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戩說道:“對了,還有一事外臣要告知太後,在外臣自鹹陽出發之前,我家大王賜予了惠宜夫人玄鳥六鳳冠。”
李戩感歎道:“我家大王一向極寵惠宜夫人,更是一向想要消弭兩國仇怨,如今這一切,都在太後一念之間啊。”
說罷李戩取出一封信件,說道:“太後,這是外臣臨行前惠宜夫人令臣帶來的信件。”
內侍急忙去恭敬取來呈上給趙悼倡後。
李戩又是一絲不苟的行了一禮,悠悠然退下。
李戩離開後,殿內一時間沉寂無聲。
趙悼倡後拆開信件。
‘王嫂惠鑒,嬴馨拜上:
昔別故土,入秦聯姻。今吾為秦君之惠宜夫人,雖處秦宮之中,心常念趙。
憶吾趙國,山川壯美,人物風流。邯鄲之城,繁華如錦;邯鄲之民,質樸而勇。吾生於斯,長於斯,趙國之土,乃吾根之所係;趙國之人,乃吾親之所愛。
然今時勢變遷,秦強而趙弱。戰禍連年,百姓受苦,田園荒蕪,城郭殘破。吾每思及此,心痛如絞。吾夫秦君,素有安定蒼生之心,平定天下之誌。秦之兵鋒,銳不可當。吾夫之誌,堅不可摧。
吾深知,戰則兩傷,和則兩利。為趙國百姓計,為趙國未來計,吾懇請王嫂與新君,審時度勢,附秦求和。吾夫秦君仁德寬厚,以韓為鑒,必不虧待趙國百姓與貴族。百姓可免兵戈之苦,貴族可保身家之安,王室更不失公侯之位,世代榮華。
吾為秦君之夫人,備受恩寵,幸育二子,得賜寶冠。兩國安寧,家族富貴,祖宗祭祀,隻在一念之間。吾雖在秦,然吾之心永係趙國。願趙國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望王嫂共新君,深思熟慮,早做決斷。
王嫂萬請三思,切莫自誤,嬴馨再拜上。’
當趙悼倡後看罷信件,傳閱眾人,眾人皆是不言不語。
所有人看著趙悼倡後,趙悼倡後掌心額頭都已經沁出香汗,這壓抑的氣氛讓她幾乎窒息,更是什麽話也說不出來。
殿內一直沉默,並沒有多久,突然有人來報,秦軍攻城了!
眾人大駭,這太突然了。
這段時間王翦和蒙武雖然圍城,但是並沒有攻城,一直是把邯鄲城圍的水泄不通。
可是今日剛和秦國使臣磋商,秦軍竟然立刻攻城,很明顯,這是威逼。
春平君瞬間起身:“太後、大王,臣先去城門盯著,今日秦人實在放肆,臣也要讓秦人知道大趙並不是容易欺辱的,今日便殺一殺他們的威風。”
趙悼倡後連連點頭,關心道:“一切都拜托春平君了,一定要小心。”
春平君點了點頭,大步而去。
春平君離開,趙悼倡後柳眉緊皺,粉麵悲苦,郭開緩緩開口:“太後,不知太後如何看待今日秦使所言?”
趙悼倡後反問道:“郭卿心中何意?”
郭開苦澀道:“臣試探秦使,願意割地求和,可是秦使絲毫不猶豫,直接拒絕,已經足見秦國滅趙之心何其堅決,隻怕這次秦王不滅大趙,誓不罷休了。”
“今年年初秦王已然出兵,雖然因為魏楚兩國增援暫且罷手,但是也狠狠教訓了魏楚兩國,如今入秋又起兵來攻,已經足見其堅決之心。要知道,自秦王繼位以來,還從未如此好戰,如此主動攻戰。”
郭開這話說的趙悼倡後更為心愁,還不待開口說話,郭開已然起身大禮拜倒。
郭開已經淚流滿麵,悲泣高唿道:“臣受先王托孤重任,然而此時此刻陷大趙,陷太後、大王於此險地,致使大趙風雨飄搖,臣罪該萬死!”
郭開突然的這一番作為嚇得本就六神無主的趙悼倡後現在是手足無措,急忙做出讓郭開起身的手勢,急忙道:“郭卿哪裏話,快快起來,起來說話,哀家知道這怪不得郭卿,秦國勢大,為之奈何呀?”
郭開根本不起來,繼續啜泣出聲:“臣對不起先王,對不起太後,對不起大王啊。”
“然而,臣縱然罪該萬死,臣有一言也不得不說。”
“以如今之勢相看,秦國已然強絕諸國,秦王鯨吞天下之心,世人皆知。如今秦強趙弱,秦王誓要吞並大趙,臣雖萬分不願,卻也不得不承認大趙這一次確實是危在旦夕,縱然誓死頑抗,也決計難以度過此番險境。”
“為大趙計,臣希望太後和大王率領全體臣民誓死頑抗,求取一線生機。”
“然而為人臣子計,臣、臣、嗚嗚”
郭開已經泣不成聲,姚賈也在一旁小聲啜泣。
趙悼倡後早已經是淚流滿麵,小聲哭泣,唯有一旁的趙王遷還有些迷茫。
趙悼倡後聽到誓死頑抗這四個字,就已經把這個選擇拋之腦後,她完全不想死,更何況還有她的兒子呢。
自己隻有這一個兒子,這是自己和先王唯一的獨子啊,他才十幾歲,怎麽可以現在就死啊?
郭開伏地嚎哭,姚賈擦著淚撲倒在地,悲泣道:“太後、大王,臣本魏國卑鄙出身,蒙先王不棄,一躍擢升臣為大趙客卿,身居高位,得享榮華富貴,為之光宗耀祖,此知遇之恩,臣萬死難報!”
“食君之祿,解君之憂,臣不得不言。如今之局勢危在旦夕,大趙之情形勢如累卵,世人皆知,秦王一向最重信諾,言出必行,一言九鼎。”
“臣為人臣,不可不為主君考量,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秦王言若是頑抗,必滅其族,亡其祀,那麽秦王必然會如此做。”
“大王年少,乃先王嫡傳血脈,大王乃是大趙趙氏嫡傳,豈可絕了祖宗祭祀啊。”
“如果趙國同韓國一樣,願意內附秦國,那麽秦王承諾的封侯之事,萬邑富貴,也必然會實現,韓國與韓王都已經證明了這一切。”
“太後,莊子曰: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今事不可為,不可飛蛾撲火啊,先王血裔豈可斷絕?先王香火祭祀,豈可絕之啊!”
“譬如韓國,國雖失,然而祖宗祭祀不絕,家族富貴永享,這也是正決之福德啊。”
說罷這話,姚賈大聲哭泣。
哭喊的郭開也說道:“太後,如今城內上下人心惶惶,無論臣民,皆是人心浮動。縱是吾等想要誓死頑抗,隻怕有人早就和秦國有所勾連。若有賊子裏通外敵,內外聯動,到那時又置太後與大王於何地啊?”
“秦使之威脅不可不聞啊,秦王一向言出必踐,主動內附與落敗求降結果必然截然相反。秦王鯨吞天下,席卷八荒之心已然絲毫不掩飾。韓國為內附之鑒,得享榮華,安保富貴。我大趙若為頑抗之鑒,後果隻怕是不堪設想。”
姚賈一旁大聲哭喊:“太後、大王,臣萬死,求太後忍辱負重,為先王,為趙氏留下香火吧。”
郭開也哭個不停。
趙悼倡後被兩人這一套連招嚇得六神無主,也沒什麽可說的了,跟著一起大聲哭泣,連帶著周邊內侍宮女也一同伏地痛泣。趙王遷被這場景嚇得發慌,被情景感染,也跟著大哭出聲,和趙悼倡後一起抱頭痛哭。
哭聲越來越大,越來越響,沒多久,整個宮中都哭了起來。
至於春平君那邊,他正在積極頑抗,指揮防禦,他終究是亂世的公子,不是什麽徹底的草包,有他親臨城樓指揮,鼓舞士氣,還是有用的。
隻可惜,硬實力差太遠了。
王翦跟蒙武為了給李戩壯勢,不惜代價強攻了整整一日,雖然一天不可能攻破邯鄲城,但是也給趙軍造成極大損失,給趙軍嚇破了膽。
秦軍兵堅甲全,人多勢眾,士氣高昂,攻城器械犀利。不說常規的攻城器械,隻是威力驚人的攻城器械,攻城機關獸就出動了足足三十多架。
一整天打下來,雙方傷亡打了個一比三,三是趙軍。
即便趙軍是守城方,並且守的還是國都邯鄲,但是依舊被打出了這麽駭人的戰損比。
沒辦法,差距太大了,人數,士氣,裝備等等等等,全部差距太大了,更何況王翦和蒙武也是不惜代價拚盡了全力,不計損失四麵圍攻,就是為了給李戩把勢頭做足。
這一天,趙軍就損傷了六千餘人,秦軍的強大和瘋狂徹底嚇破了趙軍的膽子,士氣已經低沉到了極限。
等到天黑,春平君才邁著沉痛疲憊的步伐進了宮,即便是他,現在也已經沒有了任何能夠長時間守住邯鄲的信心。
現在也不得不承認,邯鄲城破,危在旦夕。
等他入了宮,就發現殿內眾人一個個麵容憔悴,精神萎靡,眼眶通紅,一看就知道才痛哭過。
等到春平君訴說了今日的戰況,早就感覺淚水已經流盡的趙悼倡後還是又忍不住流淚。
現在這個傾國絕色的熟美婦人,整個人都有了一種破碎的美感,就像被暴雨衝刷過的芙蓉。趙悼倡後抽泣問道:“春平君,秦軍如此兇猛,邯鄲還能守住多久?”
“還能守到秦軍退去嗎?”
李戩感歎道:“我家大王一向極寵惠宜夫人,更是一向想要消弭兩國仇怨,如今這一切,都在太後一念之間啊。”
說罷李戩取出一封信件,說道:“太後,這是外臣臨行前惠宜夫人令臣帶來的信件。”
內侍急忙去恭敬取來呈上給趙悼倡後。
李戩又是一絲不苟的行了一禮,悠悠然退下。
李戩離開後,殿內一時間沉寂無聲。
趙悼倡後拆開信件。
‘王嫂惠鑒,嬴馨拜上:
昔別故土,入秦聯姻。今吾為秦君之惠宜夫人,雖處秦宮之中,心常念趙。
憶吾趙國,山川壯美,人物風流。邯鄲之城,繁華如錦;邯鄲之民,質樸而勇。吾生於斯,長於斯,趙國之土,乃吾根之所係;趙國之人,乃吾親之所愛。
然今時勢變遷,秦強而趙弱。戰禍連年,百姓受苦,田園荒蕪,城郭殘破。吾每思及此,心痛如絞。吾夫秦君,素有安定蒼生之心,平定天下之誌。秦之兵鋒,銳不可當。吾夫之誌,堅不可摧。
吾深知,戰則兩傷,和則兩利。為趙國百姓計,為趙國未來計,吾懇請王嫂與新君,審時度勢,附秦求和。吾夫秦君仁德寬厚,以韓為鑒,必不虧待趙國百姓與貴族。百姓可免兵戈之苦,貴族可保身家之安,王室更不失公侯之位,世代榮華。
吾為秦君之夫人,備受恩寵,幸育二子,得賜寶冠。兩國安寧,家族富貴,祖宗祭祀,隻在一念之間。吾雖在秦,然吾之心永係趙國。願趙國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望王嫂共新君,深思熟慮,早做決斷。
王嫂萬請三思,切莫自誤,嬴馨再拜上。’
當趙悼倡後看罷信件,傳閱眾人,眾人皆是不言不語。
所有人看著趙悼倡後,趙悼倡後掌心額頭都已經沁出香汗,這壓抑的氣氛讓她幾乎窒息,更是什麽話也說不出來。
殿內一直沉默,並沒有多久,突然有人來報,秦軍攻城了!
眾人大駭,這太突然了。
這段時間王翦和蒙武雖然圍城,但是並沒有攻城,一直是把邯鄲城圍的水泄不通。
可是今日剛和秦國使臣磋商,秦軍竟然立刻攻城,很明顯,這是威逼。
春平君瞬間起身:“太後、大王,臣先去城門盯著,今日秦人實在放肆,臣也要讓秦人知道大趙並不是容易欺辱的,今日便殺一殺他們的威風。”
趙悼倡後連連點頭,關心道:“一切都拜托春平君了,一定要小心。”
春平君點了點頭,大步而去。
春平君離開,趙悼倡後柳眉緊皺,粉麵悲苦,郭開緩緩開口:“太後,不知太後如何看待今日秦使所言?”
趙悼倡後反問道:“郭卿心中何意?”
郭開苦澀道:“臣試探秦使,願意割地求和,可是秦使絲毫不猶豫,直接拒絕,已經足見秦國滅趙之心何其堅決,隻怕這次秦王不滅大趙,誓不罷休了。”
“今年年初秦王已然出兵,雖然因為魏楚兩國增援暫且罷手,但是也狠狠教訓了魏楚兩國,如今入秋又起兵來攻,已經足見其堅決之心。要知道,自秦王繼位以來,還從未如此好戰,如此主動攻戰。”
郭開這話說的趙悼倡後更為心愁,還不待開口說話,郭開已然起身大禮拜倒。
郭開已經淚流滿麵,悲泣高唿道:“臣受先王托孤重任,然而此時此刻陷大趙,陷太後、大王於此險地,致使大趙風雨飄搖,臣罪該萬死!”
郭開突然的這一番作為嚇得本就六神無主的趙悼倡後現在是手足無措,急忙做出讓郭開起身的手勢,急忙道:“郭卿哪裏話,快快起來,起來說話,哀家知道這怪不得郭卿,秦國勢大,為之奈何呀?”
郭開根本不起來,繼續啜泣出聲:“臣對不起先王,對不起太後,對不起大王啊。”
“然而,臣縱然罪該萬死,臣有一言也不得不說。”
“以如今之勢相看,秦國已然強絕諸國,秦王鯨吞天下之心,世人皆知。如今秦強趙弱,秦王誓要吞並大趙,臣雖萬分不願,卻也不得不承認大趙這一次確實是危在旦夕,縱然誓死頑抗,也決計難以度過此番險境。”
“為大趙計,臣希望太後和大王率領全體臣民誓死頑抗,求取一線生機。”
“然而為人臣子計,臣、臣、嗚嗚”
郭開已經泣不成聲,姚賈也在一旁小聲啜泣。
趙悼倡後早已經是淚流滿麵,小聲哭泣,唯有一旁的趙王遷還有些迷茫。
趙悼倡後聽到誓死頑抗這四個字,就已經把這個選擇拋之腦後,她完全不想死,更何況還有她的兒子呢。
自己隻有這一個兒子,這是自己和先王唯一的獨子啊,他才十幾歲,怎麽可以現在就死啊?
郭開伏地嚎哭,姚賈擦著淚撲倒在地,悲泣道:“太後、大王,臣本魏國卑鄙出身,蒙先王不棄,一躍擢升臣為大趙客卿,身居高位,得享榮華富貴,為之光宗耀祖,此知遇之恩,臣萬死難報!”
“食君之祿,解君之憂,臣不得不言。如今之局勢危在旦夕,大趙之情形勢如累卵,世人皆知,秦王一向最重信諾,言出必行,一言九鼎。”
“臣為人臣,不可不為主君考量,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秦王言若是頑抗,必滅其族,亡其祀,那麽秦王必然會如此做。”
“大王年少,乃先王嫡傳血脈,大王乃是大趙趙氏嫡傳,豈可絕了祖宗祭祀啊。”
“如果趙國同韓國一樣,願意內附秦國,那麽秦王承諾的封侯之事,萬邑富貴,也必然會實現,韓國與韓王都已經證明了這一切。”
“太後,莊子曰: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今事不可為,不可飛蛾撲火啊,先王血裔豈可斷絕?先王香火祭祀,豈可絕之啊!”
“譬如韓國,國雖失,然而祖宗祭祀不絕,家族富貴永享,這也是正決之福德啊。”
說罷這話,姚賈大聲哭泣。
哭喊的郭開也說道:“太後,如今城內上下人心惶惶,無論臣民,皆是人心浮動。縱是吾等想要誓死頑抗,隻怕有人早就和秦國有所勾連。若有賊子裏通外敵,內外聯動,到那時又置太後與大王於何地啊?”
“秦使之威脅不可不聞啊,秦王一向言出必踐,主動內附與落敗求降結果必然截然相反。秦王鯨吞天下,席卷八荒之心已然絲毫不掩飾。韓國為內附之鑒,得享榮華,安保富貴。我大趙若為頑抗之鑒,後果隻怕是不堪設想。”
姚賈一旁大聲哭喊:“太後、大王,臣萬死,求太後忍辱負重,為先王,為趙氏留下香火吧。”
郭開也哭個不停。
趙悼倡後被兩人這一套連招嚇得六神無主,也沒什麽可說的了,跟著一起大聲哭泣,連帶著周邊內侍宮女也一同伏地痛泣。趙王遷被這場景嚇得發慌,被情景感染,也跟著大哭出聲,和趙悼倡後一起抱頭痛哭。
哭聲越來越大,越來越響,沒多久,整個宮中都哭了起來。
至於春平君那邊,他正在積極頑抗,指揮防禦,他終究是亂世的公子,不是什麽徹底的草包,有他親臨城樓指揮,鼓舞士氣,還是有用的。
隻可惜,硬實力差太遠了。
王翦跟蒙武為了給李戩壯勢,不惜代價強攻了整整一日,雖然一天不可能攻破邯鄲城,但是也給趙軍造成極大損失,給趙軍嚇破了膽。
秦軍兵堅甲全,人多勢眾,士氣高昂,攻城器械犀利。不說常規的攻城器械,隻是威力驚人的攻城器械,攻城機關獸就出動了足足三十多架。
一整天打下來,雙方傷亡打了個一比三,三是趙軍。
即便趙軍是守城方,並且守的還是國都邯鄲,但是依舊被打出了這麽駭人的戰損比。
沒辦法,差距太大了,人數,士氣,裝備等等等等,全部差距太大了,更何況王翦和蒙武也是不惜代價拚盡了全力,不計損失四麵圍攻,就是為了給李戩把勢頭做足。
這一天,趙軍就損傷了六千餘人,秦軍的強大和瘋狂徹底嚇破了趙軍的膽子,士氣已經低沉到了極限。
等到天黑,春平君才邁著沉痛疲憊的步伐進了宮,即便是他,現在也已經沒有了任何能夠長時間守住邯鄲的信心。
現在也不得不承認,邯鄲城破,危在旦夕。
等他入了宮,就發現殿內眾人一個個麵容憔悴,精神萎靡,眼眶通紅,一看就知道才痛哭過。
等到春平君訴說了今日的戰況,早就感覺淚水已經流盡的趙悼倡後還是又忍不住流淚。
現在這個傾國絕色的熟美婦人,整個人都有了一種破碎的美感,就像被暴雨衝刷過的芙蓉。趙悼倡後抽泣問道:“春平君,秦軍如此兇猛,邯鄲還能守住多久?”
“還能守到秦軍退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