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過了尷尬後,一群人又把討論的重點放在了這座石峁古城上。
“驚奇的發現還有很多,我還真不知道該從哪裏說起好了,先說最直觀的吧。”
小李看了看在座的諸位,語氣有些緊張,坐在這裏的人可真應了那句“談笑有鴻儒”了,個個都是在國內曆史界占有一席之地,沒有一個是在曆史界的“白丁”。
“說完這座城市的麵積之後,來說一說這座城市最直觀可見的城牆吧。”
“石峁古城的城牆是不是我們印象裏的史前的夯土城牆,而是石砌城牆,也正因如此,這座城市才能在幾千年的風雨後才能被我們發現。當然了,我想最吸引各位關注的還是,石峁古城城牆的樣式與構造,很奇怪,在這座時代比夏朝還早,屬於三皇五帝堯舜禹時期的城牆竟然有著後世的防禦構造,比如馬麵角台甕城,還有紝木,都是往後千年甚至幾千年才有的構造。”
“根據這座石峁古城城牆的發達程度來推斷,在幾千年前,石峁古城還存在的時候,當時的戰爭應當非常惡劣,而且連綿不斷,也正因如此,石峁古城的防禦結構才會如此複雜,有競爭才有壓力,有壓力才有進步,在不斷的戰爭之下,石峁古城發展出了高度的防禦係統,用來抵禦敵人的入侵,除此之外,我們還在石峁古城外麵發現了疑似警戒塔、哨塔的建築,至於石峁古城的進攻手段,我們目前還不能給出什麽詳細的資料。”
“石峁古城的存在時間,我們認為上限是距今4300年左右,下限則是四千年前,也就是龍山文化中晚期到二裏頭文化早期。在這三百年的時間裏,石峁古城應該一直處在戰爭之中,我們也懷疑,石峁古城的廢棄也和戰爭有關。”
徐教授的臉色看起來依舊是那麽的平淡:“四千年前的戰爭,已經很難找到石峁古城的敵人是誰了,畢竟,我們直到現在為止,都還沒能找到曆史記載中能和石峁古城對的上號的“存在”,更別說找到石峁的敵人了。”
說到石峁遺址的歸屬問題時,小李尷尬了。
不管是哪個國家的考古,都特別喜歡對號入座,意即為發現了一個曆史古跡,一定要在曆史記載上給這個曆史古跡找到“正主”,給他“正名”,名不正言不順,無論是圈內人,還是圈外人,都熱衷於此。
比如河南偃師西塔莊村發現的“偃師商城”遺址,僅殘存麵積就達到了200萬平方米,其年代約為公元前十六世紀至公元前十四世紀,可以斷定年代是在商朝時期。但僅是一座商朝的城市遺址,就以前了一場綿延十多年的口水大戰。
這場筆鋒子的戰爭主要觀點有兩個。
第一種觀點認為這座偃師商城是商湯所都的西亳。
另一種意見認為,它是商初太甲所放處桐宮,或者是早商時期商王的離宮。
偃師商城湯都西亳說認為偃師商城的時代屬於商代二裏崗期,即早商,同時依據文獻有關湯都西亳的記載,認為偃師商城的位置與西亳的地望相符合。讚同此學說的學者還認為,從曆史發展的角度看,偃師一帶是夏王朝的腹心地區,商初出於政治上的考慮,為了鞏固政權,為了鎮撫夏王朝的殘餘勢力,成湯將都城定在這裏是完全有可能的。
偃師商城太甲桐宮說則認為偃師商城為早商城址,但這座城不是成湯所都的西亳,而是伊尹放太甲的桐宮,這在古文獻中同樣可以找到佐證,支持這一學說的學者認為,偃師一帶是夏王朝的中心區,二裏頭遺址為夏代都邑,成湯並沒有在夏墟上建立都城,而是商人滅夏之後在這裏建立的一座軍事重鎮,用來鞏固商初的西部邊防並鎮壓夏人的叛亂,因此可以稱為商王朝的別都。
在一場持續十多年的調查發掘和文獻資料相結合的研究中,學界終於確定了偃師商城為商朝西毫,也就是第一種觀點。
單單是一座商朝的遺址都能引來如此多的口水戰,就更不用說比夏朝還早,屬於三皇五帝時期的那一座座上古城池了,但好在這些城市年代都太早了,早到一群都還在捯飭夏朝的人無暇估計,因此才沒有多少的爭論發生。而石峁古城毫無疑問,存在的時間是要比夏朝要早的,無論這個夏朝是否包括了龍山時代晚期。
“這個……石峁古城的歸屬問題,我們至今,也都還沒有找到一個完美的答案,倒不如說一點答案的思緒都沒有,因為石峁古城處在的位置實在是有些尷尬,位於陝西和內蒙古的交界地帶,基本上是已經遠離在了三皇五帝活動的範圍之內了。不對,這樣說也不對,三皇的活動範圍也不確定,哎呀,太亂了,咱們對於夏朝以前的工作還是太亂了點。”
“那就先別討論歸屬問題,你繼續說發現。”
張岩江點燃了一根煙。
“嗯,除了城牆結構之外,就是這座城市存在著活人祭祀的現象,不過考慮到當時的社會情況,活人祭祀實屬正常,但是這座城市的人頭坑中人頭的數量存在著一定的規律,就是張教授所說的,和雙數,甚至和八有關。不知道張教授,在沒有知道詳情之前,是怎麽推斷的呢?”
小李驚奇的看著張岩江。
“湊巧罷了,隻是當時湊巧的想到了石峁南方不遠處的陶寺遺址,你們都知道吧,在陶寺遺址上之前發現的那座“觀象台”,由13根夯土柱組成,呈半圓形,半徑10.5米,弧長19.5米。從觀測點通過土柱間日出方位,可以確定季節、節氣,安排農耕,和英國的巨石陣作用原理相似,但要早的多的多。”
“因此當時在看到坑裏的二十四個人頭的時候,就不知怎麽地想到了陶寺的天相觀測,然後想到了二十四節氣,就是這麽湊巧而已。”
“驚奇的發現還有很多,我還真不知道該從哪裏說起好了,先說最直觀的吧。”
小李看了看在座的諸位,語氣有些緊張,坐在這裏的人可真應了那句“談笑有鴻儒”了,個個都是在國內曆史界占有一席之地,沒有一個是在曆史界的“白丁”。
“說完這座城市的麵積之後,來說一說這座城市最直觀可見的城牆吧。”
“石峁古城的城牆是不是我們印象裏的史前的夯土城牆,而是石砌城牆,也正因如此,這座城市才能在幾千年的風雨後才能被我們發現。當然了,我想最吸引各位關注的還是,石峁古城城牆的樣式與構造,很奇怪,在這座時代比夏朝還早,屬於三皇五帝堯舜禹時期的城牆竟然有著後世的防禦構造,比如馬麵角台甕城,還有紝木,都是往後千年甚至幾千年才有的構造。”
“根據這座石峁古城城牆的發達程度來推斷,在幾千年前,石峁古城還存在的時候,當時的戰爭應當非常惡劣,而且連綿不斷,也正因如此,石峁古城的防禦結構才會如此複雜,有競爭才有壓力,有壓力才有進步,在不斷的戰爭之下,石峁古城發展出了高度的防禦係統,用來抵禦敵人的入侵,除此之外,我們還在石峁古城外麵發現了疑似警戒塔、哨塔的建築,至於石峁古城的進攻手段,我們目前還不能給出什麽詳細的資料。”
“石峁古城的存在時間,我們認為上限是距今4300年左右,下限則是四千年前,也就是龍山文化中晚期到二裏頭文化早期。在這三百年的時間裏,石峁古城應該一直處在戰爭之中,我們也懷疑,石峁古城的廢棄也和戰爭有關。”
徐教授的臉色看起來依舊是那麽的平淡:“四千年前的戰爭,已經很難找到石峁古城的敵人是誰了,畢竟,我們直到現在為止,都還沒能找到曆史記載中能和石峁古城對的上號的“存在”,更別說找到石峁的敵人了。”
說到石峁遺址的歸屬問題時,小李尷尬了。
不管是哪個國家的考古,都特別喜歡對號入座,意即為發現了一個曆史古跡,一定要在曆史記載上給這個曆史古跡找到“正主”,給他“正名”,名不正言不順,無論是圈內人,還是圈外人,都熱衷於此。
比如河南偃師西塔莊村發現的“偃師商城”遺址,僅殘存麵積就達到了200萬平方米,其年代約為公元前十六世紀至公元前十四世紀,可以斷定年代是在商朝時期。但僅是一座商朝的城市遺址,就以前了一場綿延十多年的口水大戰。
這場筆鋒子的戰爭主要觀點有兩個。
第一種觀點認為這座偃師商城是商湯所都的西亳。
另一種意見認為,它是商初太甲所放處桐宮,或者是早商時期商王的離宮。
偃師商城湯都西亳說認為偃師商城的時代屬於商代二裏崗期,即早商,同時依據文獻有關湯都西亳的記載,認為偃師商城的位置與西亳的地望相符合。讚同此學說的學者還認為,從曆史發展的角度看,偃師一帶是夏王朝的腹心地區,商初出於政治上的考慮,為了鞏固政權,為了鎮撫夏王朝的殘餘勢力,成湯將都城定在這裏是完全有可能的。
偃師商城太甲桐宮說則認為偃師商城為早商城址,但這座城不是成湯所都的西亳,而是伊尹放太甲的桐宮,這在古文獻中同樣可以找到佐證,支持這一學說的學者認為,偃師一帶是夏王朝的中心區,二裏頭遺址為夏代都邑,成湯並沒有在夏墟上建立都城,而是商人滅夏之後在這裏建立的一座軍事重鎮,用來鞏固商初的西部邊防並鎮壓夏人的叛亂,因此可以稱為商王朝的別都。
在一場持續十多年的調查發掘和文獻資料相結合的研究中,學界終於確定了偃師商城為商朝西毫,也就是第一種觀點。
單單是一座商朝的遺址都能引來如此多的口水戰,就更不用說比夏朝還早,屬於三皇五帝時期的那一座座上古城池了,但好在這些城市年代都太早了,早到一群都還在捯飭夏朝的人無暇估計,因此才沒有多少的爭論發生。而石峁古城毫無疑問,存在的時間是要比夏朝要早的,無論這個夏朝是否包括了龍山時代晚期。
“這個……石峁古城的歸屬問題,我們至今,也都還沒有找到一個完美的答案,倒不如說一點答案的思緒都沒有,因為石峁古城處在的位置實在是有些尷尬,位於陝西和內蒙古的交界地帶,基本上是已經遠離在了三皇五帝活動的範圍之內了。不對,這樣說也不對,三皇的活動範圍也不確定,哎呀,太亂了,咱們對於夏朝以前的工作還是太亂了點。”
“那就先別討論歸屬問題,你繼續說發現。”
張岩江點燃了一根煙。
“嗯,除了城牆結構之外,就是這座城市存在著活人祭祀的現象,不過考慮到當時的社會情況,活人祭祀實屬正常,但是這座城市的人頭坑中人頭的數量存在著一定的規律,就是張教授所說的,和雙數,甚至和八有關。不知道張教授,在沒有知道詳情之前,是怎麽推斷的呢?”
小李驚奇的看著張岩江。
“湊巧罷了,隻是當時湊巧的想到了石峁南方不遠處的陶寺遺址,你們都知道吧,在陶寺遺址上之前發現的那座“觀象台”,由13根夯土柱組成,呈半圓形,半徑10.5米,弧長19.5米。從觀測點通過土柱間日出方位,可以確定季節、節氣,安排農耕,和英國的巨石陣作用原理相似,但要早的多的多。”
“因此當時在看到坑裏的二十四個人頭的時候,就不知怎麽地想到了陶寺的天相觀測,然後想到了二十四節氣,就是這麽湊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