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率領大軍奔襲了七八日,終於抵達下鄄城外。
下鄄城、東阿城、範城三個郡縣是曹操在兗州僅存的地盤。
兗州的其餘地方全都隨著陳宮、張邈的叛亂改旗易幟,成了呂布的地盤。
曹軍率領兵馬抵達的時候,下鄄城風聲鶴唳,城頭的守軍大為緊張。
鑼聲、示警聲響徹全城,連曹丕、荀都驚動了。
眾所周知,如今陳宮、張邈奉呂布為主,一時之間,呂奉先實力大增,大有一舉吞並兗州的態勢。
若不是荀、曹丕、滿寵、程昱四人齊心合力共據呂布,曹操的勢力說不定就要被連根拔起了。
此時,陡然聽聞城外大軍來襲,曹丕與荀急忙登城觀望。
遠遠看去,旗幟招展,軍卒鋪天蓋地,看上去足有數萬之眾。
曹丕略一沉吟,道:“文若先生,若是呂布來犯,下鄄城可守否?”
荀麵色凝重,道:“下鄄、東阿、範城不容有失,我估摸著使君即將迴返,隻要我們堅持幾日,呂布必退,再者,說不定來者非敵非仇呢”。
曹丕眼前一亮,道:“先生的意思是說來的可能是自家軍馬?”
荀微微頜首,“不錯,下邳早已經為使君所破,按照時間推斷,這些時日足夠大軍迴程了”。
曹丕鬆了口氣,道:“希望如此”。
話語間,一騎飛馳而來,他手中擎著一杆“曹”字大旗,嘴裏唿喝道:“兗州牧曹使君兵臨此處,城上何人?還不快快開城迎接!”
曹丕聞言大喜,難道真的被荀猜中了?來的是曹操的兵馬?
隻是,萬一這信使是呂布派人假扮的,倉促開門,豈不是中了敵人的詭計?
處於這方麵的顧慮,曹丕問道:“先生,可要等上一等?”
荀深以為然:“稍緩片刻也無妨,如果真的是使君的兵馬,他絕不會在意這點失禮之處”。
曹丕當即有了底氣,他喚來一名小校,吩咐道:“告訴信使,就說兗州局勢複雜,呂布奸細甚多,而下鄄城不容有失,城門不敢擅開,若是使君親至,守將自會負荊請罪”。
信使也不惱怒,他朗聲應諾:“好,我會轉告使君,請他定奪”。
沒過多久,幾十騎脫離軍陣徑自往城門而來。
城頭守軍瞪大了眼睛,他們看到碩大的“曹”字大旗迎風飄揚,這是曹操的帥旗,絕不會有錯!
陣陣歡唿聲已經從城頭響起。
堅守在下鄄城的曹軍士卒都是跟隨曹操南征北戰的老卒,他們對曹操忠貞不二。
即便兗州遍地狼煙,各地紛紛改旗易幟,可這些老卒依舊不變本心,因為他們相信,曹操早晚會迴轉兗州,掃清宵小。
正是憑借這些老卒,曹丕、荀、程昱等人才得以守住三座城池,為曹操卷土重來留下根基之地。
大軍跋涉而來,沿途間,曹軍飽受缺糧之苦,若不是大軍依舊有數萬之眾,說不定連蟊賊都要前來滋擾。
曹操胸中一直憋著一股抑鬱之氣,每到發作的時候,他的額頭總是隱隱作痛。
進入兗州之後,觸目間城頭變幻“大王”旗,原本的曹字大旗都換上了呂布的旗幟。
若不是得知下鄄城尚未失守,曹操說不定真的會氣的吐血而亡。
此番,聽聞下鄄城守將沒有貿然開門的消息過後,曹操非但不惱,反而難得露出一絲笑意,道:“若不是文若,鄄城已失矣!”
快馬行至城下,城頭的曹丕當即大喜過往,他急忙使人打開城門,而他自己與荀一道下城迎接。
吱嘎嘎,城門洞開,曹操頓時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出征徐州之前,曹操是何等的意氣風發,那時的他占據兗州,觀望青州,實力強勁,可誰能夠想到,自己仰以為臂膀的張邈、陳宮竟然降了呂布,一時之間,風雲變幻,兗州數十城竟然隻餘三成歸曹,此等慘況著實令人感慨。
甫一見麵,曹丕便請罪道:“父親,孩兒丟城失地,有負所托,請父親責罰”。
荀略一躬身,施了一禮,不發一言、
曹操瞟了曹丕一眼,並未作答,而是翻身下馬,拉著荀的手說道:“有勞文若了”。
“使君何出此言?我為別部司馬留守陳留,陳留卻為賊人所趁,失職之至,使君不罰我不足以平眾怒呀”
曹操大笑,道:“文若莫要說笑了,如果我責罰於你,那我才真的昏庸至極了,陳宮、張邈反叛,引狼入室,非戰之罪,我怎能遷怒於你,你能及時轉移糧秣出城,這已是大功一件,若不然,我這數萬大軍豈不是連個落腳之地都沒有?”
說到這裏,曹操又對曹丕說道:“起來吧,丟城失地不是你的責任,是我識人不明,好了,大軍長途跋涉,需要好生休整一番,我們入城詳談”。
“喏!”
入城之後,曹軍分營駐紮下來。
徐州一行,曹軍可謂收獲良多,尤其是劫掠小沛、小沛的軍卒更是意猶未盡,他們摩拳擦掌,準備橫掃徐州,可誰能夠想到,原本興致高昂的當口,忽然聞聽兗州有變的消息,這是何等的掃興?
曹操入府之後沒有休息,而是詳細詢問了事情的經過。
當聽聞劉備劉玄德也從樂安國進入泰山郡之後,曹操勃然大怒,誓要斬殺劉備以除心頭之恨。
趁火打劫之輩曆來為人所不齒,劉備這等行徑與小人無疑。
至於陳宮、張邈,曹操反而沒有多少恨意。
事已至此,思慮如何扳迴一城,反敗為勝這才是正經事,一律的追究責任,非智者之道。
曹操深暗此道,他知道,這時候褒獎的效果遠遠好過於追究責任。
軍心低落的時候,鼓舞士氣才是要緊事。
眼下,呂布盤踞濮陽城,倉促出兵反而容易為其所趁,倒不如好生整備軍士,以待大戰。
呂布、陳宮得知了曹操率軍抵達的消息,卻也沒有揮兵來犯。
一時之間,兗州風平浪靜。
徐州郡內,陶謙迴返下邳城。
原本繁華的郡城此時一片狼藉,到處都是死相極慘的無辜百姓。
觀者觸目驚心,而陶謙潸然淚下,自此一病不起。
陳登的家族在曹軍抵達之前順利脫逃,倒是逃過一劫。
戰後,陳氏與糜氏等大族齊心合力,共同救濟流民、修繕城池。
借此,陳、糜等大族倒是贏取了不少民心。
曹操雖然退走了,可徐州百姓對他的恨意卻未曾消退。
至於徐州牧陶謙,此役過後,百姓對其再無敬畏拜服之心,文不能使民安居樂業,武不能保境安民,這樣的州牧留之何用?
徐州郡外,曹仁終於還是擺脫了李賢的追趕,他下令麾下兵馬全速行軍,務必早日抵達兗州。
在徐州百姓看來,是李賢的兵馬驅趕了曹操,逼退了曹操的七萬大軍,所以當李賢試圖北返的時候,百姓們紛紛挽留。
無奈之下,李賢隻得轉道琅琊,並且許諾若是曹操再度來襲,他還會前來救援,如此這般,百姓們才依依不舍地放任東萊軍離去。
行軍途中,徐庶向李賢笑道:“恭喜使君,一戰盡收徐州民心,他日若是使君再臨,百姓必定倒履相迎”。
李賢倒沒有這麽自負,眼下他僅僅是北海都尉,若是占據徐州,隻會為人不齒。
“先生說笑了,陶謙在徐州的實力根深蒂固,可不是我一個外來戶能夠撼動的”
徐庶笑而不語。
李賢又道:“先生認為陳宮為什麽會反叛曹操?”
眾所周知,曹操入主兗州離不開陳宮的大力相助,而曹操對陳宮也頗為信賴,大軍出征徐州的時候,將東郡軍政大權全部托付給陳宮。
誰曾想,轉眼間,陳宮就與張邈、張超等人背曹迎呂。
如果說,陳宮隻是為了邊讓的個人恩怨就作出這等抉擇,顯然有些於理不通。
徐庶略一沉吟,嘴裏道:“陳宮陳公台性格剛直,有烈性,依我之見他是不會因私廢公的,其中必有隱情”。
李賢深以為然,“若有機會我得好好會一會這陳宮,若不是他,我與曹操之間還得有一番惡戰”。
想來也是,如果曹軍後路無憂,曹操絕不會退的這麽倉促,而作為殺害夏侯淵的兇手,李賢難逃一劫。
要知道,曹操可是有七萬大軍呀,就算東萊軍與北海軍再厲害,在麵對七萬大軍的時候也絕對不可能全身而退。
曹操討伐徐州,呂布、劉備才是最大的贏家,而李賢雖然贏取了民心,可明麵上,他的損失遠遠大過於收獲。
當大軍途徑繒縣的時候,陶謙長子陶商帶著浩浩蕩蕩的車隊追了上來。
李賢畢竟是救援徐州的大恩人,雖然曹操還是屠了小沛、下邳兩城,可如果不是東萊軍的緣故,說不定徐州郡的損失更大,於情於理,陶氏父子都應該略表心意。
曹軍退卻之後,李賢的兵馬也退走了,沒有邀功請賞,更沒有大肆劫掠,事了拂身去,這是何等的胸襟?倘若陶謙置若罔聞,必定會為千夫所指。
陶謙自然不會作出這等蠢事,因而,即便他身在病榻上,還是不忘差遣陶商,讓他速速追上東萊軍,奉上錢糧米粟,表達謝意。
下鄄城、東阿城、範城三個郡縣是曹操在兗州僅存的地盤。
兗州的其餘地方全都隨著陳宮、張邈的叛亂改旗易幟,成了呂布的地盤。
曹軍率領兵馬抵達的時候,下鄄城風聲鶴唳,城頭的守軍大為緊張。
鑼聲、示警聲響徹全城,連曹丕、荀都驚動了。
眾所周知,如今陳宮、張邈奉呂布為主,一時之間,呂奉先實力大增,大有一舉吞並兗州的態勢。
若不是荀、曹丕、滿寵、程昱四人齊心合力共據呂布,曹操的勢力說不定就要被連根拔起了。
此時,陡然聽聞城外大軍來襲,曹丕與荀急忙登城觀望。
遠遠看去,旗幟招展,軍卒鋪天蓋地,看上去足有數萬之眾。
曹丕略一沉吟,道:“文若先生,若是呂布來犯,下鄄城可守否?”
荀麵色凝重,道:“下鄄、東阿、範城不容有失,我估摸著使君即將迴返,隻要我們堅持幾日,呂布必退,再者,說不定來者非敵非仇呢”。
曹丕眼前一亮,道:“先生的意思是說來的可能是自家軍馬?”
荀微微頜首,“不錯,下邳早已經為使君所破,按照時間推斷,這些時日足夠大軍迴程了”。
曹丕鬆了口氣,道:“希望如此”。
話語間,一騎飛馳而來,他手中擎著一杆“曹”字大旗,嘴裏唿喝道:“兗州牧曹使君兵臨此處,城上何人?還不快快開城迎接!”
曹丕聞言大喜,難道真的被荀猜中了?來的是曹操的兵馬?
隻是,萬一這信使是呂布派人假扮的,倉促開門,豈不是中了敵人的詭計?
處於這方麵的顧慮,曹丕問道:“先生,可要等上一等?”
荀深以為然:“稍緩片刻也無妨,如果真的是使君的兵馬,他絕不會在意這點失禮之處”。
曹丕當即有了底氣,他喚來一名小校,吩咐道:“告訴信使,就說兗州局勢複雜,呂布奸細甚多,而下鄄城不容有失,城門不敢擅開,若是使君親至,守將自會負荊請罪”。
信使也不惱怒,他朗聲應諾:“好,我會轉告使君,請他定奪”。
沒過多久,幾十騎脫離軍陣徑自往城門而來。
城頭守軍瞪大了眼睛,他們看到碩大的“曹”字大旗迎風飄揚,這是曹操的帥旗,絕不會有錯!
陣陣歡唿聲已經從城頭響起。
堅守在下鄄城的曹軍士卒都是跟隨曹操南征北戰的老卒,他們對曹操忠貞不二。
即便兗州遍地狼煙,各地紛紛改旗易幟,可這些老卒依舊不變本心,因為他們相信,曹操早晚會迴轉兗州,掃清宵小。
正是憑借這些老卒,曹丕、荀、程昱等人才得以守住三座城池,為曹操卷土重來留下根基之地。
大軍跋涉而來,沿途間,曹軍飽受缺糧之苦,若不是大軍依舊有數萬之眾,說不定連蟊賊都要前來滋擾。
曹操胸中一直憋著一股抑鬱之氣,每到發作的時候,他的額頭總是隱隱作痛。
進入兗州之後,觸目間城頭變幻“大王”旗,原本的曹字大旗都換上了呂布的旗幟。
若不是得知下鄄城尚未失守,曹操說不定真的會氣的吐血而亡。
此番,聽聞下鄄城守將沒有貿然開門的消息過後,曹操非但不惱,反而難得露出一絲笑意,道:“若不是文若,鄄城已失矣!”
快馬行至城下,城頭的曹丕當即大喜過往,他急忙使人打開城門,而他自己與荀一道下城迎接。
吱嘎嘎,城門洞開,曹操頓時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出征徐州之前,曹操是何等的意氣風發,那時的他占據兗州,觀望青州,實力強勁,可誰能夠想到,自己仰以為臂膀的張邈、陳宮竟然降了呂布,一時之間,風雲變幻,兗州數十城竟然隻餘三成歸曹,此等慘況著實令人感慨。
甫一見麵,曹丕便請罪道:“父親,孩兒丟城失地,有負所托,請父親責罰”。
荀略一躬身,施了一禮,不發一言、
曹操瞟了曹丕一眼,並未作答,而是翻身下馬,拉著荀的手說道:“有勞文若了”。
“使君何出此言?我為別部司馬留守陳留,陳留卻為賊人所趁,失職之至,使君不罰我不足以平眾怒呀”
曹操大笑,道:“文若莫要說笑了,如果我責罰於你,那我才真的昏庸至極了,陳宮、張邈反叛,引狼入室,非戰之罪,我怎能遷怒於你,你能及時轉移糧秣出城,這已是大功一件,若不然,我這數萬大軍豈不是連個落腳之地都沒有?”
說到這裏,曹操又對曹丕說道:“起來吧,丟城失地不是你的責任,是我識人不明,好了,大軍長途跋涉,需要好生休整一番,我們入城詳談”。
“喏!”
入城之後,曹軍分營駐紮下來。
徐州一行,曹軍可謂收獲良多,尤其是劫掠小沛、小沛的軍卒更是意猶未盡,他們摩拳擦掌,準備橫掃徐州,可誰能夠想到,原本興致高昂的當口,忽然聞聽兗州有變的消息,這是何等的掃興?
曹操入府之後沒有休息,而是詳細詢問了事情的經過。
當聽聞劉備劉玄德也從樂安國進入泰山郡之後,曹操勃然大怒,誓要斬殺劉備以除心頭之恨。
趁火打劫之輩曆來為人所不齒,劉備這等行徑與小人無疑。
至於陳宮、張邈,曹操反而沒有多少恨意。
事已至此,思慮如何扳迴一城,反敗為勝這才是正經事,一律的追究責任,非智者之道。
曹操深暗此道,他知道,這時候褒獎的效果遠遠好過於追究責任。
軍心低落的時候,鼓舞士氣才是要緊事。
眼下,呂布盤踞濮陽城,倉促出兵反而容易為其所趁,倒不如好生整備軍士,以待大戰。
呂布、陳宮得知了曹操率軍抵達的消息,卻也沒有揮兵來犯。
一時之間,兗州風平浪靜。
徐州郡內,陶謙迴返下邳城。
原本繁華的郡城此時一片狼藉,到處都是死相極慘的無辜百姓。
觀者觸目驚心,而陶謙潸然淚下,自此一病不起。
陳登的家族在曹軍抵達之前順利脫逃,倒是逃過一劫。
戰後,陳氏與糜氏等大族齊心合力,共同救濟流民、修繕城池。
借此,陳、糜等大族倒是贏取了不少民心。
曹操雖然退走了,可徐州百姓對他的恨意卻未曾消退。
至於徐州牧陶謙,此役過後,百姓對其再無敬畏拜服之心,文不能使民安居樂業,武不能保境安民,這樣的州牧留之何用?
徐州郡外,曹仁終於還是擺脫了李賢的追趕,他下令麾下兵馬全速行軍,務必早日抵達兗州。
在徐州百姓看來,是李賢的兵馬驅趕了曹操,逼退了曹操的七萬大軍,所以當李賢試圖北返的時候,百姓們紛紛挽留。
無奈之下,李賢隻得轉道琅琊,並且許諾若是曹操再度來襲,他還會前來救援,如此這般,百姓們才依依不舍地放任東萊軍離去。
行軍途中,徐庶向李賢笑道:“恭喜使君,一戰盡收徐州民心,他日若是使君再臨,百姓必定倒履相迎”。
李賢倒沒有這麽自負,眼下他僅僅是北海都尉,若是占據徐州,隻會為人不齒。
“先生說笑了,陶謙在徐州的實力根深蒂固,可不是我一個外來戶能夠撼動的”
徐庶笑而不語。
李賢又道:“先生認為陳宮為什麽會反叛曹操?”
眾所周知,曹操入主兗州離不開陳宮的大力相助,而曹操對陳宮也頗為信賴,大軍出征徐州的時候,將東郡軍政大權全部托付給陳宮。
誰曾想,轉眼間,陳宮就與張邈、張超等人背曹迎呂。
如果說,陳宮隻是為了邊讓的個人恩怨就作出這等抉擇,顯然有些於理不通。
徐庶略一沉吟,嘴裏道:“陳宮陳公台性格剛直,有烈性,依我之見他是不會因私廢公的,其中必有隱情”。
李賢深以為然,“若有機會我得好好會一會這陳宮,若不是他,我與曹操之間還得有一番惡戰”。
想來也是,如果曹軍後路無憂,曹操絕不會退的這麽倉促,而作為殺害夏侯淵的兇手,李賢難逃一劫。
要知道,曹操可是有七萬大軍呀,就算東萊軍與北海軍再厲害,在麵對七萬大軍的時候也絕對不可能全身而退。
曹操討伐徐州,呂布、劉備才是最大的贏家,而李賢雖然贏取了民心,可明麵上,他的損失遠遠大過於收獲。
當大軍途徑繒縣的時候,陶謙長子陶商帶著浩浩蕩蕩的車隊追了上來。
李賢畢竟是救援徐州的大恩人,雖然曹操還是屠了小沛、下邳兩城,可如果不是東萊軍的緣故,說不定徐州郡的損失更大,於情於理,陶氏父子都應該略表心意。
曹軍退卻之後,李賢的兵馬也退走了,沒有邀功請賞,更沒有大肆劫掠,事了拂身去,這是何等的胸襟?倘若陶謙置若罔聞,必定會為千夫所指。
陶謙自然不會作出這等蠢事,因而,即便他身在病榻上,還是不忘差遣陶商,讓他速速追上東萊軍,奉上錢糧米粟,表達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