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離歌笑看出這位安大娘很喜歡袁承誌,連心愛的首飾都送於他,所有的出路皆已安排停當,對自己倒冷冰冰的,不過離歌笑也並未在意,自己本不屬於這裏,就按照安大娘的指示走一步看一步吧。

    安大娘寫了一封信,交給啞巴轉呈他主人。五人出門,分道而別。袁承誌與安大娘及小慧雖然相處並無多日,但母女二人待他極為親切,曰間一戰,更是共經生死患難,分別時均感戀戀不舍。離歌笑走近身來,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不用擔心,我們以後還會相聚的,今天的離別不正是為了以後的團聚麽?”袁承誌聞言點了點頭,伸出袖口抹了抹眼淚,啞巴知道袁承誌受了傷,流血甚多,身子衰弱,於是把他抱在手裏,邁開大步,三人行走若飛。

    這般曉行夜宿,不斷的向北行了一個多月。袁承誌傷處也已好了,隻是左眉上留下一個小小疤痕。每日傍晚,啞巴也不在客店投宿,隨便找個岩洞或是破廟歇了,這對離歌笑來說已是家常便飯。在客店打尖時,都是袁承誌出口要食物。啞巴對吃甚麽並無主見,拿來就吃,一頓至少要吃兩斤麵。離歌笑打手勢問他到甚麽地方,他總是向北而指。又行多日,深入群山,愈走愈高,到後來已無道路可循。啞巴手足並用,攀藤附葛,盡往高山上爬去。

    見狀離歌笑又對啞巴打了一手勢,自己抱起袁承誌,對他來說是相當輕鬆的事,袁承誌攬住了他頭頸,見山勢如此兇險,雙手拚命摟緊,唯恐一失便粉身碎骨。如此攀登了一天,上了一座高峰的絕頂,隻見峰頂是塊大平地,四周古鬆聳立,穿過鬆林,眼前出現五六間舊屋。啞巴臉露笑容,似是久客在外、迴歸故鄉一般。他搶著拉起袁承誌的手走進石屋,離歌笑緊跟其後,屋內塵封蛛結,顯是許久沒人住了。他拿了一把大掃帚,裏裏外外打掃幹淨,然後燒水煮飯。在這險峰頂上,也不知糧食和用具是如何搬運上來的。

    過了三天,離歌笑心急起來,做手勢問師父在甚麽地方。啞巴指指山下,袁承誌示意要下去,啞巴卻搖頭不許。袁承誌也無奈,隻得苦挨下去,與啞巴言語不通,險峰索居,頗苦寂寞,憶及與安大娘母女相處時的溫馨時日,恨不得能插翅飛了迴去。一天晚上,睡夢中忽覺燈光刺眼,揉揉眼睛,坐起身來,隻見自己的離大哥早已醒來,還跪在地上。又見一個老人手執蠟燭,站在床前。那老人須眉俱白,但紅光滿麵,笑嘻嘻的打量著二人。

    離歌笑示意了他一下,袁承誌便爬下炕來,恭恭敬敬的向他磕了四個頭,叫道:“師父,你老人家可來啦!”那老人嗬嗬大笑,說道:“你這娃兒,誰教你叫我師父的?你怎知我準肯收你為徒?”袁承誌聽他語氣,知道他是肯收了,心中大喜,說道:“是安嬸嬸教我的。”那老人道:“她就是給我添麻煩。好吧,瞧你故世的父親份上,就先收了你吧!”袁承誌又要磕頭,那老人道:“夠了,夠了,你們先去休息,明天再說。”

    次日早晨天還沒亮,離歌笑與袁承誌就起來了。啞巴知道老人答應收他,喜得把他拋向空中,隨手接住,連拋了四五次。那老人聽得袁承誌嬉笑之聲,踱出房來,笑道:“好啊,你小小年紀,居然已知道行俠仗義,救人婦孺。那可了不起哪!你有甚麽本事,倒使出來給我瞧瞧。”袁承誌給他說得麵紅過耳,忸怩不安。

    那老人笑道:“不讓我瞧你的功夫,怎麽教你啊?”袁承誌才知師父並非跟自己開玩笑,於是把崔秋山所傳的伏虎掌法從頭至尾練了起來。而一旁的離歌笑恭敬的站到一邊,安靜的等待著問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些年一起追過的武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jay211314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jay211314並收藏那些年一起追過的武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