讓百姓和官員忌憚的了。
因此,動用皇城司查辦桑淳元之案,除了偵查的力度極強,其實也擺出了皇帝的一個姿態——那就是要把桑淳元失蹤一事差個水落石出,其緊要程度甚至還要超過承辦白炎教一案。
(本章完)
/77/77155/25576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