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奇怪溫家
那些年一起追過的武俠 作者:jay211314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溫青怒道:“不管你要不要,我總是給了你。”突然躍起,縱上岸去。袁承誌出其不意,一呆之下,忙飛身追出,兩個起落,已搶在他麵前,雙手一攔,說道:“別走,你把金子帶去!”溫青衝向右,他攔在右麵,溫青衝向左,又被他搶先擋住。溫青幾次闖不過,發了脾氣,舉掌向他劈麵打去。袁承誌舉左掌輕輕一架,溫青已自抵受不住,向後連退三步,這才站住。他知道無法衝過,忽然往地下一坐,雙手掩麵,嗚嗚咽咽的哭了起來,袁承誌大奇,連問:“我震痛了你嗎?”溫青呸了一聲:“你才痛呢!”一笑躍起。
袁承誌不敢再追,目送他背影在江邊隱去。眼見他一身武功,殺人不眨眼,明明是個江湖豪客,哪知又哭又笑,竟如此刁鑽古怪,不由得搖搖頭迴到船內,把金條包起,與龍德鄰拱手作別。他在衢州城內大街上找了一家客店住下,心想:“這一千兩黃金如不歸還,心中如何能安?我不過見他可憐,才出手相助,豈能收他酬謝?好在他是本地石梁派的人,我何不找到他家裏去?他如再撒賴,我放下金子就走。”
翌日問明了石梁的途徑,負了金子,邁開大步走去。石梁離衢州二十多裏,他腳步迅速,不消半個時辰就到了。石梁是個小鎮,附近便是爛柯山。相傳晉時樵夫王質入山采樵,觀看兩位仙人對弈,等到一局既終,迴過頭來,自己的斧頭柄已經爛了,迴到家來,人事全非,原來入山一去已經數十年。爛柯山上兩峰之間有一條巨大的石梁相連,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搬上,當地故老相傳是神仙以法力移來,石梁之名,由此而起。
袁承誌來到鎮上,迎麵遇見一個農婦,問道:“大嫂,請問這裏姓溫的住在哪裏?”那農婦吃了一驚,說道:“不知道!”臉上一副嫌惡的神氣,掉頭便走。
袁承誌走到一家店鋪,向掌櫃的請問。那掌櫃淡淡的道:“老兄找溫家有甚麽事?”袁承誌道:“我要去交還一些東西。”那掌櫃冷笑道:“那麽你是溫家的朋友了,又來問我幹甚麽?”袁承誌討了個沒趣,心想這裏的人怎地如此無禮,見街邊兩個小童在玩耍,摸出十個銅錢,塞在一個小童的手裏,說道:“小兄弟,你帶我到溫家去。”那小童本已接過了錢,聽了他的話,把錢還他,氣忿忿的道:“溫家?那邊大屋子就是,這鬼地方我可不去。”袁承誌這才明白,原來姓溫的在這裏搞得天怒人怨,沒人肯和他家打交道,倒不是此地居民無禮。
他依著小童的指點,向那座大屋子走去,遠遠隻聽得人聲嘈雜。走到近處,見數百名農人拿了鋤頭鐵靶,圍在屋前,大叫大嚷:“你們把人打得重傷,眼見性命難保,就此罷了不成?姓溫的,快出來抵命!”一瘦子問道:“閣下尊姓?到敝處來有何貴幹?”袁承誌道:“在下姓袁,有一位姓溫的少年朋友,不知是住在這裏的麽?”那瘦子道:“我也姓溫,不知閣下找的是誰?”袁承誌道:“在下要找溫青溫相公。”那瘦子點點頭,轉身對數十名尚未散去的鄉民喝道:“你們想死是不是?還不快滾?”
眾農民見袁承誌和那瘦子攀起交情來,不敢再行逗留,紛紛散去,走遠之後,便又大罵,行得越遠,罵得越響。鄉音佶屈,袁承誌不懂他們罵些甚麽。那瘦子也不理會,向袁承誌道:“請到舍下奉茶。”袁承誌隨他入內,隻見裏麵是一座二開間的大廳,當中一塊大匾,寫著三個大字:“世德堂”。廳上中堂條幅,雲板花瓶,陳設得甚是考究,一派豪紳大宅的氣派。
那瘦子請袁承誌在上首坐了,仆人獻上茶來。那瘦子不住請問袁承誌的師承出身,言語雖然客氣,但袁承誌隱隱覺得他頗含敵意,當下說道:“請溫青相公出來一見,兄弟要交還他一件東西。”那瘦子道:“溫青就是舍弟,兄弟名叫溫正。
袁承誌不敢再追,目送他背影在江邊隱去。眼見他一身武功,殺人不眨眼,明明是個江湖豪客,哪知又哭又笑,竟如此刁鑽古怪,不由得搖搖頭迴到船內,把金條包起,與龍德鄰拱手作別。他在衢州城內大街上找了一家客店住下,心想:“這一千兩黃金如不歸還,心中如何能安?我不過見他可憐,才出手相助,豈能收他酬謝?好在他是本地石梁派的人,我何不找到他家裏去?他如再撒賴,我放下金子就走。”
翌日問明了石梁的途徑,負了金子,邁開大步走去。石梁離衢州二十多裏,他腳步迅速,不消半個時辰就到了。石梁是個小鎮,附近便是爛柯山。相傳晉時樵夫王質入山采樵,觀看兩位仙人對弈,等到一局既終,迴過頭來,自己的斧頭柄已經爛了,迴到家來,人事全非,原來入山一去已經數十年。爛柯山上兩峰之間有一條巨大的石梁相連,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搬上,當地故老相傳是神仙以法力移來,石梁之名,由此而起。
袁承誌來到鎮上,迎麵遇見一個農婦,問道:“大嫂,請問這裏姓溫的住在哪裏?”那農婦吃了一驚,說道:“不知道!”臉上一副嫌惡的神氣,掉頭便走。
袁承誌走到一家店鋪,向掌櫃的請問。那掌櫃淡淡的道:“老兄找溫家有甚麽事?”袁承誌道:“我要去交還一些東西。”那掌櫃冷笑道:“那麽你是溫家的朋友了,又來問我幹甚麽?”袁承誌討了個沒趣,心想這裏的人怎地如此無禮,見街邊兩個小童在玩耍,摸出十個銅錢,塞在一個小童的手裏,說道:“小兄弟,你帶我到溫家去。”那小童本已接過了錢,聽了他的話,把錢還他,氣忿忿的道:“溫家?那邊大屋子就是,這鬼地方我可不去。”袁承誌這才明白,原來姓溫的在這裏搞得天怒人怨,沒人肯和他家打交道,倒不是此地居民無禮。
他依著小童的指點,向那座大屋子走去,遠遠隻聽得人聲嘈雜。走到近處,見數百名農人拿了鋤頭鐵靶,圍在屋前,大叫大嚷:“你們把人打得重傷,眼見性命難保,就此罷了不成?姓溫的,快出來抵命!”一瘦子問道:“閣下尊姓?到敝處來有何貴幹?”袁承誌道:“在下姓袁,有一位姓溫的少年朋友,不知是住在這裏的麽?”那瘦子道:“我也姓溫,不知閣下找的是誰?”袁承誌道:“在下要找溫青溫相公。”那瘦子點點頭,轉身對數十名尚未散去的鄉民喝道:“你們想死是不是?還不快滾?”
眾農民見袁承誌和那瘦子攀起交情來,不敢再行逗留,紛紛散去,走遠之後,便又大罵,行得越遠,罵得越響。鄉音佶屈,袁承誌不懂他們罵些甚麽。那瘦子也不理會,向袁承誌道:“請到舍下奉茶。”袁承誌隨他入內,隻見裏麵是一座二開間的大廳,當中一塊大匾,寫著三個大字:“世德堂”。廳上中堂條幅,雲板花瓶,陳設得甚是考究,一派豪紳大宅的氣派。
那瘦子請袁承誌在上首坐了,仆人獻上茶來。那瘦子不住請問袁承誌的師承出身,言語雖然客氣,但袁承誌隱隱覺得他頗含敵意,當下說道:“請溫青相公出來一見,兄弟要交還他一件東西。”那瘦子道:“溫青就是舍弟,兄弟名叫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