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一言為定
劇透曆史:從三國開始 作者:冷泡茶加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官家勿憂!”
出乎錢俶意料,最先發聲的居然是還不知算外臣還是算俘虜的李煜:
“詩經有言,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
“今趙官家知弊事,自可陳正以矯邪,使宋破此禍也!”
不過尋思了一下,錢俶倒也明白過來。
這李從嘉,對江南國祚未必有多上心,畢竟其上位之後幹的統共也就兩件事:
享樂,以及對大宋稱臣。
對江南唐的眷戀,多半還是覺得不能負了他祖孫的基業。
而若論對文賦之愛,這李從嘉那可是發自真心,而且如今更是知道了自己文名傳千年。
這種情況下如何能接受文統斷絕?
對李煜激動的言語趙匡胤哼了一聲:
“不然汝你以為俺召你觀此,是為何?”
“朕亦是對著這光幕,對著諸葛武侯與唐太宗明過誌向。”
“朕必將合此亂世,複燕雲舊地,締華夏一統!”
鏗鏘有力的話語也使得這殿內氣氛活泛了不少,沒再一味沉溺於宋亡的氣氛當中。
“臣定當竭死,成官家之願,避華夏未遇之禍患!”
錢俶堪稱是見縫插針一般迎了上來,登時讓趙匡胤眉開眼笑了起來。
“俺怎忍文德用死力?能明一統之大義,合宋之力而複江南之地,已可稱賢功也!”
“為表文德功績,汴梁城中朕已命人興造宅邸,隻為禮賢!”
“朕不愛錢,隻是興建宅邸耗日良久,且其地段乃汴梁之甲,諸般之事皆耗民力頗多……”
錢俶對此自是懂得,因此不待趙匡胤絮叨完便趕緊道:
“民力乃大宋國本,如何能輕易空耗?”
“此般所耗自該由臣出資補足,不知……”
李煜親眼見著趙官家拉著錢俶在往殿角落走,一邊走一邊相當絲滑的從袖子裏抽出一頁紙遞了過去。
然後李煜相當清楚的聽到了錢俶“嘶”的一聲道:
“些許小錢能補宋國力,臣不勝歡喜。”
隻是李煜聽著,這錢文德的話裏多少有點顫抖,於是好勝心陡起的他幹脆高聲道:
“趙官家,臣之基業已由曹將軍領軍盡取,如今又見此仙機,臣自無怨言。”
“那禮賢之宅,臣也應當夠得上一套以在汴梁安家才是。”
錢俶豁然扭頭,看向李煜的目光裏滿是欽佩,也讓李煜愈發得意洋洋。
錢俶的吳越國雖善商,但江南唐占地更廣啊,私庫更是堆積如山而不知數,哪會糾結一套房子?
趙匡胤麵上的神色從驚訝到狂喜再到穩重,不慌不慌的咳了一聲,一點為難之色就浮了上來:
“從嘉之意朕自清楚,隻是金陵殘破,又要調民力修複……”
李煜一揮手:
“臣願作錢文德兩倍之資購賢宅!”
於是所有為難的表情瞬間從趙匡胤臉上消失,熱情洋溢的大宋官家緊緊抓住李煜的雙手:
“一言為定!”
曹彬閉口不言,隻是認真看著光幕當中那個衣甲殘破身形消瘦幾似柳流民的將軍被風暴吞噬,最終徐徐歎了口氣。
宰相趙普知道這種心情,也是心情複雜低歎一聲:
“如此竟還能有三百餘年國祚……”
……
“咱大明之國祚竟還不如宋?!”
華蓋殿當中又開始迴蕩著明天子的大聲質問,話語當中充滿了不可置信。
不過這等質問自也不會有結果,朱標幹脆給老爹遞了個台階:
“爹,你此前不是說已經看過一次光幕知大明命數?”
輕咳一聲掩飾尷尬,朱元璋搖搖腦袋道:
“當時光幕隻是大略而言,說咱大明有三四百年國祚,咱覺得四百年都已夠少了。”
“哪能想到……”
馬皇後解圍道:
“此前這後世確實從未明言過國祚之數。”
“況且,若是按這說法,大明命數隻是短於此數,但想來三百年之數也應當是有的。”
朱元璋頓時大點其頭道:
“是極,且這後世之計也多取巧,那兩漢豈可一計?兩宋也該計作二數,這樣一來咱大明想來也該有甲一次序之國祚!”
爹爹重新平靜了下去,但朱標仰頭看著光幕,心中卻有點不太敢相信了:
大明國祚當真真有三百年?恐怕未必。
不過這話當然也不會說出來掃爹爹興致,皇太子選擇了個比較委婉的提醒方法:
“爹,咱明後還有個胡清呢。”
迴應他的是老爹的冷笑:
“胡人何來百年之國運?”
【宋亡之時,除了崖山慘禍之外,殉國之事從不算少。
比如潭州守將李芾,城破時請說自己力竭當死,不忍家人被俘受辱,請心腹“盡殺之”。
池州守將也一樣,或是感慨老話所說的“慷慨殺身易,從容赴死難”,趙卯發寫了個“可以從容”的匾額,與妻子一起吊死在這塊匾額之下,元朝主帥伯顏看到後也驚的默不作聲,最後令手下將這對夫婦屍身安葬,不得輕辱。
而從容就死殉國的人當中,最為人熟知的自然就是文天祥。
崖山海戰時轉戰東南的文天祥已經被俘,戰前張弘範請文天祥寫信勸降張世傑,但被文天祥拒絕。
後張弘範一再相逼,文天祥寫就了如今語文課本還是必背的《過零丁洋》,死誌昭昭之下,張弘範收藏了詩作後也不再相逼。
親眼見證張世傑的戰敗和陸秀夫的投海之後,文天祥被押著北上,途中他開始絕食求死,但絕食八天還沒死,外界反倒已經按捺不住了。
當時最著名的有一篇叫做《生祭文丞相》的悼文流傳最廣,單聽名字就能猜到內容,可以說這種悼文算是古今少有。
寫這文章的叫王炎午,本是個富家少爺,但在臨安陷落後選擇入了文天祥幕府,散盡家資並出謀劃策幫文天祥抗元,後來因為母親病死就迴去奔喪了。
如今亦師亦長官的文天祥被押著北上路過他所在的廬陵,王炎午還生怕文天祥看不到這文章幹脆印了上百張,貼在廬陵的各個交通道口。
或許是被昔日同僚氣到了,也或許是接近了一次死亡之後又有了新體悟,文天祥忽然不想死了,打算先到大都去看看這個亡了宋朝的政權是個什麽模樣。
而路上他還不忘逗逗這些幾年前還吃著宋朝俸祿的官員,說讓我投降元朝那是不可能的,但假如放了我讓我去當道士全了名節,迴頭有機會說不定可以給元朝當方外顧問。
但可惜道教造反的傳統太有名,這些元朝官員一點就通:
放了你當道士你迴頭再造反,到時候不還是我們人頭落地?
計策被識破的文天祥滿心可惜,隨後這塊硬骨頭就被押送到了大都度過了三年時光。
《正氣歌》便是此時所作。】
(本章完)
dengbidmxswqqxswyifan</p>
shuyueepzwqqwxwxsguan</p>
xs007zhuikereadw23zw</p>
出乎錢俶意料,最先發聲的居然是還不知算外臣還是算俘虜的李煜:
“詩經有言,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
“今趙官家知弊事,自可陳正以矯邪,使宋破此禍也!”
不過尋思了一下,錢俶倒也明白過來。
這李從嘉,對江南國祚未必有多上心,畢竟其上位之後幹的統共也就兩件事:
享樂,以及對大宋稱臣。
對江南唐的眷戀,多半還是覺得不能負了他祖孫的基業。
而若論對文賦之愛,這李從嘉那可是發自真心,而且如今更是知道了自己文名傳千年。
這種情況下如何能接受文統斷絕?
對李煜激動的言語趙匡胤哼了一聲:
“不然汝你以為俺召你觀此,是為何?”
“朕亦是對著這光幕,對著諸葛武侯與唐太宗明過誌向。”
“朕必將合此亂世,複燕雲舊地,締華夏一統!”
鏗鏘有力的話語也使得這殿內氣氛活泛了不少,沒再一味沉溺於宋亡的氣氛當中。
“臣定當竭死,成官家之願,避華夏未遇之禍患!”
錢俶堪稱是見縫插針一般迎了上來,登時讓趙匡胤眉開眼笑了起來。
“俺怎忍文德用死力?能明一統之大義,合宋之力而複江南之地,已可稱賢功也!”
“為表文德功績,汴梁城中朕已命人興造宅邸,隻為禮賢!”
“朕不愛錢,隻是興建宅邸耗日良久,且其地段乃汴梁之甲,諸般之事皆耗民力頗多……”
錢俶對此自是懂得,因此不待趙匡胤絮叨完便趕緊道:
“民力乃大宋國本,如何能輕易空耗?”
“此般所耗自該由臣出資補足,不知……”
李煜親眼見著趙官家拉著錢俶在往殿角落走,一邊走一邊相當絲滑的從袖子裏抽出一頁紙遞了過去。
然後李煜相當清楚的聽到了錢俶“嘶”的一聲道:
“些許小錢能補宋國力,臣不勝歡喜。”
隻是李煜聽著,這錢文德的話裏多少有點顫抖,於是好勝心陡起的他幹脆高聲道:
“趙官家,臣之基業已由曹將軍領軍盡取,如今又見此仙機,臣自無怨言。”
“那禮賢之宅,臣也應當夠得上一套以在汴梁安家才是。”
錢俶豁然扭頭,看向李煜的目光裏滿是欽佩,也讓李煜愈發得意洋洋。
錢俶的吳越國雖善商,但江南唐占地更廣啊,私庫更是堆積如山而不知數,哪會糾結一套房子?
趙匡胤麵上的神色從驚訝到狂喜再到穩重,不慌不慌的咳了一聲,一點為難之色就浮了上來:
“從嘉之意朕自清楚,隻是金陵殘破,又要調民力修複……”
李煜一揮手:
“臣願作錢文德兩倍之資購賢宅!”
於是所有為難的表情瞬間從趙匡胤臉上消失,熱情洋溢的大宋官家緊緊抓住李煜的雙手:
“一言為定!”
曹彬閉口不言,隻是認真看著光幕當中那個衣甲殘破身形消瘦幾似柳流民的將軍被風暴吞噬,最終徐徐歎了口氣。
宰相趙普知道這種心情,也是心情複雜低歎一聲:
“如此竟還能有三百餘年國祚……”
……
“咱大明之國祚竟還不如宋?!”
華蓋殿當中又開始迴蕩著明天子的大聲質問,話語當中充滿了不可置信。
不過這等質問自也不會有結果,朱標幹脆給老爹遞了個台階:
“爹,你此前不是說已經看過一次光幕知大明命數?”
輕咳一聲掩飾尷尬,朱元璋搖搖腦袋道:
“當時光幕隻是大略而言,說咱大明有三四百年國祚,咱覺得四百年都已夠少了。”
“哪能想到……”
馬皇後解圍道:
“此前這後世確實從未明言過國祚之數。”
“況且,若是按這說法,大明命數隻是短於此數,但想來三百年之數也應當是有的。”
朱元璋頓時大點其頭道:
“是極,且這後世之計也多取巧,那兩漢豈可一計?兩宋也該計作二數,這樣一來咱大明想來也該有甲一次序之國祚!”
爹爹重新平靜了下去,但朱標仰頭看著光幕,心中卻有點不太敢相信了:
大明國祚當真真有三百年?恐怕未必。
不過這話當然也不會說出來掃爹爹興致,皇太子選擇了個比較委婉的提醒方法:
“爹,咱明後還有個胡清呢。”
迴應他的是老爹的冷笑:
“胡人何來百年之國運?”
【宋亡之時,除了崖山慘禍之外,殉國之事從不算少。
比如潭州守將李芾,城破時請說自己力竭當死,不忍家人被俘受辱,請心腹“盡殺之”。
池州守將也一樣,或是感慨老話所說的“慷慨殺身易,從容赴死難”,趙卯發寫了個“可以從容”的匾額,與妻子一起吊死在這塊匾額之下,元朝主帥伯顏看到後也驚的默不作聲,最後令手下將這對夫婦屍身安葬,不得輕辱。
而從容就死殉國的人當中,最為人熟知的自然就是文天祥。
崖山海戰時轉戰東南的文天祥已經被俘,戰前張弘範請文天祥寫信勸降張世傑,但被文天祥拒絕。
後張弘範一再相逼,文天祥寫就了如今語文課本還是必背的《過零丁洋》,死誌昭昭之下,張弘範收藏了詩作後也不再相逼。
親眼見證張世傑的戰敗和陸秀夫的投海之後,文天祥被押著北上,途中他開始絕食求死,但絕食八天還沒死,外界反倒已經按捺不住了。
當時最著名的有一篇叫做《生祭文丞相》的悼文流傳最廣,單聽名字就能猜到內容,可以說這種悼文算是古今少有。
寫這文章的叫王炎午,本是個富家少爺,但在臨安陷落後選擇入了文天祥幕府,散盡家資並出謀劃策幫文天祥抗元,後來因為母親病死就迴去奔喪了。
如今亦師亦長官的文天祥被押著北上路過他所在的廬陵,王炎午還生怕文天祥看不到這文章幹脆印了上百張,貼在廬陵的各個交通道口。
或許是被昔日同僚氣到了,也或許是接近了一次死亡之後又有了新體悟,文天祥忽然不想死了,打算先到大都去看看這個亡了宋朝的政權是個什麽模樣。
而路上他還不忘逗逗這些幾年前還吃著宋朝俸祿的官員,說讓我投降元朝那是不可能的,但假如放了我讓我去當道士全了名節,迴頭有機會說不定可以給元朝當方外顧問。
但可惜道教造反的傳統太有名,這些元朝官員一點就通:
放了你當道士你迴頭再造反,到時候不還是我們人頭落地?
計策被識破的文天祥滿心可惜,隨後這塊硬骨頭就被押送到了大都度過了三年時光。
《正氣歌》便是此時所作。】
(本章完)
dengbidmxswqqxswyifan</p>
shuyueepzwqqwxwxsguan</p>
xs007zhuikereadw23zw</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