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軍初戰失利,折損了兩千兵馬,士氣大損。
尤其當參戰的四千名戰兵成功逃迴軍陣之後,夏侯淵借刀殺人,借故鏟除異己的流言不知怎麽流傳開來。
一時之間,人心惶惶。
參戰的前軍對夏侯淵中途退軍的舉措很不理解,他們明明已經殺到了城下,而且熬過了短矛的洗禮,隻要後軍及時跟上,說不定臨濟城便可以一擊而破。
夏侯淵有他自己的顧慮,他麾下雖然有兵馬兩萬,可諾大的樂安國內僅有他這麽一支兵馬,真要是折損過多,即便殺了劉備、李賢,奪了臨濟城,日後,又拿什麽來駐守地方?
曹操臨行之前已經說的很明白了,樂安國、濟南國、齊國互為犄角,哪一個地方都不能放棄。
如今,濟南國與齊國的兵馬加起來不過三五千人,他們存在的意義僅僅是為了彰顯曹軍的存在感,指望他們增援樂安國是絕不可能的事情。
別人是指望不上的,唯一能靠的隻有自己!
後援斷絕的情況下,對夏侯淵來說,麾下的一兵一卒都顯得尤為重要。
如果可以,夏侯淵更願意以最小的代價來攻占臨濟城。
如何達到目的?這就需要開動腦筋了。
大軍入營駐紮之後,夏侯淵開始整理思緒,分析今日的得失。
敵情不明,對李賢了解的過少,這是前軍失敗的主因,可誰也不能夠否認,曹軍在遭受短矛打擊的時候表現的太過差勁,幾乎隻是一刹那的功夫,曹軍的陣列就崩潰了。
戰鬥剛開始的時候,在東萊軍異乎尋常的箭雨打擊下,曹軍表現的很是頑強,隻可惜,胡庸麾下的背矛士太過兇狠,他們投擲的短矛對於攻城一方來說無異於一場噩夢。
戰前,誰也沒有想到守軍竟然還有短矛這種犀利的武器。
對守軍的進攻手段估算不足,導致了今日之敗。
那麽,李賢還有什麽隱藏的手段?
夏侯淵皺起了眉頭,軍中的糧秣所剩無幾了,即便沿途間的鄉堡都進獻了不少糧秣,可總歸是杯水車薪。
一旦臨濟的戰事拖的久了,無糧可食的曹軍必敗無疑。
不過,話又說迴來了,夏侯淵領兵追殺劉備的時候,壓根沒想到徐和竟然會歸順李賢,而李賢竟然殺了卞喜。
這麽一贈一減之間,劉備的幫手差不多增加了一萬五千人,而夏侯淵卻少了卞喜這麽一大助力。
太多太多的想不到是曹軍一敗塗地的原因。
如何破解?
見招拆招可不是什麽好主意。
夏侯淵深深吸了口氣,他相信,臨濟城絕非銅牆鐵壁,隻要耗費力氣,肯定能夠攻而戰之。
從之前東萊軍犀利的反擊來看,要想從外攻入,隻怕不花費一些代價是不可能的事情,那麽,如果城中有人接應呢?
裏應外合的話,東萊軍又會作何反應?
正在夏侯淵漸漸理出思緒的時候,帳外“嘩啦啦”傳來一陣甲衣的撞擊聲。
“將軍!”
“嗯?是曹亮呀,怎麽,有什麽事情嗎?”
曹亮是軍中的一員裨將,他統領著兩千人馬,是夏侯淵掌控兵權的中流砥柱。
“迴稟將軍,末將在外頭聽到一些流言蜚語,如果將軍不能及時澄清,隻怕會鬧出亂子”
“什麽流言?”
“不知道誰亂嚼舌根,說之前你是在借刀殺人!”
夏侯淵勃然大怒,“荒唐!”
“將軍,此風斷不可漲呀”
夏侯淵陰沉著臉,道:“我知道了”。
曹亮再不多言,他相信,夏侯淵可以把事情處理的很是妥當。
臨濟城頭,百十名東萊軍卒用繩子縋下了城。
城外,有密密麻麻的箭矢,有鋒利的短矛。
趁著曹軍的注意力不在這裏,早早地迴收武器,循環利用,這是李賢早就想到的事情。
臨濟城雖然軍械充足,可短矛卻是東萊軍中獨有的武器,一旦消耗殆盡,胡庸麾下的背矛士就成了擺設。
背矛士在之前的廝殺中大出風頭,三十步之內,他們用短矛完美地彌補了長弓不能近距離射殺的遺憾。
遠處有長弓,近處有短矛。
隻要利用妥當,東萊軍的防守毫無破綻。
一百多名東萊軍卒動作麻利,他們將短矛一根根收集起來,然後用最快的速度遞到城下。
城上,有專門的軍卒負責將短矛提入城中。
短短一炷香的功夫,東萊軍就迴收了六百多杆短矛。
剩下的短矛,要麽距離過遠,要麽捅在了曹軍的屍首上,不耗費一番力氣,怕是難以拔出來的。
時間緊迫,城頭的胡庸卻百無聊賴起來。
“主公,你說夏侯淵下一次攻城會在什麽時候?”
李賢翻了個白眼,道:“曹軍籌備的雲梯全部損毀在城下,衝車也隻剩下一半的數量,沒有一天的時間,他們不可能完善器械,再度攻城的”。
胡庸不無遺憾地說道:“要這麽久?”
“廢話,夏侯淵可不是莽夫,如若不然,曹孟德也不會把兩萬兵馬交給他,在我看來,今日取勝不過是僥幸,他日曹軍再度攻城的時候,若是照樣能夠一戰勝之,那才是真本事!”
胡庸訕笑不已,道:“主公說笑了,放眼天下,咱們東萊軍怕過誰?”
“好了,莫貧嘴了,你瞧,那邊是不是曹軍的兵馬?”
談話間,在視野的盡頭,隱約間出現了一隊曹軍的身影。
看模樣,應該是醒悟過來的夏侯淵特意抽調出的人馬,毫無疑問,他們就是衝著城外的東萊軍卒過來的。
胡庸眼睛一亮,嘴裏道:“主公,讓我衝他一陣吧!”
“想都別想,傳令下去,讓城下的弟兄們迴來吧”
“喏!’
“嗚嗚嗚”,號角聲響起。
嗯?有情況?
在城外收集短矛的軍卒們背起短矛撒腿就跑,他們徑自往城牆跑去,沒有半點留戀的跡象。
開什麽玩笑,臨行之前,李長史已經說的很清楚了,一旦號角吹起,大家以保命為第一要務。
至於軍械,那是在保住性命之後才需要考慮的事情!
李賢軍中,向來以人為“本”。
等到夏侯淵的兵馬抵達城外的時候,一百多名軍卒們早已經去而複還,迴到了城中。
尤其當參戰的四千名戰兵成功逃迴軍陣之後,夏侯淵借刀殺人,借故鏟除異己的流言不知怎麽流傳開來。
一時之間,人心惶惶。
參戰的前軍對夏侯淵中途退軍的舉措很不理解,他們明明已經殺到了城下,而且熬過了短矛的洗禮,隻要後軍及時跟上,說不定臨濟城便可以一擊而破。
夏侯淵有他自己的顧慮,他麾下雖然有兵馬兩萬,可諾大的樂安國內僅有他這麽一支兵馬,真要是折損過多,即便殺了劉備、李賢,奪了臨濟城,日後,又拿什麽來駐守地方?
曹操臨行之前已經說的很明白了,樂安國、濟南國、齊國互為犄角,哪一個地方都不能放棄。
如今,濟南國與齊國的兵馬加起來不過三五千人,他們存在的意義僅僅是為了彰顯曹軍的存在感,指望他們增援樂安國是絕不可能的事情。
別人是指望不上的,唯一能靠的隻有自己!
後援斷絕的情況下,對夏侯淵來說,麾下的一兵一卒都顯得尤為重要。
如果可以,夏侯淵更願意以最小的代價來攻占臨濟城。
如何達到目的?這就需要開動腦筋了。
大軍入營駐紮之後,夏侯淵開始整理思緒,分析今日的得失。
敵情不明,對李賢了解的過少,這是前軍失敗的主因,可誰也不能夠否認,曹軍在遭受短矛打擊的時候表現的太過差勁,幾乎隻是一刹那的功夫,曹軍的陣列就崩潰了。
戰鬥剛開始的時候,在東萊軍異乎尋常的箭雨打擊下,曹軍表現的很是頑強,隻可惜,胡庸麾下的背矛士太過兇狠,他們投擲的短矛對於攻城一方來說無異於一場噩夢。
戰前,誰也沒有想到守軍竟然還有短矛這種犀利的武器。
對守軍的進攻手段估算不足,導致了今日之敗。
那麽,李賢還有什麽隱藏的手段?
夏侯淵皺起了眉頭,軍中的糧秣所剩無幾了,即便沿途間的鄉堡都進獻了不少糧秣,可總歸是杯水車薪。
一旦臨濟的戰事拖的久了,無糧可食的曹軍必敗無疑。
不過,話又說迴來了,夏侯淵領兵追殺劉備的時候,壓根沒想到徐和竟然會歸順李賢,而李賢竟然殺了卞喜。
這麽一贈一減之間,劉備的幫手差不多增加了一萬五千人,而夏侯淵卻少了卞喜這麽一大助力。
太多太多的想不到是曹軍一敗塗地的原因。
如何破解?
見招拆招可不是什麽好主意。
夏侯淵深深吸了口氣,他相信,臨濟城絕非銅牆鐵壁,隻要耗費力氣,肯定能夠攻而戰之。
從之前東萊軍犀利的反擊來看,要想從外攻入,隻怕不花費一些代價是不可能的事情,那麽,如果城中有人接應呢?
裏應外合的話,東萊軍又會作何反應?
正在夏侯淵漸漸理出思緒的時候,帳外“嘩啦啦”傳來一陣甲衣的撞擊聲。
“將軍!”
“嗯?是曹亮呀,怎麽,有什麽事情嗎?”
曹亮是軍中的一員裨將,他統領著兩千人馬,是夏侯淵掌控兵權的中流砥柱。
“迴稟將軍,末將在外頭聽到一些流言蜚語,如果將軍不能及時澄清,隻怕會鬧出亂子”
“什麽流言?”
“不知道誰亂嚼舌根,說之前你是在借刀殺人!”
夏侯淵勃然大怒,“荒唐!”
“將軍,此風斷不可漲呀”
夏侯淵陰沉著臉,道:“我知道了”。
曹亮再不多言,他相信,夏侯淵可以把事情處理的很是妥當。
臨濟城頭,百十名東萊軍卒用繩子縋下了城。
城外,有密密麻麻的箭矢,有鋒利的短矛。
趁著曹軍的注意力不在這裏,早早地迴收武器,循環利用,這是李賢早就想到的事情。
臨濟城雖然軍械充足,可短矛卻是東萊軍中獨有的武器,一旦消耗殆盡,胡庸麾下的背矛士就成了擺設。
背矛士在之前的廝殺中大出風頭,三十步之內,他們用短矛完美地彌補了長弓不能近距離射殺的遺憾。
遠處有長弓,近處有短矛。
隻要利用妥當,東萊軍的防守毫無破綻。
一百多名東萊軍卒動作麻利,他們將短矛一根根收集起來,然後用最快的速度遞到城下。
城上,有專門的軍卒負責將短矛提入城中。
短短一炷香的功夫,東萊軍就迴收了六百多杆短矛。
剩下的短矛,要麽距離過遠,要麽捅在了曹軍的屍首上,不耗費一番力氣,怕是難以拔出來的。
時間緊迫,城頭的胡庸卻百無聊賴起來。
“主公,你說夏侯淵下一次攻城會在什麽時候?”
李賢翻了個白眼,道:“曹軍籌備的雲梯全部損毀在城下,衝車也隻剩下一半的數量,沒有一天的時間,他們不可能完善器械,再度攻城的”。
胡庸不無遺憾地說道:“要這麽久?”
“廢話,夏侯淵可不是莽夫,如若不然,曹孟德也不會把兩萬兵馬交給他,在我看來,今日取勝不過是僥幸,他日曹軍再度攻城的時候,若是照樣能夠一戰勝之,那才是真本事!”
胡庸訕笑不已,道:“主公說笑了,放眼天下,咱們東萊軍怕過誰?”
“好了,莫貧嘴了,你瞧,那邊是不是曹軍的兵馬?”
談話間,在視野的盡頭,隱約間出現了一隊曹軍的身影。
看模樣,應該是醒悟過來的夏侯淵特意抽調出的人馬,毫無疑問,他們就是衝著城外的東萊軍卒過來的。
胡庸眼睛一亮,嘴裏道:“主公,讓我衝他一陣吧!”
“想都別想,傳令下去,讓城下的弟兄們迴來吧”
“喏!’
“嗚嗚嗚”,號角聲響起。
嗯?有情況?
在城外收集短矛的軍卒們背起短矛撒腿就跑,他們徑自往城牆跑去,沒有半點留戀的跡象。
開什麽玩笑,臨行之前,李長史已經說的很清楚了,一旦號角吹起,大家以保命為第一要務。
至於軍械,那是在保住性命之後才需要考慮的事情!
李賢軍中,向來以人為“本”。
等到夏侯淵的兵馬抵達城外的時候,一百多名軍卒們早已經去而複還,迴到了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