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於家喻戶曉的烏龍茶,薑江浩的了解並不全麵,但是關於烏龍茶他卻知道有兩個相關的故事傳說。


    相傳,在安溪的深山老林裏,有個獵手叫胡良,有一次在打獵時經過野生茶樹林,順手摘了一把茶葉放在背簍裏遮蓋獵物。經過一天的奔波後迴到家裏,放下東西準備做晚飯,忽然聞到一陣香味,一找,才發現是從背簍裏飄出來的,原來是那裏麵的茶葉發出的,用來泡水,喝了後口舌生津,喉底迴甘。胡良心想:“這可是仙樹啊!”他立刻又跑到山中摘了一大捆枝葉迴來,可是衝泡以後,卻苦澀難咽。胡良想了半天,才悟出道理,上次是茶樹枝裝在背簍中在陽光下顛簸了一整天,茶葉在簍中翻動、揉擦,和剛摘下的青葉不一樣。於是,經過不斷的試驗,胡良終於摸索出晾曬、揉青、烘焙等一整套製茶工夫。製茶技術傳開後,胡良的名字也為人傳誦,將他所製造的茶葉稱為“胡良茶”,因安溪方言“胡良”兩字的語音與“烏龍”相近,後來就將這種製造方法生產的茶葉稱作“烏龍茶”了。


    還有一個說法就是,明末清初的時候,在安溪西坪堯陽南岩頂上住著一位從官場引退的將軍。單名叫“龍”,因長期打獵風吹日曬,長得黝黑,人們就稱他為烏龍將軍。有一天他扛上獵槍背上竹簍上山采茶,當他采完茶葉正要下山時,突然有隻山獐跑過,他立刻端槍射擊。山獐負傷奔逃,烏龍就緊追不舍,終於將它逮住扛迴家。一家人忙著宰殺山獐晶飽嚐美味,竟把製茶的事忘了。等第二天才來炒製茶葉,這時的茶葉已經枯萎,葉片周緣呈現血絲般的紅邊。但是捧在手裏發出一股奇異的香味。烘製後的茶葉,芳香撲鼻,衝泡後更是甘甜可口,齒頰留芳。烏龍就有意識將剛采來的茶樹青葉放在籃裏搖蕩,直搖到葉子萎凋,葉邊微紅為止,再進行烘焙炒製,結果和以前一樣。消息傳出人們竟相到烏龍家喝香茶;後來烏龍把技術秘密公開,讓大家都來生產。鄉親們就將這種方法製作出來的茶葉叫做“烏龍茶”。


    春季烏龍茶采製季節,常遇陰雨連綿的大氣,這對優質烏龍茶品質形成會產生極大的影響。特別連續的陰雨天氣,鮮葉水分多,又無法曬青,致使做青“走水消青”困難,內含物質不能正常轉化,從而也就無法形成優質烏龍茶。另據研究分析發現,連續陰雨采摘的鮮葉中,綠原酸含量都明顯增加,鮮葉品質變劣,是製茶香氣不佳的主要原因。連續晴朗天氣采摘的鮮葉,不僅綠原酸含量少,而對形成烏龍茶香氣有良好作用的沉香醇及氧化物、香葉醇等單萜烯類物質增加,有利烏龍茶優良品質的形成。


    在一日中,由於鮮葉采摘的時間不同。對烏龍茶品質的形成也有一定影響。


    早青:上午10時以前采摘的鮮葉,大多帶有露水,其製茶品質較差。


    上午青:上午10時以後至中午12時以前所采鮮葉。因茶樹經過一段時間的陽光照射,露水已消失,製茶品質優於早晚青。


    下午青:午後12時至下午4時以前所采下鮮葉,新鮮清爽,具有誘人的清香,又有充分的曬青時間,製茶品質優異。


    晚青:下午4~5時以後所采鮮葉。因鮮葉下山時間較遲,大多錯過了曬青的最佳時機,不能利用陽光曬青萎凋,製茶品質也欠佳,但優於早青。總之,製優質烏龍茶,應選擇連續幾天晴朗天氣的午青鮮葉製作。


    烏龍茶是中國六大茶類之一,稱為特種茶,故被譽為我國茶業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香漂四海,飲譽五洲。它具有紅茶之甘醇、綠茶之鮮爽和花茶之芳香,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品飲烏龍茶不僅可以生津止渴,而且是一種藝術享受。烏龍茶泡飲技藝三個要素,即泡茶用水、泡茶器具和泡飲技藝,並掌握“水以石泉為佳,爐以炭火為妙,茶具以小為上”的原則。


    自古以來,善於飲茶的人,都把名茶與好水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相提並論,加以品嚐。茶與水的關係猶如紅花與綠葉。“魚得水活躍,茶靠水衝泡”。


    名貴的茶,沒有甘美的水來衝泡,就難以發揮獨特的香、味,所以宋代王安石有“水甘茶串香”之句,李中也有“泉美茶香異”之說。水有泉水、河水、井水、湖水、雨水、雪水和自來水等,各種水質不同,泡出來的茶就不一樣。《茶經》論水,稱“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頗有道理。一般說,山泉水、雨雪水為“軟水”,河水、井水、自來水為“硬水”。如能取泉水、溪水等流動的天然“軟水”來泡茶是最為理想。其次,沒有汙染的井水、自來水也可以。總之,泡茶用水要求水源沒有病源體汙染,沒有工業汙染,水的感官性狀良好,即無色、無臭、透明、無異味、無懸浮物,舌嚐有清涼甜潤的感覺,水的ph值為中性7,煮沸後永久硬度不超過8度,這樣的水就適用於泡茶。


    名茶與茶具總是珠聯璧合的。範仲俺的“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阪中翠濤起”;梅堯臣的“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華”,都是用讚譽茶具的珍奇來烘托佳茗的優美。曆史上品飲烏龍茶的茶具十分考究,備有一套小巧精致的茶具,稱為“茶房四寶”,即潮汕爐--廣東潮州、汕頭出產的陶磁風爐或白鐵皮風爐;玉書碨--扁形薄磁的開水壺,容水量約250毫升;孟臣罐--江蘇宜興產的用紫砂製成的小茶壺,容水量約50毫升;若琛甌--江西景德鎮產的白色小瓷杯,


    一套四隻,每隻容水量約5毫升。當今泡飲烏龍茶的茶具仍然脫離不了這“茶房四寶”,隻是有所變化,更趨實用化、方便化。目前普遍使用的“茶房四寶”有小電爐、鋼質開水壺(也有電爐與開水壺配套稱為“隨手泡”)、鋼質茶盤(或塑料茶盤),“白瓷蓋碗”(鍾形,高5.5厘米,口徑8.2厘米,底徑4.5厘米;這種蓋碗放茶葉、嗅香氣、衝開水、倒茶渣都很方便)和小茶杯,這樣才具備泡飲烏龍茶的條件。


    烏龍茶的泡飲具有獨特的技藝,在泡飲的過程中也別有一番情趣。其泡飲技藝共有8道程序。


    首先是燒開水,水溫以“一沸水”(即剛滾開水)為宜。水燒開時,要把蓋碗(或茶壺)、茶杯淋洗一遍,這樣既衛生又能加溫,然後把烏龍茶放入蓋碗(或茶壺)裏。用茶量蓋碗為5-10克,茶壺視大小而定,小茶壺約占茶壺容量的四五分,中茶壺約占三四分,大茶壺約占二三分。這些動作包含著蘭道程序,即“山泉初沸”、“白鶴沐浴”和“烏龍入宮”。


    接著提起開水壺,自高處往蓋碗或茶壺口邊衝入,使碗(壺)裏茶葉旋轉,促使茶葉露香;開水衝滿後,立即蓋上碗(壺)蓋,稍候片刻,用碗(壺)蓋輕輕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茶葉清新潔淨。這是第四、五道程序,稱為“懸壺高衝”、“春風拂麵”。


    泡一二分鍾後(泡的時間要適當,太短,色香味出不來;太長,會產生苦澀味),用拇、中兩指緊夾蓋碗,食指壓住碗蓋,把茶水依次巡迴斟入並列的小茶杯裏。斟茶時應低行,以免散香失味。斟到最後碗底最濃部分,要均勻地一點一點滴到各茶杯裏。這樣,達到濃淡均勻,香醇一致,也蘊含著主人的深情厚意。這是第六、七道程序,叫做“關公巡城”、“韓信點兵”。


    茶水一經斟入杯裏,應乘熱細吸,以免影響色香味。吸飲時,先嗅其香,後嚐其味,邊啜邊嗅,飲量雖不多,但能齒頰留香,喉底迴甘,神清氣爽,心曠神怡。這是第八道程序,稱為“品啜甘霖”。


    衝第二遍茶時,仍要用開水燙杯,泡二三分鍾後斟茶。接下去衝第三遍、第四遍……泡飲程序基本一樣,隻是泡茶的時間逐道加長些,但要根據茶的品質優劣而定,好的烏龍茶如鐵觀音,衝泡七八遍仍有餘香。


    人們的生活節奏雖然已經加快,如能在工作之餘,閑暇之隙,沿習傳統,品飲佳著,不僅可以調適快節奏的現代生活,而且還可以陶冶情操,增加無限的生活樂趣,達到絕妙的藝術享受。


    又是一道烏龍茶,茶畢,薑江浩在看到嬴政的臉色更黑了以後,趕緊就此打住,可不敢再來撩撥這個眼皮子薄的千古一帝了,萬一真的尋個錯處變相打劫不就更要了人的親命嗎?所以薑江浩仔細合計了半天,最終在蘇末秋迷茫的眼神下,將這一整套器具洗幹淨打包送給了嬴政。


    嬴政拿到茶具後喜笑顏開,拎著殘陽就趕迴了宮中,薑江浩坐在諾大的怡園當中不由得擦了擦冷汗,終於走了,隻不過他的茶具......


    他心疼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大當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宣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宣楠並收藏中華大當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