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承輝立刻認識到了重要性,這一下子馮承輝更是來了精神,這不是天賜的功勞嗎?
占據河西走廊,就是為了經略西域,和西方好好做生意,構建一條黃金財路,然後再慢慢蠶食西域,開疆擴土。
現在忙著築城,都還沒來得及溝通聯絡西域諸國,也沒來得及經營。
真是萬萬想不到啊!主動送上門兒了。
而且諸國還都是如此恭敬,主動去朝拜大王,諸國雖小,但是架不住數量多呀!
而且是整個西域全都來了,都沒一個遺漏的。
六十餘國朝拜大王,這是何等盛事啊!
自己這是麵對西域的第一站,這不就是天賜的功勞嘛!
馮承輝也不由得心生感慨,大王不愧是大王啊!
原本以為大張旗鼓來攻大月氏,是不是有些小題大做,但是萬萬想不到,一戰定乾坤之下,竟然收獲如此之豐,血賺啊。
而且還有這額外收獲。
蠻夷還真是畏威不畏德呐,一舉掃平大月氏,直接就是諸國來朝。
這對日後經略西域,可以說是大大減少了困難,甚至可以說是已經直接蹚平了道路。
馮承輝徹底上心,立刻令人好生款待這些使臣,派五百精騎護衛他們前往鹹陽,另外千裏加急先把消息傳迴了鹹陽,為嬴政賀喜。
這叫什麽?這就是萬國來朝啊,大喜之事,可喜可賀!
當嬴政接到這信的時候,心中亦是欣喜。
無論如何,大秦威壓天下,諸多外邦慕名前來朝拜,俯首稱臣,這也確實是一件長臉的事兒,雖然都是些小國,但也確實讓人臉上有光,值得在史書上寫上一筆。
當然除了麵子上,裏子上更有好處,殺戮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是殺戮不是目的。
目的是統治,統治是統治人的,不是統治隻有一片死屍的土地。
土地是不會說話,不會做事,不會自己長出城池,不會自己生產的,更不會自己為寡人繳稅服役。
當今天下太大了,可是人太少了。
如今的華夏大地最多也不過三千萬人口,分布在這數千裏江山,實在是地廣人稀,除了中原人口密集,其餘地方實在不多。
靠近中原的地區,還隻算是人煙稀少,可是在更遠一些,東南之地,東北之地,尤其是西南之地,完全就是蠻荒之地了,開發程度極其有限,人口更是稀少。
真正的統治從來不是名義上的土地有多麽龐大,而是真正能夠掌握一個地方,而這一切都需要人。
殺一個人容易,可是讓一個人可以好好長大成人,成為一個合格的勞動力,這可是需要時間和精力的。
隻要聽話是沒必要殺人的,雖然需要先殺人才能讓他們聽話。
但是殺人從來不是目的。
目的是讓他們好好幹活。
原本經略西域,首要目的是逐漸蠶食,逐漸真正掌控,倒不是硬實力打不了,主要還是沒人。
既然如此,還是逐漸蠶食,在此之前,和他們做著生意,賺著錢,然後逐漸同化吸納他們,以後再慢慢吞下。
可不能小瞧西域這條絲綢之路帶來的收益,日後匈奴在被帝國雙璧打的那麽慘以後,還能夠與漢朝對峙那麽多年,靠的可都是西域的補血。
這條絲綢之路經河西走廊,出玉門關或陽關後,可分為南北兩道。南道是沿昆侖山北麓西行,北道是沿天山南麓西行,最終抵達中亞、西亞甚至更遠的歐洲地區。
這一條連接東西的貿易與文化通道,帶來的收益是難以想象的。
此時的羅馬雖然還屬於羅馬共和國時期,尚未達到巔峰狀態,還處於猥瑣發育狀態,但是並不意味著整個大秦以西並沒有強大的勢力和文明。
西邊中亞的大夏算是一股勢力,不過兵力薄弱不足為慮。
但是強大的孔雀王朝,以及塞琉古王朝(條支),紙麵實力都不弱於一統後的大秦,塞琉古王朝甚至更龐大,現在兩國雖然也都不是最強的時候了,但是依舊足夠龐大繁華。
以大秦,乃至於一統後中原的現實情況,兩三百年內也基本不太可能把勢力擴張到中亞以西。
所以目前大家並沒有利益衝突,也不可能有軍事衝突,至於以後哪怕真的勢力發展到這些地方,也基本不會和他們對上了,因為這兩個強悍的王朝也沒多少盼頭兒了。
在生產力,社會文明發展到一定地步之前,過於龐大的帝國往往容易分裂崩壞。
不過現在,是做生意的好去處,打通這一條商道以後,帶來的利益是極其可觀的,是絕對不可忽視的。
且不說以少府為主的直接貿易財富已經是讓人眼饞,更有關稅商稅,以及經濟結構優化,商業發展,農業發展,包括技術引進創新等,種種直接或間接的利益,都是絕對不可放棄的。
河西走廊是必經之路,而西域就是最好的窗口。
原本還要大秦主動去聯絡他們,但是現在沒有想到這群人被嚇得夠嗆,殺猴儆雞,自然是把這些小雞崽兒嚇得不行。
如今是他們主動來朝拜大秦,那這和大秦主動去聯絡他們可又完全不一樣了。
對於西域諸國的心思,以及為何如此,嬴政也能猜個七七八八。
一群兔子的身邊趴著一隻猛虎,而且這隻猛虎還剛剛滅了惡狼,自然是沒有誰不害怕的。
若不試探明白猛虎的意思,那真是睡覺也不踏實,就怕哪天睡著覺呢,突然就大軍壓境啦!那可真是跑都跑不掉了。
他們現在便是還存有一份僥幸之心,那就是地域遙遠,大秦不會去吞下那麽遙遠的貧瘠之地。
同樣這次來肯定也有著試探虛實的想法,無論大秦表現的再怎麽強大,可他們中的多數終究是沒有親眼見到過,而且也沒有和大秦打過交道,終究還是眼見為實啊。
現在嚇是已經嚇夠了,也該安一下他們的心了,暫且懷柔,溫水煮青蛙,逐漸同化,深入控製,直到徹底吞下。
這也簡單,反正大秦目前也隻是想做生意,至於以後,以後你們求著要沐浴大秦的光輝,那大秦也不好不給嘛。
你們如果不想要,那可就太野蠻了,大秦鐵騎能到達的地方,不允許有這種野蠻人的存在。
既然知道對方的目的,那就好辦了,無非是對症下藥。
擔心被滅,那就懷柔對待安撫一下。
想要試探虛實,那就讓他們見識一下大秦的強盛,恩威並施之下,再用文化教化,經濟控製,如今的大秦可是全天下的燈塔,不愁拿不下一群鬆散部落落後文明。
讓他們心向大秦,這樣以後徹底吞下也更省力氣。
嬴政心中暗想,看來也是時候成立大秦西域都護府了。
這連鎖反應真是妙不可言,西域諸國主動來朝,一下子就把進度推進了許多。
在召開高層會議,商定此事以後,嬴政鄭重交代了冉宏,恩威並施這兩個目的一定要達到。
萬國來朝是一件長臉之事,滿朝重臣也是有榮與焉,但是說實話也並不是特別當迴事兒。
一群小國蠻夷罷了,沒幾個人看得上,至於嬴政極為看重的這條絲綢之路,他們雖然也很看重,但是畢竟還沒有真切見識到這條絲綢之路所能帶來的財富,現在確實是也很難真正意識到重要性。
沒辦法,如今的中原才是真正的人類最高文明之處,起碼在亞洲是的,中原以外的,即便是儒家的也不太拿他們當人。
別以為蠻夷這叫法儒家就不喊。
哪怕是墨家,也不看重這些徹徹底底的外族蠻夷。
尤其是蒙武一戰就將西域現在最強大的大月氏徹底滅了,他們就更是看不上這些蠻夷了。
不過是苦寒之地落後之處罷了。
諸多文武重臣中,唯獨冉宏心中大喜,精神大振。
倒不是他多看重這群人,純粹是為了政績罷了。
冉宏雖貴為九卿之一的典客,但是白搭啊!
權力大小,從不在一個虛名,是在自己可以支配多少資源多少人,可以有多大影響才是真正有多大的權力。
如今的大秦威壓天下,根本顯示不出他的作用,尤其是在列國之間縱橫捭闔,那是呂不韋,中蒼,尉繚的事情,這麽搞下來,就更顯不出他什麽作用了。
也隻能做一些接待事務,以及一些明麵上的禮儀秩序和消息溝通等。
身為當今天下儒家大宗師,天下儒者的表率,冉宏是絕不甘心隻做這麽點工作的。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已經進行到治國這一步了,但是就這麽點兒工作,那是絕計不行的。
隻可惜,如今的大秦,頂尖人才數不勝數,百家高人如雲如雨。
能為九卿之一,就已經是難得再難得了。
冉宏夢寐以求的就是入閣,隻有真正可以入閣,那才能真正輔佐君王實現抱負,留名青史。
順帶世世代代家族富貴。
隻有入閣才是能真正的治國平天下呀!
隻可惜如今的競爭太嚴重了,即便有呂相支持,可是以目前做的工作,想要入閣依舊是機會縹緲。
占據河西走廊,就是為了經略西域,和西方好好做生意,構建一條黃金財路,然後再慢慢蠶食西域,開疆擴土。
現在忙著築城,都還沒來得及溝通聯絡西域諸國,也沒來得及經營。
真是萬萬想不到啊!主動送上門兒了。
而且諸國還都是如此恭敬,主動去朝拜大王,諸國雖小,但是架不住數量多呀!
而且是整個西域全都來了,都沒一個遺漏的。
六十餘國朝拜大王,這是何等盛事啊!
自己這是麵對西域的第一站,這不就是天賜的功勞嘛!
馮承輝也不由得心生感慨,大王不愧是大王啊!
原本以為大張旗鼓來攻大月氏,是不是有些小題大做,但是萬萬想不到,一戰定乾坤之下,竟然收獲如此之豐,血賺啊。
而且還有這額外收獲。
蠻夷還真是畏威不畏德呐,一舉掃平大月氏,直接就是諸國來朝。
這對日後經略西域,可以說是大大減少了困難,甚至可以說是已經直接蹚平了道路。
馮承輝徹底上心,立刻令人好生款待這些使臣,派五百精騎護衛他們前往鹹陽,另外千裏加急先把消息傳迴了鹹陽,為嬴政賀喜。
這叫什麽?這就是萬國來朝啊,大喜之事,可喜可賀!
當嬴政接到這信的時候,心中亦是欣喜。
無論如何,大秦威壓天下,諸多外邦慕名前來朝拜,俯首稱臣,這也確實是一件長臉的事兒,雖然都是些小國,但也確實讓人臉上有光,值得在史書上寫上一筆。
當然除了麵子上,裏子上更有好處,殺戮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是殺戮不是目的。
目的是統治,統治是統治人的,不是統治隻有一片死屍的土地。
土地是不會說話,不會做事,不會自己長出城池,不會自己生產的,更不會自己為寡人繳稅服役。
當今天下太大了,可是人太少了。
如今的華夏大地最多也不過三千萬人口,分布在這數千裏江山,實在是地廣人稀,除了中原人口密集,其餘地方實在不多。
靠近中原的地區,還隻算是人煙稀少,可是在更遠一些,東南之地,東北之地,尤其是西南之地,完全就是蠻荒之地了,開發程度極其有限,人口更是稀少。
真正的統治從來不是名義上的土地有多麽龐大,而是真正能夠掌握一個地方,而這一切都需要人。
殺一個人容易,可是讓一個人可以好好長大成人,成為一個合格的勞動力,這可是需要時間和精力的。
隻要聽話是沒必要殺人的,雖然需要先殺人才能讓他們聽話。
但是殺人從來不是目的。
目的是讓他們好好幹活。
原本經略西域,首要目的是逐漸蠶食,逐漸真正掌控,倒不是硬實力打不了,主要還是沒人。
既然如此,還是逐漸蠶食,在此之前,和他們做著生意,賺著錢,然後逐漸同化吸納他們,以後再慢慢吞下。
可不能小瞧西域這條絲綢之路帶來的收益,日後匈奴在被帝國雙璧打的那麽慘以後,還能夠與漢朝對峙那麽多年,靠的可都是西域的補血。
這條絲綢之路經河西走廊,出玉門關或陽關後,可分為南北兩道。南道是沿昆侖山北麓西行,北道是沿天山南麓西行,最終抵達中亞、西亞甚至更遠的歐洲地區。
這一條連接東西的貿易與文化通道,帶來的收益是難以想象的。
此時的羅馬雖然還屬於羅馬共和國時期,尚未達到巔峰狀態,還處於猥瑣發育狀態,但是並不意味著整個大秦以西並沒有強大的勢力和文明。
西邊中亞的大夏算是一股勢力,不過兵力薄弱不足為慮。
但是強大的孔雀王朝,以及塞琉古王朝(條支),紙麵實力都不弱於一統後的大秦,塞琉古王朝甚至更龐大,現在兩國雖然也都不是最強的時候了,但是依舊足夠龐大繁華。
以大秦,乃至於一統後中原的現實情況,兩三百年內也基本不太可能把勢力擴張到中亞以西。
所以目前大家並沒有利益衝突,也不可能有軍事衝突,至於以後哪怕真的勢力發展到這些地方,也基本不會和他們對上了,因為這兩個強悍的王朝也沒多少盼頭兒了。
在生產力,社會文明發展到一定地步之前,過於龐大的帝國往往容易分裂崩壞。
不過現在,是做生意的好去處,打通這一條商道以後,帶來的利益是極其可觀的,是絕對不可忽視的。
且不說以少府為主的直接貿易財富已經是讓人眼饞,更有關稅商稅,以及經濟結構優化,商業發展,農業發展,包括技術引進創新等,種種直接或間接的利益,都是絕對不可放棄的。
河西走廊是必經之路,而西域就是最好的窗口。
原本還要大秦主動去聯絡他們,但是現在沒有想到這群人被嚇得夠嗆,殺猴儆雞,自然是把這些小雞崽兒嚇得不行。
如今是他們主動來朝拜大秦,那這和大秦主動去聯絡他們可又完全不一樣了。
對於西域諸國的心思,以及為何如此,嬴政也能猜個七七八八。
一群兔子的身邊趴著一隻猛虎,而且這隻猛虎還剛剛滅了惡狼,自然是沒有誰不害怕的。
若不試探明白猛虎的意思,那真是睡覺也不踏實,就怕哪天睡著覺呢,突然就大軍壓境啦!那可真是跑都跑不掉了。
他們現在便是還存有一份僥幸之心,那就是地域遙遠,大秦不會去吞下那麽遙遠的貧瘠之地。
同樣這次來肯定也有著試探虛實的想法,無論大秦表現的再怎麽強大,可他們中的多數終究是沒有親眼見到過,而且也沒有和大秦打過交道,終究還是眼見為實啊。
現在嚇是已經嚇夠了,也該安一下他們的心了,暫且懷柔,溫水煮青蛙,逐漸同化,深入控製,直到徹底吞下。
這也簡單,反正大秦目前也隻是想做生意,至於以後,以後你們求著要沐浴大秦的光輝,那大秦也不好不給嘛。
你們如果不想要,那可就太野蠻了,大秦鐵騎能到達的地方,不允許有這種野蠻人的存在。
既然知道對方的目的,那就好辦了,無非是對症下藥。
擔心被滅,那就懷柔對待安撫一下。
想要試探虛實,那就讓他們見識一下大秦的強盛,恩威並施之下,再用文化教化,經濟控製,如今的大秦可是全天下的燈塔,不愁拿不下一群鬆散部落落後文明。
讓他們心向大秦,這樣以後徹底吞下也更省力氣。
嬴政心中暗想,看來也是時候成立大秦西域都護府了。
這連鎖反應真是妙不可言,西域諸國主動來朝,一下子就把進度推進了許多。
在召開高層會議,商定此事以後,嬴政鄭重交代了冉宏,恩威並施這兩個目的一定要達到。
萬國來朝是一件長臉之事,滿朝重臣也是有榮與焉,但是說實話也並不是特別當迴事兒。
一群小國蠻夷罷了,沒幾個人看得上,至於嬴政極為看重的這條絲綢之路,他們雖然也很看重,但是畢竟還沒有真切見識到這條絲綢之路所能帶來的財富,現在確實是也很難真正意識到重要性。
沒辦法,如今的中原才是真正的人類最高文明之處,起碼在亞洲是的,中原以外的,即便是儒家的也不太拿他們當人。
別以為蠻夷這叫法儒家就不喊。
哪怕是墨家,也不看重這些徹徹底底的外族蠻夷。
尤其是蒙武一戰就將西域現在最強大的大月氏徹底滅了,他們就更是看不上這些蠻夷了。
不過是苦寒之地落後之處罷了。
諸多文武重臣中,唯獨冉宏心中大喜,精神大振。
倒不是他多看重這群人,純粹是為了政績罷了。
冉宏雖貴為九卿之一的典客,但是白搭啊!
權力大小,從不在一個虛名,是在自己可以支配多少資源多少人,可以有多大影響才是真正有多大的權力。
如今的大秦威壓天下,根本顯示不出他的作用,尤其是在列國之間縱橫捭闔,那是呂不韋,中蒼,尉繚的事情,這麽搞下來,就更顯不出他什麽作用了。
也隻能做一些接待事務,以及一些明麵上的禮儀秩序和消息溝通等。
身為當今天下儒家大宗師,天下儒者的表率,冉宏是絕不甘心隻做這麽點工作的。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已經進行到治國這一步了,但是就這麽點兒工作,那是絕計不行的。
隻可惜,如今的大秦,頂尖人才數不勝數,百家高人如雲如雨。
能為九卿之一,就已經是難得再難得了。
冉宏夢寐以求的就是入閣,隻有真正可以入閣,那才能真正輔佐君王實現抱負,留名青史。
順帶世世代代家族富貴。
隻有入閣才是能真正的治國平天下呀!
隻可惜如今的競爭太嚴重了,即便有呂相支持,可是以目前做的工作,想要入閣依舊是機會縹緲。