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十二年初春,趙國趙悼倡後趙王遷以及所有趙國公室也終於都來到了鹹陽。


    這是趙悼倡後和趙王遷第一次來到鹹陽,這座當今世界最龐大宏偉的城市。


    也是最威嚴最雄壯的城市。


    鹹陽城的擴建一直沒有停過,因為人的增加也從沒停過。


    鹹陽城建設之初就是有規劃的,不是隨便建設的,乃至於城內所有府邸宅院,都是有規製的。


    自從商君變法,大秦所有城市的建設更是規整。沒辦法,誰讓變法以後的整個大秦最講究的就是規矩。


    鹹陽城沒有城牆,最大的好處就是擴建簡單。


    倒也是省了大力氣,畢竟每吞並一國,一國所有的公室都要遷移鹹陽,再加上諸多高級貴族,高級官員,增加的人數並不是一個小數。要知道,這些高級貴族每一個可都是拖家帶口,仆從無數。


    即便重新在大秦獲得官職外放的高官,那也隻是他一人前往赴任,最多帶點妾室仆從,妻兒老小可都是要在鹹陽的。


    當然這針對的也不是新入職大秦的官員,這一點是一視同仁的。凡是縣級別以上高官,以及重要職位官員,其家屬是必然要在鹹陽的。


    除非是絕對可靠的官員貴族,亦或者派往一些偏遠地區任職,可以攜帶家屬一同赴任,但是也不是帶著全家所有人。


    這也導致鹹陽城的規模一直在不斷壯大,所幸現在當今天下人的數量比較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也不算什麽,關中現在是天下一等一的肥沃之地,正經八百的好地方。尤其是在鄭國渠建成以後,加上相鄰的巴蜀地區,可以說是最適合生存的地方。


    嬴政也已經下定主意,對於環境不可大意,一統後要注意維護環境,起碼要注重水土保護,一定要多種樹。


    要知道,這個年代的人可沒有保護環境的意識,反正哪個地方不適合生存,遷徙就是了。但是隨著人口越來越多,城市規模變大,遷徙也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了。


    尤其是首都,幹係重大,如果因為環境破壞不適合耕種,隻是糧食就可能衍生出大問題。


    不適合生存,又難以輕易遷都遷徙,那就隻能吸血周邊,平白浪費資源,早晚造成大問題。例如,以後的長安。


    柴米油鹽醬醋茶,柴排在第一位。柴就是火,人類社會是離不開火的,而現在,能燃起火的也隻有木頭。


    一棵樹苗長大需要十年,砍掉它隻需要一個時辰,普通家庭用光它隻需要十天半月。若是冬季,那就更快了。


    隨著人口越來越多,自然生長是完全沒有砍伐來的快的,除了觀賞的,這年頭可沒人種樹啊。


    等一統後,必須成規模的人為種植,也隻有如此才能減緩水土流失,這件事看似不起眼,實則關乎國朝民生。


    當然,現在不著急,這都是慢慢來的事。


    當趙國的車隊接近鹹陽,第一次見到鹹陽城的人都被震懾住。


    先前見識到崤山、函穀關之險,趙悼倡後就已經知道為什麽諸國屢次三番都無法攻入關中。即便是合縱,打到函穀關下,也就見好就收班師還朝,而不是努努力攻入關中滅掉秦國,就是因為攻不進去呀。


    天地之險人力難為啊。


    可是當趙悼倡後和趙遷看到鹹陽城,還是被震懾住了,鹹陽城不同於邯鄲城。


    竟然沒有城牆守護!隻有八條大道貫徹整座城池通往四麵八方。


    趙悼倡後咬著下唇,心道:‘秦國也太自信了,難道就真不怕有人可以打到鹹陽?這也太狂妄了。’


    但是終究長歎一聲,秦國有狂妄的資本,當今天下已經不可能再有人打到鹹陽了。


    對此,即便是她這個婦人也看的一清二楚。


    雖然鹹陽城沒有城牆,但還是有‘門’的,在八大出入城池的主幹道有著八座牌樓用做門的作用。


    八座牌樓極其寬廣雄偉,是大秦的傳統風格,主打的就是雄偉威嚴。


    秦王政二年,嬴政為其重新命名。分別為:紫宸門、渭陽門、興武門、文淵門、稷盛門、雍和門、通遠門、安定門。


    這幾座牌樓已經重修外移好幾次了,沒辦法,鹹陽一直在擴大,每次居民區到了牌樓附近就要外移,每次移個幾裏已經夠遠了,但是沒幾年也就擴展到了,現在若是再移,那就是十裏起步了。


    原有的倒也不用拆,隻是將牌匾取下就好,外移是新建一座。


    正東的便是紫宸門,中蒼親自在紫宸門等候迎接趙悼倡後。


    王不可辱,即便趙王已經被貶為侯爵,但是畢竟曾是趙國之王,侮辱趙王,這是對王尊貴的傷害,這也是對秦王的傷害。


    同樣,趙王代表的是整個趙國,是趙國所有的人,趙王已然內附,若是羞辱趙王,就相當於羞辱所有趙人,兔死狐悲之下,也不利於融合。


    派中蒼親自迎接,這就是對趙國,趙王的尊重。


    中蒼態度不卑不亢,卻是充分表示了對趙悼倡後和趙遷的尊重,請趙悼倡後和趙遷先入早就已經準備好的宅邸住下,一應安排也早就準備好了,來鹹陽的所有人也都安排的條理分明,妥妥當當,安下了所有人的心。


    一連休息五日,緩解了舟車勞頓,嬴政這才接見了趙悼倡後和趙遷,連帶趙國諸多重要直係公室。


    召集文武重臣,高官貴胄一同接待,接連設宴三日,封賞許多,大家都是其樂融融,氣氛一片祥和。


    嬴政猜想趙悼倡後會很漂亮,但是還真是萬萬沒想到,是這麽漂亮,不愧是能把趙悼襄王迷的暈頭轉向的女人,其相貌還真不差自己後宮任何一位美人。


    趙悼倡後聽聞趙悼襄王說過,秦王威武雄壯,年紀也不大,見了以後發現說的還真不差,而且好生英俊。


    更重要的是,秦王還是這世上權勢最大的人。


    趙悼倡後更是心中驚歎,秦王繼位之時和遷兒年齡差不多,竟然可以將整個天下玩弄於股掌之中,真是可怕的人。


    這幾日宴飲,嬴政也讓嬴馨出場了,並且位於自己身旁右側,那是隻有王後才能坐的位子,態度已經表現得極其明顯。


    這讓趙國所有人都徹底放下心來。


    徹底成為一家人了,秦王仁德寬厚之名傳遍海內,現在趙國公主都要成為秦王王後了,大家也不用擔心事後清算了。


    相信這個消息傳到趙國官員貴族耳朵以後,他們會更加有動力,也會徹底融入大秦,再無抵觸之心。


    嬴馨時隔十餘年,再次見到故鄉親人,也是倍感親近,上一次見到她的哥哥,還是秦王政六年,也隻有那一次。


    那一次是趙悼襄王攜帶春平君入秦朝拜,自那次一別,兩位哥哥,趙悼襄王已經入土,春平君整個人已經憔悴不堪,兩鬢都已經染上白發,他的精氣神都已經徹底頹廢了。


    兄妹相見,也是相顧無言,隻是紅了眼眶,但是在這宴會之上,春平君也隻能勉強笑一笑,最後也隻說了一句,馨兒長大了。


    嬴馨有再多想說的話可也終究說不出口了,隻是輕輕點了點頭,就連坐在後位得來的高興也消散了許多。


    趙國,終究是徹底亡了。


    秦王政十二年三月,王賁率領一萬大秦精騎,帶著投靠大秦的一萬多匈奴武士,浩浩蕩蕩殺向河套。


    先是輕鬆的拿下了河南地和西套,隻留下了願意服從的匈奴人,然後馬不停蹄殺向了後套地區,楊端和也是自前套出兵。


    在楊端和的配合下,輕鬆拿下了後套,至此大秦的防禦徹底再無破綻,整個河套地區都已經被徹底拿下。


    匈奴人壓根兒沒有考慮反抗,非常利落的逃了,隻能說他們的做法是正確的。大月氏剛沒了幾年啊,前車之鑒就在眼前,根本沒有反抗的餘地,大秦要出兵的消息也早就傳來,能跑的早就跑了。


    不跑的要麽是大秦扶持的狗,要麽就是早就和大秦有所接觸,準備當狗的部落。


    這次嬴政沒有趕盡殺絕,畢竟是要築城,隻靠遷移秦人是不夠的,還需要吸納匈奴人,隻要願意做秦人,嬴政願意給予他們一點光輝。


    在河套這地方,現在純粹的農耕是不現實的,而且嬴政也準備把這塊水草豐美之地建設成大秦的主要牧場和養馬場,那就離不開匈奴人的建設。


    還好,胡人很好馴服,隻要好好調教,會是最忠誠的狗。


    嬴政重新劃分了雲中郡和雁門郡,在中間增設了定邊郡,又在後套地區增設了九原郡,朔方郡,在西套增設了河川郡。


    現在河套全域和整個河西走廊都被拿下,再加上經略西域,整個西域也在真切的控製之下,再無外患了。


    且不說現在匈奴和東胡依舊是一盤散沙,並且爭鬥不休,即便是匈奴真的一統,也照樣隻能被摁著錘,被死死摁在北方難以動彈。


    而且匈奴也不可能統一了,能做大秦的狗,融入大秦,誰願意朝不保夕?


    嬴政收下了匈奴大大小小十餘個部落,又采用經濟控製,如果這樣還能讓匈奴變成大患,呂不韋都沒臉活下去了。


    至於築城,在河西走廊築城的經驗現在就派來了用場。


    新建設的郡城,也需要一大批的官員,所幸現在大秦不缺可以做官的人。


    諸多官員也是大大提拔了一些出身貧寒的士子,以及部分趙地官員和韓地官員。


    北疆終究是趙人更熟,這也是做個典型,給趙地人激勵和希望,一舉兩得。


    用上韓地官員也是同樣的道理。


    大秦一向是一視同仁的,不用擔心會被區別對待,隻要好好效忠大秦,前途不用擔憂。


    這就是做大蛋糕的好,在不斷急速增加的龐大利益麵前,可以從容處理一切矛盾。


    即便是出身貧寒之人出頭都變得那麽簡單,少了太多的針對,等出身貧寒之人成長起來,那時候借由血脈盤根錯節的貴族就再也不足為慮了。


    另外對於曾經在趙國幫助過自家的人,嬴政也是給予了迴報。


    其中定邊郡的郡守就是當年幫助藏匿趙姬和嬴政的趙國大貴族之子。


    二十年過去了,那位大貴族已經去世,但是現在他的投資依舊得到了迴報。


    新的家主,他的兒子成為了大秦定邊郡的郡守。


    縱使趙國亡國,依舊是家族富貴不減,甚至更上一層樓,郡守是妥妥的絕對高官。


    至於當年放走異人的趙毋,他運氣好,還沒死,卻也早已閑賦在家多年,但是現在也成為了雲中郡的郡尉。


    即便是當年那個悉心侍奉的管事,也被提拔成了一縣縣丞。


    這些人做的事雖然不能宣之於眾,但是私底下在官場上自然是眾人皆知。


    人人為之豔羨,還真是投資要趁早,要多投資啊,誰也不知道到底哪片雲彩會下雨。


    嬴政的這一番作為,也是讓諸多臣子更是心裏踏實,這樣的君主值得賣命!


    你做的事,大王都記在心裏呢,絕沒有無用功!


    付出就有迴報!而且絕對不是狡兔死走狗烹的那種君主。


    畢竟隨著大秦一統的步伐越來越快,也不是沒有擅於保身的人開始思考未來,鳥盡弓藏的故事並不算罕見。


    若真是立下大功,賞無可賞,那


    起碼尉繚就思考過這個問題,呂不韋也是。


    不過大家現在心裏踏實多了,大王是真的聖君啊!體麵人啊!


    秦王就是這樣的人!有功必賞,有恩必報,當然,也是有過必罰。


    不過呂不韋還是打算做些事了。


    尉繚還好,沒有兒子,保住自己就好。


    可是呂不韋是真的心裏有些不踏實,自己一家舉族富貴,兩個兒子也是高官厚祿,自己更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主要是自己的待遇,高的現在有些害怕。


    韓安舉國內附,也不過封侯食邑萬戶,而趙遷也差不多。


    可是自己何德何能,食邑洛陽十萬戶?


    自己難道能頂十個韓王?當然不可能。


    這點數呂不韋心裏還是有的。而且也有門客旁敲側擊勸誡過。


    更何況,月滿則虧這個道理的訴說者可就天天在自己身邊晃悠著呢,呂不韋不可能不想這個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時明月之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想吃就吃牛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想吃就吃牛肉並收藏秦時明月之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