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從來不缺傳奇。
在這座世上最宏偉繁華的都城裏麵,有異國做人質的王子,有歌女當皇後,有馬奴做大將軍,有金屋藏嬌,有傾國傾城,當然,也還有君王忽喪命,太子成庶民,皇後草席葬。
長安城的人不會隨便驚訝興奮,在聽慣傳奇的他們看來,能讓他們驚訝興奮的傳奇一定得是真正的傳奇。什麽某人做了將軍,誰家姑娘麻雀變鳳凰嫁了藩王,這些都不是傳奇,頂多算可供一談的消息。
可在這個春天,長安城又有一個傳奇誕生,即使見慣傳奇的長安百姓也知道這是一條真正的傳奇,會和其他傳奇一樣,流傳百年、千年。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巫蠱之禍牽涉眾多,禍延多年,朕常寢食難安。先帝嫡長曾孫劉詢,流落民間十餘載。秉先帝遺命,特赦其罪,封陽武侯。”
劉詢,衛太子的長孫,剛出生,就帶著盛極的榮耀,他的滿月禮,先皇曾下詔普天同慶。可還未解人事,衛太子一脈就全被誅殺,小劉詢被打入天牢。
其後他所在的天牢就禍事不斷。先是武帝身體不適,傳有妖孽侵害帝星,司天監觀天象後說有來自天牢的妖氣衝犯帝星,武帝下令誅殺牢犯。再接著天牢失火,燒死了無數囚犯。還有天牢惡徒暴亂,屠殺獄卒和犯人。
小劉詢在無數次的“意外”中,生死漸成謎。有傳聞已死,也有傳聞他還活著。但更多人明白,所謂活著,那不過是善良人的美好希望而已。
隨著武帝駕崩,新皇登基,屬於衛太子的一頁徹底翻了過去。衛太子的德行功績還會偶爾被談起,但那個沒有在世間留下任何印記的劉詢已經徹底被人遺忘。
卻不料,十餘載後,劉詢又出現在長安城,還是不少長安人熟悉的一個人:遊俠之首——劉病已。
從皇孫到獄囚,從獄囚到遊俠,從遊俠到王侯。怎樣的一個傳奇?有關劉詢的一切都被人拿出來談論,似乎過去的一切,今日看來都別有一番深意。
“遊手好閑”成了“忍辱負重”,“不務正業”成了“大誌在胸”,“好勇鬥狠”成了“俠骨柔腸”。
還有他與許平君的良緣,從許平君“鬼迷心竅、瞎了雙眼”變成了“慧眼識英雄”,成了人們口中的又一個傳奇女子。
朝中文武大臣也對衛皇孫的突然現身議論紛紛。
霍光細心觀察著一切,可他怎麽都猜不透劉弗陵究竟想做什麽。
皇帝一貫忌憚宗親勝過忌憚大臣,因為宗親篡位的可能性要遠遠大於臣子。
可是劉弗陵卻一步一步地替劉詢鋪路,先讓劉詢在朝堂上綻放光芒,博得朝臣賞識,再讓劉詢獲得民間的認可。本來一些大臣還對皇帝提拔劉詢不服,可知道了劉詢的身份後,那點不服也變成了心悅誠服。
劉弗陵封劉詢為侯後,任命劉詢為尚書令,錄尚書事,負責皇帝詔命、諭旨的出納。官職雖不大,卻是個能很快熟悉政事的好位置。還有劉賀。
霍光也一直看不透此人。若說他的荒唐是假,可劉賀並非近些年為了韜光養晦,才開始荒唐,而是先帝在位時,霍光看到的就是一個荒唐皇孫,那時劉賀不過十一二歲,霍光完全想不出來劉賀為什麽要故作荒唐。可若說他的荒唐是真,霍光又總覺得不能完全相信。他現在完全猜不明白劉弗陵為什麽要把劉賀召進長安。
猶如下棋,現在雖然能看見對方手中的棋子,卻不知道對手會把棋子落在哪裏,所以隻能相機而動。
目前的當務之急,是要霍氏女子誕下第一個皇子,一旦有皇子依靠,別的什麽都會好辦許多。
霍光為了送霍成君進宮,先去見小妹,與小妹商量。
一則,不管劉弗陵喜不喜女色,為了皇位,他當然會願意選納妃嬪。如選了各個大臣的女兒入宮,將臣子的家族利益和皇帝的權力緊密聯合起來,劉弗陵就會得到有力的幫助,可以大大削弱霍氏在朝堂上的力量。可這絕不是霍光想要看到的局麵,如何阻擋身居要位大臣的女兒入宮,隻選幾個無關緊要的女子充數,明處就要全力依靠小妹。二則,他不想小妹從別人那裏,聽聞他打算送霍成君入宮的消息,那會讓小妹感覺自己和霍氏不夠親密,他想讓小妹覺得她也是霍家的一員。
小妹還是一貫的溫順聽話,對他所吩咐的事情一一點頭,對霍成君進宮的事情,拍手歡唿,喜笑顏開,直唿:“終於有親人在宮裏陪我了。”
上官皇後十四歲的生辰宴。
在霍光主持下,宴席是前所未有的隆重。
朝廷百官、誥命夫人齊聚建章宮,恭賀皇後壽辰。
劉弗陵也賜了重禮,為小妹祝壽。
小妹坐在劉弗陵側下方,聽到劉弗陵真心的恭賀,雖然不無寥落,卻還是很欣喜。
她大著膽子和他說話,他微笑著一一迴答。他和她說話時,身體會微微前傾,神情專注。小妹在他的眼睛裏,隻看見兩個小小的自己,她心裏的那點寥落也就全散了,至少,現在他隻能看見她。
小妹忽地對霍光生了幾分難言的感覺。他畢竟還是自己的外祖父,也隻有他能記掛著給自己舉辦盛大的壽筵,也隻有他才能讓皇帝坐在她身邊,陪她喝酒說話。
酒酣耳熱之際,禮部官員獻上民間繡坊為恭賀小妹壽辰特意準備的繡品。
八個宮女抬著一卷織品進來,隻看寬度就有一兩丈。
小妹十分好奇,笑著問:“什麽東西要繡這麽大?”
八個宮女將繡品緩緩展開。
隻看大紅綢緞上,繡了千個孩童,神態各異,有的嬌憨可愛,有的頑皮喜人,有的生氣噘嘴,有的狡慧靈動,不一而足。
送禮的官員磕頭恭賀:“恭賀陛下、皇後百子千孫。”
小妹的心,刹那就跌入了萬丈深淵。原來這才是霍光給她舉辦壽筵的目的!這可是她的生日呀!
袖中的手要狠狠掐著自己,才能讓自己還微笑著。
丞相田千秋站起,向劉弗陵奏道:“陛下,現在東西六宮大都空置,為了江山社稷,還請陛下、皇後早做打算。”
霍光看向小妹,目中有示意。
小妹的掌心已全是青紫的掐痕,臉上卻笑意盈盈地說:“丞相說得有理,都是本宮考慮不周,是應該替陛下選妃,以充後宮了。”
有了皇後的話,霍光才站起,向劉弗陵建議選妃,百官也紛紛勸諫。
劉弗陵膝下猶空,讓所有朝臣憂慮不安,即使政見上與霍光不一致的大臣,也拚命勸劉弗陵納妃嬪,一則是真心為了江山社稷,二則卻是希望皇子能不帶霍氏血脈。
劉弗陵淡淡說:“今日是皇後壽筵,此事容後再議。”
田千秋立即洋洋灑灑開始進言,從高祖劉邦直講到先帝劉徹,沒有一個皇帝如劉弗陵一般,二十一歲仍後宮空置。
情勢愈演愈烈,在田千秋帶領下,竟然百官一同跪求劉弗陵同意,起先還動作有先後。後來,偌大的建章宮前殿,黑壓壓一殿的人動作一致,齊刷刷地跪下,磕頭,再高聲同唿:“為了大漢江山社稷,請陛下三思!”聲音震得殿梁都在顫。
再跪下,再磕頭,再高聲同唿:“為了大漢江山社稷,請陛下三思! ”
跪下……
磕頭……
高唿……
起來……
上百個官員一遍又一遍,聲音響徹建章宮內外。
眾人貌似尊敬,實際卻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逼迫,劉弗陵隻要不點頭,眾人就會一直要他“三思”。
連站在角落裏的雲歌都感覺到那迫人的壓力滾滾而來,何況直麵眾人跪拜的劉弗陵?
劉弗陵凝視著他腳下一遍遍跪拜的文臣武官,袖中的拳頭越握越緊,青筋直跳,卻沒有任何辦法能讓他們停止。
鸞座上的上官小妹突然直直向後栽去,重重摔在地上。
宮女尖叫:“皇後,皇後!”
小妹臉色煞白,嘴唇烏青,沒有任何反應。
百官的“為了大漢江山社稷,請陛下三……”霎時咽在口中,呆呆地看著已經亂成一團的宮女、宦官。
劉弗陵探看了下小妹,吩咐道:“立即送皇後迴宮,傳太醫去椒房殿。”
劉弗陵陪著皇後,匆匆離去。
一幫大臣,你看我,我看你,再看看已經空無一人的龍座鳳榻,麵麵相覷。
皇後生辰宴,皇後都沒了,還慶個什麽?眾人悻悻地離去。
田千秋走到霍光身旁,小聲問:“霍大人,您看如何是好?”
霍光臉上笑著,卻語氣森寒,對霍禹吩咐:“我不放心皇後身體,你去吩咐太醫,一定要讓他們仔細診斷,悉心照顧。”
霍禹道:“兒子明白。”匆匆去了太醫院。
霍光對田千秋道:“老夫是皇後祖父,皇後鳳體感恙,實在令老夫焦慮,一切等皇後身體康複後再說。”
田千秋點頭:“大人說得是。”
霍光驚怒交加。
皇後感恙,身為人臣,又是皇後的外祖父,他斷無道理在這個時刻不顧皇後病體,請求皇帝選妃。霍成君若在這個時候進宮,傳到民間,很容易被傳成她與皇後爭寵,氣病了皇後。未封妃,先失德,對霍成君和霍氏的將來都不利。
深夜,霍禹領著幾個剛給小妹看過病的太醫來見霍光。
這幾個太醫都是霍光的親信,他們和霍光保證,皇後是真病,絕非裝病。乃是內積悒鬱,外感風寒,外症引發內症,雖不難治,卻需要耗時間悉心調理。
霍光的怒氣稍微平息幾分,疑心卻仍不能盡去。
第二日,一下朝,霍光就求劉弗陵準他探病。
到了椒房殿,先仔細盤問宮女。
宮女向霍光迴稟,在霍大人上次拜見皇後前,皇後夜裏就有些咳嗽,侍女橙兒還嘮叨著該請太醫來看一下,卻被皇後拒絕了。霍大人來見過皇後娘娘後,皇後顯得十分興奮高興,話也變得多了,隻是白天常會頭疼和力乏,橙兒又勸皇後召太醫來看一下,皇後娘娘再次拒絕了,說等忙完了這段日子,休息一下就好了。結果沒想到,拖到現在竟成了大病。
在這座世上最宏偉繁華的都城裏麵,有異國做人質的王子,有歌女當皇後,有馬奴做大將軍,有金屋藏嬌,有傾國傾城,當然,也還有君王忽喪命,太子成庶民,皇後草席葬。
長安城的人不會隨便驚訝興奮,在聽慣傳奇的他們看來,能讓他們驚訝興奮的傳奇一定得是真正的傳奇。什麽某人做了將軍,誰家姑娘麻雀變鳳凰嫁了藩王,這些都不是傳奇,頂多算可供一談的消息。
可在這個春天,長安城又有一個傳奇誕生,即使見慣傳奇的長安百姓也知道這是一條真正的傳奇,會和其他傳奇一樣,流傳百年、千年。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巫蠱之禍牽涉眾多,禍延多年,朕常寢食難安。先帝嫡長曾孫劉詢,流落民間十餘載。秉先帝遺命,特赦其罪,封陽武侯。”
劉詢,衛太子的長孫,剛出生,就帶著盛極的榮耀,他的滿月禮,先皇曾下詔普天同慶。可還未解人事,衛太子一脈就全被誅殺,小劉詢被打入天牢。
其後他所在的天牢就禍事不斷。先是武帝身體不適,傳有妖孽侵害帝星,司天監觀天象後說有來自天牢的妖氣衝犯帝星,武帝下令誅殺牢犯。再接著天牢失火,燒死了無數囚犯。還有天牢惡徒暴亂,屠殺獄卒和犯人。
小劉詢在無數次的“意外”中,生死漸成謎。有傳聞已死,也有傳聞他還活著。但更多人明白,所謂活著,那不過是善良人的美好希望而已。
隨著武帝駕崩,新皇登基,屬於衛太子的一頁徹底翻了過去。衛太子的德行功績還會偶爾被談起,但那個沒有在世間留下任何印記的劉詢已經徹底被人遺忘。
卻不料,十餘載後,劉詢又出現在長安城,還是不少長安人熟悉的一個人:遊俠之首——劉病已。
從皇孫到獄囚,從獄囚到遊俠,從遊俠到王侯。怎樣的一個傳奇?有關劉詢的一切都被人拿出來談論,似乎過去的一切,今日看來都別有一番深意。
“遊手好閑”成了“忍辱負重”,“不務正業”成了“大誌在胸”,“好勇鬥狠”成了“俠骨柔腸”。
還有他與許平君的良緣,從許平君“鬼迷心竅、瞎了雙眼”變成了“慧眼識英雄”,成了人們口中的又一個傳奇女子。
朝中文武大臣也對衛皇孫的突然現身議論紛紛。
霍光細心觀察著一切,可他怎麽都猜不透劉弗陵究竟想做什麽。
皇帝一貫忌憚宗親勝過忌憚大臣,因為宗親篡位的可能性要遠遠大於臣子。
可是劉弗陵卻一步一步地替劉詢鋪路,先讓劉詢在朝堂上綻放光芒,博得朝臣賞識,再讓劉詢獲得民間的認可。本來一些大臣還對皇帝提拔劉詢不服,可知道了劉詢的身份後,那點不服也變成了心悅誠服。
劉弗陵封劉詢為侯後,任命劉詢為尚書令,錄尚書事,負責皇帝詔命、諭旨的出納。官職雖不大,卻是個能很快熟悉政事的好位置。還有劉賀。
霍光也一直看不透此人。若說他的荒唐是假,可劉賀並非近些年為了韜光養晦,才開始荒唐,而是先帝在位時,霍光看到的就是一個荒唐皇孫,那時劉賀不過十一二歲,霍光完全想不出來劉賀為什麽要故作荒唐。可若說他的荒唐是真,霍光又總覺得不能完全相信。他現在完全猜不明白劉弗陵為什麽要把劉賀召進長安。
猶如下棋,現在雖然能看見對方手中的棋子,卻不知道對手會把棋子落在哪裏,所以隻能相機而動。
目前的當務之急,是要霍氏女子誕下第一個皇子,一旦有皇子依靠,別的什麽都會好辦許多。
霍光為了送霍成君進宮,先去見小妹,與小妹商量。
一則,不管劉弗陵喜不喜女色,為了皇位,他當然會願意選納妃嬪。如選了各個大臣的女兒入宮,將臣子的家族利益和皇帝的權力緊密聯合起來,劉弗陵就會得到有力的幫助,可以大大削弱霍氏在朝堂上的力量。可這絕不是霍光想要看到的局麵,如何阻擋身居要位大臣的女兒入宮,隻選幾個無關緊要的女子充數,明處就要全力依靠小妹。二則,他不想小妹從別人那裏,聽聞他打算送霍成君入宮的消息,那會讓小妹感覺自己和霍氏不夠親密,他想讓小妹覺得她也是霍家的一員。
小妹還是一貫的溫順聽話,對他所吩咐的事情一一點頭,對霍成君進宮的事情,拍手歡唿,喜笑顏開,直唿:“終於有親人在宮裏陪我了。”
上官皇後十四歲的生辰宴。
在霍光主持下,宴席是前所未有的隆重。
朝廷百官、誥命夫人齊聚建章宮,恭賀皇後壽辰。
劉弗陵也賜了重禮,為小妹祝壽。
小妹坐在劉弗陵側下方,聽到劉弗陵真心的恭賀,雖然不無寥落,卻還是很欣喜。
她大著膽子和他說話,他微笑著一一迴答。他和她說話時,身體會微微前傾,神情專注。小妹在他的眼睛裏,隻看見兩個小小的自己,她心裏的那點寥落也就全散了,至少,現在他隻能看見她。
小妹忽地對霍光生了幾分難言的感覺。他畢竟還是自己的外祖父,也隻有他能記掛著給自己舉辦盛大的壽筵,也隻有他才能讓皇帝坐在她身邊,陪她喝酒說話。
酒酣耳熱之際,禮部官員獻上民間繡坊為恭賀小妹壽辰特意準備的繡品。
八個宮女抬著一卷織品進來,隻看寬度就有一兩丈。
小妹十分好奇,笑著問:“什麽東西要繡這麽大?”
八個宮女將繡品緩緩展開。
隻看大紅綢緞上,繡了千個孩童,神態各異,有的嬌憨可愛,有的頑皮喜人,有的生氣噘嘴,有的狡慧靈動,不一而足。
送禮的官員磕頭恭賀:“恭賀陛下、皇後百子千孫。”
小妹的心,刹那就跌入了萬丈深淵。原來這才是霍光給她舉辦壽筵的目的!這可是她的生日呀!
袖中的手要狠狠掐著自己,才能讓自己還微笑著。
丞相田千秋站起,向劉弗陵奏道:“陛下,現在東西六宮大都空置,為了江山社稷,還請陛下、皇後早做打算。”
霍光看向小妹,目中有示意。
小妹的掌心已全是青紫的掐痕,臉上卻笑意盈盈地說:“丞相說得有理,都是本宮考慮不周,是應該替陛下選妃,以充後宮了。”
有了皇後的話,霍光才站起,向劉弗陵建議選妃,百官也紛紛勸諫。
劉弗陵膝下猶空,讓所有朝臣憂慮不安,即使政見上與霍光不一致的大臣,也拚命勸劉弗陵納妃嬪,一則是真心為了江山社稷,二則卻是希望皇子能不帶霍氏血脈。
劉弗陵淡淡說:“今日是皇後壽筵,此事容後再議。”
田千秋立即洋洋灑灑開始進言,從高祖劉邦直講到先帝劉徹,沒有一個皇帝如劉弗陵一般,二十一歲仍後宮空置。
情勢愈演愈烈,在田千秋帶領下,竟然百官一同跪求劉弗陵同意,起先還動作有先後。後來,偌大的建章宮前殿,黑壓壓一殿的人動作一致,齊刷刷地跪下,磕頭,再高聲同唿:“為了大漢江山社稷,請陛下三思!”聲音震得殿梁都在顫。
再跪下,再磕頭,再高聲同唿:“為了大漢江山社稷,請陛下三思! ”
跪下……
磕頭……
高唿……
起來……
上百個官員一遍又一遍,聲音響徹建章宮內外。
眾人貌似尊敬,實際卻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逼迫,劉弗陵隻要不點頭,眾人就會一直要他“三思”。
連站在角落裏的雲歌都感覺到那迫人的壓力滾滾而來,何況直麵眾人跪拜的劉弗陵?
劉弗陵凝視著他腳下一遍遍跪拜的文臣武官,袖中的拳頭越握越緊,青筋直跳,卻沒有任何辦法能讓他們停止。
鸞座上的上官小妹突然直直向後栽去,重重摔在地上。
宮女尖叫:“皇後,皇後!”
小妹臉色煞白,嘴唇烏青,沒有任何反應。
百官的“為了大漢江山社稷,請陛下三……”霎時咽在口中,呆呆地看著已經亂成一團的宮女、宦官。
劉弗陵探看了下小妹,吩咐道:“立即送皇後迴宮,傳太醫去椒房殿。”
劉弗陵陪著皇後,匆匆離去。
一幫大臣,你看我,我看你,再看看已經空無一人的龍座鳳榻,麵麵相覷。
皇後生辰宴,皇後都沒了,還慶個什麽?眾人悻悻地離去。
田千秋走到霍光身旁,小聲問:“霍大人,您看如何是好?”
霍光臉上笑著,卻語氣森寒,對霍禹吩咐:“我不放心皇後身體,你去吩咐太醫,一定要讓他們仔細診斷,悉心照顧。”
霍禹道:“兒子明白。”匆匆去了太醫院。
霍光對田千秋道:“老夫是皇後祖父,皇後鳳體感恙,實在令老夫焦慮,一切等皇後身體康複後再說。”
田千秋點頭:“大人說得是。”
霍光驚怒交加。
皇後感恙,身為人臣,又是皇後的外祖父,他斷無道理在這個時刻不顧皇後病體,請求皇帝選妃。霍成君若在這個時候進宮,傳到民間,很容易被傳成她與皇後爭寵,氣病了皇後。未封妃,先失德,對霍成君和霍氏的將來都不利。
深夜,霍禹領著幾個剛給小妹看過病的太醫來見霍光。
這幾個太醫都是霍光的親信,他們和霍光保證,皇後是真病,絕非裝病。乃是內積悒鬱,外感風寒,外症引發內症,雖不難治,卻需要耗時間悉心調理。
霍光的怒氣稍微平息幾分,疑心卻仍不能盡去。
第二日,一下朝,霍光就求劉弗陵準他探病。
到了椒房殿,先仔細盤問宮女。
宮女向霍光迴稟,在霍大人上次拜見皇後前,皇後夜裏就有些咳嗽,侍女橙兒還嘮叨著該請太醫來看一下,卻被皇後拒絕了。霍大人來見過皇後娘娘後,皇後顯得十分興奮高興,話也變得多了,隻是白天常會頭疼和力乏,橙兒又勸皇後召太醫來看一下,皇後娘娘再次拒絕了,說等忙完了這段日子,休息一下就好了。結果沒想到,拖到現在竟成了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