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已來臨,昨日的汗漬終於吐出熱騰騰的芳香,一縷秋風金拽著季節的歌聲舞動的如癡如醉。
妹紹坐在緊挨著窗下的織布機上,雙手托著下巴眺望著山寨前平坦的稻田,一陣秋風吹來,稻田翻著一道道黃黃的金浪,不由地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
經過了昨天北寨的達獨家來人“嘎蓋”之後,同許多少女一樣,妹紹心想著今生心有所依,得以慰藉的心靈一片燦爛。更讓她高興的是,剛從王先生那裏聽到他到州城的所見所聞。說是棒二一夥官差因為與上司分髒不均,動手打了起來,末了棒二被打了一頓之後還被辭去了公差之職。棒二因怕上司尋個罪名會把自己定死罪,就連夜逃之夭夭不知去向了。
王先生是南岸上所有山寨婦孺皆知的熱心腸的人,人品好不說,且樂善好施,從他的父輩起就有人在外地認識了天主,現在許多家人都跟著信奉了。
王姓家族是有名的大戶人家,這個家族約有100餘人,都信了教,家族上下團結一心,無論大小都與身邊族人和睦相處,平等往來。雖然家族勢力遠近皆知,但從來不會做一些欺軟怕硬或讓人看不順眼的事。在敬祖宗的行為禮儀與族人沒有什麽區別,隻是在敬神的事情上卻有些“怪異”,就是不燒紙錢和請摩公(巫師)。人們都用懷疑的眼光詢問:這王家不燒紙錢不請摩公的,為什麽人丁興旺、無災無痛?都覺得是個難以理喻的事。
王先生的同宗叔伯十多個弟兄中,有作文的,也有習武的。王先生本人是秀才,中等身材,但人勤心善,體格也很健壯,見人就問,“需要我幫忙嗎”的話。完全遵循著布依人古老的行為準則,不敢越雷池一步。有族人說他守舊,也有人說他懂道理,眾說紛紜。尤其在他見到老人時,即使騎在馬背上也得下來,見一個下一次馬,從不厭倦。遇到背重物或是挑重擔什麽的,都會用馬馱著或是自己背著送其到家門口。或許是因為其父是“吏目”的緣故,曾在外做過幾年官,家產頗豐,常常毫不吝嗇地周濟同族的貧苦者和逃難至此的陌路人。
也許是由於親眼目睹著族群間關係的使然,他在南岸自辦學堂,吸收不少窮家子弟學習漢文,因此大家都叫他“王先生”。但有一點讓同族人不明白的是,像王家這樣“有錢有勢”的人家竟然還被官家隔三差五地為難?卻不知王先生曾經多少次破了多少銀子費了多少口舌才打發了官差得到的安寧。
也就是他的這些舉動,附近山寨有不少同族都悄悄地信了天主,甚至有的山寨都領洗奉了教,但都隻是悄無聲色的進行聖事活動。因為當時的皇帝不像他們的老祖宗康熙帝那樣開明,他采取的是閉關自守政策,加之教會當局內部的分歧,導致了與中國皇帝的衝突,天主教在中國被一度禁止。有的傳教士為遠離內陸的紛爭與幹涉,秘密潛入布依族山寨,在那裏秘密傳教。他們尋找到了布依文化中某些潛藏著與天主教信仰相吻合的基因,比如布依人在“創世觀念”的認知上與天主教信仰相遇的這件事上,便使傳教士輕而易舉地找到了適合發展教徒的土壤。加之世上代代的布依人樸素的觀念留存裏,這裏的人們相信靈魂不滅、相信“上蒼不造人上之人”的平等理念,和傳教士的“天堂地獄”以及“天主麵前人人平等”的說法有相同之處。人要做好事去服務別人,才能使人的靈魂得到平安的等等。這些似曾相識的再認識,成了這裏布依人許多信仰天主的直接動因。
雖然隻有少數人信了天主,但在這個大多數人仍然信著原始多神教的土地上,人們相互尊重,和諧相處,相親相愛,一人遇事眾人幫的族群關係根深蒂固,大布依族的共同利益依舊放在首位,在族別情感上都具備著強烈的民族認同感,這表現在它自古就形成了的包容與兼容的族群性格定式。
妹紹半信半疑,“王先生看到聽到的不會錯吧?”她自語道。於是,心裏暗自詛咒起棒二這挨千刀的終於得到了報應。
門口的黑狗有氣無力地吠著,窗外有人喊。
是妹岜的聲音,妹紹就出去迎她去了。
妹岜是南寨最能和男孩子們紮堆的女孩,說話做事都具有男孩子的風格,男孩子做的她都想去試一試,而做起來卻不比男孩遜色。她比妹紹大五六歲,按說不是一撥人,但妹紹的歌大多是由她那裏學來的,因此情同親姐妹。人雖然長得沒有妹紹靚麗,但射箭、刺繡卻不在妹紹之下。這不,南岸的女娃兒中,她第一個參加了王仙姑(布依族農民起義女首領王阿從)的起義隊伍,逢人便喊“天將滅野狗”,顯然是指清政府的貪官汙吏。也常常宣講:“霧騰騰,燒普坪,南籠吃早飯,殺上雲南城”的道理。曾在圍攻鎮寧州的飛石隊立過戰功。
“你什麽時候迴來的?你們打到哪裏去了,還去麽?”妹紹問。
“當然去了,苤比的太過癮了,打得‘野狗’直叫奶哩。還有幾天就收割了,我迴來看看家裏都安排好人手沒有,順便就過來看你,也請你到時候多幫我媽她們了。”妹岜說。
“這還用說嗎,‘請不請都到’是我們這裏樂於幫人的美德嘛。隻是你們盡往遠處去打仗,也不留人顧顧這裏,這不,你們的隊伍才離開,這裏又土匪成災了。”“不是有你們在麽,你們學的本領都幹嗎用去了。”
“我們這兩招隻夠看家護院哩。”
於是兩人嘻嘻哈哈你一言我一語的在妹紹家的葡萄架下聊了起來。
妹紹坐在緊挨著窗下的織布機上,雙手托著下巴眺望著山寨前平坦的稻田,一陣秋風吹來,稻田翻著一道道黃黃的金浪,不由地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
經過了昨天北寨的達獨家來人“嘎蓋”之後,同許多少女一樣,妹紹心想著今生心有所依,得以慰藉的心靈一片燦爛。更讓她高興的是,剛從王先生那裏聽到他到州城的所見所聞。說是棒二一夥官差因為與上司分髒不均,動手打了起來,末了棒二被打了一頓之後還被辭去了公差之職。棒二因怕上司尋個罪名會把自己定死罪,就連夜逃之夭夭不知去向了。
王先生是南岸上所有山寨婦孺皆知的熱心腸的人,人品好不說,且樂善好施,從他的父輩起就有人在外地認識了天主,現在許多家人都跟著信奉了。
王姓家族是有名的大戶人家,這個家族約有100餘人,都信了教,家族上下團結一心,無論大小都與身邊族人和睦相處,平等往來。雖然家族勢力遠近皆知,但從來不會做一些欺軟怕硬或讓人看不順眼的事。在敬祖宗的行為禮儀與族人沒有什麽區別,隻是在敬神的事情上卻有些“怪異”,就是不燒紙錢和請摩公(巫師)。人們都用懷疑的眼光詢問:這王家不燒紙錢不請摩公的,為什麽人丁興旺、無災無痛?都覺得是個難以理喻的事。
王先生的同宗叔伯十多個弟兄中,有作文的,也有習武的。王先生本人是秀才,中等身材,但人勤心善,體格也很健壯,見人就問,“需要我幫忙嗎”的話。完全遵循著布依人古老的行為準則,不敢越雷池一步。有族人說他守舊,也有人說他懂道理,眾說紛紜。尤其在他見到老人時,即使騎在馬背上也得下來,見一個下一次馬,從不厭倦。遇到背重物或是挑重擔什麽的,都會用馬馱著或是自己背著送其到家門口。或許是因為其父是“吏目”的緣故,曾在外做過幾年官,家產頗豐,常常毫不吝嗇地周濟同族的貧苦者和逃難至此的陌路人。
也許是由於親眼目睹著族群間關係的使然,他在南岸自辦學堂,吸收不少窮家子弟學習漢文,因此大家都叫他“王先生”。但有一點讓同族人不明白的是,像王家這樣“有錢有勢”的人家竟然還被官家隔三差五地為難?卻不知王先生曾經多少次破了多少銀子費了多少口舌才打發了官差得到的安寧。
也就是他的這些舉動,附近山寨有不少同族都悄悄地信了天主,甚至有的山寨都領洗奉了教,但都隻是悄無聲色的進行聖事活動。因為當時的皇帝不像他們的老祖宗康熙帝那樣開明,他采取的是閉關自守政策,加之教會當局內部的分歧,導致了與中國皇帝的衝突,天主教在中國被一度禁止。有的傳教士為遠離內陸的紛爭與幹涉,秘密潛入布依族山寨,在那裏秘密傳教。他們尋找到了布依文化中某些潛藏著與天主教信仰相吻合的基因,比如布依人在“創世觀念”的認知上與天主教信仰相遇的這件事上,便使傳教士輕而易舉地找到了適合發展教徒的土壤。加之世上代代的布依人樸素的觀念留存裏,這裏的人們相信靈魂不滅、相信“上蒼不造人上之人”的平等理念,和傳教士的“天堂地獄”以及“天主麵前人人平等”的說法有相同之處。人要做好事去服務別人,才能使人的靈魂得到平安的等等。這些似曾相識的再認識,成了這裏布依人許多信仰天主的直接動因。
雖然隻有少數人信了天主,但在這個大多數人仍然信著原始多神教的土地上,人們相互尊重,和諧相處,相親相愛,一人遇事眾人幫的族群關係根深蒂固,大布依族的共同利益依舊放在首位,在族別情感上都具備著強烈的民族認同感,這表現在它自古就形成了的包容與兼容的族群性格定式。
妹紹半信半疑,“王先生看到聽到的不會錯吧?”她自語道。於是,心裏暗自詛咒起棒二這挨千刀的終於得到了報應。
門口的黑狗有氣無力地吠著,窗外有人喊。
是妹岜的聲音,妹紹就出去迎她去了。
妹岜是南寨最能和男孩子們紮堆的女孩,說話做事都具有男孩子的風格,男孩子做的她都想去試一試,而做起來卻不比男孩遜色。她比妹紹大五六歲,按說不是一撥人,但妹紹的歌大多是由她那裏學來的,因此情同親姐妹。人雖然長得沒有妹紹靚麗,但射箭、刺繡卻不在妹紹之下。這不,南岸的女娃兒中,她第一個參加了王仙姑(布依族農民起義女首領王阿從)的起義隊伍,逢人便喊“天將滅野狗”,顯然是指清政府的貪官汙吏。也常常宣講:“霧騰騰,燒普坪,南籠吃早飯,殺上雲南城”的道理。曾在圍攻鎮寧州的飛石隊立過戰功。
“你什麽時候迴來的?你們打到哪裏去了,還去麽?”妹紹問。
“當然去了,苤比的太過癮了,打得‘野狗’直叫奶哩。還有幾天就收割了,我迴來看看家裏都安排好人手沒有,順便就過來看你,也請你到時候多幫我媽她們了。”妹岜說。
“這還用說嗎,‘請不請都到’是我們這裏樂於幫人的美德嘛。隻是你們盡往遠處去打仗,也不留人顧顧這裏,這不,你們的隊伍才離開,這裏又土匪成災了。”“不是有你們在麽,你們學的本領都幹嗎用去了。”
“我們這兩招隻夠看家護院哩。”
於是兩人嘻嘻哈哈你一言我一語的在妹紹家的葡萄架下聊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