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歌著急,“我沒有!明明是你盯著人家腳看,我以為你喜歡我的鞋子。”
“好,好,好,是我非要問你要的。”
雲歌低著頭,抿唇而笑,“你要商量什麽事?”
“看來霍光打算把霍成君送進宮。我膝下無子,估計田千秋會領百官諫議我廣納妃嬪,首選自然是德容出眾的霍成君。如果小妹再以皇後之尊,頒布懿旨配合霍光在朝堂上的行動。”劉弗陵輕歎,“到時候,我怕我拗不過悠悠眾口、祖宗典儀。”
“真荒唐!你們漢人不是號稱‘禮儀之邦’嗎?嘲笑四方蠻夷無禮儀教化的同時,竟然會百官要求姨母、外甥女共事一夫?”
劉弗陵淡笑:“是很荒唐,惠帝的皇後還是自己的親侄女,這就是天家。”
雲歌無奈,“陵哥哥,我們怎麽辦?”
“我們要請一個人幫忙。”
“誰?”
“上官小妹。”
“她會幫我們嗎?她畢竟和霍氏息息相關,她在後宮還要仰賴霍光照顧。”
劉弗陵歎息,“我也不知道。”
第二日,劉弗陵去上朝,雲歌去找上官小妹。
椒房殿的宮女已經看慣雲歌的進進出出,也都知道她脾氣很大,若想跟隨她和皇後,她肯定一點顏麵不給地一通臭罵。況且她和皇後之間能有什麽重要事情?所以個個都很知趣,由著她和皇後去玩。
雲歌將霍光想送霍成君進宮的意思告訴了小妹,小妹心如針刺,隻覺前仇、舊恨都在胸間翻湧,麵上卻笑意不變。
“小妹,你能幫陛下阻一下霍成君進宮嗎?”
上官小妹微微笑著說:“我不懂這些事情,也不想管這些事情。我隻是個弱女子,既沒能耐幫霍光,也沒能力幫陛下。”
她本以為雲歌會失望,或者不開心,卻不料雲歌淺淺笑著,十分理解地說:“我明白,你比我們更不容易。”
小妹覺得那個“我們”十分刺耳,甜膩膩地笑道:“姐姐日後說話留意了,陛下是九五之尊,隻有‘朕’‘孤’,哪裏來的‘我們’?被別人聽去了,徒增麻煩!”
雲歌嘻嘻笑著,點點頭,“嗯,我知道了!在別人麵前,我會當心的。小妹,謝謝你!”
不知道這個雲歌是真傻,還是假糊塗,小妹隻覺氣堵,扭身就走,“我昨兒晚上沒休息好,想迴去再補一覺,下次再和姐姐玩。”
雲歌迴到宣室殿,劉弗陵一看她臉色,就知道小妹拒絕了,“沒有關係,我另想辦法。”
如果霍光很快就行動,雲歌實在想不出來能有什麽好主意阻止霍光,但不忍拂了劉弗陵的好意,隻能笑著點頭。劉弗陵握住了她的手,“你知道夜裏什麽時候最黑?”
“什麽時候?三更?子夜?”
劉弗陵搖頭,“都不是,是黎明前的一刻最黑。”
雲歌緊握著劉弗陵的手,真心笑了出來,“嗯。”
昌邑王進京,皇帝親自出宮迎接,一等一個多時辰,絲毫未見怪,又特別恩賜昌邑王住到了昭陽殿,聖眷非同一般。在昭陽殿內執役的宦官、宮女自不敢輕慢,個個鉚足了力氣盡心服侍。眾人自進宮起就守著無人居住的昭陽殿,在天下至富至貴之地,卻和“富貴”毫無關係,好不容易老天給了個機會,都指望著能抓住這個機會,走出昭陽殿。對昌邑王帶來的兩個貼身侍女也是開口“姐姐”,閉口“姐姐”,尊若主人。
隻是,其中一個侍女,冷若冰霜,不管他們如何巴結,連個笑臉都不給;另一個倒是笑容甜美,和善可親,卻是個啞巴,不管他們說什麽,都一味地笑。眾人的心力鉚得再足,卻沒地方使,隻能淡了下來。
劉弗陵和雲歌到昭陽殿時,日已上三竿,劉賀仍沉睡未起。
正在廊下閑坐著的四月和紅衣見到雲歌都是一愣,雲歌見到她們卻是驚喜,“若知道是你們來,我早該過來找你們玩。”
四月、紅衣隻笑了笑,先給劉弗陵行禮,“陛下萬歲,王上不知陛下要來,仍在歇息,奴婢這就去叫王上。”
紅衣扭身進了寢殿,四月恭請劉弗陵進正殿。
昭陽殿內的花草長得十分喜人,幾叢迎春花開得十分好,淡淡鵝黃,臨風自舞,一株杏花也含羞帶怯地吐露了幾縷芳蕊。
劉弗陵看雲歌已經湊到跟前去看,遂對四月擺了擺手,“就在外麵吧!”
宦官聞言忙鋪了雀翎氈,展了湘妃席,燃起金獸爐,安好坐榻。一切安置妥當後,悄悄退了下去。
劉弗陵坐等了一盞茶的工夫,劉賀仍未出來。劉弗陵未露不悅,品茶、賞花、靜等。
雲歌在花壇前轉了幾個圈子,卻是不耐煩起來,跑到窗前敲窗戶。
紅衣推開窗戶,笑敲了一下雲歌的手,無奈地指指榻上。
劉賀竟然還在榻上,聽到聲音,不滿地嘟囔了幾聲,翻了個身,拿被子捂住耳朵繼續睡。
雲歌詢問地看向劉弗陵,劉弗陵微微搖了搖頭,示意她少安毋躁,再等一等。
雲歌皺了皺眉,順手拎起窗下澆花的水壺,隔窗潑向大公子。
紅衣掩嘴,四月瞪目,大公子慘叫著,騰地一下就掀開被子跳到了地上,怒氣衝衝地看向窗外,雲歌也氣衝衝地瞪著他。
劉賀看到雲歌,呆了一下,泄了氣,招手叫紅衣給他拿衣服。
他胡亂洗漱了一下,隨意披上外袍,就出屋向劉弗陵磕頭行禮。
劉弗陵讓他起身,又賜坐。劉賀也未多謙讓,坐到劉弗陵對麵,接過紅衣端上來的濃茶,先大灌了一口,看向雲歌:“你怎麽在這裏?”
雲歌譏嘲,“我在宮裏住了很長日子了,你竟然一點消息都沒有?別在那裏裝糊塗!”
劉賀頭疼地揉太陽穴,“我隻知道有個宮女鬧得眾人心慌,哪裏能想到宮女就是你?老三,他……唉!我懶得摻和你們這些事情。陛下讓臣迴昌邑吧!”
劉賀說話時,雙眸清亮,和昨天判若兩人。
劉弗陵問:“賀奴玩夠了?”
劉賀苦笑:“讓陛下見笑了。”
雲歌聽到劉弗陵叫劉賀“賀奴”,問道:“為什麽你叫賀奴?”
劉賀尷尬地笑:“不就是個小名嗎?哪裏有為什麽。”
雲歌知道劉弗陵可不會和她說這些事情,遂側頭看向於安,“於安,你不是一直想看我舞刀嗎?”
於安輕咳了兩聲,“王上小時生得十分俊美,衛太子殿下見了王上,讚說‘宋玉不如’。傳聞宋玉小名叫‘玉奴’,宮裏妃嬪就笑稱王上為‘玉奴’,王上很不樂意,抱怨說‘太子千歲說了,玉奴不如我美麗’,一副很委屈的樣子,眾人大笑。當時先皇也在,嬉笑地說‘賀兒的話有理,可不能讓玉奴沾了我家賀奴的光’,從此後,大家都唿王上為‘賀奴’。當時陛下還未出生,隻怕陛下也是第一次聽聞王上小名的由來。”
往事曆曆猶在目,卻已滄海桑田,人事幾換。
劉賀似笑非笑,凝視著茶釜上升起的嫋嫋煙霧。
劉弗陵也是怔怔出神。他兩三歲時,太子和父皇的關係已經十分緊張,到太子死後,父皇越發陰沉,幾乎從沒有聽到父皇的笑聲。此時聽於安道來,劉弗陵隻覺陌生。
雲歌牽著四月和紅衣的手,向殿外行去,“我帶你們去別的宮殿轉轉。”
四月和紅衣頻頻迴頭看劉賀,劉賀沒什麽表情,她們隻能被雲歌半拖半哄地帶出了宮殿。於安也安靜退到了殿外,掩上了殿門。
劉弗陵起身走了幾步,站在了半開的杏花前,“你還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麵是多少年前?”
“五年前,陛下十六歲時,臣在甘泉宮第一次得見聖顏。”那一年,他失去了二弟,他永不可能忘記。
劉弗陵微笑,“我卻記得是十七年前,我第一次見到你,當時你正躲在這株杏樹上偷吃杏子。”
劉賀驚訝地思索,猛地從席上跳起,“你……你是那個叫我‘哥哥’,問我要杏子吃的小孩?”
劉弗陵微笑:“十七年沒見,你竟然還把我當作迷路的少爺公子。我卻已經知道你是劉賀,你輸了。”
劉賀呆呆望著劉弗陵,一臉不可思議。
當年衛太子薨,先皇已近七十,嫡位仍虛懸,所有皇子都如熱鍋上的螞蟻,急不可耐。其中自然也包括他的父王——昌邑哀王劉髆。
先皇壽辰,下詔令所有皇子進京賀壽,各位皇子也紛紛帶了最中意的兒子。因為彼此都知道,皇位不僅僅是傳給皇子,將來還是傳給皇孫。如果有武帝中意的皇孫,自己的希望自會更大。
他並不是父王最中意的孩子,可他是皇爺爺最愛的孫子,也是母親唯一的孩子,所以不管父王樂意不樂意,他都會隨父王同赴長安。在母親的千囑咐、萬叮嚀中,他上了馳往長安的馬車。雖然母親對他極好,父王和他在一起的時間很少,可在他心中,
他卻更親近父王。父王雖然十分風流多情,還有一點點權欲,但並不是強求的人。若太子不死,父王也是懶得動心,他會很願意守著昌邑,四處偷偷尋訪著美女過日子。可母親卻不一樣,母親對權欲的渴望讓他害怕,母親的冷酷也讓他害怕。他知道母親將和父親睡過覺的侍女活活杖斃,也知道其他妃子生的弟弟死得疑點很多,他甚至能感覺出父王笑容下對母親的畏懼和厭惡。
從昌邑到長安,要走不少路。
漫漫旅途,父親對他不算親近。父親的旅途有美人相伴,並不孤單,可他的旅途很寂寞,所以他有很多時間思考母親的話,思考父親的話,思考母親的性格,思考父親的性格,思考他若做了太子,他的世界會如何。
當馬車到長安時,他做了個決定,他不可以讓母親得到皇位。
是的,他不能讓母親得到皇位。如果這個皇位是父親的,他很願意當太子,可是這個皇位怎麽可能是父親的?
呂後的“豐功偉績”是每個劉氏子孫都熟讀了的。竇太後為了專權,當年差點殺死皇爺爺的故事,他也聽先生講過的。
“好,好,好,是我非要問你要的。”
雲歌低著頭,抿唇而笑,“你要商量什麽事?”
“看來霍光打算把霍成君送進宮。我膝下無子,估計田千秋會領百官諫議我廣納妃嬪,首選自然是德容出眾的霍成君。如果小妹再以皇後之尊,頒布懿旨配合霍光在朝堂上的行動。”劉弗陵輕歎,“到時候,我怕我拗不過悠悠眾口、祖宗典儀。”
“真荒唐!你們漢人不是號稱‘禮儀之邦’嗎?嘲笑四方蠻夷無禮儀教化的同時,竟然會百官要求姨母、外甥女共事一夫?”
劉弗陵淡笑:“是很荒唐,惠帝的皇後還是自己的親侄女,這就是天家。”
雲歌無奈,“陵哥哥,我們怎麽辦?”
“我們要請一個人幫忙。”
“誰?”
“上官小妹。”
“她會幫我們嗎?她畢竟和霍氏息息相關,她在後宮還要仰賴霍光照顧。”
劉弗陵歎息,“我也不知道。”
第二日,劉弗陵去上朝,雲歌去找上官小妹。
椒房殿的宮女已經看慣雲歌的進進出出,也都知道她脾氣很大,若想跟隨她和皇後,她肯定一點顏麵不給地一通臭罵。況且她和皇後之間能有什麽重要事情?所以個個都很知趣,由著她和皇後去玩。
雲歌將霍光想送霍成君進宮的意思告訴了小妹,小妹心如針刺,隻覺前仇、舊恨都在胸間翻湧,麵上卻笑意不變。
“小妹,你能幫陛下阻一下霍成君進宮嗎?”
上官小妹微微笑著說:“我不懂這些事情,也不想管這些事情。我隻是個弱女子,既沒能耐幫霍光,也沒能力幫陛下。”
她本以為雲歌會失望,或者不開心,卻不料雲歌淺淺笑著,十分理解地說:“我明白,你比我們更不容易。”
小妹覺得那個“我們”十分刺耳,甜膩膩地笑道:“姐姐日後說話留意了,陛下是九五之尊,隻有‘朕’‘孤’,哪裏來的‘我們’?被別人聽去了,徒增麻煩!”
雲歌嘻嘻笑著,點點頭,“嗯,我知道了!在別人麵前,我會當心的。小妹,謝謝你!”
不知道這個雲歌是真傻,還是假糊塗,小妹隻覺氣堵,扭身就走,“我昨兒晚上沒休息好,想迴去再補一覺,下次再和姐姐玩。”
雲歌迴到宣室殿,劉弗陵一看她臉色,就知道小妹拒絕了,“沒有關係,我另想辦法。”
如果霍光很快就行動,雲歌實在想不出來能有什麽好主意阻止霍光,但不忍拂了劉弗陵的好意,隻能笑著點頭。劉弗陵握住了她的手,“你知道夜裏什麽時候最黑?”
“什麽時候?三更?子夜?”
劉弗陵搖頭,“都不是,是黎明前的一刻最黑。”
雲歌緊握著劉弗陵的手,真心笑了出來,“嗯。”
昌邑王進京,皇帝親自出宮迎接,一等一個多時辰,絲毫未見怪,又特別恩賜昌邑王住到了昭陽殿,聖眷非同一般。在昭陽殿內執役的宦官、宮女自不敢輕慢,個個鉚足了力氣盡心服侍。眾人自進宮起就守著無人居住的昭陽殿,在天下至富至貴之地,卻和“富貴”毫無關係,好不容易老天給了個機會,都指望著能抓住這個機會,走出昭陽殿。對昌邑王帶來的兩個貼身侍女也是開口“姐姐”,閉口“姐姐”,尊若主人。
隻是,其中一個侍女,冷若冰霜,不管他們如何巴結,連個笑臉都不給;另一個倒是笑容甜美,和善可親,卻是個啞巴,不管他們說什麽,都一味地笑。眾人的心力鉚得再足,卻沒地方使,隻能淡了下來。
劉弗陵和雲歌到昭陽殿時,日已上三竿,劉賀仍沉睡未起。
正在廊下閑坐著的四月和紅衣見到雲歌都是一愣,雲歌見到她們卻是驚喜,“若知道是你們來,我早該過來找你們玩。”
四月、紅衣隻笑了笑,先給劉弗陵行禮,“陛下萬歲,王上不知陛下要來,仍在歇息,奴婢這就去叫王上。”
紅衣扭身進了寢殿,四月恭請劉弗陵進正殿。
昭陽殿內的花草長得十分喜人,幾叢迎春花開得十分好,淡淡鵝黃,臨風自舞,一株杏花也含羞帶怯地吐露了幾縷芳蕊。
劉弗陵看雲歌已經湊到跟前去看,遂對四月擺了擺手,“就在外麵吧!”
宦官聞言忙鋪了雀翎氈,展了湘妃席,燃起金獸爐,安好坐榻。一切安置妥當後,悄悄退了下去。
劉弗陵坐等了一盞茶的工夫,劉賀仍未出來。劉弗陵未露不悅,品茶、賞花、靜等。
雲歌在花壇前轉了幾個圈子,卻是不耐煩起來,跑到窗前敲窗戶。
紅衣推開窗戶,笑敲了一下雲歌的手,無奈地指指榻上。
劉賀竟然還在榻上,聽到聲音,不滿地嘟囔了幾聲,翻了個身,拿被子捂住耳朵繼續睡。
雲歌詢問地看向劉弗陵,劉弗陵微微搖了搖頭,示意她少安毋躁,再等一等。
雲歌皺了皺眉,順手拎起窗下澆花的水壺,隔窗潑向大公子。
紅衣掩嘴,四月瞪目,大公子慘叫著,騰地一下就掀開被子跳到了地上,怒氣衝衝地看向窗外,雲歌也氣衝衝地瞪著他。
劉賀看到雲歌,呆了一下,泄了氣,招手叫紅衣給他拿衣服。
他胡亂洗漱了一下,隨意披上外袍,就出屋向劉弗陵磕頭行禮。
劉弗陵讓他起身,又賜坐。劉賀也未多謙讓,坐到劉弗陵對麵,接過紅衣端上來的濃茶,先大灌了一口,看向雲歌:“你怎麽在這裏?”
雲歌譏嘲,“我在宮裏住了很長日子了,你竟然一點消息都沒有?別在那裏裝糊塗!”
劉賀頭疼地揉太陽穴,“我隻知道有個宮女鬧得眾人心慌,哪裏能想到宮女就是你?老三,他……唉!我懶得摻和你們這些事情。陛下讓臣迴昌邑吧!”
劉賀說話時,雙眸清亮,和昨天判若兩人。
劉弗陵問:“賀奴玩夠了?”
劉賀苦笑:“讓陛下見笑了。”
雲歌聽到劉弗陵叫劉賀“賀奴”,問道:“為什麽你叫賀奴?”
劉賀尷尬地笑:“不就是個小名嗎?哪裏有為什麽。”
雲歌知道劉弗陵可不會和她說這些事情,遂側頭看向於安,“於安,你不是一直想看我舞刀嗎?”
於安輕咳了兩聲,“王上小時生得十分俊美,衛太子殿下見了王上,讚說‘宋玉不如’。傳聞宋玉小名叫‘玉奴’,宮裏妃嬪就笑稱王上為‘玉奴’,王上很不樂意,抱怨說‘太子千歲說了,玉奴不如我美麗’,一副很委屈的樣子,眾人大笑。當時先皇也在,嬉笑地說‘賀兒的話有理,可不能讓玉奴沾了我家賀奴的光’,從此後,大家都唿王上為‘賀奴’。當時陛下還未出生,隻怕陛下也是第一次聽聞王上小名的由來。”
往事曆曆猶在目,卻已滄海桑田,人事幾換。
劉賀似笑非笑,凝視著茶釜上升起的嫋嫋煙霧。
劉弗陵也是怔怔出神。他兩三歲時,太子和父皇的關係已經十分緊張,到太子死後,父皇越發陰沉,幾乎從沒有聽到父皇的笑聲。此時聽於安道來,劉弗陵隻覺陌生。
雲歌牽著四月和紅衣的手,向殿外行去,“我帶你們去別的宮殿轉轉。”
四月和紅衣頻頻迴頭看劉賀,劉賀沒什麽表情,她們隻能被雲歌半拖半哄地帶出了宮殿。於安也安靜退到了殿外,掩上了殿門。
劉弗陵起身走了幾步,站在了半開的杏花前,“你還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麵是多少年前?”
“五年前,陛下十六歲時,臣在甘泉宮第一次得見聖顏。”那一年,他失去了二弟,他永不可能忘記。
劉弗陵微笑,“我卻記得是十七年前,我第一次見到你,當時你正躲在這株杏樹上偷吃杏子。”
劉賀驚訝地思索,猛地從席上跳起,“你……你是那個叫我‘哥哥’,問我要杏子吃的小孩?”
劉弗陵微笑:“十七年沒見,你竟然還把我當作迷路的少爺公子。我卻已經知道你是劉賀,你輸了。”
劉賀呆呆望著劉弗陵,一臉不可思議。
當年衛太子薨,先皇已近七十,嫡位仍虛懸,所有皇子都如熱鍋上的螞蟻,急不可耐。其中自然也包括他的父王——昌邑哀王劉髆。
先皇壽辰,下詔令所有皇子進京賀壽,各位皇子也紛紛帶了最中意的兒子。因為彼此都知道,皇位不僅僅是傳給皇子,將來還是傳給皇孫。如果有武帝中意的皇孫,自己的希望自會更大。
他並不是父王最中意的孩子,可他是皇爺爺最愛的孫子,也是母親唯一的孩子,所以不管父王樂意不樂意,他都會隨父王同赴長安。在母親的千囑咐、萬叮嚀中,他上了馳往長安的馬車。雖然母親對他極好,父王和他在一起的時間很少,可在他心中,
他卻更親近父王。父王雖然十分風流多情,還有一點點權欲,但並不是強求的人。若太子不死,父王也是懶得動心,他會很願意守著昌邑,四處偷偷尋訪著美女過日子。可母親卻不一樣,母親對權欲的渴望讓他害怕,母親的冷酷也讓他害怕。他知道母親將和父親睡過覺的侍女活活杖斃,也知道其他妃子生的弟弟死得疑點很多,他甚至能感覺出父王笑容下對母親的畏懼和厭惡。
從昌邑到長安,要走不少路。
漫漫旅途,父親對他不算親近。父親的旅途有美人相伴,並不孤單,可他的旅途很寂寞,所以他有很多時間思考母親的話,思考父親的話,思考母親的性格,思考父親的性格,思考他若做了太子,他的世界會如何。
當馬車到長安時,他做了個決定,他不可以讓母親得到皇位。
是的,他不能讓母親得到皇位。如果這個皇位是父親的,他很願意當太子,可是這個皇位怎麽可能是父親的?
呂後的“豐功偉績”是每個劉氏子孫都熟讀了的。竇太後為了專權,當年差點殺死皇爺爺的故事,他也聽先生講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