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信君厲聲道:“太後可派出使臣去大秦,請求停戰,願意割城獻地,暫且拖住秦國攻勢。動靜一定要大,要眾人皆知。然後派人散布消息告訴各國,大趙欲仿韓國之事,內附降秦,以安家族富貴。”
“如此一來,秦國越發壯大,並且無甚損失,到那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諸國必然心急恐懼,必然出兵相助!”
建信君這話說完,即便是郭開和姚賈也不由得心中感慨,夠狠。
這一招太狠了,別的不說,燕國魏國楚國這三國絕對不敢賭趙國會不會直接投。
畢竟趙國如果殊死抵抗,是絕對有死無生,既然如此,還不如在還有籌碼的時候直接投降,如此尚不失家族富貴。
韓國的例子在那擺著呢。
而趙國這孤兒寡母頂不住秦國的壓力也是很正常的呀,恰恰相反,真頂得住這壓力才不正常。
趙悼倡後則是一愣,猶豫良久才迴道:“這、真的事已至此了嗎?”
郭開出聲道:“太後怕是誤會了,右相這是以迂為直之計。”
“並非是真的要投降秦國,隻是逼迫燕魏楚三國出手。”
“右相這一計策妙極,無論三國有什麽主意,隻要他們不想立刻被秦國吞並,那就隻能出兵相助,先幫我大趙度過這一難關再說。”
眼見郭開這麽說,趙悼倡後這才把心放下。
說起來,秦國突然對趙國動手,趙悼倡後就已經後悔的不行。早知道,早就聽從建信君和姚賈的建議,在秦國出手之前,就與秦國交好,厚禮賄賂秦國,讓秦國把目光盯在魏國身上,哪像現在,即便想要割地談和,也是沒那麽容易的。
此時春平君也開口道:“右相所言甚是,事已至此,也隻能如此從事。”
“兩步同時進行,派使臣去秦國談和,哪怕是需要獻地,盡可能先拖住時間。”
“同時散布大趙投秦的謠言,逼迫三國出兵相助,但是即便三國出兵相助,與秦國的談和該進行還是要進行。”
“即便有三國出兵相助,最多也隻是一時打退秦國,三國若退,秦國必然卷土重來,秦王絕不是吃虧的人。”
“打退秦國以後,趙國依舊應與秦國談和,哪怕割讓城池,也要暫時和秦國交好,讓秦國把目光放在魏國楚國身上。”
這段時間趙悼倡後和春平君正是戀奸情熱,愛屋及烏,為了趙悼倡後考慮,為了趙國考慮,春平君現在也絕不會再使絆子,哪怕他和建信君郭開是死仇。
不得不說,趙悼襄王最後一手權力製衡用的是真好,春平君為了趙國不會不賣力,但是又有建信君和郭開這兩個絕對不可能和春平君和好的大臣製衡,保證了朝堂的穩定。
軍權更是由宗室趙蔥和燕國出身的樂乘以及李牧掌管,另外分散掌控軍權的將軍還有傅抵、顏聚、司馬尚、慶舍、扈轍等人,牢牢的維持著軍政平衡,哪怕是孤兒寡母,也能掌控朝局。
當然,他哥跟他老婆混在一起的事,他可是萬萬想不到了。
趙悼倡後聽完春平君的話,徹底下定決心:“好,那就按照右相的意思辦,具體割讓哪些城池,就由兩位相國和春平君決定吧,哀家和大王就把趙國交給你們了。”
建信君大禮拜下,肅然道:“臣定誓死報效大王!”
郭開起身說道:“此事議定以後臣親身去秦國求和,事若不成臣絕不歸來!”
趙悼倡後拱手一禮:“情勢危急,有勞眾卿了。”
趙王遷也有樣學樣,拱手一禮:“寡人有勞眾卿了。”
眾人連忙拜倒。
幾人並沒有討論太久,很快就定下了割讓城池土地的地區和數量,郭開匆匆趕往秦國。
秦王政十一年五月,郭開為趙國使臣到了鹹陽城。
以郭開的麵子,嬴政下令暫緩進攻,暫時談著和談的事情,做戲要做真嘛。
同時已經又起兵十五萬,兵分三路,其中兩路,由王賁和麃公率領,準備應對魏國和楚國的援助,另一路由李信率領準備隨時支援。李信在王翦麾下又曆練學習了一年,也該獨當一麵了。
成蟜這次也在麃公麾下任監軍,他現在已經不小了,孩子都有兩個了,也該曆練曆練為他王兄分憂了。
在郭開入秦談和的同時,建信君派往各國散布消息的人也已經到了,諸國聽聞趙國欲投秦,皆是大駭。
燕王喜原本看著秦國大舉攻趙勢如破竹,也是心癢難耐,早就做好了出兵的準備,當然不是為了趙國抵禦秦國。
是為了趁機在趙國身上也咬下一口肉來,雖然秦國很強,但是燕王喜並不覺得秦國可以一戰滅趙。
既然不能一戰滅趙,那這個便宜不占可就白不占呀。
中山以東,那可原本都是燕國的城池啊,而且都是繁華之地,足足十五座城,若是可以奪迴來,真是做夢都能笑醒。
對於趙國的求援,燕王喜本想直接拒絕,但他是一個謹慎的人,或者說,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投機主義者。
他本能的並沒有直接拒絕趙國的求援,而是選擇了再觀望一下。
當燕王喜聽到趙國欲直接投秦的消息後,心中大駭!
燕王喜並不傻,趙國可以傷,可以殘,但是唯獨不可以亡!
亡了燕國也就完蛋了!
燕國趙國相愛相殺可以,無論是誰吞並誰,都是北方一霸。
但是唯獨不能被其他國吞並,若被他國吞並,兩國唇亡齒寒,趙國若亡,燕國必不長久。
這個道理燕王喜看的非常清楚。
他也非常清楚,趙國不至於如此簡單就投降。趙國和韓國可不一樣,韓國早就被秦國蠶食的差不多了,又在秦國眼皮子底下被團團包圍,更是早就已經對秦國俯首稱臣。
可是趙國還有著千裏江山,如果拚命的話,還能拚的起三十萬大軍,現在不過被秦國稍微打了打,總不至於像韓國一樣直接投降。
現在得到的這個消息,大概率是趙國為了逼迫諸國出手相助而散布的。
但是,燕王喜不敢賭。
如今的趙國主少國疑,隻有孤兒寡母,群臣人心浮動也是正常,若真是抵抗不住在秦國的壓力下,未必會拚命,也未嚐不可能就直接投降。
但是現在讓燕國出手相助對抗秦國,燕王喜也是不敢。
雖說心裏也已經打消了趁機攻趙的想法,但是就這麽直接和秦國對上,燕王喜也是真的下不了這個決心。
現在若是幫助趙國度過了危機,但是得罪死了秦國,若是秦國和趙國談和,然後合作攻燕,趙國和秦國再做了交易,那時候燕國又該何去何從?
至於魏景湣王和楚幽王這邊,他們的想法和燕王喜一樣,他們也不相信趙國如此輕易就投降。
但是他們也不敢賭。
秦國已經夠強了,占據了半壁天下,若是真的再簡單吞並趙國,那其餘諸國是真的半點兒希望也沒了。
而這三國眼看著郭開入秦的消息傳來,而秦國的攻勢也確實停止,更是心中不安。
種種消息都在告訴他們,現在的情況極其危急,必須做出決斷了。
魏景湣王咬著牙,起兵十萬,令魏兆領兵攻往淇水一線,逼迫王翦迴援。
楚幽王也是咬著牙派出了十五萬大軍,在項燕的帶領下攻向上蔡,行攻秦救趙之舉。
然後他們就和早就等著他們的王賁與麃公對上了。
楚魏兩國畢竟沒有燕王喜的顧慮,事已至此,也不能不上了。
至於燕王喜,還在觀望。
在楚魏兩國出兵以後,趙國上下也終於鬆了口氣,但是,趙國也完全沒有想著反攻。
現在若是反攻,豈不是還是不能和秦國交好?
郭開按照商定的主意,接著推進和秦國談和,嬴政順坡下驢,為了後續一係列考慮,都沒要求趙國繼續割地,隻要趙國認可如今的局勢就行,承認大秦對今年攻下城池的占領,大秦就可以暫時退兵。
郭開雖然不明白為什麽這麽好的機會大秦怎麽不狠狠咬上一口,明明有自己相助的,但是自然也不會逆著嬴政的心思。
畢竟對趙國來說,這也是大功一件啊!
可喜可賀,可喜可賀!兩麵兒都有功勞啊!
郭開帶著好消息迴了趙國,趙國君臣皆是大喜。
真不愧是郭開啊!真是國士無雙!事情交給他就從沒有令人失望過。
趙悼倡後驚喜交加,大大的獎賞了郭開,心中感激至極。
真不愧是郭開啊,無論什麽時候都不會讓人失望,心中也有些後悔先前不聽郭開的諫言,如果早早就和秦國打好關係,也就不至於有今天了。
先王臨終前說的沒錯,有什麽事下定不了決心,一定要聽郭開的。趙悼倡後心中暗下決心,以後郭開的建議一定要聽。
而郭開就給出了新的建議,那就是延緩通知魏楚兩國,秦趙兩國停戰的消息。
給的理由是,既然想要禍水東引,把秦國的目標放在魏楚兩國,那就必須讓秦國覺得有利可得,如何有利可得?自然是兩國極度虛弱,誰都知道柿子要挑軟的捏。
“如此一來,秦國越發壯大,並且無甚損失,到那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諸國必然心急恐懼,必然出兵相助!”
建信君這話說完,即便是郭開和姚賈也不由得心中感慨,夠狠。
這一招太狠了,別的不說,燕國魏國楚國這三國絕對不敢賭趙國會不會直接投。
畢竟趙國如果殊死抵抗,是絕對有死無生,既然如此,還不如在還有籌碼的時候直接投降,如此尚不失家族富貴。
韓國的例子在那擺著呢。
而趙國這孤兒寡母頂不住秦國的壓力也是很正常的呀,恰恰相反,真頂得住這壓力才不正常。
趙悼倡後則是一愣,猶豫良久才迴道:“這、真的事已至此了嗎?”
郭開出聲道:“太後怕是誤會了,右相這是以迂為直之計。”
“並非是真的要投降秦國,隻是逼迫燕魏楚三國出手。”
“右相這一計策妙極,無論三國有什麽主意,隻要他們不想立刻被秦國吞並,那就隻能出兵相助,先幫我大趙度過這一難關再說。”
眼見郭開這麽說,趙悼倡後這才把心放下。
說起來,秦國突然對趙國動手,趙悼倡後就已經後悔的不行。早知道,早就聽從建信君和姚賈的建議,在秦國出手之前,就與秦國交好,厚禮賄賂秦國,讓秦國把目光盯在魏國身上,哪像現在,即便想要割地談和,也是沒那麽容易的。
此時春平君也開口道:“右相所言甚是,事已至此,也隻能如此從事。”
“兩步同時進行,派使臣去秦國談和,哪怕是需要獻地,盡可能先拖住時間。”
“同時散布大趙投秦的謠言,逼迫三國出兵相助,但是即便三國出兵相助,與秦國的談和該進行還是要進行。”
“即便有三國出兵相助,最多也隻是一時打退秦國,三國若退,秦國必然卷土重來,秦王絕不是吃虧的人。”
“打退秦國以後,趙國依舊應與秦國談和,哪怕割讓城池,也要暫時和秦國交好,讓秦國把目光放在魏國楚國身上。”
這段時間趙悼倡後和春平君正是戀奸情熱,愛屋及烏,為了趙悼倡後考慮,為了趙國考慮,春平君現在也絕不會再使絆子,哪怕他和建信君郭開是死仇。
不得不說,趙悼襄王最後一手權力製衡用的是真好,春平君為了趙國不會不賣力,但是又有建信君和郭開這兩個絕對不可能和春平君和好的大臣製衡,保證了朝堂的穩定。
軍權更是由宗室趙蔥和燕國出身的樂乘以及李牧掌管,另外分散掌控軍權的將軍還有傅抵、顏聚、司馬尚、慶舍、扈轍等人,牢牢的維持著軍政平衡,哪怕是孤兒寡母,也能掌控朝局。
當然,他哥跟他老婆混在一起的事,他可是萬萬想不到了。
趙悼倡後聽完春平君的話,徹底下定決心:“好,那就按照右相的意思辦,具體割讓哪些城池,就由兩位相國和春平君決定吧,哀家和大王就把趙國交給你們了。”
建信君大禮拜下,肅然道:“臣定誓死報效大王!”
郭開起身說道:“此事議定以後臣親身去秦國求和,事若不成臣絕不歸來!”
趙悼倡後拱手一禮:“情勢危急,有勞眾卿了。”
趙王遷也有樣學樣,拱手一禮:“寡人有勞眾卿了。”
眾人連忙拜倒。
幾人並沒有討論太久,很快就定下了割讓城池土地的地區和數量,郭開匆匆趕往秦國。
秦王政十一年五月,郭開為趙國使臣到了鹹陽城。
以郭開的麵子,嬴政下令暫緩進攻,暫時談著和談的事情,做戲要做真嘛。
同時已經又起兵十五萬,兵分三路,其中兩路,由王賁和麃公率領,準備應對魏國和楚國的援助,另一路由李信率領準備隨時支援。李信在王翦麾下又曆練學習了一年,也該獨當一麵了。
成蟜這次也在麃公麾下任監軍,他現在已經不小了,孩子都有兩個了,也該曆練曆練為他王兄分憂了。
在郭開入秦談和的同時,建信君派往各國散布消息的人也已經到了,諸國聽聞趙國欲投秦,皆是大駭。
燕王喜原本看著秦國大舉攻趙勢如破竹,也是心癢難耐,早就做好了出兵的準備,當然不是為了趙國抵禦秦國。
是為了趁機在趙國身上也咬下一口肉來,雖然秦國很強,但是燕王喜並不覺得秦國可以一戰滅趙。
既然不能一戰滅趙,那這個便宜不占可就白不占呀。
中山以東,那可原本都是燕國的城池啊,而且都是繁華之地,足足十五座城,若是可以奪迴來,真是做夢都能笑醒。
對於趙國的求援,燕王喜本想直接拒絕,但他是一個謹慎的人,或者說,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投機主義者。
他本能的並沒有直接拒絕趙國的求援,而是選擇了再觀望一下。
當燕王喜聽到趙國欲直接投秦的消息後,心中大駭!
燕王喜並不傻,趙國可以傷,可以殘,但是唯獨不可以亡!
亡了燕國也就完蛋了!
燕國趙國相愛相殺可以,無論是誰吞並誰,都是北方一霸。
但是唯獨不能被其他國吞並,若被他國吞並,兩國唇亡齒寒,趙國若亡,燕國必不長久。
這個道理燕王喜看的非常清楚。
他也非常清楚,趙國不至於如此簡單就投降。趙國和韓國可不一樣,韓國早就被秦國蠶食的差不多了,又在秦國眼皮子底下被團團包圍,更是早就已經對秦國俯首稱臣。
可是趙國還有著千裏江山,如果拚命的話,還能拚的起三十萬大軍,現在不過被秦國稍微打了打,總不至於像韓國一樣直接投降。
現在得到的這個消息,大概率是趙國為了逼迫諸國出手相助而散布的。
但是,燕王喜不敢賭。
如今的趙國主少國疑,隻有孤兒寡母,群臣人心浮動也是正常,若真是抵抗不住在秦國的壓力下,未必會拚命,也未嚐不可能就直接投降。
但是現在讓燕國出手相助對抗秦國,燕王喜也是不敢。
雖說心裏也已經打消了趁機攻趙的想法,但是就這麽直接和秦國對上,燕王喜也是真的下不了這個決心。
現在若是幫助趙國度過了危機,但是得罪死了秦國,若是秦國和趙國談和,然後合作攻燕,趙國和秦國再做了交易,那時候燕國又該何去何從?
至於魏景湣王和楚幽王這邊,他們的想法和燕王喜一樣,他們也不相信趙國如此輕易就投降。
但是他們也不敢賭。
秦國已經夠強了,占據了半壁天下,若是真的再簡單吞並趙國,那其餘諸國是真的半點兒希望也沒了。
而這三國眼看著郭開入秦的消息傳來,而秦國的攻勢也確實停止,更是心中不安。
種種消息都在告訴他們,現在的情況極其危急,必須做出決斷了。
魏景湣王咬著牙,起兵十萬,令魏兆領兵攻往淇水一線,逼迫王翦迴援。
楚幽王也是咬著牙派出了十五萬大軍,在項燕的帶領下攻向上蔡,行攻秦救趙之舉。
然後他們就和早就等著他們的王賁與麃公對上了。
楚魏兩國畢竟沒有燕王喜的顧慮,事已至此,也不能不上了。
至於燕王喜,還在觀望。
在楚魏兩國出兵以後,趙國上下也終於鬆了口氣,但是,趙國也完全沒有想著反攻。
現在若是反攻,豈不是還是不能和秦國交好?
郭開按照商定的主意,接著推進和秦國談和,嬴政順坡下驢,為了後續一係列考慮,都沒要求趙國繼續割地,隻要趙國認可如今的局勢就行,承認大秦對今年攻下城池的占領,大秦就可以暫時退兵。
郭開雖然不明白為什麽這麽好的機會大秦怎麽不狠狠咬上一口,明明有自己相助的,但是自然也不會逆著嬴政的心思。
畢竟對趙國來說,這也是大功一件啊!
可喜可賀,可喜可賀!兩麵兒都有功勞啊!
郭開帶著好消息迴了趙國,趙國君臣皆是大喜。
真不愧是郭開啊!真是國士無雙!事情交給他就從沒有令人失望過。
趙悼倡後驚喜交加,大大的獎賞了郭開,心中感激至極。
真不愧是郭開啊,無論什麽時候都不會讓人失望,心中也有些後悔先前不聽郭開的諫言,如果早早就和秦國打好關係,也就不至於有今天了。
先王臨終前說的沒錯,有什麽事下定不了決心,一定要聽郭開的。趙悼倡後心中暗下決心,以後郭開的建議一定要聽。
而郭開就給出了新的建議,那就是延緩通知魏楚兩國,秦趙兩國停戰的消息。
給的理由是,既然想要禍水東引,把秦國的目標放在魏楚兩國,那就必須讓秦國覺得有利可得,如何有利可得?自然是兩國極度虛弱,誰都知道柿子要挑軟的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