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後世說什麽因蒙元東征而被拖垮的糧倉幕府,朱元璋不太清楚。


    但蒙元東征之事情,他是著重看過的。


    至元十一年,元軍兵三萬船九百,合浦出征,滅宗助國入壹岐,最終入倭國與其合戰月餘,因補給困難而撤軍,但路遇到大風雨使戰艦多觸岩崖,最終返合浦慶典,損萬三千人。


    七年後元軍再分東西兩路,分別兵五萬、十萬,不僅攜三月軍糧,更是帶有農具打算屯田為戰。


    但結果嘛,東路軍未有大勝,船腐糧盡無可奈何;等與江南軍匯合後,行至竹島遭遇大風,四千舟僅餘二百,十五萬軍歸者不足二成,東征就此草草了之。


    明天子記得當時橫看豎看,從胡元兩次東征裏看出來的唯就有一句話:


    天有不測風雲。


    而且這個代價委實太過慘烈了一些,故而朱元璋一直覺得自己對與倭國的戰爭認識的相當清楚。


    但此時隨著這少年層層遞進的倒推,今日之前的這種自信心態也逐漸被窘迫代替:


    “這禍首竟是在咱……”


    馬皇後頓時無奈,幹脆大膽探過身去,用筆杆在洪武帝的腦袋上輕輕敲了一下。


    “重八你呀……”


    小心將方才抄錄的紙張收好,隨後馬皇後幹脆起身將夫君那攥緊成拳的手掌一根根指頭掰開。


    她小心撫著這手掌當中粗糲的紋路,溫聲道:


    “若是八八眼見那倭國無端尋釁開戰,會不會怕那覆滅元軍的大風?”


    認真思考了一番,明帝搖頭:


    “倭寇若敢如此輕侮,那則必死戰,不然大明周遭永無寧日。”


    馬皇後將自己的手複上了那隻粗糲的大手:


    “若是此時倭島喊出盡征大明四百州呢?”


    “那咱必要把那個什麽豐秀吉臣擒過來,在謹身殿上抽爛他的嘴!”


    明天子的話語裏又有了咬牙切齒的味道,於是馬皇後笑了出來:


    “那八八肯定就算不上什麽禍首!”


    朱元璋隱隱有點明白了,但終究還是有點難以釋懷的茫然:


    如今不過才洪武十三年,這意思是明歲他還會再往倭國遣使?


    以及,這不征之國又是自己何年所設?


    ……


    洛陽別院中。


    孔明看到那狀如蕈菇的陰雲時並且有過多表態。


    但親耳聽著“修倭國史”的迴答時,反倒是住了筆,嗟歎良久。


    “這後世,學究天人,科學之道遠非吾所能想。”


    劉備也明白這種感覺,故而歎道:


    “而其所遇之種種問題,亦比我等此時棘手千百倍,何其難矣。”


    魯肅沉默不語,想起了在江東的幾家豪姓,其地所轄之民之奴,大多數也是知顧、陸、朱、張、孫,而不知有劉漢也。


    在場唯一比較樂觀的是張飛,在聽得那後世女童的迴答後眉頭也就擰巴了片刻,但很快就笑了出來:


    “那漢兒能有作胡語的金臣,這有個但知倭史而不知列祖的後世兒也不奇怪。”


    “但俺覺得,這後世明史曉英雄的漢兒還是多的,就不說這些書文字於光幕的漢兒了。”


    “軍師忘了那些在你的武侯祠誦《出師表的稚童了?”


    此前被帶著看成都風光時,其中武侯祠所占篇幅最長,而若論印象最深刻的,除了那半截朽木之外,當數結束前驚鴻一瞥的孩童們一起誦讀《出師表的聲音。


    孔明的眉頭舒展了少許,但還不忘提醒道:“勿要說是誰的武侯祠,那是諸葛丞相……”


    “俺知道俺知道,是大哥的昭烈廟嘛。”


    於是劉備的眼神也斜了過來。


    “行行行,是大哥的你的惠陵行了吧……”


    於是……


    “翼德別跑!”


    “大哥你先把劍放下!不叫惠陵還不行嗎?”


    孔明與魯肅目光撞到一起,幾乎同時開口道:


    “子敬莫怪,主公與翼德這是……”


    “玄德公與三將軍果然情比骨肉血親……”


    幾乎同時住口,隨後兩人同時笑笑,重新埋首於各自麵前的文字紙張。


    無論是眼前的戰局,還是之後治天下的謀劃,皆需勞心勞力,對兩人來說也早已習慣。


    ……


    “夷洲島……”


    趙匡胤思索著這個名字。


    宰相趙普向前一步,低聲道:


    “此前後世說過海路,並多次說過此島,故而臣此前有去多加了解。”


    “據流落於汴梁的吳越舊民所言,前唐元和年間,曾有狀元號棲真子舉族渡海避亂。”


    “其族人稱其澎湖島,而根據方位所見,多半便是這夷洲島。”


    “吳越當國時,有海商在夷洲島休憩,據說島上便有那棲真子的後人,其所辟之地樹有開元唐碑。”


    聽宰相這麽一說,趙匡胤也記起來更多:


    “元和之政,聞於頌聲……彼時天寶之亂止息不過兩代,也難怪追思開元時。”


    趙普也點點頭,實際上何止這個棲真子呢?


    此前亂世時,撰文追憶開元之世的不知凡幾。


    “這大島如今吳越海商皆稱流求,吳越豪商此前也多有在流求築休憩之所。”


    聽著宰相的說法,趙匡胤倒是有點奇怪:


    “若如此說,此地很是重要,緣何朝會上從未有人奏疏於此地議防?”


    趙普發現自己比劃起來有點費力,於是幹脆起身去拿過來內侍們此前所摹畫出來的大宋周遭地圖,指著道:


    “吳越海商如今通商之路無非便北上與南下兩條。”


    “北上者,便是直趨山東遼東,此路隻需從明州出港沿岸向北,此路人最多且無需過流求。”


    “南下者便是入南洋,從明州出港南下至流求補給,由此一路向西過珠崖入哥羅富沙,於此地或繼續向西去往印度,或停留於此與大食人接洽。”


    “一路由夷洲島南下,入巫國,或掠其人或謀其財,唐時所興昆侖奴,大多來源於此。”


    旁邊也專注聽著的趙光義插嘴道:


    “這樣行事,與海寇何異?”


    趙宋官家皺眉,趙普神色不變搖搖頭道:


    “法師有所不知,貞觀年間巫國遇大水,昆侖人大舉北上入夷洲,欲據此地而與流求王室歡斯氏多有征伐,歡斯氏亦與隋軍多有征戰。”


    “此地本就是征戰之地,弱之肉,強之食,何來賊寇之言?”


    dengbidmxswqqxswyifan</p>


    shuyueepzwqqwxwxsguan</p>


    xs007zhuikereadw23zw</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劇透曆史:從三國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冷泡茶加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冷泡茶加冰並收藏劇透曆史:從三國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