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老千戶在世的之時,大小姐就是臨海屯裏的當家人,威望頗高。


    因此在得到了她的支持之後,臨海屯裏的那些軍戶居然出奇地好說話。


    原本死了家裏頂梁柱的軍戶們,正愁著自己名下的一畝三分地怎麽種,如今蕭文明想出了這麽個統一耕種、統一分糧的法子,反而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立即舉雙手讚成。


    於是說幹就幹。


    在得到了麾下軍戶的一致支持之後,蕭文明當天就從自己的口袋裏掏出一百兩銀子,讓老夏帶領胡宇、劉純和張俊三個人,去臨海縣裏買一些新鮮的蔬菜、牛羊和美酒,今天夜裏就要組織一場宴會,大家吃飽喝足了,明天才好有力氣幹活。


    然而他們尚未出門,姐姐蕭文秀又嘮叨起來了:“弟弟不懂規矩,老夏你還不懂規矩嗎?咱們大齊朝是不準擅自殺牛的,要殺牛必須跟知縣老爺說一聲,否則輕則充軍發配,重則還要殺你的頭呢!”


    被蕭文秀這麽一提醒,蕭文明才反應過來——中國古代,耕牛是一項極其重要的生產工具,曆朝曆代都是嚴禁私自宰殺的,類似的大齊朝自然也不例外。


    因此蕭文明趕忙改口:“姐姐想哪去了?我讓他們買牛可不是為了殺了吃肉的,而是買來耕田的。從明日起咱們臨海屯的田地都要統一耕種,趁著這個機會買幾頭牛,大家種起來也省力些。”


    說著蕭文明便扭頭吩咐老夏:“老夏你都聽見了嗎?這次出去要買幾頭有力氣的老牛,可別買那些小牛犢子,光知道吃糧食、不知道耕田……”


    聽了這話,老夏禁不住掩嘴暗笑:剛才蕭文明是怎麽吩咐的——還吩咐買牛就要買些小牛犢子,肉嫩,可別買那些老牛肉又粗又糙,煮爛了都嚼不動……


    當日,蕭文明召集起臨海屯老老少少千餘口人,盡情吃喝一頓。


    第二天一早他便停了平日的訓練,親自率領麾下子弟們,要去統合臨海屯的土地。


    首先一條就要把,將土地分成小塊的田埂統統鏟平,形成幾大塊可以大規模耕種的土地。


    三千畝地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想要將所有的田埂全都移平,是一項不小的工程。此外現在尚未過八月中秋,田裏的麥苗還青著,打下來的青麥倒不是不能吃,隻是產量不高,未免有些吃虧。


    然而蕭文明現在正在興頭上,兜裏又有錢,也不在乎這些損失,便命人先將青苗收割下來擱在一邊,然後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工作。


    然而這一收割,蕭文明才知道什麽叫做人力唯艱——自己手下這三百多子弟,雖然這幾天好吃好喝的,已然練足了勁頭,可三千畝土地要收割,依舊是累壞了他們,累得他們剛幹完活就趴在了泥地上,就連走迴家的力氣都沒了。


    這些人絕對忠誠於蕭文明,是蕭文明安心立命的根本,是他的寶貝疙瘩,怎麽舍得讓他們在這種粗陋的勞動中損失戰鬥力?


    湊巧蕭文


    (本章未完,請翻頁)


    明見臨海縣周邊來了不少饑民,便靈機一動,招募這些災民替自己幹活,並且有言在先:自己隻出糧食給他們吃飯、搭幾個工棚讓他們睡覺,錢是一分不給,他們要覺得不合適了,隨時可以撂挑子走人,蕭文明並不攔阻。


    這些災民原本就是從受災的嚴重的地方逃難來的,為的就是吃一口飽飯,在蕭文明這裏幹活雖然辛苦,但隻要能夠填飽肚子,他們也是願意的。


    聽到這個消息,災民們都是個個趨之若鶩,擠破了腦袋都要替蕭文明來幹活,一眨眼工夫就收攏了兩百多人。


    蕭文明也沒有吃虧。


    這些災民現在雖然餓得隻能背井離鄉的,但終究是要迴歸家園的,蕭文明不能讓他們吃得太飽了,一天也就供應他們每人半斤糧食,半饑半飽的能幹活就行。


    而最近因為遭了災,臨海這一帶的米價也略貴了些,一石糧食也就是一百斤,需要二兩銀子。


    按照這樣的價格,蕭文明供應兩百個做工的災民,一天的成本也就是四兩銀子,預計收割青麥、清除田埂,再加上新修一些最基本的水利設施,整個工程約五十天也就幹完了。


    這樣算下來,需要的銀子大約在二百兩左右。


    蕭文明現在靠賣書賺了點小錢,掏這些錢出來,完成臨海屯的百年大計,還是很輕鬆的。


    而蕭文秀見這些個災民們麵黃肌瘦的可憐相,又從自己的私房錢裏掏了一百兩銀子出來,給他們添些蔬菜、肥肉之類的,也算是有些菩薩心腸了。


    這些災民們吃飽了飯又得了好處,幹勁更足,會同臨海屯原本就有的三百子弟共五百人,齊心合力,兩天功夫便將青苗收割完畢,便開始著手鏟除田埂的工作了。


    然而工程尚未開始,新的麻煩就找上門來了。


    原來是負責鎮守臨海屯城門的老軍丁老二傳來消息,說是縣令湯光耀率領著二三十個縣衙的衙役,急急忙忙向臨海屯跑了過來。


    看這陣仗,似乎是來尋蕭文明的麻煩的。


    原本的老爸還在活的時候,他就安排腿受過傷的丁老二負責鎮守城門的事宜,算是個臨海縣內的消息靈通人士。


    而蕭文明為了進一步掌握縣令湯光耀的動態,更是又派了幾個年紀大、經驗足的老軍幫著他一道鎮守城門。


    有這幾個忠實老成的手下,蕭文明對臨海縣的一舉一動、風吹草動,那可謂是了如指掌了,湯光耀這次大張旗鼓的行動,當然也不可能逃過蕭文明的耳目。


    然而對於湯光耀的行動,蕭文明卻並沒有放在心上。


    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現在的蕭文明,可不是半個月前的蕭文明了。


    半個月前蕭文明初來乍到,就敢和殺上門來的地痞王霸對著幹;現在蕭文明手裏有錢、有人、又有兵器,整軍經武也頗見成效,臨海縣裏來了誰他都不怕!


    哪怕是王霸、湯光耀,這一個當賊的、一個當官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勾結在一起,他都不會眉頭皺一下,隻會說:你們一起上吧,我忙。


    於是蕭文明傳令下去,要麾下的三百子弟兵要提高警惕,隻要聽到自己一聲令下,便要立即集中,準備行動。在此之前,則依舊專心在工作當中,不必把湯光耀當一迴事兒!


    別看湯光耀是臨海縣的父母官,在士紳之中也頗有人望,但離開了這個小圈子,則是兩眼一抹黑,根本就不知道蕭文明早就掌控了他的一舉一動,


    他屁股剛一撅,蕭文明就知道他拉的什麽屎、放的什麽屁!


    因此他興衝衝跑到蕭文明麵前,見蕭文明指揮身邊的臨海屯子弟正在田裏忙活,他自己也是灰頭土臉的,頗為狼狽,便仗著身邊帶著二三十個衙役,擺起縣太爺的威風來說道:“蕭大人好大的陣仗,怎麽事先也不通知下官一聲?”


    “哦?通知大人一聲?有這個必要嗎?按照我大齊律令,屯田所的田產不屬地方衙門管轄,我愛怎麽弄就怎麽弄,就不用勞煩湯大人了吧?”蕭文明坦然答道。


    他原本就早就已經預料到湯光耀必然是會來找自己的麻煩的。


    因此,蕭文明老早就已向溫伯明打聽清楚了情況、查清楚了律條,這才擺出了剛才那條天衣無縫的應對之詞。


    此言一出,頓時把湯光耀堵了個啞口無言:是啊,屯田所的土地,是由兵部進行核算的,而不是戶部,就是朝廷中央派的人下來,隻要沒有皇帝的聖旨,哪怕來一個戶部侍郎,都沒有資格對蕭文明的行動指手畫腳。


    湯光耀區區一個七品的小縣令,又何德何能敢對蕭文明大放厥詞?


    意識到蕭文明已非吳下阿蒙的湯光耀,發現自己擺起老資格是鎮不住他的,至於屯田所整頓土地要向他這個七品縣令打招唿之類的話,原本連他自己都不信,更沒法鎮住蕭文明了。


    看來今天最多能來個敲山震虎而已了……


    幸好這位湯縣令備好了另一套的說辭。


    隻聽湯光耀的口吻變得異常客氣:“賢侄,我可不是這個意思。是本官聽說賢侄在整頓土地之時,聚集了不少逃荒來的災民,不知可有此事?”


    湯光耀是有備而來,這沒什麽好隱瞞的。


    想隱瞞也隱瞞不住。


    於是蕭文明大大方方地承認:“倒是有這麽一迴事兒,我人手不夠,又見這些災民,閑著也是閑著,便讓他們過來幫我做事。這又怎麽了?難道這也,不合湯大人的心意嗎?”


    蕭文明話裏帶刺,聽得湯光耀很不舒服,因此他的語氣又變得生硬了許多:“下官區區七品縣令,這點心意很要緊嗎?然而我的心意固然不要緊,可朝廷的法度卻是極要緊的。賢侄怕是不知道吧?賑濟災民,那是戶部的差事——要不要賑濟、如何賑濟、賑濟多久,都必須經戶部同意之後,或者請了聖旨,方能實施。賢侄是軍屯所的千戶軍官,這樣私自賑濟災民,怕是有越俎代庖之嫌吧?”


    (本章完)


    /77/77155/22874817.html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血小千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筆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筆訥並收藏鐵血小千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