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決,並且在新材料的研發上,也邁出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然而佩刀隻是貼身的兵器而已,並不是戰鬥力的全部。


    為了克製倭寇的手裏倭刀,蕭文明根據記憶中戚繼光的兵法,還要為麾下子弟兵配置長矛、盾牌等其他兵器。


    長矛、盾牌這種兵器,對質量的要求就沒有那麽嚴格了。


    長矛那就是用最好的木材削成長棍,再在上麵套一個鋼製的矛頭,也就齊活了。


    長杆,蕭文明從附近挑選了最好的棗木來製作;矛頭,則讓馬青去打造。


    工藝並不十分複雜,工時也花不了多少,隻用了小半個月的時間,三百支長矛就打造而成,並配備軍隊了。


    至於盾牌那就沒那麽容易了。


    盾牌這東西形狀可方可圓、尺寸可大可小,材料也是形態各異。


    曆史上最有名的盾牌,那就非羅馬的方形金屬盾莫屬了。羅馬軍隊的盾牌,每一麵都能夠護住戰士的全身,並且還能組成嚴密的魚鱗陣,用來防禦箭矢的攻擊。


    這樣的盾牌當然好,但也有兩個明顯的缺點。


    第一是製作起來非常困難,蕭文明現在掌握的生產力,連製造刀劍、長矛都摳摳縮縮的,想要一下子籌集那麽多材料、那麽多人力來打造盾牌,還是有些困難的。


    另一個問題,就是方形巨盾的重量太大,運輸起來十分困難,最好是用馬車統一運輸,等作戰的時候再配備到每個士兵手上。而現在蕭文明一匹馬都沒有,行動的時候自己都是靠兩條腿走路,拿什麽來運輸直接盾牌呢?


    於是蕭文明忽然想起自己看過、寫過的《三國演義》裏麵提及的蠻族用的盾牌:藤牌。


    藤牌,就是用多年生的老藤,反複在油裏浸泡並且曬幹之後編織而成的盾牌。這樣的盾牌十分輕便、又很堅固,並且具有一定彈性和韌性,或許對於弓箭長矛之類尖利武器的防禦力不夠強,並且還怕火,但對於刀劍砍殺這樣的攻擊而言,卻有先天的優勢。


    正好可以克製倭寇的長刀。


    然而就算是這樣,每一個士兵在行軍作戰的時候,要同時戴著佩刀、長矛、盾牌等裝備,分量也著實不輕了,對於體力的要求頗高。


    不過蕭文明麾下這些子弟兵,都是十六七歲龍精虎猛的年紀,蕭文明又是好吃好喝的待著,體力方麵自然是不成問題。


    而配齊了武器之後,蕭文明便在互相配合方開展了強化訓練,並不要求他們掌握多少複雜的殺敵技巧,但至少要做到用長矛拉開距離、用盾牌護住身體、再用短刀貼身廝殺。


    按蕭文明的設想,這樣一番訓練下來,就會初見成效——雖然不能說能夠對倭寇有碾壓一般的優勢,但至少不會像在金陵城下那一樣,被二十幾個不要命的倭寇,殺得沒有還手之力……


    除此之外,蕭文明還要解決馬匹的問題。


    這可就是一個難題了,別說蕭文明這裏缺馬了,整個大齊朝廷都缺馬!


    (本章未完,請翻頁)


    原本大齊朝建國百年以來,國力不斷衰退,對漠北的控製已經趨近於無,也就失去了可以規模養馬的天然的馬場。


    為了獲得馬匹,朝廷推行“馬政”,在北方燕趙地區小規模地圈養馬匹。這些圈養出來的馬匹質量都不高,並且飼養效率低下,同北方戎羌遊牧出來的那些戰馬相比,不但成本更高,在馬的速度和耐力上更是完全沒法相提並論。


    屬於是一項出力不討好的業務。


    偏偏就這些劣馬,還是大齊軍隊的寶貝,往往死了一匹,想要再補充就不知要等到什麽時候去了。


    因此大元帥戴鸞翔,在年前的戰爭初期,打從一開始指揮作戰的時候,就完全就不考慮能在野外機動戰鬥中擊潰戎羌,而是選擇了以步兵為主力,穩紮穩打、步步推進的策略。


    然而即便是這樣,在野驢嶺一場慘敗之後,燕趙養馬之地也在戎羌的威脅之下,馬匹的出圈量隨之大大降低。


    而大齊朝廷又麵臨著重建機動力量的要務,也同樣受製於馬匹的短缺。


    可是馬匹這東西,在冷兵器時代,就相當於坦克裝甲車,對軍隊的機動力、衝擊力、戰鬥力有著巨大的作用。


    無論對大齊朝廷而言,還是對蕭文明而言,大量高質量的戰馬,都是萬萬缺不得的。


    就算暫時不發展專業騎兵力量,但是隊伍裏保有幾匹軍馬,也是有極大的好處的。因為隻要有了馬,就有了馬車,就能在行軍過程中大大節省兵力。


    總不見得讓麾下將士全副武裝的情況下,還抬著、扛著、推著幾百斤重的物資長途跋涉、奔赴戰場吧?


    那這仗也不用打了,趕了上百裏路,將士們累也都累死了,哪還有力氣同對手拚命?


    因此對於蕭文明而言,馬匹的問題一時半會兒那是解決不了的,隻有慢慢想辦法,也要看機緣巧合。


    軍事方麵,蕭文明一迴來就做了一係列的安排,也漸漸開始有了些成效。但經濟這邊,蕭文明卻又遇到了麻煩。


    他漸漸發現,發行的《水滸傳》這部小說的收入,雖然沒有比之前那本《三國演義》降低,可是也增長不上去。


    畢竟這大齊朝認識字的人不多,市場也就大不到哪裏去,又不能改編成電影、電視劇,一本書發出去以後大家買了也就買了,很難再有持續性的消費。


    並且寫書隻需要一個腦子和一支筆而已,並沒有多大的門檻。蕭文明雖然現在還沒有麵臨什麽競爭,但大概不多久之後大家看著寫小說能夠賺錢也都趨之若鶩了。


    所以現在雖然發書的收入還在,但蕭文明也要做些未雨綢繆的打算。


    然而蕭文明對大齊朝整個經濟製度和經濟環境還不夠了解,為了尋找新的賺錢的法門,他還是選擇去詢問足智多謀的溫伯明。


    溫伯明的草堂就在臨海縣外,因幾間草屋前頭有一棵鬆樹——具體來說是半棵鬆樹——另外半棵被雷劈死了,所以他便自號為“半鬆先生”。


    這位半鬆先生雖然桀驁不羈,但對蕭文明還是


    (本章未完,請翻頁)


    惺惺相惜的,聽了他的話,先謙虛了兩句:“哎呀,蕭兄啊,你還不知道我嗎?我是最不事生產的一個人了,我哪有什麽賺錢的法門?我要是能賺錢,還至於為了幾千兩的贖身銀子發愁嗎?”


    然而謙虛歸謙虛,溫伯明還是給蕭文明想了兩條門路出來。


    別說,溫伯明想的這兩條路子,倒還真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一條是放高利貸。


    蕭文明現在手裏不是有幾個閑錢嗎?那就借貸出去,把利息定得高高的,一個月一成的利息,那放出去多少錢,不到一年就能迴了本。並且蕭文明手裏,那可是有三百屯田兵的,比尋常那些討債的地痞流氓不知強到哪裏去了,根本就不怕別人不還錢。


    但問題是,放高利貸這種生意那可是損陰德的,別人還不出錢了就上門去逼債,逼不出那就扒房子、搶東西。搶的東西不夠還賬的,那就搶人——男的賣作奴隸、女的賣作妓女——反正不怕你出不出錢來!


    這就叫“不怕欠債的精窮,就怕討債的英雄”……


    但問題是,這種斷子絕孫的事情,王霸才做得出手,是不符合符想要有一番大作為的蕭文明的畫風的。


    要是欠債的是不法奸商,蕭文明自然同他沒什麽好客氣的;可要真是缺錢的窮人,蕭文明還真是下不去這個手……


    第二條門路,則是販私鹽。


    高利貸賺錢已經算是夠多的了,販私鹽那個更是一本萬利。


    臨海屯離大海邊不遠,海水是現成的、海邊的灘塗是現成的、火辣辣的太陽也是現成的。隻要把海水裏的水曬幹了,把鹽曬出來、賣出去,那就能賺錢!一斤鹽,繞過了朝廷、繞過了官府,直接賣給老百姓,差不多就可以換一兩銀子,可以讓蕭文明一下子賺個盆滿缽滿。


    並且是人就要吃鹽,吃鹽就要買鹽,純粹是一筆可持續發展的生意。


    而事實上,在現實的曆史當中,也有不少地方割據勢力,原本就是從販私鹽開始的,比如黃巢、比如張士誠、比如程咬金……


    也因此,對於私鹽的打擊,曆朝曆代從來都是十分嚴格,大齊朝自然也並不例外。


    麵對私鹽販子,尤其是那些組織嚴密的、販賣量大的,朝廷要麽不抓,抓住了就是當頭一刀,絕不跟你多廢話,可以說風險大到了極點。


    並且說起來可笑,蕭文明作為屯田所的千戶——雖然暫時還是候補的——他的一大職責,就是抓私鹽販子……


    看來,這兩條賺錢的好法子都被堵住了。


    這就映襯了後世某位法律老師的明言:賺錢的辦法,都在《刑法》裏頭寫著呢!


    想要做一本萬利的生意,哪有那麽容易?


    所以說,現在的蕭文明隻能先夾起尾巴做人,老老實實把田種好,履行自己一個屯田所千戶的職責,免得別人告自己一狀,說自己連田都種不好,還怎麽在將來繼承千戶的官職呢?


    但是蕭文明雖然老實了,卻沒有完全老實……


    (本章完)


    /77/77155/22874854.html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血小千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筆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筆訥並收藏鐵血小千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