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蕭文明對農民起義沒有任何的反感,相反中國古代農民活得實在是太苦了,他是懷著深切的同情的:不管造反起義能不能成功,給朝廷裏那些屍位素餐的家夥提個醒,總是好的。
要讓他們知道:作為一個農業國,農民是最為強大和龐大的力量,任何忽視他們、作踐他們的行為,隻會導致統治者自身的徹底覆滅!
但是白炎教卻又不同,同白炎教打了那麽多的交道,蕭文明早就已經發現了,白炎教其實走的是上層路線,他們籠絡的都是一些富商、地主、惡霸,其中有不少還是那些為富不仁、魚肉鄉裏的。
白炎教不過是看他們有幾個臭錢,能夠幫著白炎教籌集軍餉、積累財富。
僅此而已。
而一旦白炎教起事真的成功了,真的推翻了眼下這個其實看起來也並不怎麽樣的大齊朝廷,那最後的結果不過是建立一個新的封建王朝而已。
而建立王朝之後,白炎教需要恢複原先的社會秩序,就勢必仍舊要依靠那些給自己出過錢、出過力的奸商和土豪。
這些人完全就是反動力量的代表,根本就不可能替老百姓謀福利,那些跟著白炎教造反的農民,除了少數幾個核心領導人物,能夠加官進爵得到好處——實際上這也是對農民階級的一種變質和背叛而已——其餘的廣大農民,隻會遭遇到比現在大齊朝更加嚴酷的統治和剝削……
這一點是蕭文明堅決反對的。
事實上,蕭文明自從穿越到大齊朝而來之後,一直都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不斷減輕農民的負擔。
當然了,他現在能力有限、實力也有限,就隻能再臨海屯做一些試點而已。
從建立事業上的集體農莊,統合土地開展規模化生產;到發展手工業,將農民從低效率的土地生產上解放出來;到開展海外貿易,走出海路線,改善過於內卷的趨勢……
無一不是在給農民尋找出路。
給占絕大多數的農業人口尋找出路,這是一道世界性的難題、曆史性的難題。
古今中外,無數有識之士都想破解這道難題。
然而中國古代沒有找到任何有效的破題思路,除了遵循曆史周期律,通過王朝末年的戰亂,大量消滅人口,從而取得土地的重新分配權之外,就沒有任何辦法。
但是這種辦法就不稱其為辦法,根本就無法解決實際上的困難,最多也不過是延緩問題的最終爆發而已,並不是解決問題,而是一種逃避問題。
而西方則是通過工業化來解決這道難題。
這個方法似乎是一個正確的選項,但是要做到正確的答案,過程卻是千變萬化的,而西方選擇的過程卻是充滿著肮髒下流的手段——對內搞羊吃人的圈地運動,對外則搞血腥的殖民運動——自己的工業化付出的成本,往往是本國農民的破產以及其他國家和民族人民生命和鮮血。
如何用最流暢、最合適、最溫柔的過程,最終導出工業化這個正確的答案。
這是蕭文明想要探尋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
不能不說這個過程真的很難,曆史上似乎也沒有完全正確的嚐試,但畢竟前輩先賢已經給蕭文明提供過了無數有益的示範。
其中有正麵的,自然也有反麵的。
有了這些示範蕭文明能不能把這道題目做好呢?
他沒有信心和底氣。
沒有信息和底氣也是正常的。
如果用高考來相比的話,這道題目遠不是數學的最後一大題可以比擬的,乃是一道國際競賽題:隻要做出這道題目,根本就不需要參加高考,直接就能保送你上名校!
不管蕭文明現在有多少能力,但他至少是在嚐試著解這道題目。
反觀白炎教,不要說能不能解出這道難題了,他們或許就連解題的意願和解題的思路都沒有,純粹將農民作為實際自己野心的工具而已。
對於像這樣的邪教,蕭文明不可能懷有任何的好感。
對於他們,蕭文明就隻有一個想法:迅速將他們的造反撲滅!
越快!越好!
於是蕭文明便請來溫伯明,連同林丹楓和自己的姐姐蕭文秀一同商議大事。
有了溫伯明和林丹楓這一文一武兩個得力幫手,再由姐姐替自己作為堅強的後盾,雖然麵前正麵臨著風雲詭譎、變幻莫測的形勢,但蕭文明並沒有一種無力感,反而有一種得到了無私的支持的充實感,正好可讓自己大顯身手。
於是一個個決策、一個個選擇、一個個方針,就在這四人之間迅速地決定了下來。
首先是臨海屯這邊。
最要緊的要做好全麵的戰備——原本就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下的蕭家軍,現在要時刻做好上陣殺敵的準備,人人刀劍不離身,做到枕戈待旦,隻要有命令發出,就馬上能夠拉出去打仗。
臨海屯的產業,也暫時停止經營,收攏能夠收攏的一切金銀財寶和糧食物資作為軍餉準備。
對外就宣稱是要年終盤點,不要引起太大的恐慌。
白炎教起事的消息,既要讓大家做到心裏有數,又要嚴格保密,就隻傳達到臨海屯自家的老少爺們這一層,並且嚴禁他們出去傳閑話:誰要是敢多說一句廢話,那就不是我臨海屯的自家人!
這件事情事關重大,可不是開玩笑的。
應對白炎教的造反是蕭文明麵臨的一項最最重大的挑戰,蕭文明現在人手不足,臨海屯的事情雖然重要,但辦理起來的難度並不大,就交給蕭文明的姐姐蕭文秀去主持了。
然後是臨海縣城這邊。
臨海縣素來有蕭文明親自幹預,想必也是出不了什麽大事的,但是必要的準備工作還是要做的。
從今日起,就要關閉城門,凡是想要進城的外鄉人,都必須嚴加審問身份,問明進城的緣由和落腳點,並由開門的老軍護送到目的地,以防有白炎教的奸細混到縣城裏圖謀不軌。
縣令牛慶東這邊也要加強地方上的治安管理,遇到作奸犯科之徒,全都要從嚴從重處罰,免得這幫人渾水摸魚。
(本章未完,請翻頁)
蘇州府,包括更上一級的江南到這邊,蕭文明會親自辦理。
此外還有一個需要重視的是江北黑旗軍的動向。
蕭文明之前已經跟黑旗軍的當家楊妙真打過交道了,知道白炎教和黑旗軍之間存在一些暗中的交易,甚至有可能兩方串通著一同起來造反。
不過同楊妙真接觸下來,看樣子這個當家人對於白炎教態度並不怎麽樣,也未必就一定會真的跟白炎教一起反了——雖然他們共同的敵人都是大齊朝廷。
所以說,這件事情並不是完全沒有挽迴的餘地,隻要能夠存在一點的可能性,就要盡力去爭取。
因為黑旗軍勢力頗大,若是和白炎教同時造反,那麽就將會形成南北唿應的局麵。
而蕭文明和蕭文明所在的江南道,就會成為夾心餅幹當中的夾心糖,處於腹背受敵的狀態之中。
所以黑旗軍那邊是一定要穩住的。
這件事情,蕭文明就拜托給林丹楓去辦了。
之前,蕭文明已經在楊妙真這邊已經吹過風了,把林丹楓好好誇了一頓,想必在楊妙真那裏,林丹楓的印象也不會差到哪裏去了,大家又是江湖中人,有些話開口容易。
臨行之前蕭文明還特意囑咐:“林大哥,黑旗軍那個姓楊的當家的,雖然性格高傲,但是個直爽的人,你盡可把話說的直接一些。反倒是黑旗軍的那些小頭目難以對付,特別是有一個叫李全的,你可要小心了。”
蕭文明這話是出於一片好心,但是說出口就連自己都感到有些多此一舉了。
在江湖經驗這樣豐富的林丹楓的麵前,談什麽同江湖人相處的辦法,這就不是關公麵前耍大刀——而是跑到關公麵前教他怎麽耍大刀了……
不過林丹楓倒也沒有介意,笑道:“行了,兄弟的話我記下了,這件事兒我不會辦砸的。”
臨走之前,蕭文明還多給了林丹楓幾兩黃金:“江南道這邊買馬不方便,林大哥可以過了長江到山東那裏買一匹馬,做自己的腳力,長途跋涉也可以省力一點。”
送走了林丹楓,蕭文明就叫上臨海縣吏牛慶東,去姑蘇城裏找湯光耀說話。
白炎教造反的消息,蕭文明是從林丹楓這裏取得的第一手消息,朝廷這邊並沒有動靜,湯光耀也是朝廷中人,果然對福建的事情一無所知。
其實蕭文明找到湯光耀的時候,已經是他得到消息的第二天了,軍情十萬火急,按理說情報傳遞是用最快的速度,白炎教造反這樣大的事情,朝廷居然到現在人就是一無所知,居然沒有半點應對,這反應也太遲鈍了,讓蕭文明感到有些不可思議。
湯光耀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似乎都有些不太相信蕭文明的情報了:“要是真像蕭大人所說的,白炎教鬧出這麽大的亂子,就算朝廷中樞來不及下達旨意,福建道的官員無論如何也會派人去向朝廷報信的。他們一路走一路說,早就已經是鬧得滿城風雨了,可為什麽就連這點風聲都沒有呢?會不會是蕭大人哪裏聽錯了消息?”
(本章完)
/77/77155/24386869.html
要讓他們知道:作為一個農業國,農民是最為強大和龐大的力量,任何忽視他們、作踐他們的行為,隻會導致統治者自身的徹底覆滅!
但是白炎教卻又不同,同白炎教打了那麽多的交道,蕭文明早就已經發現了,白炎教其實走的是上層路線,他們籠絡的都是一些富商、地主、惡霸,其中有不少還是那些為富不仁、魚肉鄉裏的。
白炎教不過是看他們有幾個臭錢,能夠幫著白炎教籌集軍餉、積累財富。
僅此而已。
而一旦白炎教起事真的成功了,真的推翻了眼下這個其實看起來也並不怎麽樣的大齊朝廷,那最後的結果不過是建立一個新的封建王朝而已。
而建立王朝之後,白炎教需要恢複原先的社會秩序,就勢必仍舊要依靠那些給自己出過錢、出過力的奸商和土豪。
這些人完全就是反動力量的代表,根本就不可能替老百姓謀福利,那些跟著白炎教造反的農民,除了少數幾個核心領導人物,能夠加官進爵得到好處——實際上這也是對農民階級的一種變質和背叛而已——其餘的廣大農民,隻會遭遇到比現在大齊朝更加嚴酷的統治和剝削……
這一點是蕭文明堅決反對的。
事實上,蕭文明自從穿越到大齊朝而來之後,一直都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不斷減輕農民的負擔。
當然了,他現在能力有限、實力也有限,就隻能再臨海屯做一些試點而已。
從建立事業上的集體農莊,統合土地開展規模化生產;到發展手工業,將農民從低效率的土地生產上解放出來;到開展海外貿易,走出海路線,改善過於內卷的趨勢……
無一不是在給農民尋找出路。
給占絕大多數的農業人口尋找出路,這是一道世界性的難題、曆史性的難題。
古今中外,無數有識之士都想破解這道難題。
然而中國古代沒有找到任何有效的破題思路,除了遵循曆史周期律,通過王朝末年的戰亂,大量消滅人口,從而取得土地的重新分配權之外,就沒有任何辦法。
但是這種辦法就不稱其為辦法,根本就無法解決實際上的困難,最多也不過是延緩問題的最終爆發而已,並不是解決問題,而是一種逃避問題。
而西方則是通過工業化來解決這道難題。
這個方法似乎是一個正確的選項,但是要做到正確的答案,過程卻是千變萬化的,而西方選擇的過程卻是充滿著肮髒下流的手段——對內搞羊吃人的圈地運動,對外則搞血腥的殖民運動——自己的工業化付出的成本,往往是本國農民的破產以及其他國家和民族人民生命和鮮血。
如何用最流暢、最合適、最溫柔的過程,最終導出工業化這個正確的答案。
這是蕭文明想要探尋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
不能不說這個過程真的很難,曆史上似乎也沒有完全正確的嚐試,但畢竟前輩先賢已經給蕭文明提供過了無數有益的示範。
其中有正麵的,自然也有反麵的。
有了這些示範蕭文明能不能把這道題目做好呢?
他沒有信心和底氣。
沒有信息和底氣也是正常的。
如果用高考來相比的話,這道題目遠不是數學的最後一大題可以比擬的,乃是一道國際競賽題:隻要做出這道題目,根本就不需要參加高考,直接就能保送你上名校!
不管蕭文明現在有多少能力,但他至少是在嚐試著解這道題目。
反觀白炎教,不要說能不能解出這道難題了,他們或許就連解題的意願和解題的思路都沒有,純粹將農民作為實際自己野心的工具而已。
對於像這樣的邪教,蕭文明不可能懷有任何的好感。
對於他們,蕭文明就隻有一個想法:迅速將他們的造反撲滅!
越快!越好!
於是蕭文明便請來溫伯明,連同林丹楓和自己的姐姐蕭文秀一同商議大事。
有了溫伯明和林丹楓這一文一武兩個得力幫手,再由姐姐替自己作為堅強的後盾,雖然麵前正麵臨著風雲詭譎、變幻莫測的形勢,但蕭文明並沒有一種無力感,反而有一種得到了無私的支持的充實感,正好可讓自己大顯身手。
於是一個個決策、一個個選擇、一個個方針,就在這四人之間迅速地決定了下來。
首先是臨海屯這邊。
最要緊的要做好全麵的戰備——原本就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下的蕭家軍,現在要時刻做好上陣殺敵的準備,人人刀劍不離身,做到枕戈待旦,隻要有命令發出,就馬上能夠拉出去打仗。
臨海屯的產業,也暫時停止經營,收攏能夠收攏的一切金銀財寶和糧食物資作為軍餉準備。
對外就宣稱是要年終盤點,不要引起太大的恐慌。
白炎教起事的消息,既要讓大家做到心裏有數,又要嚴格保密,就隻傳達到臨海屯自家的老少爺們這一層,並且嚴禁他們出去傳閑話:誰要是敢多說一句廢話,那就不是我臨海屯的自家人!
這件事情事關重大,可不是開玩笑的。
應對白炎教的造反是蕭文明麵臨的一項最最重大的挑戰,蕭文明現在人手不足,臨海屯的事情雖然重要,但辦理起來的難度並不大,就交給蕭文明的姐姐蕭文秀去主持了。
然後是臨海縣城這邊。
臨海縣素來有蕭文明親自幹預,想必也是出不了什麽大事的,但是必要的準備工作還是要做的。
從今日起,就要關閉城門,凡是想要進城的外鄉人,都必須嚴加審問身份,問明進城的緣由和落腳點,並由開門的老軍護送到目的地,以防有白炎教的奸細混到縣城裏圖謀不軌。
縣令牛慶東這邊也要加強地方上的治安管理,遇到作奸犯科之徒,全都要從嚴從重處罰,免得這幫人渾水摸魚。
(本章未完,請翻頁)
蘇州府,包括更上一級的江南到這邊,蕭文明會親自辦理。
此外還有一個需要重視的是江北黑旗軍的動向。
蕭文明之前已經跟黑旗軍的當家楊妙真打過交道了,知道白炎教和黑旗軍之間存在一些暗中的交易,甚至有可能兩方串通著一同起來造反。
不過同楊妙真接觸下來,看樣子這個當家人對於白炎教態度並不怎麽樣,也未必就一定會真的跟白炎教一起反了——雖然他們共同的敵人都是大齊朝廷。
所以說,這件事情並不是完全沒有挽迴的餘地,隻要能夠存在一點的可能性,就要盡力去爭取。
因為黑旗軍勢力頗大,若是和白炎教同時造反,那麽就將會形成南北唿應的局麵。
而蕭文明和蕭文明所在的江南道,就會成為夾心餅幹當中的夾心糖,處於腹背受敵的狀態之中。
所以黑旗軍那邊是一定要穩住的。
這件事情,蕭文明就拜托給林丹楓去辦了。
之前,蕭文明已經在楊妙真這邊已經吹過風了,把林丹楓好好誇了一頓,想必在楊妙真那裏,林丹楓的印象也不會差到哪裏去了,大家又是江湖中人,有些話開口容易。
臨行之前蕭文明還特意囑咐:“林大哥,黑旗軍那個姓楊的當家的,雖然性格高傲,但是個直爽的人,你盡可把話說的直接一些。反倒是黑旗軍的那些小頭目難以對付,特別是有一個叫李全的,你可要小心了。”
蕭文明這話是出於一片好心,但是說出口就連自己都感到有些多此一舉了。
在江湖經驗這樣豐富的林丹楓的麵前,談什麽同江湖人相處的辦法,這就不是關公麵前耍大刀——而是跑到關公麵前教他怎麽耍大刀了……
不過林丹楓倒也沒有介意,笑道:“行了,兄弟的話我記下了,這件事兒我不會辦砸的。”
臨走之前,蕭文明還多給了林丹楓幾兩黃金:“江南道這邊買馬不方便,林大哥可以過了長江到山東那裏買一匹馬,做自己的腳力,長途跋涉也可以省力一點。”
送走了林丹楓,蕭文明就叫上臨海縣吏牛慶東,去姑蘇城裏找湯光耀說話。
白炎教造反的消息,蕭文明是從林丹楓這裏取得的第一手消息,朝廷這邊並沒有動靜,湯光耀也是朝廷中人,果然對福建的事情一無所知。
其實蕭文明找到湯光耀的時候,已經是他得到消息的第二天了,軍情十萬火急,按理說情報傳遞是用最快的速度,白炎教造反這樣大的事情,朝廷居然到現在人就是一無所知,居然沒有半點應對,這反應也太遲鈍了,讓蕭文明感到有些不可思議。
湯光耀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似乎都有些不太相信蕭文明的情報了:“要是真像蕭大人所說的,白炎教鬧出這麽大的亂子,就算朝廷中樞來不及下達旨意,福建道的官員無論如何也會派人去向朝廷報信的。他們一路走一路說,早就已經是鬧得滿城風雨了,可為什麽就連這點風聲都沒有呢?會不會是蕭大人哪裏聽錯了消息?”
(本章完)
/77/77155/24386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