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現在北疆唯一一個可以緩解大亂的司馬尚,也是死在了那天營嘯亂軍之中,他拚盡全力想要阻止,結果就是被亂軍殺死,屍骨無存。


    由於司馬尚也死於亂軍之中,現在兩派是徹徹底底的群龍無首,隻能亂戰。再加上大旱,糧食短缺,亂戰一起,盡皆癲狂,軍紀也完全拋於腦後了,燒殺搶掠接連不休,整個北疆已經成了真正的人間煉獄。


    等到建信君和樂乘到了北疆,看到的就是這麽一副讓人絕望的爛攤子。


    建信君大軍一到,忠於朝廷的立馬是精神一振,士氣大漲,可是還沒等到他們開始平叛,楊端和的大軍就已經到了。


    此時是九月二十五日。


    楊端和一邊給予忠於趙國朝廷的趙軍重擊,一邊積極招降李牧的部下。李牧的部下原本陷入絕望的癲狂,想要為李牧報仇,可是卻也不知道該做什麽,陷入了盲目的混亂,至於造反成功,他們也完全沒想過。


    也不是沒人想過去投靠秦國,但是如今陷在這燕代之地,又怎麽去投靠?而且去投靠人家也未必收啊。


    這導致當楊端和伸出橄欖枝,重新給了這些人希望,眾人紛紛投降,而且投降後對趙軍的進攻意誌很強。


    再加上北疆百姓無不悲憤李牧被殺,徹底對朝廷喪失了信心。朝廷大災都不賑災的,全是武安君忙前忙後費盡一切心力,可即便如此還是被朝廷妒賢嫉能謀害,這樣的朝廷要他幹嘛?


    這種種情況導致百姓也都是沒什麽抵抗之心,再加上楊端和拿下城池,立刻維持秩序,賑災放糧,大大收買燕代民心,可以說這一路高歌猛進順利無比。


    至於建信君那邊,雖然可以維持秩序,但是他沒有多餘的糧草賑災呀,不再搶一波就不錯了。再加上趙國已經徹底失了北疆民心,導致建信君的平叛之路十分艱難,甚至不知道該從何展開。


    等得到楊端和攻來的消息,建信君神色大變,驚唿不好。


    如果北疆都有了秦軍,那邯鄲必然也在被攻打,現在力量薄弱的邯鄲怎麽可能擋得住?


    建信君根本不考慮守住燕代再去迴援邯鄲,燕代就現在這情況,根本不可能守得住,就自己手下這八萬大軍根本不可能擋得住秦軍。


    這八萬大軍有三萬是收攏的原北疆兵卒,本就是不安定因素,不可能用他們打硬仗。


    建信君當機立斷,立刻就要和樂乘迴援,然後就被張唐死死堵在石城難以迴援,而後方楊端和又大軍殺來,一時間建信君隻能借中山的山川之險固守中山。


    一時間建信君和樂乘是徹徹底底的進退不得,而且,糧草最多再頂一個半月了。


    當建信君收到邯鄲求援的消息,心中更是焦急,但是卻也更是無奈。也隻能趕緊派出信使告知北疆發生的事情,以及現在自己麵臨的情況,再三讓邯鄲無論如何先堅定守住,隻要守住也許就會有變化,也許就會有轉機。


    如今天下大旱,又凜冬已至,縱然秦國有積蓄,出動這麽多人,秦國也拖不起。隻要能夠堅定守住,秦軍也必然退兵。


    此時是十月三日。


    在秦國過新年的時候,邯鄲已經被圍的水泄不通了,當然,戰事一起,秦國也沒放假,舉朝上下也都是忙碌不停。


    在楊端和剛到北疆大刀闊斧的時候,邯鄲就已經在打邯鄲保衛戰了。


    如今的趙國整個南部都已經虛弱至極,派出去了五萬大軍北上去平叛,帶走了能帶走的一切糧草,現在整個南部的防守已經脆弱到了難以想象的地步。


    麵對王翦和蒙武的十五萬大軍,那是毫無抵抗能力。


    王翦和蒙武一路摧枯拉朽,無人可擋的殺向邯鄲。根本不管其餘城池,一心隻攻邯鄲,除了要守住糧道,其他的什麽也不管。


    在這種情況下,王翦蒙武輕而易舉包圍了邯鄲城,將整個邯鄲城四麵圍了個水泄不通。


    邯鄲出去救援的信使秦軍根本攔都不攔,反正整個趙國現在也沒有任何地方還有餘力救援邯鄲了,敢來就圍點打援,來多少死多少。


    實際上也沒多少來救援的,現在哪裏還有城池有餘力去救援邯鄲啊。


    不隻是救援的少,而且是投降的多。現在的情形已經非常明顯了,秦國誓要滅了趙國。許多貴族官員都吸取了韓國的教訓,賣國要趁早,可不能等到大王賣了,那時候自己可就賣不出價格了。


    這就導致秦軍所至,一路經過的城池,那是望風而降。就連根本沒經過,暫時不管的城池也有很多直接來投。


    不止如此,大多數地方官員貴族極其配合,搞得王翦和蒙武都有些不適應。幸好這次確定必須要亡了趙國,帶足了治理官吏,要不然還真接收不過來。


    而且當地貴族官員也都配合,暫時也都能接著用,可以說是無縫銜接了。


    現在唯一的硬骨頭就是邯鄲城,王翦並不想強攻邯鄲,這座趙國足足一百五十多年的都城堅固無比,不是輕易可以攻破的,強攻的損失太大了。


    按大王的意思,趙國大概率可以投,如果趙國不戰而降,那可就減少太多損失了。


    邯鄲被圍以後,整個邯鄲城早就亂成一鍋粥,人人驚恐不已。


    除了這人心惶惶,更有許多官員貴族人心浮動。


    至於趙悼倡後,她已經昏厥數次了,現在邯鄲的城防全由春平君負責。


    趙悼倡後召集文武重臣商議,在大殿之中,麵對眾臣,明明想要維持氣度和尊嚴,可是還是忍不住紅了眼眶,勉強才沒哭出來。


    自己的命怎麽這麽苦啊,才做了太後沒兩年,兒子繼位當大王還沒兩年,自己都還沒看到兒子娶妻生子,怎麽現在就這樣了啊?


    大王啊大王,臣妾對不住您,您把大趙江山放在臣妾手裏,可是大趙江山怕是保不住了啊。


    大殿之中朝廷重臣熙熙攘攘,一個個議論不休,各個麵色焦急哀愁,時不時就有爭吵聲響起,甚至有人想要動手,被身邊同僚拉下,依舊是怒罵不休。


    趙悼倡後看著這一團亂象,更是悲從心來,硬是咬著下唇才沒落淚。


    如今建信君不在,朝堂之上也唯有郭開最是德高望重。


    郭開等人到的差不多,大喝出聲:“諸位請靜一靜,殿前失儀,成何體統!現在正當國難,正是需要齊心協力共渡難關的時候,暫且安靜,細細論出一個解決方法。”


    郭開喊了幾遍以後,大殿之中也終於安靜下來,隻是這無聲的寂靜,卻是更顯壓抑。


    趙悼倡後勉強開口,顫著嗓音說道:“郭卿,如今該如何是好?”


    郭開一聲苦笑,拱手一禮:“太後,發往右相那裏求援的人已經去了好幾批,發往全國各地進兵勤王的使者也都去了,但是,情況不容樂觀。”


    “據臣得到的消息,秦王發兵三十萬攻我大趙,現在城外的秦軍大概十幾萬人,那麽另外十幾萬大軍怕是已經去圍堵右相他們。”


    “至於各地勤王之兵,群龍無首,既是太分散,又是太少,即便膽敢來援麵對著城外這十幾萬秦軍,也是無濟於事。”


    “援軍,怕是等不到了。”


    “如今邯鄲城守兵滿打滿算隻有六萬餘人,這已經是發動全城所有青壯了,然而皆是人心惶惶,兵無戰心。而且現在城中缺糧,糧草也是大問題,右相出兵平亂帶走了大量糧草,如今城中餘糧最多堅持兩個月了。”


    “臣,臣已經無計可施。”


    趙悼倡後聽聞這話,隻感覺眼前一片發黑,郭卿竟然都沒辦法了?難道大趙真的要亡了嗎?


    但是在如此緊急之時,趙悼倡後也終於逼出了一點急智,匆忙問道:“能否請求他國支援?唇亡齒寒的道理諸國應該也懂,事到如今他們總不可能袖手旁觀吧?”


    郭開苦笑迴道:“太後,求援的使臣早就全都派出去了,但是今年仲夏魏楚兩國已經被秦國狠狠教訓一頓,大趙和燕國又戰了一場,各國怕是不敢對抗秦國。”


    “再者說,即便各國有心相助,可如今是大災之年,現在各國怕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趙悼倡後一顆心沉到了底兒,幾乎要徹底絕望了。


    就在此時春平君站出來,斷然出聲:“事已至此,無需多想,人唯自救,天方救之。”


    “邯鄲不是第一次被圍,甚至不是第二次,第三次,可是大趙每次都堅持下來了。”


    “今年是大災之年,糧食欠收,大趙陷入虛弱,國力疲敝,但是他國難道不同嗎?”


    “秦國也受旱災影響,縱然有些積蓄,可又能有多少?今年兩番大戰,每次秦國出兵三四十萬人,消耗糧草乃是不可計量。”


    “隻要守住,秦軍糧草必然不濟,再者說冬日將近,到那時秦軍也不得不退兵。”


    “現在秦軍圍攻邯鄲的消息也應該已經傳遍全天下,大趙四方勤王之軍也會絡繹不絕的前來支援。隻要邯鄲短時間可以守住,他國無論能有多少支援,也總會有援兵。”


    “右相手中畢竟還有著數萬精銳,待他迴援,那時候加上城中兵卒也有十幾萬大軍,無論是對秦軍內外夾擊還是固守,秦軍也絕不能亡了我大趙。”


    “如今的情況並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現在隻要守住,隻要堅定守住,大趙就有希望,誰也滅亡不了大趙!”


    趙悼倡後聽聞此話,心中又升起一線希望,連連點頭。


    就在這時,建信君的迴信迴來了。


    等確定建信君確實如郭開所言被已經前後圍堵,朝堂眾人心中的那一線希望的火焰,真的要徹底滅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時明月之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想吃就吃牛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想吃就吃牛肉並收藏秦時明月之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