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7 李世民的魄力和政治智慧
大唐從挽救長孫皇後開始 作者:見月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來你是真下了功夫。”李世民誇獎道。
陳景恪謙虛道:“其實我就是寫了個框架,正發愁這譜係該怎麽寫。就在弘文館遇到了一位大才,在他的幫助下才完成了這個工作。”
李世民問道:“呂才是吧?說說這個人,真的有你誇獎的這麽有才能?”
陳景恪肯定的道:“比我說的還要有才,就是怕誇的太厲害反而有人不信,我才收著說的。”
“要說他具體能力,我隻能說,他是我見過的唯一一個堪稱全才之人。”
李世民也不禁動容,道:“全才?你可莫要騙我。”
陳景恪道:“真假您親自考察一番不就知道了。”
李世民默默的把這個名字記在了心裏,道:“此事以後再說,先說這華夏文明,你寫的不錯。”
陳景恪高興的道:“謝陛下誇獎,有您這句話我再苦再累都值了。”
李世民明知道他在拍馬屁,心中還是非常受用,道:“你上次說選一地作為試點,我考慮之後覺得實無必要。”
陳景恪頓時急了,就要爭辯。
李世民伸手阻止他,繼續說道:“既然要做實驗,那就選一個更大的地方,這樣才有說服力。”
“你們道教不是想要去南方傳教嗎,剛好把這件事情也一起做了。”
“啊?”陳景恪驚呆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您是說在整個嶺南、南中做實驗?”
李世民很滿意他的反應,道:“怎麽,不敢了?”
陳景恪馬上迴道:“敢,怎麽不敢。”
然後又苦著臉道:“可這麽大的事情,光靠道教這點人很難完成啊,再說不應該是已朝廷為主導嗎?”
李世民道:“朝廷的目標太大,若由朝廷主導,會讓蠻夷感受到威脅,從而抵製華夏文明的推廣。”
“以民間流傳的方式進行宣揚,那些仰慕中原強盛的蠻夷反而願意接受。如此慢慢滲透,等有了一定的基礎朝廷再出手是最穩妥的。”
“陛下英明。”陳景恪略微一想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大唐在四夷眼中就是張牙舞爪的老虎,這隻老虎突然說你是我的一部分,現在是時候迴來了。
你會怎麽想?
肯定會認為老虎準備對自己下手了,趕緊想辦法反抗吧。
但私下去宣傳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漢人再次崛起,重新成為四夷仰慕的對象。漢家的一切都是他們羨慕的對象,能有個漢名都是祖墳冒青煙的榮耀
現在突然出現一個聲音,說大家和漢人一樣都是華夏後裔炎黃子孫,不管是真是假都會有人把它當成真的。
就算明知道是胡扯,出於利益考慮也會默認是真的。
畢竟如果此事成真,他們也能以華夏後裔炎黃子孫自居了,誰還敢再嘲諷他們?
其實陳景恪還是沒有完全猜透李世民的想法,怕激起蠻夷的逆反心理隻是一個方麵,還有一個方麵是不想冒那麽大的險。
這種事情之前從未發生過,沒有任何先例,萬一失敗了怎麽辦?朝廷的信譽可經不起折騰。
先在民間進行宣傳,如果蠻夷能接受,朝廷再順勢接過大旗。如果蠻夷不能接受,對朝廷也沒什麽損失。
這才是最穩妥的辦法。
不過不管怎麽說,李世民同意在南方宣揚華夏文明概念,對陳景恪來說已經是個意外驚喜了。
這個試點比之前的一個縣大了幾十上百倍,足夠折騰了。
不過畢竟是蠻荒之地,考慮到其中的難處,他還是努力爭取道:
“您說的有道理,可嶺南和南中的情況您也是知道的,朝廷要給我們提供必要的幫助才行。”
李世民道:“我會下旨讓南方的衙門和折衝府,為你們提供方便的。”
陳景恪搖搖頭道:“不夠。”
李世民道:“那你想要什麽幫助?”
陳景恪鄭重的道:“人,我們要人手。南方地廣人稀環境惡劣,在那裏傳教需要大量的人手,甚至還要做好死一大批人的準備。”
“因為朝廷的限製,各道觀的道士數量本就不足,抽不出多少人去南方。也沒有誰家願意把自己寶貴的弟子,送到南蠻之地去送死。”
“我需要一部分度牒當籌碼,去和各派談判,讓他們支持這次的行動。”
李世民露出思索的表情,過了一會兒才說道:“一百人。”
陳景恪心中一喜,連忙道:“至少要一千人,南方地廣人稀,人手少了撒進去連點水花都激不起來。”
李世民眉頭微皺,道:“三百。”
陳景恪叫苦道:“七百,真不能再少了,我們這也是為朝廷效力啊。”
李世民道:“五百,不能再多了。”
陳景恪喜上眉梢,生怕他反悔連忙道:“好,就五百,君無戲言,任太監你要給我作證啊。”
任封想笑又不敢笑,隻能低著頭裝作啥都沒聽到。
李世民狠狠的瞪了他一眼,道:“朕身為大唐聖人,豈會如你一般言而無信。”
“嘿嘿。”陳景恪憨笑道:“那是,您金口玉言一言九鼎,我怎麽敢和您比呢。”
其實他就是故意的,有時候開一點無傷大雅的小玩笑,反而能拉進彼此的距離。
剛才他非要找本書看,現在和李世民討價還價,都是出於這方麵考慮。
現在看起來,效果非常好。
李世民先是佯裝生氣,轉眼又恢複平常,道:“我記得你上次說過,軍隊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怎麽不見相關書籍?”
“額……您真準備在軍隊裏推行此法啊。”陳景恪有些驚訝,這可不是小事,搞不好就是國家大亂。
李世民淡淡的道:“不試一試怎麽知道你的法子可不可行,若是錯過良法豈不是人生憾事。”
陳景恪不禁為他的氣魄折服,道:“陛下英明。”
李世民道:“別高興太早,大唐府兵皆來自於良家子,你的法子短時間內對他們很難起效果,我也不放心讓你拿大唐精銳做實驗。”
“之前我從元從禁軍、官戶蕃口中擇取驍勇善射少年郎百餘人,組建了一支親衛名為百騎司,你就拿他們做實驗吧。”
陳景恪愣了一下,才不敢相信的道:“您說讓我去做這件事情?”
李世民道:“辦法是你提出來的,除了你沒人懂這些,不交給你交給誰。等會兒我就給你寫一道手諭,百騎司悉聽你的調遣。”
百騎司屬於親衛序列,無需經過兵部和十二衛,李世民一道手諭就可以隨意調動。
陳景恪感動的道:“謝陛下信任。”
李世民道:“把百騎司給我調教好,比說再多感謝的話都有用。”
陳景恪道:“喏,我必不讓陛下失望。”
之後陳景恪就了解了一下百騎司的組成,結果讓他咋舌不已,同時也知道李世民為啥讓他去調教這支部隊了。
正如李世民說說,這支軍隊的成員來自於元從禁軍和官戶蕃口,問題就出在這裏。
元從禁軍是最早追隨李淵起兵的晉陽軍卒,隨著大唐的實力逐漸增強,晉陽軍係統卻始終沒有出現能挑大梁的人。
沒有挑大梁的人,就意味著沒有人能為他們這個群體爭取利益,然後他們就被解散了。
有約三萬人不願意離開,表示不要高官厚祿隻要給他們一口飯吃就行,他們子子孫孫都要為皇帝效忠。
李淵深受感動就讓他們留了下來,還在長安附近給他們置辦了田產,並特許他們父死子繼。
所以元從禁軍又叫父子兵,是大唐軍隊序列最特殊的一個群體。
為了表示對他們的器重,李淵還把看守玄武門的重任交給了他們。
玄武門對於大唐來說是一個很特殊的名字,後麵的結果想必大家都猜到了。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時候,元從禁軍的兩個首領當場投誠,後來更是為了抵擋長林軍而陣亡。
正是因為他們的阻擋,長林軍才沒能攻下玄武門,為李世民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時候,其實是沒有通知元從禁軍的,為什麽他們會主動投誠呢?
一切還是因為身份。
元從禁軍的身份說起來很特殊也很受優待,但反而因此飽受其他部隊的歧視,尤其是軍功卓著的諸衛大將更是看不上他們。
李建成為了拉攏功勳,對待元從禁軍的態度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李世民就是另外一個樣子,對元從禁軍不說多好,至少不歧視。
人就怕對比,兩位皇子的態度一比較,元從禁軍就知道該支持誰了。
李世民也沒有虧待元從禁軍,登上皇位後就從中遴選了許多優秀子弟,帶在身邊做親衛。
這些父輩立下從龍之功的子弟有多驕縱可想而知,倆字,刺頭。
再說說百騎司的另外一部分兵源,官戶番口。
所謂官戶,就是犯罪者及其家屬沒入官府服役,並編入特殊戶籍,稱官戶。《唐律疏義·名例·官戶部曲》:“官戶隸屬司農,州縣元無戶貫。”
番戶就是被赦免過一次的官奴、官婢。
說白了就是犯罪分子、賤籍家庭中選取的。
李世民把一群驕縱的元從禁軍子弟,和一群從賤籍裏選拔出來的驍勇少年放在一起,不得不說。
不愧是貞觀皇帝啊。
這手鯰魚效應玩的太溜了。
/66/66781/18088718.html
陳景恪謙虛道:“其實我就是寫了個框架,正發愁這譜係該怎麽寫。就在弘文館遇到了一位大才,在他的幫助下才完成了這個工作。”
李世民問道:“呂才是吧?說說這個人,真的有你誇獎的這麽有才能?”
陳景恪肯定的道:“比我說的還要有才,就是怕誇的太厲害反而有人不信,我才收著說的。”
“要說他具體能力,我隻能說,他是我見過的唯一一個堪稱全才之人。”
李世民也不禁動容,道:“全才?你可莫要騙我。”
陳景恪道:“真假您親自考察一番不就知道了。”
李世民默默的把這個名字記在了心裏,道:“此事以後再說,先說這華夏文明,你寫的不錯。”
陳景恪高興的道:“謝陛下誇獎,有您這句話我再苦再累都值了。”
李世民明知道他在拍馬屁,心中還是非常受用,道:“你上次說選一地作為試點,我考慮之後覺得實無必要。”
陳景恪頓時急了,就要爭辯。
李世民伸手阻止他,繼續說道:“既然要做實驗,那就選一個更大的地方,這樣才有說服力。”
“你們道教不是想要去南方傳教嗎,剛好把這件事情也一起做了。”
“啊?”陳景恪驚呆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您是說在整個嶺南、南中做實驗?”
李世民很滿意他的反應,道:“怎麽,不敢了?”
陳景恪馬上迴道:“敢,怎麽不敢。”
然後又苦著臉道:“可這麽大的事情,光靠道教這點人很難完成啊,再說不應該是已朝廷為主導嗎?”
李世民道:“朝廷的目標太大,若由朝廷主導,會讓蠻夷感受到威脅,從而抵製華夏文明的推廣。”
“以民間流傳的方式進行宣揚,那些仰慕中原強盛的蠻夷反而願意接受。如此慢慢滲透,等有了一定的基礎朝廷再出手是最穩妥的。”
“陛下英明。”陳景恪略微一想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大唐在四夷眼中就是張牙舞爪的老虎,這隻老虎突然說你是我的一部分,現在是時候迴來了。
你會怎麽想?
肯定會認為老虎準備對自己下手了,趕緊想辦法反抗吧。
但私下去宣傳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漢人再次崛起,重新成為四夷仰慕的對象。漢家的一切都是他們羨慕的對象,能有個漢名都是祖墳冒青煙的榮耀
現在突然出現一個聲音,說大家和漢人一樣都是華夏後裔炎黃子孫,不管是真是假都會有人把它當成真的。
就算明知道是胡扯,出於利益考慮也會默認是真的。
畢竟如果此事成真,他們也能以華夏後裔炎黃子孫自居了,誰還敢再嘲諷他們?
其實陳景恪還是沒有完全猜透李世民的想法,怕激起蠻夷的逆反心理隻是一個方麵,還有一個方麵是不想冒那麽大的險。
這種事情之前從未發生過,沒有任何先例,萬一失敗了怎麽辦?朝廷的信譽可經不起折騰。
先在民間進行宣傳,如果蠻夷能接受,朝廷再順勢接過大旗。如果蠻夷不能接受,對朝廷也沒什麽損失。
這才是最穩妥的辦法。
不過不管怎麽說,李世民同意在南方宣揚華夏文明概念,對陳景恪來說已經是個意外驚喜了。
這個試點比之前的一個縣大了幾十上百倍,足夠折騰了。
不過畢竟是蠻荒之地,考慮到其中的難處,他還是努力爭取道:
“您說的有道理,可嶺南和南中的情況您也是知道的,朝廷要給我們提供必要的幫助才行。”
李世民道:“我會下旨讓南方的衙門和折衝府,為你們提供方便的。”
陳景恪搖搖頭道:“不夠。”
李世民道:“那你想要什麽幫助?”
陳景恪鄭重的道:“人,我們要人手。南方地廣人稀環境惡劣,在那裏傳教需要大量的人手,甚至還要做好死一大批人的準備。”
“因為朝廷的限製,各道觀的道士數量本就不足,抽不出多少人去南方。也沒有誰家願意把自己寶貴的弟子,送到南蠻之地去送死。”
“我需要一部分度牒當籌碼,去和各派談判,讓他們支持這次的行動。”
李世民露出思索的表情,過了一會兒才說道:“一百人。”
陳景恪心中一喜,連忙道:“至少要一千人,南方地廣人稀,人手少了撒進去連點水花都激不起來。”
李世民眉頭微皺,道:“三百。”
陳景恪叫苦道:“七百,真不能再少了,我們這也是為朝廷效力啊。”
李世民道:“五百,不能再多了。”
陳景恪喜上眉梢,生怕他反悔連忙道:“好,就五百,君無戲言,任太監你要給我作證啊。”
任封想笑又不敢笑,隻能低著頭裝作啥都沒聽到。
李世民狠狠的瞪了他一眼,道:“朕身為大唐聖人,豈會如你一般言而無信。”
“嘿嘿。”陳景恪憨笑道:“那是,您金口玉言一言九鼎,我怎麽敢和您比呢。”
其實他就是故意的,有時候開一點無傷大雅的小玩笑,反而能拉進彼此的距離。
剛才他非要找本書看,現在和李世民討價還價,都是出於這方麵考慮。
現在看起來,效果非常好。
李世民先是佯裝生氣,轉眼又恢複平常,道:“我記得你上次說過,軍隊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怎麽不見相關書籍?”
“額……您真準備在軍隊裏推行此法啊。”陳景恪有些驚訝,這可不是小事,搞不好就是國家大亂。
李世民淡淡的道:“不試一試怎麽知道你的法子可不可行,若是錯過良法豈不是人生憾事。”
陳景恪不禁為他的氣魄折服,道:“陛下英明。”
李世民道:“別高興太早,大唐府兵皆來自於良家子,你的法子短時間內對他們很難起效果,我也不放心讓你拿大唐精銳做實驗。”
“之前我從元從禁軍、官戶蕃口中擇取驍勇善射少年郎百餘人,組建了一支親衛名為百騎司,你就拿他們做實驗吧。”
陳景恪愣了一下,才不敢相信的道:“您說讓我去做這件事情?”
李世民道:“辦法是你提出來的,除了你沒人懂這些,不交給你交給誰。等會兒我就給你寫一道手諭,百騎司悉聽你的調遣。”
百騎司屬於親衛序列,無需經過兵部和十二衛,李世民一道手諭就可以隨意調動。
陳景恪感動的道:“謝陛下信任。”
李世民道:“把百騎司給我調教好,比說再多感謝的話都有用。”
陳景恪道:“喏,我必不讓陛下失望。”
之後陳景恪就了解了一下百騎司的組成,結果讓他咋舌不已,同時也知道李世民為啥讓他去調教這支部隊了。
正如李世民說說,這支軍隊的成員來自於元從禁軍和官戶蕃口,問題就出在這裏。
元從禁軍是最早追隨李淵起兵的晉陽軍卒,隨著大唐的實力逐漸增強,晉陽軍係統卻始終沒有出現能挑大梁的人。
沒有挑大梁的人,就意味著沒有人能為他們這個群體爭取利益,然後他們就被解散了。
有約三萬人不願意離開,表示不要高官厚祿隻要給他們一口飯吃就行,他們子子孫孫都要為皇帝效忠。
李淵深受感動就讓他們留了下來,還在長安附近給他們置辦了田產,並特許他們父死子繼。
所以元從禁軍又叫父子兵,是大唐軍隊序列最特殊的一個群體。
為了表示對他們的器重,李淵還把看守玄武門的重任交給了他們。
玄武門對於大唐來說是一個很特殊的名字,後麵的結果想必大家都猜到了。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時候,元從禁軍的兩個首領當場投誠,後來更是為了抵擋長林軍而陣亡。
正是因為他們的阻擋,長林軍才沒能攻下玄武門,為李世民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時候,其實是沒有通知元從禁軍的,為什麽他們會主動投誠呢?
一切還是因為身份。
元從禁軍的身份說起來很特殊也很受優待,但反而因此飽受其他部隊的歧視,尤其是軍功卓著的諸衛大將更是看不上他們。
李建成為了拉攏功勳,對待元從禁軍的態度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李世民就是另外一個樣子,對元從禁軍不說多好,至少不歧視。
人就怕對比,兩位皇子的態度一比較,元從禁軍就知道該支持誰了。
李世民也沒有虧待元從禁軍,登上皇位後就從中遴選了許多優秀子弟,帶在身邊做親衛。
這些父輩立下從龍之功的子弟有多驕縱可想而知,倆字,刺頭。
再說說百騎司的另外一部分兵源,官戶番口。
所謂官戶,就是犯罪者及其家屬沒入官府服役,並編入特殊戶籍,稱官戶。《唐律疏義·名例·官戶部曲》:“官戶隸屬司農,州縣元無戶貫。”
番戶就是被赦免過一次的官奴、官婢。
說白了就是犯罪分子、賤籍家庭中選取的。
李世民把一群驕縱的元從禁軍子弟,和一群從賤籍裏選拔出來的驍勇少年放在一起,不得不說。
不愧是貞觀皇帝啊。
這手鯰魚效應玩的太溜了。
/66/66781/18088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